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眼镜2007

HD

主演:小林聪美,加濑亮,市川实日子,光石研,药师丸博子,罇真佐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7

 剧照

眼镜2007 剧照 NO.1眼镜2007 剧照 NO.2眼镜2007 剧照 NO.3眼镜2007 剧照 NO.4眼镜2007 剧照 NO.5眼镜2007 剧照 NO.6眼镜2007 剧照 NO.13眼镜2007 剧照 NO.14眼镜2007 剧照 NO.15眼镜2007 剧照 NO.16眼镜2007 剧照 NO.17眼镜2007 剧照 NO.18眼镜2007 剧照 NO.19眼镜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眼镜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初春,度假的妙子(小林聪美 饰)坐飞机来到南方一个海岛小镇上,在住宿的旅馆里,她遇上了一群人:养了一条和自己同名爱犬的旅馆主人裕二(光石研 饰),戴着一副眼镜经常微笑的刨冰高手樱(罇真佐子 饰),不是旅馆客人但经常在附近转悠的高校教师春奈(市川实日子 饰)以及前来找妙子的青年艾草(加濑亮 饰)。五个人戴着眼镜每天一起在海边做奇怪的早操,然后一起吃早饭……,虽然生活平静而美好,但妙子还是决定继续旅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南少林之怒目金刚精装追女仔粤语阿里,山羊与阿伯拉希姆乌托邦守护者国语结婚的策略系统破坏者2019教师情事穿墙者相爱十年无法抗拒的他日版砸掉你的牙白玫瑰1982翠谷香魂神探蒲松龄(粤语)黑色电话卧底:费瑞崛起2出来战斗香港制造美国梦魇红尘高度戒备遗憾的都市夜之夜

 长篇影评

 1 ) 清.淡

外面在下雨,树子清绿。
我坐在沙发的脚踏上,耐下心来,把这部电影看了。

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有一点像正在下着的春雨,一点一滴,看到会心处,不由浅笑。

妙子开始到处寻找度假的感觉,即使已经身在美丽的小岛,还是一直不肯放开,那个巨大的装了很多书的行李箱,就像放不下心中的重负。直到樱花帮她丢弃了箱子,她才开始投入身边的美好,才肯去尝试樱花的刨冰。

早上起来,客人主人一起在洒满阳光的餐室里,每人面前一碗白米饭,一碗味噌汤,还有别的小菜,桌子中间是一大萝的新鲜蔬菜,一碟据说可以避邪的很酸的腌李子。每个人都是用筷子拈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夹菜也是小心的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虽然只是很简单的饭菜,却让我觉得仿佛是世间至上的美味。

樱花的红豆刨冰,也不复杂。只是在煮红豆的时候,她专注而认真,甚至害怕大声说话会吵到了豆子,所以才成就了最好的红豆冰。也许你会觉得是神话,只是如果你不用心去做,低耳倾听,你怎么知道红豆真的会不会唱歌呢。

回去的路上眼镜丢了,妙子却笑了,在那一刻她想到了什么。来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操,一起早饭,一起在沙滩上吃樱花的红豆冰,就好。


 2 ) 《眼镜》——治愈系的电影不一定合适现在的你

       
        这部片子看了三次,也没有看完。现在的我,还不是看它的时候吧。这个电影属于治愈片吧,所谓治愈就是它像药一样,有治疗效果。前提是你得了它能治的那个病。同样是小林聪美,同样是治愈性的片子,我看《西瓜》看《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看得津津有味,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结尾,一分钟也舍不得快进,没有丝毫沉闷乏味节奏慢之感。而《眼睛》和前两部片子比起来,跳离了日常生活,描写的是几个人在远离都市尘嚣,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人烟稀少的小岛上的日子。
      这个片子里的人物在一般人看来都有些神经兮兮的,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很多台词前言不搭后语,没有逻辑。岛上旅馆主人是个40多岁的大叔,是个热心肠,就是有点丢三落四,神神道道。前一分钟说帮着拿行李,后一分钟就忘在脑后做别的事情了。每天早饭都要吃酸酸的腌李子,说是可以辟邪。还有那个小林聪美片子里的常客不苟言笑的老太太这里倒是经常性的笑呵呵,但一大早不打招呼跑到别人睡觉的房间里等着人醒来问候早上好。一睁眼看着一个老太太笑呵呵地侯在你床头够吓人一跳的。小林聪美扮演的教授还挺有涵养,没有跳起来撵他走,也没有骂她太没有礼貌不打招呼就进来。还有个不是住客却几乎天天出没的学校老师,是西瓜里的小房东扮演的,开车经常迷路,一会冒出一句。最正常的算是小林聪美扮演的教授了,她为了彻底地休息选择了这个人迹罕至不通手机信号的小岛,开始,她带着一贯地紧绷拒绝岛上人的示好与邀约,还因与宾馆气氛不和愤然搬走,不过另一处旅馆更奇葩,要上午种菜下午读书,她落荒而逃又回来了。
      看到这我直接拉到了结尾,教授换上了清凉的浅色衣服,神情放松,她应该已经融入了小岛。这部片子据说是因为投资商是眼镜公司所以里面的角色都要戴着眼镜。台湾把这部片子翻译为乐活俱乐部。
    所谓乐活,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是1998年美国社会科学家针对人类“健康衰退、心灵空虚、关系疏远、资源紧缺”提出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乐活族关注环保,注重健康,他们吃健康的食品与有机蔬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利用二手家用品,骑自行车或步行,练瑜伽健身,听心灵音乐,注重个人成长。
     套用这个定义这部片子看起来还比较符合。住的简单,房间是榻榻米没有什么家具,穿的是舒服的棉麻,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和自行车,每天在沙滩上做致谢体操,经常弹奏小乐器,闲暇打毛衣,看海,钓鱼,吃冰,下棋。
       但是,我觉得这部片子没有西瓜和面包那两部接地气。片中的人物都是孤单一人,生活是从日常中剥离出来,不提父母,不提工作,彻底地远离凡尘。这样的片子应该适合哪种心情很不好或很紧张压力特别大的,看着蓝天大海,欣赏着落日黎明,畅想着海风美景,像在做心灵瑜伽,在舒缓的节奏中悠然忘我。
       所以说每种片子都有它适合的受众,你不喜欢就放下,不用强迫自己,这个世界好电影那么多,肯定有最适合当下的你的。这部眼镜我看了一个小时,关掉了,那部《东京绿洲》坚持着看完3分多钟的空镜头,往后拉,没有日常住的房间,没有日常吃的美食,没有可爱舒服的场景,没有清新明亮的色彩,果断关掉。
     目前他们都是我不太欣赏的动的电影,就放下吧,也许有一天我会拿起他们。

 3 ) 《眼镜》:散文化电影,传统叙事模式的“反叛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电影创作者率先提出“散文化”这一概念,究其根源,我们必须从俄罗斯文学说起。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授符.阿格诺索夫曾说:“20世纪的俄罗斯传承了自身的文化传统,而文学则形象地反映出俄罗斯复杂的民族曾哥和民族精神,这是我们考察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础。”实际上,当我们在欣赏苏联电影时,也要以此作为基础。

上个世纪的苏联文学是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伸,而苏联电影和苏联文学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这就使得苏联电影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透过苏联电影,我们可以窥探到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和好莱坞电影不同,苏联电影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鲜明的文学性使其有别于其他商业电影。尤其是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问世,不仅影响了苏联本土电影人的创作,也波及到其他国家,并成为一种和主流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类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电影异军突起,意大利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化”电影,用散文式的语言再现平淡真实的生活,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此后,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陆续开始各类电影运动,推动散文化电影不断发展。

我们在了解散文化电影之前,首先要了解电影叙事:电影因叙事而存在。

路易斯.贾内梯在《认识电影》中写道:“叙事学是研究不同的叙述结构、讲故事的技巧、美学的程式、故事的类型以及象征性的含义。”而在罗伯特.麦基这里,“电影叙事是以一种独特的叙事艺术形式出现的,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接进行叙事,通过影像和声音的连续组合对叙事进行‘有机构建。’”

在日本电影类型中,散文化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极具民族性的电影类型,并且有一套自己的美学语言和叙事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日本导演荻上直子的作品,《眼镜》、《海鸥食堂》、《厕所》等。”散文化“可以说是荻上直子作品的一大特色,透过这种和传统叙事格格不入的模式,我们能够看见”散文化电影“的另一面:反叛。

散文化电影并非是荻上直子的独创,早在小津安二郎时期,散文化电影作为一种电影风格已经被确立了下来。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从不直接描述情感,而是不经意间捕捉情感。尽管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总让人觉得安静,其实,在这安静的表象下蕴藏了汹涌的情感。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是形式化的,这种形式是散文诗的形式,他将日本山水画的写意、俳句、歌等艺术形式融入自己的电影,所以,日本的散文化电影和传统的东方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津安二郎之后,有岩井俊二、是枝裕和等导演,他们从小津安二郎那里继承了散文化电影的诗意和美感,同时,借助传统叙事的起、承、转、合,完成电影的内部冲突。到了荻上直子这里,传统叙事结构被完全消解了,散文化不再是电影的形式,也是电影的内容。

在荻上直子的作品《眼镜》中,没有复杂的矛盾冲突,画面和情节上都做了大量的留白处理,开放式的电影结局让人无法揣测到人物的行为和选择。电影围绕着一间民宿展开,强调“乐活”的生活观念。电影情节的整体排布和叙事进程就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和追求视觉刺激的商业电影不同,散文化电影讲究的是内部情感的流动,在欣赏这类电影时,观众需要进入导演构筑的艺术世界,通过对自我情绪的调动,完成情感的共鸣。正因为如此,散文化电影才有了传统叙事结构的“反叛者”这样的身份。

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散文化电影中的“反叛者”身份呢?通过散文化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散文化电影的“反叛”源于自身的艺术属性和审美特质,所以,只有当我们真正能够欣赏散文化电影时,它自身所具备的“反叛性”才能凸显。

对传统叙事结构形态的“反叛”。

19世纪德国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古斯塔夫.弗莱塔格在他的《戏剧技巧》中将五幕剧情节喻为金字塔形,认为电影剧情由上升、高潮和回落组成。这种明确的结构性排除了生活本身的流动性,当观众沉浸于某个情节或者由某个人物构成的情景中,所有的戏剧动作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

在荻上直子的电影《眼镜》中,我们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就是由碎片化表达带来的流动感。散文化电影在进行内容表达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电影的整体节奏更接近于生活本身的流动形态。整部电影就像一篇散文,不可以追求情节性,而是去寻找蕴含在生活常态中的戏剧性。

在《眼镜》中,我们可以将目光聚焦在几个主人公身上,度假者妙子、民宿老板裕二、原住民春奈、刨冰手艺人樱、暗恋妙子的学生艾草。几个毫无关联的人处于同一环境中,电影从妙子的旅行开始,导演并没有强调这场旅行的意义,仅仅是用镜头纪录了“旅行”这一事实。电影中所有人物的行为都源于惯性,导演在这里用“惯性”里融入了完成了她的态度和观点。

散文化电影的情节冲突并不像传统戏剧结构那样讲究“激化”,而是强调矛盾冲突自然而然的展露。就像萨赫诺夫斯基形容的那样“冲突,是悄悄地深藏不露地进行的。”没有人为的强化痕迹,所以,散文化电影的整体感觉是比较内向的,含蓄的,它追求的是散文化的意韵深远,而不是直接的故事表述,情节呈现,因而,散文化电影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想象、思索和回味。

在传统的戏剧结构中,矛盾冲突必不可少,导演会通过大量镜头和情节来解释或者推动故事的发展。与之相对的散文化电影则是一种非线性的情绪结构,不需要考虑内在的情节联系,旨在抒发内部情绪世界的流变,然后通过一幅幅精致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某种情绪。

对情节重于细节的审美功能的“反叛”。

当传统的戏剧结构让位于散文化的结构之后,电影在散文化的表述中,更接近生活本身的样子,此时,电影中的人物更接近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新派小说派代表作家萨罗特强调:“在日常生活的表面下,隐藏着某种不平凡的强烈的事物......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旨在发现表面之下深藏的事物的努力和探索”散文化电影的意义就在于此。

在《眼镜》中,我们往往看不见完整的情节,比如,当妙子来到民宿时,老板裕二正在做美食,妙子此时等待着美食,而裕二却说,让妙子自己准备食物,他的食物要给更重要的人。樱奶奶是刨冰高手,在海边开了一家刨冰店,他们没事儿的时候就坐在海边吃刨冰。妙子无法忍受这种真正自由的时光,逃离之后又不得不回来,最终选择和生活和解。

如果对电影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眼镜》中,散文化叙事对情节重于细节的审美功能的“反叛”随处可见。首先,导演没有把人物处于彼此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将矛盾引入每个人物之间以及人物的内心领域,并通过琐碎的细节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矛盾冲突并不是通过外部剧烈的刺激来实现的,而是呈现于人物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并借由一系列的细节来完成矛盾冲突的消解。

樱来接妙子时,通过眼神示意妙子放弃自己笨重的行李箱。艾草来找妙子时,通过喝啤酒这一行为迅速融入了民宿的环境。导演通过一个个小细节实现了散文化电影的审美功能,而这种依靠生活本身的真实性和细节的微妙性恰好体现了散文化电影的美学观念。

对视觉效果重于情感体验的“反叛”。

人类的感官系统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和认知意识,这就意味着,通过感官系统,能够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在欣赏一部电影中,我们往往先根据自己对电影的赏鉴式的“观看”来决定是否要继续“观看”,所以,现代商业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绪也在发生变化,思想品味以及审美格调也有相应的提高。对于电影艺术,人们不再单纯的追求娱乐效果,更希望能够得到一种震撼或者颠覆。而散文化电影截然不同,和重视觉效果的商业电影相比,散文化电影更注重情感体验。

在荻上直子这里,所有的“视觉效果”都被简化为自然风貌,在她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看见日本岛屿旖旎的风情,可以看见清澈蔚蓝的海水和温柔的海岸线。海风吹过时,我们似乎还能闻见咸腥的海风。虽然没有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但这种充满诗意的散文化电影也能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

散文化电影摒弃了传统戏剧中的种种“惯性”,以抒情写意来诱发人们对美的感受,让观众在思想意蕴和审美体验上不断思索。尽管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但在恰当的时候,欣赏一部散文化电影依然能够给人带来满足。简而言之,对视觉效果重于情感体验的“反叛”成就了散文化电影自成一派的美学风格。

散文化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感受,它借助形象的画面和诗意的表达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欣赏这样的电影,就如阅读一首诗或者阅读一篇散文,观众在其中得到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或者理解。比如,在电影《人生》中,当我们看见那些壮丽而悲凉的西北高原时,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乡情》中,镜头掠过乡村田园,我们就能感觉到遥远的乡愁。

和其他的艺术相比,电影是一种很年轻的艺术形式,在百年发展中,电影并没有固定的传统可继承。相反,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不仅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也成为一种主流媒介。散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更为年轻的电影类型,它的“反叛”,意味着观众对电影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也意味着电影创作者可以拥有更多元的表达

 4 ) 五星是因为风景、食物和小林聪美

    其实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没明白电影名称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难道是5个主角都带了一副眼镜。
    但是这部电影不给5星我自己都不答应。第一,风景太漂亮了。那种南方海岛的风情让人心生向往。什么叫风景如画,这部电影里面的场景完美诠释了这个词。那种淡蓝、浅绿、粉红的色调如一副山水画。和谐而朦胧,如三月的微风,让人迷迷糊糊,却又舒服得一塌糊涂。
    第二是电影里面的食物、无论是那颗可以驱邪的腌制李子,还是肉香四溢BBQ,抑或是那简单烹调的龙虾配啤酒,还有sakura特制的冰沙。每一个份事物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总是那么合适。虽然不是饭点看着不电影,但是在看电影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给自己找了点吃的。人烟稀少的海岛、让人垂涎的美食。几个人分享简单的食物。对于我这种避世的人来说,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未来啊。
    第三是因为小林聪美。这部电影美食是一星、食物也是一星。而小林聪美可以至少加3星。《眼镜》是我看小林聪美主演的第四部剧。大名在外的《海鸥食堂》、夏季必备的《西瓜》和重新找到人生的《面包和猫咪的好天气》、《眼镜》是第四部。我第一部看的小林聪美的剧是龟梨和也主演的《一磅的福音》。那时候只是觉得她气质突出。看到海鸥食堂的时候,才明白这种日系小清晰才能真正表现小林桑的气质。特别是海鸥食堂和眼镜。总觉得小林桑身上有着一种不为俗事所污的淡定和清冷。不是高冷,也不是矫情,是那种淡淡的让人远远欣赏的笃定和闲适。而且她的每一套衣服都是那么的文艺而又不小家子气。跟加濑桑的搭戏,虽然是姐弟恋,也让人觉得是那么自然。一直无法很好的表达小林桑身上到底是什么样的气质,但是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
    

 5 ) 无印良品宣传片

看《めがね》,当然是冲着对荻上直子的热情而去的。

一个女人来到小岛,碰见一个、一个、又一个——人的故事。依然是女导演擅长的小格局小场面小人物。

而这一次的叙述完全不知所云。

无非就是几个人坐在一起吃早餐,每顿都要展现他们是如何吃的,就算是吃同一种梅子的场景,竟也高达三次以上,而吃法、每个人吃完后的表情及谈话内容(几乎为零)又并无独特之处。

风景当然好美。旅店的餐厅也很舒适。海也好看。就连海边的冰屋都呈现出简约美。你看她坐在海边,仿佛自己都能闻到咸海风味。但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吹着海风,到最后也木然起来了,鼻孔里好象被塞满了细砂粒。在无聊的海风中,影片已经过去一半有余。

女人问:这里的人都有什么消遣那?

——看黄昏。

看了几次心不再焉的黄昏以后,女人终于无法和闷到极致的生活方式达成共识。提了包换旅馆,但也并不顺利,总之最后,她还是坐在冰屋前吃了刨冰。说是无奈的选择,还是小小的兴慰,又或者是浅浅的理解,这谁也说不准,反正你也不觉得它想说清楚个什么事儿。但是渐渐地,女人开始变得心满意足起来啦,习惯了奇怪的人生以后,看什么都不觉得别扭了。

这静悄悄的地方,要说魔力,多少还是有一点。但是恐怕不足以把每个看电影的人都吸进去吧。

话说影片呈现出来的细节美,还是深得我心。如果把它看成一部无印良品宣传片可能效果上会很不错。浅色沙滩,与天连在一起的海色意外澄净。那些个不变的瞎转悠,感谢体操,晒太阳,看黄昏,钓鱼的时光都象蔓陀铃的曲子,宁静轻快,无忧无虑。而每次放在桌上的日风的食物,从配色到形状到想象出来的味道,都具有一种洁净风格。

另外要说,字幕配得太差,可见翻译者完全不尽心,“黄昏”翻成“黎明”,谚语部分也不加以说明……辛苦我又重新找了日文字幕,逐字逐句的抄下来,查字典,参见剧情,依稀辨认它们的意义。一整天,都用来干着事儿了。过程中坚定了我当字幕小组成员的决心。

 6 ) 《眼镜》:需要一副眼镜的人们

一部《海鸥食堂》让许多影迷记住了荻上直子这个名字,清新淡然的风格加上干净整洁的画面,小林聪美、片桐入和罇真佐子三人搭戏,构成一出兴趣盎然的生活小故事。

最美的不是山珍海味的美餐,不是出自大厨手艺的盛宴,而是小时候父亲准备便当时做的饭团。饭团的味道能好到哪去?人生里的闪光碎片只是不为所察的小事情,原因在于饭团出自谁手,当时的你是不是手拿着它。

从赫尔辛基到无名海岛

一个朋友从荻上直子的脸庞长相上(在女导演中倒属于是干练的类型),分析她的情感戏路之所以大受欢迎,在于小女子的手法也能自成一套,同时又不会有河濑直美的纤细、偏执和私密,不像西川美和般注重文学化编剧和角色冲突。

日本电影经常走两个极端,一个是太轻淡,不食人间烟火。一个是极浓重,超乎众人想象。荻上直子奉行的是彻底的简单原则,从理发店、高中校园的俳句社团到后来的食堂与旅店,她不会跟哗然的题材、出格的举动沾边,安心地做着一名再纯粹不过的女性导演。

《眼镜》有好几名演员,但不是一道大戏,按照习惯,一般称呼这种类型的影片叫散文小品。《海鸥食堂》的芬兰首都到《眼镜》的海岛沙滩,背景有所不同,故事其实变化不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对日本南部的弧形链状群岛来说,夏秋季节的风不仅凉,还猛烈,有的是台风天,冬天也不会有雪,春天才是最好时候。《眼镜》是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湛蓝的晴空提示着还没入夏,高温未至,雨季也没有到来。美丽的白色沙滩,干净的蓝色海水。阳光温和,充足饱满却不会炎热。

自由到底是什么?

找不到生活乐趣与自由的女人,这次出现在了海滩边上,不带任何欣喜的神情。眼前的天海相接似乎没让妙子特别兴奋,反倒是许久不见的意外触动,命中注定中她就要来到这样的地方。妙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具有灵气和生命力的无名岛屿上,一起到来的还有其他几个人。在久远不变的季节更替中,小岛似乎将要发生些变化。

要有良辰美景,哪怕三餐粗茶淡饭,许多人梦想着有朝一日过上自由自在的小生活。蜘踌闹市说隐居,听起来实际成本不高,付诸行动不算太难。问题就在于不多得的时间,在于人的社会性。没有那么多人耐得住单调的寂寞,还是选择重新回归都市繁华,返身进入人群之中。

那是一间没有多余摆设的家庭旅店,不提供什么健身器械和养生疗程。店主是个不大会讨顾客欢心的男人,他做事情丢三落四,说话也常常不着边际。还好店主会烹制各种食物。看起来,他拿得出手的食物只是家常菜而已,不算复杂。

大龙虾加冰镇啤酒,几个人吃得是津津有味。难怪不少人看完之后,即便不是开饭时间,也会觉得很饿。

生活留给我们太多自己动手的机会,享用和接受他人好意的机会。没有利用和珍惜,这就是失去的遗憾。

相映成趣的五个人

利用了外国人对于日本食物和文化的好奇心理,《海鸥食堂》起到了广而告之的推介作用。一些高鼻深目的芬兰人指指点点,从排斥不解到偶然闯入,形成了复杂有趣的互动关系。

《眼镜》有着一个认知变化的相似过程,妙子对单调重复的生活有着诸多不解,她认为自己是来度假!不是面对一天又一天,没有什么亮色的生活。她厌倦着四个人围坐、搞得正式无比的正餐时间。她拖着行李箱,逃之夭夭,却碰到了一个更哭笑不得的事情。

某一角度看上去,观众都会对五个人中的任何一人得出“这是一个怪人”的判断。老太太樱是妙子每天早晨会睁开眼醒来时见到的第一个人,她带着不知何解的笑容。她无偿地制作刨冰,路人食用只需要物品交换,或者每天做感恩早操。

当老师的春奈经常出没于旅店,看起来她更应该是个招待,而不必赶去教学生。她会开车,却常常识不得路,总要掏出一张超级迷你的简易手绘地图。她和妙子也会爆发观点冲突,对面的人却觉得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

追求妙子的学生远赴而来,他看上去也是不善言谈。

片中一帮人在海边沙滩上,做着奇怪的感恩早操,扭腰摇臀,下蹲起立,即便动作整齐划一,配上有节拍的音乐,看上去还是相当滑稽。

不过想起小林聪美在《海鸥食堂》每晚必练的合气道,一招一式,在地板上比划得有板有眼。关键还在于她举手抬足间,一脸的英气凛然,那座技怎么看上去都正经有些得过火。《眼镜》里的早操,只是更大型也更开放的独特舞台吧。尽情释放自我,心灵没有顾忌。

为什么是眼镜?

这五个人,二男三女,因不同的原因来到岛上,住在此地。吃刨冰,聊着天。看看海,做做操。他们都有戴着一副深色的黑框眼镜,这绝对只是偶然的联系。在偶然中寻找必然,原来他们这么巧都在那儿。

眼镜的意义何在?视力帮助,搭配美观。眼镜最大的功能让近视远视的人能看清东西,作为影片,可以引申为缺少发现的眼睛,请戴上眼镜。你的眼睛才会发现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美好,就像片中的妙子。它们甚至就在你的眼前,只是你没仔细地分辨和看清过。如同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开头与结尾两处,几位主角人物的衣饰由深暗色到明亮色的变化。

让来到小岛上的人们能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不是靠一个下午的冥思苦想就能获得。看看天空中的黄昏晚霞就能得到的,相反,只有日日夜夜的单调重复乃至时机恰好的触动到来,他们才会发现一些真实的东西。这才是生活,过滤掉一些东西,才能清香弥久,发现之前不为所知的道理。

闹市中取静,是圣人的境界。普通人跑到宁静的地方修身养性,之后长居久留同样不可多得。也可以说,荻上直子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她影片里的主人公都躲避喧嚣,远离尘世,过着一种与外界隔绝的良好状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维持自给自足的供养,坚持小我的、不值一提的目标。

从电影语言上分析,有人会说她的确没有特别显眼的地方。构图到运镜,过于追求天然的美感,内容一大半也是《海鸥食堂》说剩下的。这样的电影不见得会让我们活得更开心,更不见得立马催促很多人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但《眼镜》就是讨人喜欢。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232335/

 短评

加濑亮吃龙虾的样子太可爱了!!!

3分钟前
  • 包子同学
  • 力荐

扑面而来的夏天气息,好多冷幽默的生活片段啊。那个披头散发、独自旅行的眼镜大姐,可不是就是我吗~~~ (@﹏@)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如果你觉得迷路了,就再走80米然后转弯

10分钟前
  • Lotte
  • 推荐

期间他们一直吃吃喝喝我不得不叫了KFC的外卖

15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推荐

1.吃了可以避开一天灾难的梅子、一边剥着龙虾一边喝着啤酒、不用花钱的刨冰,这样的夏日太诱人;2.感谢体操,享受余生;3.碧海蓝天,美好得不像真的。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从海鸥食堂追到这部,下载了好久,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时间安静地看完。荻上直子到底是有多会享受生活啊,简直是一个游手好闲的避世闲人。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历这么一次旅行,没有计划,就这么顺其自然,慢慢地享受生活,而荻上直子正是为我们铺开了最美好温馨的想象。不过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海鸥食堂。

21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简单美好

22分钟前
  • Parachute
  • 力荐

喜歡。早過《海鷗食堂》下載好的片子,卻一直沒有看。看片過程中衣服一直讓我想到muji,食物一直是簡單家常,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我想在這個地方開一個小店,看書,走路……

23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力荐

看了导演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样子感觉的电影。但是还是会去看吧。海好美。只是想到现在都被核泄漏了。。。。。残念啊。。。

25分钟前
  • 柴犬妹妹
  • 还行

这分明是旅行宣传片啊,看完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希望能在那样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电影基本没什么情节,对白也不多,基本就是美食、美景、安静的音乐,几个在享受一切的人。角色的享受也很好的传达给了观众,这样的电影是拿来放松的。很安静也很舒服,治愈系也可以微囧哦。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疗愈系,慢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1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至少,能认真拍一部电影的心意是能被真实感受到的,那就够了。

33分钟前
  • sea
  • 力荐

荷物を捨て、メガネを捨て、なんとなく不安になてきたら、どこから80メートルぐらい走って、そこを右へ、というのは人生でもあるのじゃ。扔掉行李,丢掉眼镜,当你迷路,有点不安的时候,就再跑个80米左右然后右转,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35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又开眼了

36分钟前
  • 即将注销
  • 推荐

荻上直子是一个奢侈的理想主义者,片子里的人都喜欢大眼瞪小眼天真的像怪物一样不可思议

3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电影是静态的旅行,坐在椅子上就可以神游四方;旅行则是动态的电影,不停地移动身体,连续捕捉画面与剧情。

4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浅淡,自足,自若,风和日丽,粗茶淡饭,这才是理想的生活。PS:冲绳真美。但是电影字幕真差,谁来翻译一个好版本字幕啊。

4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鹿兒島風景實在是驚人!我覺得這個電影甚至有些宗教味道,看過以後估計人人都想做體操。

50分钟前
  • 野人泰
  • 推荐

久违的气息

52分钟前
  • 力荐

hmmmm。。。他们在无人异世界般的岛上,吃了烤肉吃龙虾,吃了龙虾还吃刨冰。。。荻上直子到底是多避世,多爱吃呀?此人最大的愿望大概就是——“躲起来吃”吧?

53分钟前
  • Auror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