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步履不停

HD中字

主演:阿部宽,夏川结衣,江原由希子,高桥和也,田中祥平,野本萤,林凌雅,寺岛进,加藤治子,树木希林,原田芳雄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8

 剧照

步履不停 剧照 NO.1步履不停 剧照 NO.2步履不停 剧照 NO.3步履不停 剧照 NO.4步履不停 剧照 NO.5步履不停 剧照 NO.6步履不停 剧照 NO.13步履不停 剧照 NO.14步履不停 剧照 NO.15步履不停 剧照 NO.16步履不停 剧照 NO.17步履不停 剧照 NO.18步履不停 剧照 NO.19步履不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步履不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位于偏远小镇的横山一家,生活平静祥和。父亲恭平(原田芳雄 饰)是业已退休的医生,却时时牵挂小镇诊所内的事务。长子纯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却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次子良多(阿部宽 饰)与父亲意见相左,执意前往异地当起了绘画修复师。多年的打拼换来的却是失业,困顿的良多与带着孩子的由香里(夏川结衣 饰)结婚,相互扶持,继续生活。又逢纯平的忌日,良多和姐姐千奈美(YOU 饰)带着家人分别赶回家中。平静的横山家再次热闹起来……本片荣获2009年蓝丝带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树木希林)、2008年报知电影和2009年电影旬报最佳女配角(树木希林)、2009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阿部宽)、2008年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影片。©豆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飞向蓝天捉迷藏2013国语何日君再来加布里埃尔·伊格莱西亚斯:老少咸宜秀犯罪心理 第一季倚天屠龙记·独家纪录片2001太空漫游像雾像雨又像风浮生若舞最后一个大侠苦月亮刺龟纪别惹乔尼动感地带芒果卡“无限X”演唱会-北京站小伟大佬爱上我偷偷摸摸青春之旅 第二季反恐追踪超级大骗子花木兰1964故园风雨后寻味东莞数字女季淑子心动不可耻还很可爱天天有喜之人间有爱明朝刺客

 长篇影评

 1 ) 《步履不停》有哪些戳你泪点的情节?

看到最后爷爷奶奶送一家三口在车站等车开始泛泪,奶奶张望了一下看到了远处开来的车,说快想想还有什么没有说,动作急促了许多,不舍的心情表现的故作轻松又克制。又开始分别和小男孩,儿媳握手,嘱咐他们要再来拜访,最后与儿子握手的时候,儿子别扭的躲闪,镜头里公车开过来挡住了这一幕,有没有握上也不得而知。直到上车之后,奶奶的视线也一直随着他们直到公车留下尾气,奶奶依旧摆了摆手。奶奶希望儿子一起生活的心隐忍又温柔,可是又不得不放他们走,因为他们也要过自己同样在过自己的生活,因为人生,步履不停啊。

想起从前姥姥姥爷家住的很近,可以去很勤。可是爷爷奶奶家在郊区,每年都是寒暑假才会去小住。长大了以后更是只有年节才回去了,时间也不会长过一个下午。每次离开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会急促的拿出袋子装起自己腌的甜蒜、辣椒、黄瓜、咸鸭蛋,坚持让我们带回去,生怕我们转身就走了。尽管每次都劝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就不要做了,可换做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早已习惯了几十年把子女当做自己的重心。“孩子们即使不在身边,至少吃到这些小咸菜会觉得舒心,至少会念叨我们几句吧”,或许在准备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咸菜的时候,他们是这样温柔又幸福的想着。

从奶奶家离开的时候他们也总会送出来,无论冬夏雨雪。他们就站在路边就默默地望着,有时也会在车后面慢慢地踉跄地跟着,一直到车子驶出了视线以外。大人们总是摇下车窗摆手说着:“快回去吧”。我也总学着说:“快回去吧”,爷爷奶奶也只是“嗯嗯”答应也寸步不动。小时候我总觉得这句“快回去吧”不过是客套。直到长大后自己每次离家,在机场望着安检门外迟迟不肯走的爸妈,才明白这句“快回去吧”或许又藏了多少儿女的无奈。可又能如何,人生总是步履不停啊。

后来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就又搬回了市区,现在与我叔叔同住,离我家的距离变成了十多分钟的步行。住的更近了以后方便了许多,茶余饭后散步就过去了。每次去时也依旧和从前一样,奶奶急促又踉跄的翻冰箱找水果给我吃,还总要求我带回家。总能见到子女对老人来说是更幸福的事吧,可是,现在出门送我的也只剩下奶奶一人了,爷爷终究在这步履不停的生活中走累了停下了。电影里的最后,爷爷过世以后,凉平带着奶奶希望他们夫妻生下的孙女回来祭拜,也开上了奶奶想让他载着去购物的小白车。可凉平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的泪点也是在这一刻崩塌了。岁月残忍的是它从不会为了谁放慢脚步,而生活又总是轮回。人生路上总是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呢。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友分享王尔德的名言:“孩子最初爱他们的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他说孩子真难,父母也难。我看完觉得难过,却也只得接受认同。小时候父母比我们脚长手长,我们总是追着父母,等我们大了就变成了父母追着我们,我们留给他们的更多是背影。现实无奈又残忍,时间不会停滞,而在生活里,我们只能步履不停,笃信而坚定。

 2 ) 一拍一世

那一天很繁琐的工作,漫长的晚上觉得无聊到可以看完一部想来也知道定然很清平的电影。

日本电影的光很特别,特别的清爽,即使拍很炎热的时候依然能叫人觉得凉快,沉静下来。让我回想起从江边延展到之江校区大门的那条林荫小路,有草木的清香和徐徐的江风擦掉从城市中带来的躁郁。

 第一次注意到这种光是在《情书》的时候,干净得让人觉得不现实。后来就常常看到了,哪怕是像这样很现实的故事,母亲和女儿不断的絮絮叨叨之间,因为光线像是有禅意,一切包点心搬床吃饭洗澡睡觉也都变得好像有特别的意思。

那一天是哥哥的忌日——我看到差不多二十分钟的时候才猜到。生的人平时不相见,却是为了死的人聚在一起,热闹的聚在一起,收了邻居的奠仪,给孩子们发了白包,说着关于往昔的事,听当年被哥哥救起来的孩子说些无聊的话,姐姐的女儿说“我暑假里长了1.5公分”,就好像死亡的涟漪早已经散去。

可是在这样溪水一样平常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寻常的顿点:小良说“我不是长子”,被救的孩子走了以后全家正说着话突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小良捉住了扑在哥哥照片上的粉黄蝶,爸爸把毛巾平平整整的挂好以后又把它再揉一揉,就好像妈妈一边做针线一边用很平常的语气说“为了让他每年有一个痛苦的回忆,所以明年后年也要把他叫来”,就好像电影用的光,看上去很平常,但是刻意经营出来的努力维持的。

妈妈和小良最后都想到了那个相扑选手的名字,但已经慢了一拍,儿子有些遗憾,妈妈却不肯对爸爸讲出来,也许是想等儿子新年再来的时候对他讲吧——尽管是无聊的话,而同一时间儿子却在车上对妻子说新年不用再来了。然后爸爸就过世了。

我想到外婆还在世的时候,她对我说“去玩吧,不用常常来”,于是我真的去玩了,下一周没有去。然后外婆就过世了。在葬礼上我仍然没有察觉到自己是错过了,直到后来去扫墓的时候才意识到是慢了一拍,即使是伤心都慢了一拍。

这一拍的迟到,就是一世的时差。

我大约也在外婆心里留下了孤独和伤感,而永远不可能弥补了。逝者离开后活着的人看似依然同样的向前走着, 身后却不自觉地带着逝者的影子,家庭里的成员,甚至家庭之外的成员,是这样互相影响的,甚至决定了未来的方向。好比那位“不会微笑的王子”本来是希望像自己的爸爸一样成为一个钢琴调音师,但当小良进入他的生活成为他的家人之后,他在愿望的名单后面加上了“如果不行,就当一个医生”。

而这一切,当时我们往往不能知道。好像爸爸的外遇,直到几十年后,坐在浴缸里泡澡的时候,妈妈才闲话家常一样的说“当年……”,浴室里的人懊悔不已,而浴室外的人却将这几句话埋了一世。小良的父母也永远不会晓得他当年带着妻儿来到时其实是失业的,而在他们身后,小良终归还是如妈妈所愿再生了一个孩子。

我们有太多被掩藏在“平常”底下慢一拍的暗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在这些暗涌之上平静地步履不停地向前走着。就像小良一家人去扫墓回来的场景似的,小良与他妈妈并肩走在前面,而他的妻子与儿子牵着手走在后面,多年后,小良又给他女儿说那个粉黄蝶的故事。在家庭的传承中,逝去的人从来没有真的离开过。

 3 ) “越亲近,越互相伤害”——步履不停的思考生命的本质

“所谓主角,是指即便没有出现在画面上,但仍然支配着整部电影的人。但到底支配着什么呢?就是台词动作、情感,有时还包括剪辑。总而言之,电影主角就是与镜头这一侧的导演呼吸频率同步的人。”(p.133,是枝裕和)

影片通过围绕家人拜祭大儿子而在两日之内产生的生活琐事来映射人生缩影。自始自终,大儿子没有作为一个实体角色出现在荧幕上,却成为串联整个剧情的核心人物。“越亲近,越互相伤害。”这一母题贯穿影片始终,无论是小到炸玉米天妇罗、大到大海对人类的吞噬等所有情节,无不表达这一主心点。离炸玉米越近,越容易被油溅伤到皮肤;越亲近大海,葬身于大海的危险越高。

延承是枝氏最招牌的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充满戏剧性的生活流艺术表达方式,影片传达出不管日月轮梭人始终无法完全避免大自然和亲近关系带来伤害的生活共鸣。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大儿子意外离世纵然对整个家庭尤其原生父母是件无法磨灭的惊涛骇浪大事,可事情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不会因为人情无奈和愤怒而重拾大儿子的生命。生活总需要继续,日子还得往前走,步履不停。比如在片中1小时40分钟处尽管母亲叮嘱去往海边的一家人注意安全,尽管母亲紧张着家人的安危,影片却在此时响起淡然宁静的音乐。尽管人物随着这一日生活流发生的各类琐事充斥着各种情绪,但“哀怨也仍需淡然处之”的基调贯穿影片始终,以纯粹生活的视点还原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不仅仅体现在配乐上,也体现在构图、机位、布景、调度等层面上。 此片依旧以长镜头与固定镜头为基础,多次出现安哲罗普洛斯式一点透视固定镜头段落。同时加入其它各种视觉处理手段,如当老母亲看到蝴蝶仿佛灵魂附体时,影片使用手持摇晃的影像来模拟恍惚的精神状态。因此影片虽然整体意在塑造真实的生活质感,却不失对虚幻、灵魂、生死和记忆的探索,制造出人物老母亲混乱的心境与边缘状态。可见,导演似乎做出了一个开放式的艺术子题呈现:一方面有白发人送黑发人极度悲哀的寓意;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导演对生命终点为何处产生的疑问。关于这一点与《下一站,天国》似乎有了契合之处,并与之同样掺杂文学气质和哲思。对于这个问题的追溯,主要因为是枝裕和不仅是一个纪录片出身的导演,文学系毕业的他在影片中总是诠释一种文学性境味。尽管在艺术片的道路途中同时一直不断拓宽自己的其它戏路:动作片、悬疑片、爱情科幻片等类型片的涉猎,但影片总能展示出一贯的个人化风格:即在真实生活质感上对生与死的思索。早在处女作《幻之光》时,便初步显露出这种影像风格和思想。在预算及其拮据的情形下,《幻之光》拍摄完成,是枝裕和在第一时间将这部影片放给了自己仰慕的侯孝贤。侯孝贤看过之后建议他将影片投往威尼斯电影节,惊喜的收到了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机会,首部长片已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铺平了他之后的道路。但在多年之后,是枝裕和并不愿意承认《幻之光》是自己的处女作。不是因为影片质量问题,而是因为从《幻之光》可见许多影史上名导的痕迹,不仅仅是做出重要指导的侯孝贤,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永恒和一日》、《雾中风景》)、维克多·埃里斯(《蜂巢幽灵》、《南方》)等欧洲导演的风格也在《幻之光》中有迹可循。 “太像一个热爱电影的学生的毕业论文了”,是是枝裕和自己对于《幻之光》的评价。于是在《幻之光》之后,是枝裕和致力于探索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接下来的两部长片作品《下一站,天国》(1998)、《距离》(2001)都是偏实验色彩的电影。由于《距离》受到电影运动“道格玛95”的影响,DV、实景拍摄等成为《距离》标志性的影像特征。在《距离》中,抛弃了在《幻之光》中颇受好评的固定机位长镜头,选择了视听风格上更加粗粝的手持镜头。 “人比故事更重要。”这一观点开始深刻的在是枝裕和心中烙下,成为其奉行的金科玉律。而到了《步履不停》,导演再次回归固定长镜头,形成以固定长镜头为主、晃动手持镜头为辅的影像风格。可视为对之前影片风格的一次大总结。“电影和电视不是为了表达自我,而是交流。”是枝裕和继续马不停蹄的用影片与世界对话生命的本质。

导演创作此片的初衷是为了用电影悼念母亲,母亲的步伐并没有从导演的世界里走开。因此,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虽然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片段与细节的铺陈尽量还原生活真实,却不止于此,而是同时纳入一丝希望的景象。导演并不对现实中的现象交代出限定性的结论,而是希望通过亦幻亦真的处理拨动观众内心的情感之弦,留下思考空间。步履不停,对逝去的亲人永远缅怀;对生活的思考永不停歇。

 4 ) 那些细致入微的缺憾美

随着良多和妻儿沿着盘山公路慢慢走向树下的汽车,镜头缓缓摇起,整个小镇和远处的海滩再次全景般浮现,导演在汽车发动的轰鸣声中,抛出了最后一个令人遗憾的忧伤,奶奶到死也没有坐上儿子的汽车。没有实现儿子开车带她去购物的愿望。

是枝裕和导演是细节勾画的高手,在整部电影中,随处可见这些细致入微的镜头表达,尤其在缺憾的描写上,从缺了一个抽屉的柜子,到爷爷拍全家福时的突然离去,再到始终没有修好的浴室的瓷砖……

而且在诠释时善于留白,话不说透,也许东方人都崇尚含蓄,喜欢山水画中的意蕴描写,缺的那个抽屉是为长子纯平留的,爷爷拍全家福时的突然离去,是想到了家里少了一口人,而且是永远离去,再也回不来的纯平,内心不是滋味,还是不拍也罢。

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描写造就了一幅创伤家庭的全景画卷。是枝裕和经常把镜头对准家庭。不同种类的家庭,不同生命状态的家庭,因为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家庭即社会。《步履不停》讲述了一个遭受重大家庭变故(丧子打击)的家庭,十五年之后的状态,而最近获奖的《小偷家族》则尝试探讨毫无血缘关系的各色人等组成一个家庭的可能性。

整部电影情节的发展波澜不惊,平和,稳定,为什么选择讲述一个丧子家庭十五年之后的状态,可能导演还是喜欢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来表达创伤,如果直接近距离的切入描述丧子的那一刻,情节的大开大合,有可能不是东方的导演所擅长,或者也可能是担心表达没有太多的新意。

这种表达方式,让人想起《活着》中,放着牛的福贵缓缓讲述着这一生经历的破产、充军、丧子、丧女、等各种痛彻心扉的伤痛,却用着极为平静的语言,表达着这份沉重。

突然也想起在浙江丽水古堰画乡看到的那棵千年舍利树,在千年的雨雪风霜中,树干已经被雷电劈的中空,可依然昂首,枝叶茂盛,在晴朗的午后微风中,娓娓道来身上每一个疤痕的来历。

细节的描述是可以直击人心的,在生命中的长河中,你总是能清晰的回忆起那些深刻在脑海里的瞬间,那天的阳光、空气、微风、亲人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穿的衣,吃的饭,说过的话,耳畔的歌曲……这可能也是是枝裕和这么执着于细节表达的原因之一吧。

就像爷爷奶奶在公交车站送别良多的一家,明朗的天气,叮咛的话语,温暖的握手,离别后二老一前一后踽踽而行的背影,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发你记忆深处类似的画面,拂动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寸。

 5 ) 那些没赶上的事情

  ■入评理由:《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有人说这是最好的一部是枝裕和作品。

  ■片名:《步履不停》

  ■导演:是枝裕和

  ■主演:阿部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小津时代没能解决的家庭难题,交到了当代日本导演中最具有人文气息的是枝裕和手中。

在香港看完《步履不停》,几个朋友为它和《周围的事》哪个更出色而争论了起来。一说是枝裕和对细节铺垫和遗憾情感的表达,已经达到了与周围万物浑然一体的高度。一说桥口亮辅《周围的事》完全是十年一遇,水到渠成。此类话题一旦开始,往往不存在任何服众的结论。《步履不停》与《周围的事》虽然都是讲家庭,但一个涉及传统家庭,一个是讲现代家庭,所以小津这道魔咒会压到是枝裕和头上,而桥口亮辅却安然无恙。

同以往的是枝相比,《步履不停》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在无意间被拉近了。这要说到导演的创作缘由,母亲过世让他不得不进行一番心境调整。有个明显证据,无论镜头远近,《步履不停》里的海水,看上去都要比《幻之光》明亮许多。与明亮色调的干净透彻相比,影片情感徐徐流动,最后留下了一些触动你我的遗憾。当初可以漠不关心,只有后来才会慢慢明白。那些赶不上的细小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遇上。

《步履不停》里的上下隔阂,好像只是由于长子之死引起。父亲的美好期望落空,儿子陷入两边不是的自责。换一种引发方式,这样的关系疏远同样可能在任何一个家庭存在。影片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来交代隔阂的存在,看似无意义的日常对话里却包含了生活的玄机。从如何烧制天妇罗到美味的鳗鱼饭,从小孩子的紫薇花到路边的蝴蝶,不起眼的关键物都会引发一些故事风波,编剧上做到了惊人的环环相扣。

住在老家的母亲希望儿子有一天能开车带她购物,事实上儿子不仅没有车,连驾照都没有。父亲一直放不下诊所,付出一辈子心血的东西,总还是希望能有人来延续。儿子老大不小,一方面要应对生计大事,一方面似乎还没有人生出口。由于一家人平时很少团聚,不同角色都会考虑如何讲清楚一些事情。比如二老对儿媳的态度会让人捉摸不透,有些牢骚不满实际上还是心有欢喜。儿子和双亲的有限沟通,更带出了人生无奈和矛盾所在。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的面孔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至于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人,只有观众去自行判断。另外还有小孩子的内心转变和姐姐一家的参照对比,总之《步履不停》充分利用了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做些文章。一些善意的小谎言,比如小孩子说到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设置得特别有说服力。

影片还有许多温暖人心的地方,像交代长子死忌,送寿司的转达了妻子的好意。儿子墓上不知道谁送的向日葵花,后来又还给了不认识的人。儿子几次意识到父母亲老了,但就是没有做出补偿行动。原因就在于这只是生活中的一天一夜,他不会发觉这一天有什么特别的不寻常。后来他在车上和妻子感慨说,来了这一趟,过年就不用来了,而路上的老人还在期盼他们很快就能再回老家。

至于《步履不停》的结局,乐观、悲观还是归于问题没有解决的生活。事后的旁白感慨并非是枝天生悲观,而是现实生活往往如此。在后来几年里,这个家庭并没有这次忌日的团聚而产生实质性改变。只有等到父母亲走了,主人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从没做过的一些事情——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惜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是枝裕和没有任何批评,更没有跟观众说要怎么去做,才能达成圆满。

尤其喜欢电影结尾,镜头突然摇升向上,出现了天与海的大全景。上升过程中,天空中的云层挡住了阳光,眼前光线骤暗了一下然后重新变得光亮。这个镜头拍摄可能是遇上的,因为出现在生活中正常不过。只是明暗本身就包含了短暂的时间流逝,云层让光线产生了变化,时间的流动得以用另一种视觉化来呈现。它确实太常见了,但你能在那一瞬间感受到有东西在流逝而走吗?那趟回家的一天一夜,对主人公来说,仿佛包含了人生的全部。【北青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626608/ 是枝裕和导演专访

 6 ) 長長的路上,總會有光

如果,人生是一條長長的路,陪我們走最長一段路的,就是家人。 一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有的十分美好,有的萬般痛苦,每一段路,也各自會有與我們並肩同行的人,伴我們度過不同的生命時刻。而家人,很少與我們並肩同行,總是在一定的距離之外,或前或後,不在圓的核心,卻始終不曾離開圓的範圍,像是一種莫名的堅持,彷佛只要一同站在圓裡,即使保持沉默,也能給予一束淡淡的光,在我什麼都看不見的時候,陪我繼續安心向前。 我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橫山家之味』中,看見了這道隱微的淡光,也聞到了用「飯香」,「茶香」,「情香」組成的『橫山家之味』,沒有濃得化不開的氣味,只有熟悉的淡香飄在空氣中,那是一種不會特別記起,卻一直存在心底的深層味道。每年長子祭日,全家總會相聚一堂,遠從東京返家的次子,帶著妻子和妻子與前夫生的兒子一起回去,女兒和丈夫及兩個孩子也一起回娘家,像是每個人家都會有的尋常景象,表面看來熱鬧歡愉,總有聊不盡的往事,但也有當下各自的心事。彼此既靠近又疏離的關係,在同一個屋簷下不斷拉扯,僅僅兩天一夜的時間,所有的家人情感在不經意之間被拆解,也在無意之中得到修復。或許,最深的牽扯總是難言,而所有的難言之「隱」,背後藏起的是連自己都不清楚的「在乎」。 【難解的父子心結:不需要「瞭解」,但可以試著「體諒」】 電影中的醫生父親,有著傳統大男人的形象:沉默寡言,以自己的工作為榮,希望兒子能繼承衣缽。可惜,原本可能當醫生的長子不幸在十年前為了救人而溺斃,而生性叛逆的次子,照自己的意願,走向藝術家之路。父子倆幾乎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總是說不到兩句就翻臉,父親難以放下醫生架子,無法認同次子的工作,對長子的離世始終耿耿於懷。次子卻認為任何工作都有其價值所在,對於父親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看待每個人十分不滿。我想,這是許多家庭都會發生的狀況,父親難掩對兒子的失望,兒子不想複製父親走的路,卻仍介意自己無法讓父親引以為傲,也介意父母誤將他小時候的回憶記成哥哥的回憶,充滿矛盾的父子關係,有愛也有怨,也間接反應出每個人在親情中的自我與盲點。 緊張的父子關係經過日積月累,非一時半刻能化解,彼此最真切的感受始終隱而未言,又或許,家人之間需要的不是開誠佈公的「瞭解」,而是易地而處的「體諒」。所以,當兒子看到老父無能為力救鄰居,卻又想極力幫忙的年邁背影時,他終於明白父親畢生的努力,也終於明白父親對兒子的期望不只是虛榮。他雖成就不了父親的期待,但他至少能好好和父親說話,父子之間何須劍拔弩張?不能退一步,至少能放慢腳步。我喜歡後來父子三代一同步行至海邊的那場戲,三人一前一後走著,次子望著父親拄著拐仗的佝僂背影,眼裡突然有了溫柔。最終,父子倆一左一右面對廣闊的大海,簡短卻帶著暖意的談話,為他們打開了長久緊閉的心扉。原來,當心不再只裝著自己的感受,就算無法完全理解,也能試著體諒,父子之間,至少可以帶著信任,好好相待。 【睿智的母親:家的真正支柱】 電影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母親。一輩子沒出去工作過的母親,在丈夫和孩子眼中就是個標準的家庭主婦。然而,她卻比所有人更有智慧去面對家庭中的各式風暴:長子為了救人意外身亡後,每年長子祭日,她都邀請當年獲救的孩子前來聚會,母親總是親切地和他閒話家常,他也每年重提一次被救的經過。次子不忍每年對那孩子重提傷心事,希望母親不要再讓他來了。母親卻冷冷地說:『十年就忘記一個人也太快了,要是沒有一個痛苦的人,痛苦的人就是我們。』看到這裡,我深切感受到母親心裡難以平復的傷痛,原來,怨懟始終都在,遺憾讓遺忘無處生根,無所謂原不原諒,不管過了幾年?對一個母親而言,失去孩子的痛苦永遠都在,她只能想辦法讓自己好過。另一個難忘的畫面是一向冷靜自製的母親,在長子祭日那晚看到飛入屋裡的蝴蝶,她再也控制不住對兒子的思念之情,她一心認定那一定是長子的化身,老母親不顧一切追逐蝴蝶的背影,令人為之鼻酸。這一刻,她終究只是一個思念兒子的平凡母親。 對夫妻關係的處理,更能看出母親的過人之處。電影中最妙的一場戲是父母和次子一家人共進晚餐,席間,談到喜歡的音樂,父親笑說以前帶母親看音樂會,母親還睡著,言下頗有嫌棄母親粗鄙,對音樂毫無品味之意。沒想到,母親竟要兒子去拿她收藏的音樂,剎那間,古老的演歌聲彌漫在四周,母親彷佛跌入舊時回憶,輕輕跟著哼唱,只見父親尷尬地猛爬飯,一句話也沒有。後來,父親隔著浴室玻璃問起母親何時買了那張唱片?母親淡淡地說:『那時帶孩子要去那個女人家,在門外聽到這首歌,我聽見你在屋裡的聲音,也就不便打擾。第二天就在車站前買了這張唱片。』短短的對話透露出她對丈夫當年外遇的事瞭若指掌,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反而將丈夫與情婦之間“思念的曲子”放在心中,一方面顧全了丈夫大男人的面子,卻也不著痕跡表明了她對此事的在乎,父親訝異之餘,也明白了妻子對他的深度包容。 老式夫妻的相處之道,真令我佩服!即使是彼此最親密的人,還是會有各自的秘密,而那些不能說的秘密一旦被道破,將成為一道顯而易見的裂縫,母親選擇把裂縫隱藏起來,繼續好好生活,她成全的不止是丈夫的情感,更是一個完整的家,因為,在家庭關係中,她不但是妻子,她也是母親。由此看來,橫山家真正的支柱其實是母親啊!我喜歡最後老夫妻倆相偕走長長階梯的背影,注重形象的父親對於母親以突兀的握手方式和兒子三人話別,頗有微辭,母親笑著說:『你不要管我的手,你只要知道,不管什麼時候我都不會放開牽你的手。』看似平常,卻飽含深情的一句話。這讓我體會到,有兒孫雖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人生最大的福氣應該是年老之際,仍有一個牽著你的手,陪你走熟悉長路的老伴吧! 【長長的路上,總會有光】 整部電影如實呈現了「家」的氛圍:古老的木造平房,幽暗的光線,透露一家人共同度過的悠長歲月。廚房裡,彌漫著母親拿手的炸玉米天婦羅的氣味,熟悉的家常味,喚醒過往的回憶。浴室裡掉落的磁磚,房裡狹小的空間,父母灰白的頭髮,佈滿皺紋的臉龐,皆訴說著孩子長大,時光漸老的事實。走出家門,乾淨的街道,燦爛的花樹,是記憶中最忠實的景象;走了多年的長階梯,兩旁熟悉的綠意,似乎從來不曾改變,像是家人的陪伴,總是維持一定的距離,卻堅持不走開,就算只能看到背影,也不願移開視線。就這樣一路默默相伴,像一道淡淡的光,無言也溫暖,那道光,讓你知道,自己不會一個人,這或許就是「家人」的深層意義。 看著這些不斷重複的熟悉畫面,我感受到是枝裕和導演心中對「家」的強烈眷戀,而這當中也有我的深深眷戀。這世上任何感情都可能因時間而消逝,只有親情會一直都在,所以我想,能變成“家人”的愛情和友情,也是最有福氣的感情,淡淡的牽繫,深深的牽絆,不需要天長地久的諾言,只要安靜陪我走人生長路,用清澈的心為我照亮前路,讓我知道,即使全世界的燈都熄滅了,我心中總會有光,而那光裡,一定有你!

 短评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我喜欢电影里的台词,真实不做作,却把这个家庭十几年隐藏的哀痛和矛盾表达的很清楚,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倔老头子送走良多后那句像是自言自语般的,“下次来就是新年了吧”,父亲所特有的不动声色的爱啊~

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B站、爱奇艺、腾讯使用的是同一个片源同一个字幕翻译,质量极差,甚至让人产生了给字幕寄刀片的冲动!倘若《小偷家族》是一盘色香味俱佳的可口炒菜,那么《海街日记》属于炒菜没放盐,而《步履不停》就更夸张了,连菜都没放,纯粹在炒空气了。也许是我的口味太重了?电影本身的故事局限在哥哥忌日那天的全家聚会,基本上没有任何事件发生,纯粹靠对白堆砌来表达人物关系及内心波动,因此垃圾翻译使得本就淡入纯水的剧情更加索然无味。其实看到后面自然能体会到哥哥的死在每个人心中都埋下了一些情绪的种子,随着时间慢慢生根发芽,有的长出了遗憾,有的长出了思念,有的则生出了绵绵的怨念,所以你会觉得《阳光普照》里似乎带着些许《步履不停》的阴影,只是前者更加残酷阴冷。全片拆分了很多镜头却都纹丝不动,镜头静止而生活则步履不停地缓缓走下去。

14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是枝裕和说,《步履不停》是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故事,除了细节别无旁物,因为,细枝末节累加起来即是生活。回想那一部看了无数遍的电影,不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最喜欢一个细节是一只蝴蝶,宛如哥哥的亡灵飞过,平实的妈妈立刻狰狞如同疯魔,追逐亡故的长子的幻影。一个平常家庭的创口顿时撕裂。

18分钟前
  • 柏邦妮
  • 力荐

听说蝴蝶如果能够熬过一个冬天,来年就会变成黄色。从此,我每次看到黄色的蝴蝶,心里就会难过。

23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生活尽管再平静偶尔也有波澜 不停走着有些东西还是趕不上。

28分钟前
  • Yome
  • 推荐

人生就这么步履不停地前行着,那些舍得的舍不得的人和事总会一一远去,以至再也无法望见。你可能偶尔怀念,也可能丢了命似的道不了别。

32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推荐

日本的家庭电影已经是世界巅峰了,步履不停是巅峰中的佳作。

37分钟前
  • 达到厂
  • 力荐

时光借由一部电影,在一天的限定内被无限拉长。淡如水却又酽如茶,传递着市井家庭气息,给人安定的力量。稀松平常的家庭团聚背后却是伤痕累累不愿提及的过往,明明暗中碰撞得很激烈偏偏表面上云淡风轻。萦绕在父母心里的丧子之痛,孩子心头的独立之殇,一家人洗好了澡,吹着晚风,围坐着仿佛没有芥蒂。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更喜欢比海更深。不过长子去世的设定又让我想到怡微分析过的,一个作品中从未出场的人却像个前提一样,对所有的人物和关系都施加隐秘而深刻的影响。

40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步履不停》没有引出幡然醒悟的痛心疾首,当良多在墓碑前重复着母亲的浇水举动,他是否相信返家的那一天也是他人生的缩影?

41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夏至横山家,小津屋檐下,周围二三事,外婆炸玉米,攀折紫薇花,追逐黄蝴蝶。淡然疗心伤,四肢渐愈合。有了伴的路,步履停一停;牵了手的手,岁月不回头。

43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文艺青年被迫变成文艺中年 不得不卷入平淡生活 丧得没眼看 你说吃饭有哲理 其实也没什么哲理 一家人用五十年 既可说磨合,也可说凑合 到底怎样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呢 残酷着 温情着 蝉鸣之夏 光阴虚度 代际轮回 逝去之人的阴影 在世之人的不甘 做个钢琴调音师啊 一家人一起做饭 终究是高兴的

45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试图用一个特殊的日子来讲述横山家数十年来的漫长岁月,不运用任何插叙,只是让时间一点点流过,从各人间的对话中了解这个家庭久远已逝的一切哀痛压抑温馨喜悦,然后日子还得淡淡前行。每个人物都刻划得立体有力,但是片长四分之三再往后有些情节:如蝴蝶入屋、孩子晨祈愿、多年后生孩子也开车等稍刻意

48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一看到这种生活流的电影就泪如泉涌走不动路。人间烟火的气息,代代步履不停...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东方人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常常上演这种迟到的温情、无奈的残忍,并且自觉地不知悔改地步伐不停。秉承着同样的嘴硬和含蓄,他们塑造了家,捏造了国。

54分钟前
  • 57
  • 力荐

送走儿子后寡言的医生父亲念叨:“下次来的时候就是新年了。”与此同时儿子坐在远行的大巴上长舒一口气:“这次回家了新年之行总算可以省了。”转瞬下一个镜头就变成空的风景和儿子的画外音:三年后父亲死了。不多久母亲也走了,她最终也没坐上我买的车。这是日影特有的温情与残酷。玉米天妇罗。

59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9.5;和解总是慢死亡一步

1小时前
  • 冰山李
  • 力荐

我了解关于生命的哀伤,总是静默的,漫长的。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剧情没有什么起伏,不温不火,朴实平淡的对话,安静的生活,温馨的生活细节,这样讲出来的故事,总是娓娓动人。生命依旧不停的在循环,平淡、责任、羁绊、也许,这也叫做人生吧。当最后那只黄粉蝶飞出来的时候,却让人眼泪止不住的在流。★★★★☆

1小时前
  • Q。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