之前看到许愿的介绍,我以为我看的时候会哭得很惨。
后来没有,前面十几分钟都没有掉眼泪。可能是因为太像了,大脑里一直在比较,这里是一样的,这里稍微有些出入。
妈妈去闹的时候,爸爸没有丢掉工作。
爸爸病重时,找到了一颗维持生命的药。
妈妈拿着刀的时候,没有砍向我。
妈妈说你是个没人要的小孩时,我身边还有一两个好朋友。
我是幸运的。
没有见上爷爷的最后一面,也没有去爷爷的葬礼,但从小把我带大的奶奶还活着,妈妈也准许我一年见上一面。
大学里交第一个男朋友的时候,妈妈没有阻挠。
努力地想要离家越远越好的时候,爸爸妈妈都给了我出国的学费。
有一种巨大的成长的疼痛是,你挚爱的两个人彼此憎恨。在你尚未对生活有所控制的时候,就经历了辱骂,愧疚,绝望,和喘不过气的压力。这种疼痛,以爱之名,以往只能出现在私密的聊天里。很感谢这部片子的出现,这些疼痛和很多其他疼痛一样,是值得被记录的。表达的本身是一种治疗。
还是太像了啊。
我穿上花裙子说话稍微随意一些的时候,妈妈说你以后肯定要去街上做鸡。我跟爸爸出去见完一面回来后,妈妈会逼着我这两三个小时里所有的细节都原封不动地还原出来。她逼着我记下来每次见面的时候,要骂爸爸的那些话。她逼着我去向爸爸要生活费。做不到的时候,我跪在地上说对不起。
妈妈说,你记住了,是他欠我们的。
心疼小雨。像心疼自己一样地心疼小雨。离家之后,我过得非常好,好地像梦一样,念了很好的大学,找了很好的工作,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家庭,也成为了妈妈的骄傲。
很多年过去,我以为我已经走出了这些伤痛,有了爱人的能力,也有了爱自己的能力。然而疫情期间开始写作,我才意识到,其实并没有。那些能够让我青春期彻夜哭泣的东西,仍然能够轻易地让我流泪。
小雨说,我很爱很爱你,我相信是真的。小雨没有说的,我很恨很恨你,我也相信是真的。我面对过的,最复杂的情感,就是对我母亲的情感,里面有爱恨,有怜悯,有嫌恶,有怨念,有惋惜,有思念。
如果说剧本里面还有什么让我觉得可以更丰富的,就是这种情感的维度。
现在的结构里,超过90%都是小雨的控诉。直到最后点上蜡烛,她才说出那句许愿,“妈妈,但你对我最大的爱,应该是爱你自己。”但也许是铺垫得不够,反而没有达到前面控诉的力量。
每个人生到这个世界来的时候,都是完整的。有人很幸运,可以继续着他们的完整,以至于这个概念都不用出现在生命里。有的人会被他们爱的人撕碎,然后再带着这种破碎去割破其他人。还有的人,选择用很长的时间去缝补自己。
我知道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还是会带着这种碎痕走下去。我也期待有一天,自己也可以举重若轻地说起它。
评论好多不专业瞎黑,你们不是说人家漂亮吗,化妆这么漂亮都被挑呢,到底还是赵薇拍的太现实了啊,黑心肝的还不承还是眼瞎?这么清楚的表演给我乱打分,我也呵呵🤭评了一分啥也说不出来东扯西扯,
这么专业的人士拍的差不多算一个公益片了,两年时间打造,为的就是让社会更多关注女性,而有的人呢阴暗的可以,把图看清楚再来黑,你有啥资格黑?
还有人双标的也可以😊比如片子都放完了结尾有个赞助商的面膜也被人莫名其妙大张其鼓攻击,这么良心的片子就是一个赞助啇中间又没插广告现代社会那个影视行业还找的岀来?你们要求人家工作人员不用基本吃喝了是吗?,看看现在偶像剧后面多少赞助?我看没一个人因为这个批评,还真~再来主题表达的是不能面膜不能化妆?看看这些评论的人吧
说到杨紫,或许不由自主就会想起小雪、邱莹莹,总之都是怪力少女风格。11月24日还是让人很多人有了改观,赵薇担任监制的短剧里,她以二十分钟的独白变成了被单亲家庭阴影笼罩的小雨,在令人窒息的母爱里哭得戳中人心。
甚至让人以为,这就是杨紫本紫。
赵薇给杨紫安排角色小雨,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由于父亲在母亲孕期出轨,同时要承受生育之痛和背叛伤害的母亲心理崩溃,陷入了自我折磨且折磨孩子的极端负面情绪之中。
妈妈当时不仅抱着小雨四处去闹,更打算带着年幼的小雨和自己一起寻短。
而她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要闹得那个负心人身败名裂。
当两个人终于分开,余恨未消的她带着小雨试图跟过往一刀两断,甚至不让小雨去见爷爷奶奶的最后一面。
不仅如此,她还反复跟小雨灌输“爸爸是世上最坏的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观念。
这份植入的恨意,让小雨在身患绝症的父亲前来给她过最后一个生日时,都没有回过头叫他一声爸爸,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和悔恨。
因为一个男人的背叛负心,小雨的妈妈已经不再信任这个世界,她拒绝接受其他人的情感,把自己和女儿一起禁锢在她的怨恨筑成的伤城里。
安全感缺失的她,只想牢牢控制住身边唯一的这个孩子,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来证明自己的人生并不失败。
她还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偷看孩子日记,用零花钱收买孩子的好友为她充当耳报神……
甚至女儿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喜欢的男生并开始体验一段正常的爱与被爱的情感时,她也横加阻拦棒打鸳鸯。
她用这种令人窒息的母爱,将孩子围困在自己的五指山内,也用孩子作为报复的利器。
杨紫把小雨演得太好,嘴角的抽搐都仿佛在叙述自己的经历。
但是这个角色勾勒出的母亲并不是一个孤例,这比起夸奖杨紫的演技更值得思考。《小欢喜》里极力让女儿英子与前夫乔卫东划清界线、在女儿房间里开窗口方便随时监控她学习情况的“金牌补习教师”宋倩(小陶虹 饰)。
《隐秘的角落》里连朱朝阳想过一会儿再喝牛奶都不允许,直接端过来就差强行灌的周春红(刘琳 饰)。
包括正在热播的“入侵式母爱”代言人、《爱的厘米》中想把儿子的事业、婚姻全部一手掌控的徐秀兰(许娣 饰),开始积极撺掇儿子和同事近水楼台,等两人真的开始交往,她又百般挑剔要拆散。
这些母亲都有相似的经历——感情失败后对男方心怀怨恨,认定都是对方太渣伤害了自己(像徐秀兰对其丈夫其实纯属误会),不仅让孩子变成报复前任的利刃,更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人。
她们既苛求孩子在学习、工作上的表现必须完美,如宋倩规定乔英子高考目标必须锁定顶尖名校。
她们更想操控孩子的情感和生活,用自己的喜好、判断去覆盖孩子的认知与选择,用一厢情愿的“母爱”绑架孩子。
这些让人心疼又无语的窒息式母爱既切断了孩子与父亲的血缘亲情纽带,更让他们无法正常与他人交往相处,无法对母亲以外的人产生稳定互信的情感联系。
但最终都会被定义成了“爱”。
小雨一边流泪说着这些年自己心中的委屈、压抑、不解,一边又尽力表达着自己对妈妈的爱与理解。
因为,这些妈妈们的确还是疼爱孩子的,即使单亲妈妈独力拉扯孩子真的有太多艰辛,她们依然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就像周春红总不忘记给朱朝阳泡的牛奶,隔三岔五给他做鱼补充营养。
只是她们的爱里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绪,甚至连她们自己都没有仔细分辨过。
因为孩子父亲的变心,她们曾经全心全意投入的感情以失败告终,这成了她们内心无法接受、无法正视甚至不能宣诸于口的“人生污点”。
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心理,她们认定,如果剧本可以由自己来写,在对感情忠贞、心无旁骛的自己的操控下,人生本可以完美无瑕地迎来Happy ending。
既然自己已经错失了那份圆满,她们就把所有的期冀都转移寄托到孩子的身上,毕竟,孩子往往被父母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她们觉得自己已经遭受过生活的欺骗,最懂得如何去甄别选择,于是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帜,不由分说地替代孩子做决定,帮他们填报志愿——
帮他们选择对象,还帮他们决定调换工作岗位……
但她们这种替孩子包办人生一切事务的蜜汁自信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内心的不自信。
小雨勾勒出的妈妈和许多影视里的单亲母亲有一个共通点,她们认定自己受到了无法挽回和弥补的伤害,因而在把所有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时,也要求孩子必须同样拿所有来作为回报,隐隐然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失去的恋人一般。
所以,在母爱的名义中,还有她们无法忘怀曾经的爱恋,更放不下怨恨,这就导致爱变成了裹挟。
一面是疼惜孩子,另一面是要抹杀前任的优点,让孩子和自己站在一个视角,将仇恨延续。可是当看到孩子身上偶尔流露出前任的些许特点时,又会被刺疼;
她们一边爱着孩子,一边却又折磨孩子来当作对前任的报复,甚至其中还夹杂着对自己爱错人的痛悔和自我折磨。
其实这些影视剧里的妈妈或者我们身边的一部分单亲女性看起来都温暖有爱,但内心里却始终没有走出失去婚姻和感情的阴影,站在阳光下的角落里失去了再信任他人的能力。
孩子不仅是孩子,也成了情感发泄出口,爱恨交织在一起,或许自己都未必能自知有多沉重又复杂。
杨紫饰演的小雨,真的把一个单亲家庭阴影里的孩子诠释到让人痛心,她的无奈,她在复杂母爱里的迷惘都让人疼惜。
让上一辈的恩怨变成孩子的桎梏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的事情。小雨让人心疼,她勾勒出的母亲也让人很心疼,她的大半生都因为一段短暂的婚姻被摧毁了。
如同郁可唯在《路过人间》里唱的,“唯一不变的是善变”,这话用在婚姻里最合适,看似最稳妥的关系其实存在细微的流转变化,热情到倦意都不由人。
但小雨妈妈无疑是把所有的过错扣在另一半身上,也划到了自己头上,因此才会彻底关上心门。
她的失恋和失婚,维持了半生都没有结束。
一段感情以失败告终,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都一败涂地,但最可怕的是内心的不服与不甘,始终跟那个已经走出你生命的人较劲,其实才是真的与自己为敌。
就像那个著名的背美女过河的机锋,师父早已把美女放下了,只有徒弟还背着不放。
承认自己看错了人,或者承认爱会消逝,这都并不羞耻。
当年,郑少秋在沈殿霞身怀六甲时负了心,因为女儿害怕继父,肥肥独身一世。她曾经也很怨愤郑少秋的薄情,但是为了女儿,她还是让欣宜定期和父亲会面,这也让欣宜在毕业舞会上能够如愿与父亲共舞一曲、庆贺自己的成人礼。
肥肥后来曾感慨说,看到欣宜和父亲在一起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笑颜,她觉得为了女儿也该放下怨恨,最终选择在节目中与秋官一笑泯恩仇。
王菲与李亚鹏的好聚好散,虽然李亚鹏坦言离婚让自己消沉了大半年时间才走出来,但如今两人各有精彩,而李嫣也没有失去疼爱她的父母,几次生日趴王菲李亚鹏齐齐现身,算是给女儿一份圆满。
直到李嫣如今已经长成少女,能够明白接受父母已经分开的事实,他们才轮流各自陪女儿庆祝。
如果父母不能够妥善地处理两人走到尽头的关系,反而把孩子的爱当成双方battle的竞技场,成为无辜被成人卷入战局的磨盘芯,稚嫩的心灵只能反复被裹挟碾轧。
谁又能说总是拿第一的学霸朱朝阳最后会变成小张东升,不是因为周春红偏执的爱恨撕扯以及长期缺失父爱导致心灵扭曲呢?
许多父母都把疼爱孩子挂在嘴边,但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疼爱,也许他们并没有想清楚。
就像小雨的妈妈,将她当成自己生命的私有财产,从未正视这也是个独立的生命体。
单亲妈妈或爸爸都是很难的,这种艰难异于平常家庭,不仅仅体力和工作上要把双亲职责全部揽在肩上,更难的是如何摆正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从前一段情感里抽身。
如果说孩子对于父母没得选择,那么父母对于孩子,则是一个可选择题。如果不能够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给予尊重,那为什么要接纳他们的到来呢?
如果只是为了一场自己都已失控的裹挟,这样标榜无畏、无私的父母之爱中,也该有一面自省镜。
成年人有太多时刻是自我荒唐而不自知,都说孩子如同一面镜子,能照亮父母的优缺点,还真不应该把他们当成一颗棋子,任意摆布。
如同小雨对妈妈的感情,她的不满、无奈都是被压抑的,因为粗粗一眼看去彻底付出的爱铺满整个面。于是,在情感狭缝里学会生存已是她的本能,她看得懂妈妈的所有偏执都是因为内心的脆弱和崩溃,于是牺牲自己来作为保护。
每段生命都值得被善待,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自己。
那么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让你彻底崩裂的人都已经离开了,又有什么理由要自我沉醉在失恋的状态里,剥夺自己好好活一次的权利呢?
真的很建议身边的女生来看看完美女孩。短短的半个小时独白剧,却能表达这么多东西,剧情,拍摄和演员的表演都绝了,完美女孩小爱的诞生,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爱与和平,多么讽刺的一句话。 借AI智能机器人“完美女孩2020”的客户需求:“女性完美五官”“可定制身材”“明明算力强却只要求干家务”“安装知性安装包辩论一整晚后删除下载满汉全席安装包”“护理安装包”到被安装“亲密安装包”切换,被X侵犯却还要承受后果,被暴力虐待却“不会疼不会逃跑的特别产品”,知道老人的死与自己无关的那个眼神,真的虐哭我了 完美女孩2020,也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 有人说,结局看到了一点温暖 真的温暖吗?真的是救赎吗?我觉得男孩自始至终没把小爱摆在平等的位置,更没有爱过她。最后男孩说的“小爱,你是完美的”,细思极恐。在男孩眼中,最后小爱不过是他满意的专属他的完美物品,被物化,贯穿全过程。小爱的一切不幸都是因他造成的,最后结局,我不理解工程师为什么要把小爱送到男孩身边,依附着他才能生活下去吗?我很愤懑,那或许,是另一个深渊的开始。全片真的很有深意(看完真的好难受,很窒息)
主题先行的作品会让人不放心,女权是一面大旗,所有的故事碰上这个主题,都会面临被消解稀释的风险。
女性在这个片子里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她可以是阴暗的吗?她可以是负面的吗?她可以是强大的吗?我生怕“为女性发声”这样的立意,会变成一种非黑即白的讨伐,女性必须伟光正,女性必须完美受害者,女性必须是被同情、被恩赐的对象。
但所有的疑虑都在看到第一集正片的时候被打消了。电影级的细腻质感,服化道很用心,女主角的家被布置得琳琅满目,包包鞋子梳妆台,典型的网红住宅;镜子被一圈打灯照亮,右上角还挂着一只粉色帽子,细节满满。
且齐溪的方脸盘刚好不是当下流行的网红审美,当镜头对准她大特写,我们也不会被她的容貌分散注意力,而是全心聚焦在她的情感表达上,一个细微的表情,一句台词的语气,都会立刻在宽广的面颊上生出画面来。
之前预告里出现的“你到底在取悦谁啊”、“你什么时候活得如此卑微”还叫我小担心了下,片子里会不会充斥着空洞的口号?还好赵薇请来的编剧够厉害,把这些句子无形地融入到一个个故事中:遗传自父母的稀疏发量、高中同学聚会的复仇、乘风破浪的象腿……
文字很生动,齐溪很会演,没有叫嚣,没有矫情,没有卖惨,没有借着女权旗号夹带私货,她演的不过是一个女孩子最真实的容貌焦虑——欣喜地“装修”完自己,如同一个气势昂扬的将军,不像是扮美,倒像是去打仗出征。
在舆论对女性外表穷追猛打的环境下,原本最为包容的美,异化为一种狭窄、锋利的武器。所以当齐溪描述自己好不容易靠着美貌赢了高中同学,却在回家复盘之后发现了脱落的双眼皮贴——这种惊悚感是能叫人感同身受的,秒变悬疑大片!
齐溪顶着一脸大浓妆,从洋洋得意、凯旋得胜再到失魂落魄,细腻的表情变化太有代入感,那是属于当代人的小情绪,就像片子里说的:“活在微博朋友圈里,过的是轻薄短小的生活。”前一秒还在为每一个赞和评论欢呼雀跃,后一秒就沉静下来,一种所有虚荣得到餍足后的空虚。
这太后现代了!不得不说一句赵薇牛逼。有某些瞬间我以为她几乎成了政治家抑或女权发言人,但她的作品还是发自内心的细腻。既然选择了女性议题,那就把这种力量发挥到极致,用独白和台词、女演员的脆弱多变面孔、充分真实的影像细节,把“女权”本身化为一种艺术,不靠说教和战斗,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潜入人心。
《听见她说》确实有门槛,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接受;至少从第一集来看,赵薇瞄准的只是一部分都市中产女青年的问题。她们有容貌焦虑,可她们绝对不丑,甚至是美的,也受过一定教育,却被困在更加精致、更加复杂化的美貌规训之中——不光看脸,还要看胸看腰看屁股看腿看脚后跟——整集的内容像是一个女孩心态的转变,从不自信到自信,可又有点意识流,怎么可能一天之内卸个妆就变了?
但我们现代人不就是这样嘛?一天以内可以变幻360种情绪,今天我接受了自己,明天可能又整了个鼻子,只有在不断地试错和反复验证中,焦虑一点点减缓,这不妨碍我们依然热爱美,热爱生活,就像齐溪最后面对落地窗,映出望京soho的影子——她不能代表所有女性,她却最有戏,这样就够了,我们不能对一部独白剧奢求太多。期待接下来其他主题的篇目。
无论这个片最后发展成什么样,至少它在此刻,抚慰了一个自卑到畸形的我,一个在屏幕前偷偷流眼泪的我。
我从小就被周围人定义为"恐龙。"
幼儿园到小学,整整七年,每次我到校上课,同学们都会起哄道:"丑八怪来啦!怪物来啦!"
也因为长得丑,小朋友们都不爱跟我玩,甚至儿童节晚会,我是班里唯一一个没有上台的穿裙子的女孩子。
到了初中,我成了班里的嘲讽对象,令我悲观的是,这些嘲讽我的,侮辱我的,大多是女性。当我站在讲台擦黑板时,有个女生拿着棍子对着我的下体,跟全班同学说笑道:"大家快看xxx,长得这么丑还幻想有人qj她。"
那个时候,我还年轻,不知道什么样子会被定义为丑,只是有次,我看了别人一眼,别人都觉得脏。
我只知道,我满心欢喜地来到这个世界,却被世界回赠了一巴掌,连一颗糖的包装纸都没有。
如今我25岁了,那整整十年的侮辱和嘲笑甚至肉体上的攻击,"成就"了如今这个自卑到畸形的我,自卑到抑郁的我,自卑到在镜子前偷偷流泪的我。
我病了,我也知道我病了。
到了高中,我开始发病,休学,治疗,吃药。
有天晚上,我站在天台,脑子里回望的全是:
"六岁的稻田旁,稻花香,有人朝我扔了块石头,喊我"丑八怪"。"
"十五岁的课桌旁,有个女孩子对我说"幸好我不长成你这样。""
"十八岁,暗恋的男孩子发来一条消息:说实话你别介意…你太丑了。"
那一刻,好想离开这个世界啊。那无数刻,我都好想离开这个世界啊。
我想起人生中发光发亮的时刻,全是从那些唾弃和侮辱的言语中逃脱的时刻。
可是,我明明什么也没做错。
我看各种各样心理学书籍,我按照心理医生的要求认真努力地完成每一个任务,我无数次慰藉自己"挺过去。"
慢慢地挺过高三,来到大学,出国工作,读研,我成了25岁的此刻的我。
好久好久没人再提起我的长相了,我也慢慢地好像卸下了许多重壳,虽然现在还是不敢面对镜头的我。
昨晚偶然看到这个短片,我在屏幕前不停地流泪,看到弹幕里有同样遭遇的孩子,看到弹幕里也有嘲讽的孩子,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呢。
我黑,我眼睛小,我脸型丑,我生来这样,我生错了吗?
我花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从小时候跌落的那个深渊里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说:"我也没有那么差吧。"
谢谢这个短片,虽然我这,实在够不上是剧评,但是谢谢你,让一颗心,真诚地被爱着。
看完啦,最喜欢郝蕾、杨幂、奚美娟、白百何这四个单元,自然交谈、直白讽刺、采访式回忆、碎碎念吐槽。
我妹单位男同事常常说她是国字脸,她最近刚去打了瘦脸针,她时长也有捏鼻梁和挡腮帮子的习惯,这都是真实的,我认识的所有女性几乎都有对自己容貌焦虑的时刻,而这种标准被谁定义了呢?女生出门打扮真的很用心,一些特别细小的差别都会修理,所以有些男生穿个拖鞋穿条短裤觉得自己特帅特不需要修理边幅的真的别怪别人看脸
齐溪在浴缸里直视镜头自白的时候,我看着屏幕仿佛在照一面镜子……这是一个自信无关美貌的时代,再漂亮的女孩照样不自信,因为资本总有新的产品新的审美标准让你不自信焦虑从而消费,不容置疑的标准、简单轻率的判断、刻舟求剑的模仿、掩耳盗铃的附和,女孩们到底在取悦谁?
台词没有太多惊喜,有些念白与口号,但能在此形式上展现那些不应被忽视的群体困境,去挖掘女性议题,已经很值得称赞。第一集齐溪的表演就非常好。
杨紫这个part表现挺出彩的 宣泄和情绪释放的时候很有张力 现实里类似这种不幸的家庭有大把 喜欢《许愿》这个作品 整体影视传达和社会人文关怀效应达到了一定平衡 对这个系列越来越期待了
看完第一集!齐溪真是个好演员,20分钟的镜头撑住了,还讲述了她的故事。赵薇镜头语言也不错,没有什么太多bgm的铺垫观众情绪能层层递进!最重要的,这个主题!太棒了!最后看齐溪真的好美,我觉得什么样的女孩都有她的美,相信自己!你就是完美的!
笑死了 评论里一堆嘲讽广告的是在搞笑吗?没有赞助商 投资方凭什么给你投资这部 导演也不可能平白无故拿出几千万(指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演员的片酬)然后去拍一部赔钱的东西吧?不赚钱可以 赔钱凭啥?凭你看的开心?看的舒服?拿出几千万买你的不尴尬?
从开始宣传起,就一直很期待。终于看到了第一个故事,短短二十几分钟,吃饭时候看的,心情有点低落,有点释怀,有时候想笑,有时候又有点想哭,记起了大学时候心理老师说过的那句话:悦纳自己。做自己。这确实是一部能引发思考的好片子,想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片子。加油!今天看到了最后一集,很感慨,每个故事都发人深省,每个故事又深刻地让我们反思现在所处的环境。
看完了杨紫演的《许愿》。我和杨紫家庭条件差不多,鼓励式教育父母都疼,中产家庭,我以为我不会找到情感共鸣,可是看了却不由自主的被她带着流泪,杨紫牛逼!我是在爸爸那个部分不由自主的就流下了眼泪,小雨说她和爸爸从未谋面,却在学校门口一眼认出了那个黝黑瘦小的男人是爸爸,转身离开之后,爸爸追上了留下了一个铁盒,里面是两万多块钱……后来不久,他就走了。。我哭的稀里哗啦。如杨紫所说,总会在影片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后面小雨爆发的那段我又不由自主的落泪了,这种流泪不是你去想,而是就是在你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流泪。这个片子需要你静下来静静地去听去看。希望如“小雨妈”一般的女性好好爱自己,先去爱自己。愿可以少一点如“小雨”一般的孩子!真的是很有意义的影片,赵薇导演牛!respect
感谢赵薇的发声!整个短片让人震撼又心酸!齐溪的表演真好
灵感来源于Snatches?看了第一集完全就是一些已有声音的杂糅,没有提出什么新观点。但是至少能看到女性在发声。采访齐溪的最后一个问题:如何保持活力?齐溪回答:用微商面膜。😓
不仅仅只有女性才会有这些问题,第一集里面的外貌忧虑男性也会有,想起来在参加聚会时我也会提前打扮几小时,然后聚会以后,一个人坐在车里,躺在床上的那种孤独寂寞与无奈。
万万没想到,让我二刷的居然是杨幂的完美女孩。赵薇是真的会调教演员。我一直以为杨幂只想赚钱,完美女孩让我感觉杨幂还是想好好演戏的。向大幂幂道歉!
赵薇就是看了BBC的她说,有所启发,买了版权的!她说过,这个项目的社会价值大于商业价值,但是她仍然愿意去做,这就是大美薇的格局,第一期就很好看, 太好哭了!
绝了,杨幂《完美女孩》演技台词不错啊!看得我鸡皮疙瘩起来了,看哭了,我要去重刷😭
杨幂好惊艳
买了版权©就是很好魔镜已阅,很薇
虽然立意和内容都很深刻,也非常支持,但从第一集来看,有点太笨重和直白了。也许现在的社会是需要女性来做这种泣血般的控诉,但后面几集如果都是这样的程度就不必了。
很考验演员的演技,故事内容也很有意义,自信和内涵也很重要。
现实是,她还没说,你就闭上了她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