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三个故事的交织构成了不可能的性关系
首先说三个故事。故事一,Magwitch因为受Compeyson操纵,参与谋划欺骗并抛弃富有的Miss Havisham,后来在运送罪犯的穿上遭遇Compeyson,想刺杀Compeyson没有成功,因而潜逃,偶遇年幼来自铁匠铺的Pip,Pip给了他食物和工具。
故事二,伤心欲绝的Miss Havisham收留了Magwithch留下的女儿Estell,把她培养成冷酷复仇的,没有感情的女人。Pip受Miss Havisham 邀请给她表演取乐,遇到Estell一见倾心,从此Estell成为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
故事三,Magwich后来获得财富,想要报恩之前给他援手的Pip,资助他来到伦敦,成为绅士。而Estell受Miss Havisham摆布,玩弄Pip的感情,自己也陷入不幸的婚姻,和自己的丈夫互相伤害。
三个故事可以说分别是整部电影的主体,语言以及客体,主体与客体构成了认识论,主体决定客体的关系。而第二个故事给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Pip的善举是他日后步入上层社会的原因,从而成为第一个故事/主体和第三个故事/客体产生关系成为了可能。
首先,当时的上层社会存在的只有社会关系/能指系统的欺骗和操纵,作为主体,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都只是漩涡中的一棵稻草,主体都无法决定自己的情感和命运。无论是有钱的富家女Miss Havisham,伦敦著名的律师Jagger,还是下层社会的Magwitch,他的女儿Es tell,还是铁匠铺的Pip,都是无人操纵,却又重复运作的命运的牺牲品,都是无奈的跟随上层社会的运转规则,身不由己。但是都有各自的享乐驱动,Miss Havisham自己占有巨大财富,却沦为金钱的牺牲品,财富是她不幸的根源,却也是操纵别人的本钱,是驱动整个故事的根源。
其次,男主和女主各自都是上层社会这个关系网络的两个牺牲品和棋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错位的。Estell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是要凭自己的美貌和教养获取贵族社会的注视,从而实现Miss Havisham复仇的快感,可以说,她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贵族世家的肯定和赋予价值。而Pip出身贫寒,后来虽然收到Magwitch的资助,但是也落入了Havisham的布局,从小种下的深情种子只是虚幻的影子,从来都没有真实过。一个是要成为男人的欲望对象;一个则是为了爱情的虚幻而梦想跨越阶层的痴情少年。女人想要成为男人的欲望而获取享乐,男人则是要女人满足自己的幻想对象。注定了这个关系的不可能性。性关系的不可能性驱动了整个故事的开展:Miss Havisham在教堂被抛弃,Pip被Estell绝情高傲的告知真相。完美的故事结局只有等伤害累累,一切都落定之后才有可能。
2 ) 《远大前程》:名著改编的一次幻想破灭
相对于近几年名著改编的炫技、夸张、过多改动,2012年版的《远大前程》显得保守而传统,导演迈克·内威尔按照原著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展现主人公皮普的成长轨迹。然而用一部电影的时长囊括一部文学名著,特别是关于成长、时代变迁的史诗,几乎不用看就知道只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却总是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也许正如上流社会之于皮普,不求超越但求企及原著的电影改编,也只是虚幻的梦想。
迈克导演一定以为所有的观众都看过原著,所以只选了几个重要的段落,这也使得影片节奏非常跳脱,人物的性格转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无法交代清楚,生生剥离留下遗憾。皮普成长的路其实是一步步认识爱情、金钱、阶级,以及人性和救赎,是狄更斯对这一切的解读,电影中的故事,却每个部分都缺少些什么,来不及高潮就已结束,只留下银幕外的我们,对着片尾字幕有一种空落落的虚无感。电影里的皮普面对人生的变化和心灵上的冲击,都是瞬间顿悟,省去了一切的纠结和挣扎,这让遭遇嘲讽的尴尬、失去所爱的痛苦、重新开始的悔过都不够触动人心,失去了原著文字的力量。
故事开始的那片沼泽地和肯特郡的乡村景色宁静而美好,只是主人公皮普急促的呼吸和脚步显得那么不协调,藏身在墓地里的囚犯突然跳出打破了这片宁静,也改变了皮普从今往后的生活。特别是知道结局之后再回想,会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即使有贫穷的生活和姐姐的打骂,但至少衣食无忧,还有姐夫的袒护。只是那时的皮普,还不懂得平凡的幸福,在傲慢美丽的贵族小姐面前,他只想着跻身上流社会,用“远大前程”换来心上人的青睐,却不知这样的前程却毁了自己的人生。而在他的“理想生活”中,伦敦街道狭窄的旧街区让人无法心生好感,镜头对准的是小不列颠的脏乱差,所谓的“远大前程”也浓缩在精致夸张的贵族服饰和上流社会看似无聊的聚会中,这种反讽本应该是主人公经历了很多之后慢慢得出的体会,却在镜头前表现得过于流于表面而且刻意。
狄更斯为《远大前程》写了两个结局,原本阴暗悲凉,但迫于出版社的压力,又有了另一个圆满的结局正如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喜欢浪漫爱情的观众也许会鼓掌叫好,相信这是真爱无敌,但这掺入了太多杂质的爱情,却难以让所有人感动。迈克导演和编剧大卫·尼克尔森对结局的选择,也注定会流失一部分观众的认可。
所幸的是,对原著关键点的还原、精妙无比的对白、复古的英腔和极具时代感的街景,以及拉尔夫·费因斯、海伦娜·卡特的表演,也足以让这部电影拥有致敬狄更斯的资格。特别是皮普对埃斯苔娜的表白堪称经典,令听者无不动容。拉尔夫·费因斯的出场虽然不多,但却是隐藏的主线之一,也是撑起这部大部头的中流砥柱。海伦娜·卡特仿似蒂姆·伯顿的“僵尸新娘”,又像是落败的“黑桃皇后”,虽然偶尔感觉有点跳戏,但仍将苍白瘦削、神秘怪异的坏女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皮普好友赫伯特则在众多配角中极为抢戏,甚至比皮普更为生动可爱,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的亮相,总是能带给人愉快的笑声,这也让压抑的故事有了一丝光亮。
http://www.1905.com/news/20130422/642228.shtml 3 ) what can be regarded great expectations
怎么样才能算绅士?
受过教育?家财万贯?感觉钱财在绅士的评定标准是很矛盾的一项,很重要又不太重要。
你可以前往更高的阶层,但你不可以瞧不起在更低阶层的人。
金钱和爱情和人性,逃不脱的话题。
但pip真的很会告白。
“Out of my thoughts? You are in every thought. You're part of my existence. Part of me. You are in every thought, in every line I have ever read since I first came here. You are in the river, the sails of ships, the sea, the clouds, the stones of London. Until the last hours of my life, you will remain in me. Part of the little good, part of the evil. And I will always think of the good.”
4 ) Great expectation我们该有的远大前程。
Ppc拍的这部片子还是跟原著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瑕不掩瑜,比较完整的去概述整个故事的一个发展另外值得非常好评的就是整个一个环境的布局,包括missheavy在他的static城堡里面的新婚之夜的装饰品,那些暗无天日的房间,就那时候被荒废的城堡,还有时间永远停留在8:40的那一秒最近真的的闹钟秒钟,miss hamilton 就问老太太,但是还是穿着她那件已经泛黄了的新郎服,还有结婚当天的那个装饰的摆设,都10分的而且真实。
一片远大前程的感受就是你要奋力去逃离那个沼泽地。
5 ) 马戈维奇的资助 v.s 老乔伊的资助
伟大的电影,或者小说总会让人有种喝了一杯热咖啡的感觉。厚味无穷!这是我在看了这样一部由狄更斯的小说改变之后的电影的感觉。说实在的,这部电影下来跟我的直观感觉是,他没有讲全。人物还算丰满,但是,少了一种行为背后的故事衔接。但不管怎么说,对于我这种看到名著大部头就想望而却步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一种品读名著的好办法。关于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一些问题。
关于英国的礼仪,伦敦这种绅士文化,是不是就是一种装逼文化呢?我觉得不管怎么掩饰,这种文化,还真是一种装逼文化,英伦范儿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呢?搅着咖啡,固定的姿势,用餐的习惯,语言的习惯等等等等。人们被束缚在这种繁文缛节之下,怡然自得的喝着茶高谈阔论,跳跳舞,谈谈情。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称为乡巴佬。但是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伦敦上层人士,也就是男主人公所向往的这样一种生活,所给予他的只是一层包装着阴谋和秘密的糖果而已。让他无法自拔的同时,自己就如同棋子一样,出卖了灵魂被困在一堆美丽的角色之后。而,他们眼中的乡巴佬,却念及友情救了自己。这让我不禁想将老乔伊和那个罪犯的背后自助做一下对比。
罪犯的资助,其实是一种自我救赎,或者就是一种爱的给予,由于他觉得自己女儿早逝,所以就一直有种想要给予别人爱,但是找不到对象的感觉。所以给了我们的男主角这样一笔飞来横财。
而老乔伊的资助,其实才是一种最真挚的资助,是一种被抛弃了之后依然能够坚持的一种对友情的信仰,那是一种默默的付出,默默地爱。人这一辈子有老乔伊这样的朋友,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其实,我们没有办法说哪一种资助是好的或是坏的。因为,人生在世,是需要贵人相助的,同时也是需要真挚的朋友的。而这位向往着远大前程的男主角应该为此而感到庆幸。因为他经历了这些,经历了繁华的浮躁,经历了亲情友情的真挚,经历了龌龊的交易,经历秘密的阴谋。当然更少不了,那一份久经磨砺的爱情。
远大前程的背后,不再是铜臭,不再是虚名。而是一种领悟,一种对生活真实的领悟。比如:毫无理由的资助人,资助人的秘密,那个从来都不会付出真心的爱人。领悟到自己生活背后的东西,才是远大前程所给予的最真的东西。按照电影的结局,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局了。
1. 海伦娜·邦汉·卡特 ,这个有着神经质面孔的女人,真的能够把神经病演的活灵活现。
2.Out of my thoughts? You are in every thought. You're part of my existence. Part of me. You are in every thought, in every line I have ever read since I first came here. You are in the river, the sails of ships, the sea, the clouds, the stones of London. Until the last hours of my life, you will remain in me. Part of the little good, part of the evil. And I will always think of the good.”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诗意的抒情的话,但是却不那么肉麻。
3.19世纪的伦敦描绘的非常到位,雾都,脏,吵闹的街市。有着一帮不太相称的做作的上流社会的人,在这个浮华的都市里面带着面具扮演着不一样的自己。
4.看完这后,不得不感叹那样一份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世上还有没有所谓的朋友,在被你抛弃伤害之后,还能在你浪荡困难的时刻,能够倾囊相助的拉你一把。这份友情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最为感动的一幕。我不会为pip和女主的爱情去纠结,而是真的觉得,和老友唠唠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5.尽管真相吐露的平平淡淡,但是,这个来自于小说的真相的力量却真的让我感慨万千!
6 ) 关于这部《远大前程》电影的一点题外话
英国人很有意思,比如英国人就有很强烈的狄更斯情结!每年或者5年或者10年,都要把狄更斯的作品重新拍一遍,BBC电视剧或者电影!《远大前程》就是被改编过若干次的作品,一个有趣的事情是那些年,国内的一些出版社曾经把这个书名翻译成《孤星血泪》,完全阉割了原著深意,也是笑谈了。
这部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尽管看过若干个这个作品的改编版,但在我的记忆里,最经典的还是当属20多年以前CCTV播放过的12集迷你电视剧,这部剧,故事及角色和原著是最契合的!而且我认为里面的艾斯黛拉是所有扮演这个角色的所有女演员里面最具备古典美的、最为恰当的!
CCTV当时把这部剧集当成宝贝似的,每周的周末只播出二集,连续六周看完,那个时候,市区经常有停电的时候,这六周一直没有停电,让我完整的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真是不容易,幸好!
多年之后,条件好些了,一直想重温一遍这部剧,还托了几个朋友,也没有找到片源,很遗憾!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这部剧集了!但愿吧!
回过头来,再说这部电影吧,《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把这么有影响力的作品浓缩到2个小时的电影里面而且又不失原著的精髓,足见导演、编剧、演员的功力有多么重要。
就这部电影来看,我个人的感受是中规中矩吧,还可以!我给四颗星⭐,电影三颗星⭐,另外一颗星⭐献给狄更斯!
我从小就很喜欢这个屌丝逆袭高富帅、品格越来越高、最终抱得女神归的故事。狄更斯有狄更斯的励志。海伦娜演绝世怨妇太合适了。。。费因斯刚出场那会儿是伏地魔附体咩
哇狄更斯的作品,“在荒凉的尘世和冷静的时光里,爱你”
就像在电影院看电视剧,平庸得令人昏昏欲睡。我们来决斗!好吧你赢了!→一生好基友、我的心是冷的,它不会爱、掷酒杯长鬓角纨绔俱乐部、嫌弃铁匠姐夫在伦敦餐馆丢人(虐)、自制铁戒指、燃烧的婚纱。程序员事先看过南方公园恶搞版。
小男孩惠人一饭之恩,后获涌泉之报。神秘供养人竭尽全力让他在都市潇洒历练成为绅士,此间穿插他对故乡、乡里土豪、儿时女伴等情感变化。虽说皮普也曾表现出对出身的嫌弃,后来终归善良轨道。对老汉也善尽送终责任。艾丝不是善类,之前也动机不纯,谋夫产后回来找他,总归感觉勉强。原作翻拍版好多啊。
3.5.。幸亏梅姨没演Havisham,还是海伦娜比较适合。。不喜欢estella这大脸盘子大妈似的。然后觉得演Herbert这货好可爱啊!
还是回头看看原著吧
拍得像个狗血剧了,海伦娜这些年就一直在演同一个角色。
让你们这些屌丝幻想瞎逆袭。。。。话说腐国能不搞基吗?
哈利波特剧组么这是
费因斯总是最棒的,因为他的短短几个镜头,不禁落泪。开头几幕小不列颠的出场实在出戏……
讲故事的技法没问题,我没看过原著但是完全不影响理解剧情。只是不够打动人,三星。
Miss Havisham死得太特么没美感了....
海伦娜总是给我很敬业的感觉,她总是演一些神经质的角色,演的都很棒。看过波吉亚家族就超喜欢霍利·格林格,好年轻好漂亮好可爱。电影拍的不错,蛮有小说峰回路转迂回曲折的感觉。电影果然改编了蛮多,要积极一点。
如果说新的电视版丑,那电影版这对是不用看了。电视版男的娘(男男跳舞)女的显老;电影版男的又乡脸又圆,女的简直就是肥。这两部都只能看配角了,还好配角都不错。比较惊喜的是Pip的姐姐是Sally Hawkins戏份虽少,电视版的姐姐Claire Rushbrook以前在Secrets & Lies里就出色极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变
不太好
电影其实拍得还不错,拉叔一出来把别人全比下去了……深刻还需看文字
最重要的結尾換掉了!給兩星感情分
不灵。。。。好好的一部名著被浓缩成2个小时。。。。啥都没交代清楚。。。。。
Pip面对变化基本都是秒悟,都不带纠结挣扎的,也可能本来是有但男主的面瘫演技表现不出来;Estella的冷酷或是娇艳由女主那张不知有整没整但都非常像整坏了的伪萝莉脸演出来都说服力不足;唯一欣慰的是配角大赞,竟然还有屎霸~
女主毫无魅力;男主及格水平;费因斯的眼神依旧深邃,加一星;除了没有说服力的爱情和复古成功的场景,就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