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说:「伟大的头脑都是半雌半雄的」。
从古至今,各种跨性别的故事都传承已久且经久不衰。中国的《花木兰》、《梁祝》,西方的《奥兰多》,几乎每代人心中都有属于那一代人的跨性别经典形象。
上世纪香港电影里,出现过无数这类模糊性别的经典之作:女生男相的《东方不败》,男生女相的《霸王别姬》,算是其中的巅峰代表。
而徐克大概是最常下这类颠鸾倒凤的猛料,成就最多经典荧幕形象的了。在他作品里,以性别倒错形象为主角,最典型当属《刀马旦》、《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和《梁祝》。
超越男女固有的性别标签,展现「男中有女」「女中有男」的意向,徐克缔造了不少传奇。
看完这些经典之作,大约每个人都会感叹:雌雄同体最致命。
易装在中国古典戏曲里由来已久,《女驸马》、《花木兰》,以及徐克这版脱胎于传统戏曲的《梁祝》。
在传统的男女两性分立的秩序里,人们欣赏着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但逾越性别的易装表演,意味着突破社会性别角色的壁垒,打开了原本属于另一种性别的全新领域。
一身男装,就让女性得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不是金殿夺魁就是武场争雄,这是古代女性的性别乌托邦。
传统戏曲《梁祝》也是这种白日梦,只是它悲剧收场。
电影不同于原著的地方很多。在徐克的电影里,祝英台(杨采妮饰)并非主动选择了男扮女装,而是不学无术,父母担心她嫁入豪门却失礼于人,才逼迫她去了书院读书。
学院里亭望春(何润东饰)一角,作为同性恋将性别越界的暧昧审美直白地宣之于众。梁山伯(吴奇隆饰)觉得男人对男人是「虚」,男人对女人是「实」,却在梁祝二人的感情升温中对自己虚虚实实地产生了极大的疑惑。
有趣的是,电影里祝老爷(徐锦江饰)身为朝廷命官,却要靠跟同僚们比拼涂脂抹粉来巩固门第官位。涂脂抹粉争不过,只好让女儿祝英台联姻来维持士族门阀地位。
而祝夫人也曾在书院易装读书,却抛弃了自己的爱人(孙兴饰)嫁入豪门,留爱人在溪水边落发为僧。
要么还原女儿身嫁人为妇,回归传统秩序,要么以命相博悲剧收场,可以化蝶双飞。一代代人的悲剧轮回,最终在祝英台身上以命终结。这种对世事的夸张嘲讽,意味十足。
在处理性别困扰时,徐克的操作比较粗暴,他让梁山伯在学院中偶然发现了祝英台的性别,并且在十八相送的桥段中就发生了关系。
经典的十八相送居然被摒弃了,等于把一个超越性别的恋爱故事改成了俗套的异性恋故事。这或许是为迎合大众价值观?
但原版那个超越性别的爱情故事显然更为高级——我们所爱的是那个人,不管他是男人,还是女人。
于是,在1998年关锦鹏导演的《男生女相:华语电影之性别》中,关锦鹏评价徐克的反串时说:「徐克擅长以性别或者性向的疑云阵阵做起跑点,最后又总是在异性恋才是唯一的前提下跑完全程。」
但不论如何,从美学意义上说,雌雄同体从不是异类或病态,它是两种性别特质的彼此融合,是美的最高境界。
书生书僮结伴而行;结尾也就是那个结尾,两只蝴蝶翩翩飞去。都说民间故事惯性大,影响大,所以要照顾观众的审美期待;可是《青蛇》不就让法海爱上了小青?只能感叹李碧华才情横溢得有些过分,褫夺了更多编剧的灵光一现。 我喜欢吴奇隆的扮相,我喜欢缠绵的协奏曲变成古琴曲,我喜欢影片中如诗如画的优美风景,我喜欢梁山伯祝英台在上课钟前互做鬼脸,我还喜欢片中的和尚即使是龙套也表现够味的温文、尔雅和执着。
本片最妙的设定是,徐老怪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的故事背景改成梁山伯家里是没落士族,后来科考考上县令之后再去提亲。其用意就是在于强调祝英台和梁山伯抛去家族势力,两人有一样的起点,他们是一个世界的人,祝英台哪怕嫁给梁山伯也是不会为生活发愁的。
徐老怪想讲的门第之差,抨击的是祝英台她爹娘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的虚伪,电影里祝英台的爹妈根本不是为了女儿的生计考虑反对这门亲事,而是想把他们的女儿当联姻工具来巩固他们士族派系的权力,至于对面的人爱不爱祝英台,女儿过得会不会幸福他们根本不在乎。
故事中胡人把他们打的赶过江了他们仍然在盘算着自己的乌纱帽,为了衬托出这种虚伪和无能的士族权力争斗,徐克甚至根本都不拍马文才这个角色,因为马文才是谁根本不重要,梁祝的悲剧在于这个他俩都想要抗争这虚伪的官场,都想要靠自己的才华和双手打造出一个自由的世界,这两人根本不是恋爱脑。
梁山伯有着报国之志,他在上学的时候士族子弟全在摸鱼玩乐,只有他发着高烧还在点灯夜读,后面是靠自己当上县令才去提的亲,祝英台想要的也不是爱情,从电影一开始她娘问她如果前面的路走不通了怎么办?她把面前的阻挡物挪开继续往前走,她要的是不被当工具利用的人生,只要她爹为她的幸福稍微考虑一下,都不会把她心爱的人打得半死,更不会在她流出血泪之后仍然让下人把她抬进婚轿,生在这样的大门大户,谁能说不是可悲?
她的爹娘都是大厦将倾下自欺欺人的蝼蚁罢了
明明知道结局,怎么会还是那么感动,最后十分钟就是催泪的。如果什么时候看这部不会哭了,就是老了吧。
这故事家喻户晓,等于是大部分受众都先天被剧透了,但徐克太牛掰了…太牛掰了…实在是太牛掰了…再到对蝴蝶的写意处理,徐克太牛掰了还要乘以100。徐克太牛掰了。
【无敌老港片】行云流水。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凭什么同性恋就是虚的异性恋才是实的,想看何润东和吴奇隆搞基。
李碧华曾说这样一段话:“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从前我不懂李碧华为什么要这么说,现在有些依稀明白了。红尘中的痴男怨女们很多都很羡慕梁祝,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全身心地去爱一个人,并且也能被所爱的人全身心地爱着?又有多少人能够面对爱情不计较得失与受伤并且不会受伤?
徐克拍片,即便是爱情悲剧也带着几丝侠气。
如果祝英台嫁入马家,几年之后就会和她母亲一样
改编经典传说是最难的,一点不改毫无看点,改得不好糟蹋经典。徐克做到了让经典传说有了自己的风格,还做到保留了原来的精义。
还是那问题,梁山伯到底是知道祝英台女儿身之前喜欢上他的,还是之后?
小时候看还以为是鬼片...
魏晉病態審美也有~傻了吧唧在梁山伯要葬在祝英台出嫁的路旁哭了起來……由彈珡至談情,皆發自心肝脾肺腎。若這情止不住,便還君此生此世,今生前世…… 閨蜜輕責猶記耳邊,要談婚論嫁,你卻要和人談愛情?不是都能這麼任性妄為去愛…吾終究精明現實不起來,是個癡狂之人。傻點好!寧波有座梁山伯廟…
不只是门第之见,而是被制度奴役以后沦为同党之悲。连信仰都会变质,不妨趁青春正好,在最爱的时候死去即为永恒。
原来何润东是先演过喜欢梁山伯的同性角色后再去演梁山伯的!18岁的时候长得还蛮清爽
五年里只看过两遍,可是我想我可以看一辈子的电影是梁祝,而不是东邪西毒。
徐克的改编保留了原著精髓又有自己的特点,是最好的梁祝版本之一。杨采妮的反串也是经典之一,从中可以窥见徐克中意的女生类型(袁,林等)。
模糊了性别的感情.徐克加进了相当多的同性恋暗示……
7/10。徐克的改编尊重传统又趣味化,绑在英台脚上的绳、瓶中的蝴蝶象征世俗标准禁锢着纯真,祝父用回春膏增强面子并强迫出嫁的英台抹上厚重脂粉,化妆也是礼教掩饰纯真的意象;作弊纸团、书院足球赛、同席而睡水碗划界、敲钟时扮鬼脸充满现代气息,和尚/避世与祝母/妥协这组爱情参照诠释了时代悲剧性。
梁山伯说,同性之间的爱是虚的,异性之间才是实的。
比我以为的梁祝要可爱的多,深刻的多,奇幻的多,也前卫的多。我好爱啊!以前的徐老怪真是迷人💓怎么2022了我还在为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哭的死去活来😭😭
徐克还是很不错的.从嫁衣奔到丧衣那幕把我震得无语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