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香港看了这部风很大的口碑喜剧优先场,导演演员阵容强悍,影院氛围非常好,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是最应该和若干个陌生人一起在影院爆笑的那种类型片。
影片节奏挺简单也挺精巧的,冥婚线挖掘男鬼死因,刑侦线多次反转猜内鬼,最后两条线合二为一,加上男神秀身材,枪战配舞曲,跟大部分人的评价一样,这是部非常合格甚至教科书版的小成本商业片。
能看出主创团队没有想要深挖的社会议题,每个角度都是浅尝辄止,保证不冒犯大多数人,男同是理想中的男同,关心环保热爱公益一生只追求一份陪伴;直男也是理想中的直男,只会为了打抱不平动手,任何歧视言论都会被身边人噎回去;冥婚也是理想中的冥婚,阿嬷开明父亲寡言深情,没几句话就接受了便宜女婿,整部片子盖住了议题中大部分的挣扎和赤裸,用喜剧包裹,用“真爱”呈现,用亲情注脚,把小众题材中的普世价值挖掘到最大,让这部噱头很限制级的电影覆盖极广泛的观影人群,程伟豪迫真商业片鬼才。
讲讲男主,说这是一部把许光汉“用”到极致的片子完全没错,他带着观众一点点挖出冥婚及内鬼两条线的线索和人物背景,承包几乎是全部的“出洋相”笑点和裸露笑点,观众能想到的限制级段子基本都是开在他身上,甚至有好几场是那种通常安给女花瓶的“没必要的裸露戏”,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妙点:平等的给所有人安上刻板印象,平等的凝视每种性别,最后再把刻板印象和凝视一条条打破,探索亲密关系的不同可能性。
说到亲密关系,本片一大卖点就是两位男主的“先婚后爱”,这段关系的火花我觉得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选角正确,选角对了站在一起就自带火花。许光汉出演了一个和他本人天差地别的粗犷直男,编剧很聪明的把这个直男从直男群体中孤立出来,他身边围绕着男同,女警,小胖子,他的每一句歧视性口嗨都会被怼回去,每一次耍帅都会失败然后化成笑点,影片靠他的倒霉经历推动故事推进节奏,加上演员对台词中脏字和尺度的把控,基本没有观众会真的厌烦这个“臭直男”,这也是编剧团队追求的“不冒犯任何人的笑点”。
随着许光汉角色的视角,林伯宏的角色也是从刻板印象的龟毛给蜜,变得越来越立体,越了解越熟悉,他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渴望真爱的异性恋,只不过更不被包容,有更多隔阂更需要跨越,更多偏见需要被打破。林伯宏的给蜜举动承包了影片另一半的笑点,多看台湾综艺一定不陌生,从咬字到肢体都是炉火纯青活零活现!
本片的成本只有一千万人民币,追车戏能看出非常明显的建模痕迹,也基本没有商业片爆炸的大场面,这个故事的完成度在小成本里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了,今年应该还能看到一部衍生剧正港分局。
二刷有注意到林子晴最后离开的时候和吴有个很微妙的眼神交集,可以理解成吴彻底放弃对她的情愫,也可以理解成别的,有点期待衍生剧会怎么处理两个人的关系,他们肯定不会恋爱,但估计会有一些精彩的交锋。
这豆瓣,真的好烦,刚打的几百字没了又得重新再来。
很久之前从微博看到了预告片,没想到现在才上画。
人在港,刚好能到院线去看。
影片效果在预料之中,但是总体略带失望。有笑点有泪点,但是故事简单,情节也经不起推敲。预告片就是大部分的精彩片段了。
影片开始不久的追贩片段,是我最不喜欢的电影桥段之一了。追一个人,造成多单交通事故,其他人的命就不是命吗?同事车子被砸,也不请求支援,视若无物。这是什么正义。
随机挑选路人冥婚,人家不愿意就诅咒人家会倒霉,凭什么?
男一的人物蜕变是从片头的歧视gay到,在无奈“帮助”鬼丈夫的途中,对丈夫改观。但是把性别换一换,把鬼换成人,难道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质情节)?
用男主的“改观”作主线,却又出处刻画对gay人群的刻板印象,及时行乐爱约pao,说话尖声细气……性少数人群就是大众里的普通人,没有任何特征可言。
但是不得不说煽情手法到位,两位饰演长辈的演员,演绎非常精彩,技压小年轻。
PS:家豪和他情人看起来好甜,查了一下,原来是炎亚纶跟李至正。
好喜欢台湾自由包容的环境
每年还为我们输出这么多好看腐剧
最近台湾发起了一轮投票
「最想看哪位男艺人主演BL剧」
许光汉第五名、林伯宏第四名
排名出来,两人竟然直接开拍
排名第一名的炎亚纶也说“那就来吧”
羡慕别人家的自由坦率
我们能不能进步一点啊🤭
说回许光汉的这部电影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明年会于台湾上映
「结合警察探案的黑色喜剧。一个宅男清洁工捡到冥婚红包,结果对方竟是个男鬼,要求清洁工在头七前完成他的心愿,才愿意安心投胎不再纠缠。」
许光汉的颜值与演技是一把子期待了
林伯宏我是第一次听说
结果一搜照片,整个人都沦陷惹
电影已经在拍摄中了
如果我在台湾一定会去贡献票房哈哈
更多腐剧资讯,关注VX攻众号:天鹅许愿屋
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部温柔轻松的喜剧片。
正值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靠谱朋友的安排下成功抢到这部电影唯二放映的场次,2023年4月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剧院播映结束后,导演与制片人惊喜现身,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回答大家的提问,我第一反应是:他们作为创作者今晚太幸福了吧!!全场观众一起在两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毫不吝啬赞美的大笑和掌声,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一些非常好笑的片段我几乎是在尖叫,时不时笑飞到朋友身上,作为业余脱口秀演员的我,在观影过程中觉得自己仿佛在剧院看一场大型脱口秀商演专场,观众们一起制造的实时反应就是喜剧本身的一部分,真是一个非常难忘的观影之夜啊!
【喜剧手法与想要探讨的广泛的社会议题】
电影本身借用了传统的叙事讲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一场“命中注定”的“冥婚”让一个歧视性少数的男主踏上“赎罪”之旅,喜剧效果拉满,爆梗频出,在一种毫不苦大仇深的轻松氛围里,不论深度地探讨了各种广泛的社会议题:LGBTQ+群体的社会生存现状及其与传统家庭观念的冲突,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官僚主义,撕掉“女人需要被保护”标签的女权主义觉醒,环保议题,同婚法等等。
可以感受到电影娴熟的喜剧手法之下对严肃议题表达与对话的诚意,喜剧手法本身也令我感到运用得很正中红心,先塑造直男刻板印象与男同刻板印象引发共鸣,再用戏剧冲突去消解这两种标签制造共情,整部电影令我感到是一个不停撕掉各种标签,不停反转,翻一番再翻一番的抖包袱的过程。
【温柔落地的结尾处理】
电影的结尾,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痛哭着给出的克制与温柔。虽然我没哭,电影结束时清晰地听到旁边观众席上拆纸巾和吸鼻子的声音。
在这个父权制依然岿然不动,现实依然在吃人的社会中,电影的结局非常美好,在我看来,甚至是过于温和地将最大的根本矛盾从父权本身转移到“沟通”本身上,是一种很理想化的消解啊,不够愤怒但是够温柔,但其实也很难比较到底是愤怒还是温柔更有力。
到最后啊,是名为“家”的存在温柔地包扎了所有的伤口,是爱包容了所有的一切。
不禁令我想到去年一部大热港片《饭戏攻心》的结尾,还有经典影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观众提问与导演、制片的回答(大意)】
1.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否代表着对父权的屈服?如何理解电影中一个真正的“母亲”形象的缺失?
导演:很好的问题。在角色设置上缺少母亲形象是经过讨论打磨刻意留下的缺失,亚洲同志群体原生家庭的议题本身就是我们想要去探讨的,现实往往非常沉重,而这又是造成很多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个没有母亲的男同志,就是我们想要表现的真实的“刻板印象”。
2.饰演父亲角色的演员庹宗华年轻时曾出演过剧版《孽子》中的王夔龍,这个同志角色也充满了悲剧性,失去了爱人,也无法获得父亲的谅解,庹宗华这一次在电影中的角色与《孽子》是否有传承和联动呢?导演在选角时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呢?
导演:我们确实想到了角色之间的传承性,邀请庹宗华老师出演时他也说很想在新电影中“弥补”旧作中属于角色本身的遗憾。这两部作品之间的传承我以为只有台湾的观众能想到,没想到在香港的观众也注意到了,很惊喜,很感动。
3.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我真的不敢相信!(全场爆笑,因为提问的男生用了剧中经典台词)想了解一下推出同婚法以后台湾地区性少数群体的现状。
4.好想知道两位男主到底有没有爱情呢?导演心中他们两个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导演:我想这个问题,与其问我,每位观众不如问一问自己,他们之间的感情到底怎样定义呢?love 还是gay love还是家人的love,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5.女警察角色为何被设置成一个反派角色?她完成“女力觉醒”过后的最终去向是什么呢?
制片人:我们在打磨剧本的过程中讨论过如何给女警察这个角色一个结局,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职场女性,很多时候需要面对偏见工作,这个女警察打破性别标签的过程我想会引起很多女性观众的共鸣,而把她写成一个反派,我们的想法是,有没有可能,女性不是为了为了打破偏见而打破偏见,她不需要被定义,她可以成为一个完全自由,脱离主流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
导演:关于这个女警察的最终去向,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快的话,也许今年年底就能跟大家见面了。(哇!)
【关于“打破同温层”的一些思考】
制片人提到,她感到很欣慰这一部商业电影在台湾受到了欢迎,某种意义上令她相信他们能够用这样的呈现方式讲一个不那么大众的故事,打破同温层,向更广泛的群体表达观点。
回家路上跟朋友讨论“同温层”,我说一开始我对“打破同温层”这个说法存疑,我还是不太相信同温层外的人会因为这部电影真的相信或者转变什么。
朋友则比较乐观:这样的商业片用很轻松的方式讲性少数故事,没有说教,没有苦大仇深、故作高深,台词爆梗频出,主演(赞美许光汉!)演技在线,自带流量,一些片段剪出来放在tik tok上可能就会有巨大的传播影响力,一些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被吸引到的。
是的,朋友说的没错。
一部好的作品的存在,本身就是打破同温层的利器啊。
脱下喜剧的外衣是魔幻现实的真身,再剥下魔幻的皮肉就是残酷写实的骨头。一个g死后可以成鬼,可以跟直男ming婚,但就是不可以爱上这个直男。
相信不少观众都是被夸张同性喜剧+许光汉 两个tag吸引来看的,我也是,从宣传片爆火的“Gay+ming婚”“新郎噩耗”就能已经能感受到剧组博眼球的能力一流,一开始我是抱着看纯爆米花片的心态去的澳门看的,结果…(骗进来杀?)
喜剧的笑料朴实老套、所谈及话题的内核也很浅显,但这一特点却恰好巧妙地让这部电影在“引导中国的异性恋男女老少普罗大众去真正共情同性恋人群”(可以简称“科普”吗)这件事上成为国语电影的里程碑:
1⃣️开局视角亲近大众。开局男主吴警官在整部片里都是彻头彻尾的直男。他在影片开头时对g群体有轻微偏见,“反歧视”对他而言还只是个政治正确口号时他也是带抵触的被迫接受状态,开头他的人设树立里对g的开放程度这一点是与国内大众真实的平均水平相近的。只要后续处理得当,大家会更容易接受这个角色的观念变化所带来的“悄悄输出”。
2⃣️笑料老套,其实是这部“同性喜剧”的丝滑。它没有选择大量的只有g圈人才懂的梗(妆发服装除外,真的太会了好吧),而是迎合普罗大众对g群体的有些刻板印象的笑料口味水准:喜欢帅哥,有轻微女性化。然后再把好几个太过夸张的悲惨经历打包成一个笑话大合集安在这个“鬼g”身上,大家不管来路如何自然伸手不打这么个“亲民小丑”。
3⃣️ 设定和剧情夸张,角色却简单而真实。在上面两点的铺垫之下,大家才能不带抗拒地去感受到,毛邦羽这个角色,这个鬼g,这个笑话包,原来确实是个善良可爱、机灵搞怪,同时却偶有刻薄伤人、不善于沟通感情的真实的人。角色很简单,但很真实;他身边的爸爸、男友、阿嬷也很脸谱化,但这可是喜剧,夹带点东西可不容易,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能有心思去看到,原来一个g就只是这样而已:他是g,但也不是那么变态好色,不是见了男人就想上,出场开了个玩笑然后就没对吴警官有过任何非分的举动和想法;家有难念经,不妨碍他深爱家人;愿得一人心,也会落得这般鸡毛一地。好像他的生活跟直男女真的没什么区别。想要在完整的喜剧氛围和节奏里立住这么一个人,比看起来的要难得。
平权路漫漫,“科普”这件事情真的不容易。单从这点讲,《刻在心底的名字》并无此意,《谁先爱上他的》太过晦涩。
但这部电影它不止步于此。我自己作为一个g,觉得真是被它骗进来、然后扮猪吃老虎给敲了一棒子,后劲不小。《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喜剧的外衣下是完好无损的魔幻现实的真身:一个g,历尽千辛万苦长大成人,最终与家人出了柜,有了稳定的男朋友。虽然男友近来冷淡,爸爸呢也好像仍然不理解不支持,但这么长的路都挺过来了,喝点酒哭一哭,明天会好起来的。谁知道飞来横祸,暴死街头,只能遗恨万千,不得善终。结果谁知道死了居然可以变成鬼,误打误撞跟一个直男警察缠在了一起。放下生前的一团乱麻,成了鬼,反倒能有个人朝夕相处,成了最懂对方的家人。接下来就是两人一起冒险破案抓犯人,过上了一段此生最天真无邪的乐呵日子。最后还在对方帮助下把生前乱麻该剪剪该理理,与渣男了断,与父亲互道衷肠,与阿嬷见了最后一面,了却心愿。
可是真实的世界里这世上其实没有鬼啊,死了是什么都没了,所以说这个魔幻现实的剧情里所有美好都编织在了“魔幻”的那头。那如果去掉“魔幻”的皮,现实剩下什么呢:一个g,原生家庭与感情生活两头漏雨,曙光来临前含恨横死街头。一位警官在缉毒行动时碰巧顺带接触了他的命案,算是给他报了仇。警官跟家属接触时听说他是g,好像人还挺好,真可怜,警官祝他投个好胎。
我在电影院的时候就越看心头越紧,因为中途我就发现,所有的剧情的支撑丝毫没有与喜剧安排缠绕在一起。一旦抽出喜剧去看,毛毛生前身上发生的残酷事情是所有的g身上都可能发生的,而且其实并不罕见;而只有他死后化作鬼,他才能放下一地鸡毛,他的可爱善良才为我们观众所见,也只有ming婚桥段安排,才会有一个温良而勇敢的帅直男警官“喊他老公”,与他产生胜似家人的感情联结,成为他的灵魂之友。抽掉“喜剧”后,如果再把毛毛死后化成鬼的“魔幻”抽掉,转而把这段经历看作是他濒死时的幻想的话……那么我在电影中吃到的所有的糖,瞬间就化成了刺向我的刀…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轻佻的背后是严肃。整部电影看似给两个男主强组cp,背地里却是红线一划铁面无私。那个世界里毛邦羽死后可以成鬼,甚至可以ming婚,但就是不可以爱上明翰。毛毛甚至在吴明翰问到“原来最后你想要的,只是有个人能爱你一辈子吗?”面对着这个善良勇敢、长相可口、与自己互相理解又是过命交情的男人,只因深深地知道何谓直弯殊途,毛毛还是把他当作家人而非可追求的伴侣,回答道“是的,但我想我这辈子也完不成这个愿望了”,并在当时选择离去,不要真的让明翰去“这辈子换我养你”,因为明翰当然大概率要成家,过自己的人生(明翰甚至在紧接着的厕所镜柜一开一关的那个剧情里也用语速很快的台词道破了毛毛的心意,且台词没有破坏节奏)。太痛了,即便在虚幻的构想里,他还是清楚什么叫做虚妄,不可多得的温暖。这种残酷、严肃、写实的底色在剧本安排里还有很多:比如再怎么照顾喜剧的需要,毛毛和明翰也始终没有真的接吻,更别提性接触,甚至标题都是“家人”不是“夫夫”;在明翰中枪命悬一线,都已经准备放手去与毛毛相伴时,毛毛舍“生”相救,而不是双死he;最后当然更是没有安排“成功挽留毛毛魂魄,从此一人一鬼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是真的非常珍惜这个从骨头里浇筑出来的严肃悲剧故事。(尽管刀吧,不用在意我的死活)
虽然底色已然如此,但电影还是想告诉我们,残酷不是绝情。明翰毛毛不会相爱,不会在一起过日子,但却可以有真情,胜似家人。明翰对毛毛的真情,是在对这个g的接近和了解之中诞生,一起经历冒险之中加深。毛毛对明翰的感情则更是严格,他是直到明翰这个“蠢直男”反过来带他了断前任、与家人解开心结的时候,才真的开始对他彻底放下偏见。而宣传片中的“喊老公”一类桥段完全只是喜剧效果。(最后病床上,毛毛泣不成声,明翰一直在跟毛爸说“毛毛对你说”,太动人了,直男怎么了,可以以这种方式做家人)
总体来说这个由外到内的“喜剧-魔幻-现实”的结构是真的很出彩:最内层的“现实”与身为g观众的我有共鸣;“魔幻”的中层既是承接了外层“喜剧”架构的顶梁柱(不变鬼不ming婚还咋拍)、又是对所有观众去展现电影对内层“现实”的思辨的打开方式;而外层的“喜剧”模式造就了国语同性喜剧高分片之一,也通过它做到了影片全人群可食用。
这部电影涉及的其他一些角度估计不少人也注意到,也值得说道,最主要一个可能是明翰角度态度转变的写实性,也是很尊重现实基础,不存在通过什么奇怪的喜剧桥段或者强行煽情来推动,而是非常质朴地传达了大众对性少数群体印象转变的一个点:接近,看见,就没了。再然后其他角度比如女性(林子晴这个角色也可圈可点,要刻画大女人就大的彻底,很值得聊),对直男的反相歧视,父母家长角度等等。
看完十个小时了还是唏嘘不已,同性题材之下这部电影可能要成为我心头的一块山巅之石了。
作为一部喜剧片是在合格线以上的。无论是恐怖、悬疑还是喜剧元素都运用得很好(恐怖的地方真的吓到我了啊啊啊啊啊)作为一部tong xing lian片,是属于小清新类型(谁跟我说尺度大的?) 其实明翰有没有爱上毛毛,或者有没有被扳弯都没必要计较和在意,真正需要注意到的是他在与毛毛相处的过程中对tong xing lian者变得更加包容和理解,懂得了tong xing lian者其实也只是一个想要享受和获得爱的人罢了——最后的落脚点都要回归到“人”和“爱”这两个最纯粹和凝炼的概念。 真正让我看哭的是最后毛爸跟吴明翰倾诉的段落: “你知不知道我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敢告诉你?” “我不敢跟他说,我说不出口” 看着看着眼眶就湿了呜呜 女主人设反转设计得也很好,没有拘泥于花瓶角色,而是有勇有谋有戏的女人!我喜欢! 到底是编剧还是导演设计出最后的结局镜头啊?真的太狡猾了哼!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实现tong hun合法
《导演和制作如何光明正大玩弄甜菜男演员标准教程》
许光汉和林柏宏的颜值太高了。完全长在我的审美上。有点搞笑。轻微有点吓人。长这么帅,直男也会受不了吧?哈哈哈哈。
4.5!这片子台词蛮神奇,给对直男说:女孩子很厉害哪里需要你的保护;直男对给说:烂的才不是你而是那个渣男。还有 谁看完不会爱上许光汉呐!
观影氛围最好的一次,我和某人坐在一起牵着手,和全场观众一起欢呼大笑鼓掌哭泣。我们不仅投入到电影中,更投入到现场的人潮中,真实地体会到We are not alone. 三位主演都奉献了精彩表演,许光汉裸身洗澡打架跳舞娘毫无保留,王净角色前后发差大表演难度高,而林柏宏可爱调皮又爱得卑微最打动人心,这肯定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但它依旧值得我的五星。
刚好今天在电影院上映 还没来得及看预告片就去看了 对于一个胆小很怕恐怖镜头的人 中间有几幕jumpscare确实吓到了 不过对于不介意惊悚镜头的观众来说这几幕应该只是搞笑偏多吧 从无厘头的ming婚+tong性恋开始展开篇幅 也有很多男主的福利哈哈哈哈 本以为是新年的爆米花片 没想到全程无尿点 因为总片时也不长就一路入迷的看到最后 仔细想想还有些刑侦和推理夹杂在里面 末尾藏着浓浓的温情升华 让人感觉小小的影片藏着大大的能量
有90年代香港鬼喜剧的意思。特别逗,很久不见这种电影了,笑的特开心,许光汉是真放得开,林柏宏穿粉色好可爱。
粉絲特供的神經喜劇,預計票房會賣座。親情,理解同志,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藉由本片與父母溝通」的契機…誇張表演,飆車戲開場,後續逐步鋪陳「夥伴情深」,雖然不乏套路,但整體還算“順暢”,情緒點/反轉點/淚點/笑點/諧音/性暗示…堆很滿,但錯落有致…演員hold住了,不會讓人明顯出戲…如果視為Tw在類型片的又一部嘗試,《鬼家人》與《月老》各有所長,《月老》側重奇幻愛情片“特效技術”探索,《鬼家人》是“同志片“打到更廣闊受眾的“商業化”嘗試…敘事鋪排,尤其是情緒重場戲,莫名接近🇨🇳賣座電影的灑狗血 [e.g.李煥英/小紅花]…視聽層面 向🇰🇷🇺🇸類型片靠近 …(飆車戲=MadMax,橫推打鬥戲=OldBoy,王淨=小丑女…)整體 可以看做是笑哭爽片,角色漫畫化,情節有些瘋癲…
我只能說會說它是鬼片跟耽美的人絕對沒有認真看過電影!上映當天立馬就去看,真的很好看!該搞笑的地方搞笑、該煽情的地方煽情,我的心情起伏完全跟著電影的剪輯,雖然情緒高低落差有點大,但我幾乎是從頭笑到尾,搞笑的地方整個電影院裡面的人都一起笑了。我覺得沒什麼出戲的地方,整體劇情也很流暢。劇情方面真的是反轉接著反轉,我完全被電影「帶節奏」了,最後真的是意想不到!不過片尾沒有彩蛋我個人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我認為劇情還有延伸的空間,而且也可以更滿足觀眾心理需求。最後的最後,林柏宏真的太帥了⋯⋯帥到整個腦袋暈暈的><當然整部片是真的很養眼,完全是女性觀眾的天堂
4.25台灣類型片全新天花板,開場飛車追逐就驚呆了!除了還是有些微CG塑料感,但是看到國片也終於能有如此精彩的飛車場面追逐,實在倍感欣慰,金盞花大影業第二部作品已完全摸透韓國商業片的賣座公式。程偉豪繼《紅衣1、2》、《緝魂》後又再次用靈異題材包裝,這次用「冥婚」與警匪類型混搭,摻雜同志情節設定,說是程偉豪類型集大成絕不為過。直男與死gay的顯著對比,讓前半段好笑又好玩,中後半段稍微玩了一下《無間道》的梗,收尾一如既往程偉豪式飽滿煽情,如果飽滿是程偉豪從《紅衣2》一路走來的優點話,那這次顯然有些過於飽滿了,希望未來的程偉豪作品在情節堆疊上能適時留白,不需每個環節都弄的如此飽滿。許光漢這次扛起主角的重擔,表演著實進步不少,又是打仔又是賣肉甚至還跳交通錐鋼管...韓國許太太們鐵定會愛死。
開始有些鬧劇式誇張過度,一度看得尷尬,毛毛登場之後表演有了平衡,劇作也越來越自然流暢,好感倍增。喜劇效果十足,兼具社會議題和人文關懷,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達成生者与亡者的和解。直到映後QA才發現父親是庹宗華扮演,還与《孽子》有承繼關係。我和鬼,家人or兄弟or夫夫,「什麼關係,都沒關係」。千人場氣氛極佳(不止在口水許光漢的屁股),觀感加分不少。林柏宏實在太棒(快來附我的身!
鬼新郎。。。。。。。。。。笑死我
#HKIFF47# 这就是那种最适合在电影节上看到的影片,全场一起爆笑爆哭然后疯狂鼓掌,兼具社会议题和商业诉求,成熟流畅,观赏性特别好,涉及到的议题多而不乱,放到电脑上看资源应该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电影还是没法完全离开大银幕的。映后的质量也挺高的。85HKD能看这么多遍许光汉的屁股,值了。(但是他的咪咪好小这是可以说的吗?)感觉这一场文化中心在座的直男观众可能也体会到了一次少数群体的感受吧,所有针对直男刻板印象的笑点全场无论给子拉子直女腐女都在爆鼓掌,感受到了空气中飘过的微妙气息,但还蛮爽的哈哈哈。(当然这片子里其实有刻板印象的也不止直男啦,重点其实是在于打破它。以及排队的时候看到观众里还有好多有点上了年纪的夫妻,就挺佩服的,真好。)
真的好看,笑死我了,你們應該在一起,把林子晴警官留給我。
3.5。有著日式輕小說系片名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部非常討喜的商業電影。調性幽默,演員都不錯,許光漢林柏宏BL的粉紅泡泡很可以! 林柏宏可愛到不行。乍看每人都有刻板印象在身上,但其實故事正是"撕下標籤"的過程。感動/好笑/熱鬧/刺激/動作一樣不落的大拼盤。只是沒想到...讓我哭出來的竟然是庹宗華...也太適合演那種舊式大男人了吧...不會溝通的父親,老板著張臉,只懂用斥責來表達關心。當後悔莫及時他的傷痛令人動容...目前130分鐘,估計金馬後還會再修剪。
好成熟的商业片,类型元素非常丰富(喜剧、爱情、动作、惊悚……笑点满满,走心的地方也足够多(虽然最后父亲的部分略用力),整个观感就是一个好看,娱乐性非常强的商业片,难怪大卖。对各种社会话题的把握也很妥当,两个主角都是先去做标签,再突破标签,包括对女演员的处理,也是这种方式,很厉害。至于两个演员,也是各有各的帅气与可爱。真的是想要的都满足到了,厉害的。
@HKIFF47 预定年度最佳!hkiff 4.1 二楼正中央的我哭的稀里哗啦!很高兴台湾的lgbt电影真正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在关注性少数群体在社会的存在问题的第一阶段后,第二阶段的电影开始做到了对群体内的思考,开始思考爱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比如《cmbyn》;而这部电影真正成功的地方,在于对lgbt题材完全融入类型片的探索。民俗、悬疑、搞笑、恐怖、社会,这一系列的元素被彩虹颜料晕染,形成了一副完整的画(故事),这是非常难得的,这部电影做到了,并做的很好。很喜欢导演在影展的话:我们希望这部片子更易被更多人接受,尤其是本身对这个题材冷漠或有抵触心理的人。它做到了!台湾电影又做到了!华语电影又做到了!ps.许光汉真帅😭😭😭
不敢相信!!!太好看了!!!想到了会笑中带泪但没想到结尾这么好哭,前面这么好笑!!!真的笑到肚痛哭到飙泪!!!除了LGBT议题之外也有女性议题,还有很多商业片元素,反转出人意料,太棒了!!!想想对岸都在公映些什么片,就羡慕嫉妒恨啊!!!文化中心看片气氛太棒了,全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鼓掌一起欢呼!!!HKIFF第四部
看了试映场,多种商业元素的有机结合,笑声不断,泪水不止,应该会在湾湾大卖!
不敢相信~會比我期待的還更喜歡!這是一部實事熱點比故事情節豐富的商業電影,可以感受到劇本盡力在不讓觀眾感到too much,不管是動作、懸疑、同性、喜劇都糅合的很好,很喜歡毛毛這個角色的性格設計,許光漢和林柏宏的發揮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甚至比以往更甚,炎亞綸戲份怪多的不像特出的戲份,冠廷好可愛但怎麼沒有和一起尬舞哈哈哈,王淨的調和還蠻畫龍點睛的,電影裡沒有一個演員會讓你覺得他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好看,許光漢漏毛露屁股,全場笑聲掌聲不斷。很多經典模式的笑點,利用恐同親嘴打boss,許光漢也是從恐同到真情流露。不過不止是人鬼情未了改為同性,中間“同婚制度前我們只能四處留情,但是出爐後覺得可以找人過一輩子”太感人了,開始唏噓差距越來越大。結尾要是放大陸又是伏法認罪了。導演映後很真誠,說與孽子庹宗華的關聯第一次在香港被聽到,大段映後主持人能迅速翻譯成英文,真國際電影節,比大陸高到哪裡去了。#HKIFF47th0401香港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