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听说桐岛要退部

HD中字

主演:神木隆之介,桥本爱,大后寿寿花,东出昌大,清水久留巳,铃木伸之,落合扶树,仲野太贺,山本美月,松冈茉优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2

 剧照

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2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3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4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5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6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3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4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5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6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7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8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9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听说桐岛要退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松籁第一高等学校,星期五放学后的闲暇时光,一股不安的气氛在校园肆意蔓延。传言排球部明星球员桐岛退部,他的举措使稳固的校园金字塔发生不小的撼动。黄昏的校园内,排球部的众人、羽球部的东原霞(桥本爱 饰)、桐岛的女友——校园美女梨纱(山本美月 饰)以及他的密友菊池宏树(东出昌 大 饰)莫不感到诧异,他们四处寻找桐岛的身影,最终一无所获。在这片混乱中,生活在金字塔最底层的电影部部长前田凉也(神木隆之介 饰)以及管乐部部长泽岛亚矢(大后寿寿花 饰)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身处校园夹缝中的他们默默从事本部活动,默默深藏心中对某个人的爱慕。不到一周的时间,少男少女的内心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片根据朝井リョウ的同名处女作改编,并荣获2012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二名,以及2012年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等奖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陈赓晋南大捷特搜9 第六季晚安世界奥特曼 新世代之星飞驰人生(无障碍版)假人1980荒谬无稽洛城少女二十五岁老俞的武术人生魔幻都市第二季帕金顿夫人警察故事2013粤语版暗林女巫邪恶力量 第一季法网杀机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京武大侠红色火箭靠近你2025毒镇第一季贫民窟的受害者手工爱情化为灰烬黑子的篮球第二季灵域[电视剧版]长沙里:被遗忘的英雄们保姆2022迪什卡翁

 长篇影评

 1 ) 青春如此荒芜

(发在知乎上的……大概能算影评,转帖过来,权且当做豆瓣第一篇认真的电影评论)

在我看来,「听说桐岛要退部」是一部非常厉害的作品,非常的,不俗。

他的「不俗」,「不俗」在三个地方:「真实」、「群像」以及「荒芜」。
他扔掉了所有青春片都会提及的、以至于能作为脊梁撑起一百分钟的一些事情,例如「热血」,例如「梦想」,例如「爱情」,例如「友谊」。所有这些本应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一番的好东西们,在镜头里他们最后全都拉了个落荒而逃的下场——「摔落的摄影机」、「连暗恋都算不上的情愫」、「单薄自私的爱人」,以及「空无一物的青春」。

这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所表达的「荒芜」。
关于这个事情,当这种「空虚」的氛围完整地传达、弥散到整个片子的骨子里,你看到的就是大段大段的「反青春」。
这部戏压根就是为了描写青春期的「荒芜」。
当这种「荒芜」落到实处,就成了各种各样荒唐却从某种意义上和青春如此不谋而合的设定——如同戈多一般的桐岛在片里连个正脸都看不到,大段大段的细节描写,多线视角下重复罗嗦的情节交代,没有营养却真实精准到直击七寸的台词们,以及数个典型乃至极端的人物——他们有个共通点,就是,除了身在片子里头,排球部,羽球部以及校园金字塔底层映画社的数人,除了他们,其他人都如此空洞,无聊。
其中最重要的、最浓墨重彩的角色,是「高富帅」,菊池。
里面有一场戏是这样子的:以菊池为首的三人男生小团体在球场上打球,突然其中一人,男生A问:「我们到底是为什么打篮球呢?」
男生B:「不是为了等桐岛吗?……那现在呢?」
男生A:「这个嘛……是因为想打才打的吧?」
(沉默)
男生A:「什么……只有我这么想吗?」
男生B(稍迟疑、哂笑地):「那你加入篮球部吧。」
在这过程中,菊池一句话都没有说,他只在最后补了一个「嗯」字——接在男生B的「菊池,要回去了吗?」

你在菊池的身上——在他们所代表的群体身上,看不到理想,看不到爱情,看不到生活的目标。他们大段大段本意是用来树立个性的社团时间,花来等待一个虚无的人,桐岛。
这与「等待戈多」里的两个傻子何其相似。

与其说前田是片中的主角,在我看来,菊池这个角色才是导演最花心思的存在——他才是真正的主角——一个空虚的、无聊的、当被问到理想时别过头去的,青春。

有意思的是,在结尾的 CAST 导演为所有角色都标上了他们的社团,只有在菊池的前面,括号里的社团是个大大的「?」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所谓的「理想们」?
很可惜,即便在这种,看上去应该特别取悦观众的地方,编剧依然不留情面。
映画部自私中二的拍档,拍摄时廉价的油漆,被全校哂笑的领奖场面——这是映画社的社长前田,而管弦乐社的社长,所有练习时间都用来暗恋一个等待着桐岛的菊池,在电影里头她对于所谓管弦乐唯一的付出,就是摇起了拍子机。

在我看来,夕阳下所有角色都齐聚那一场,是电影中唯一一处柔软的地方,前田镜头里呈现那一段丧失食人片段——B 级片,血浆。前田的理想终于得到了实现,直到摄像机被啪地撞到地上。
轰然倒塌。
作为整部片子有数的重场戏,在同一幕中,排球部的久保骂了一句脏话冷冷冲了下楼,桥本爱看着友人冷冷甩了一耳光。
多么真实。
你好像看到了这出电影的高潮,好像,又没有看到。就是在那么一个瞬间,所有人物退场、布景道具虚掉——的瞬间,大大的夕阳,骨子里的空虚、空洞席卷而来。

「那么菊池呢?你的理想,是什么?」

青春如此荒芜。

 2 ) 《听说桐岛要退部》矛盾设置分析

《听说桐岛要退部》中的矛盾设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题性的矛盾,第二类是阶级性的矛盾。第一类矛盾分别从影片主题上的矛盾、桐岛退部事件、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三方面阐述,这三个方面都指向了影片的主题——影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第二类矛盾分别从个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和团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两方面阐述。 第一类,主题性的矛盾 矛盾一:影片主题上的矛盾 如前文提到的,人物的心理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是影片的主题,具体说来就是影片中人物内心的心意和他们在行为上做出的选择两者之间的矛盾。后者和前者本可以保持一致,但由于诸多外力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这件事上存在重重困难,甚至无法一致,进而形成冲突。心理选择是心理活动,不常表露在外,在影片中人物即使表现出和心理选择相符的行为,也会用其他说法去掩饰其真实的心意,所以心理选择往往是封闭的、隐性的行为。而行为选择却是表露在外的,是人人可见的显性的行为。由于二者本身的特点,人物的心理选择往往不被外人所知,而行为选择却往往受外人影响。下面就针对剧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进行简要分析。 一、电影部的前田。前田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高度一致的角色。前田内心非常喜欢电影,尤其是血腥的僵尸电影,于是他选择了电影部,并成为了电影部的导演兼部长,但由于电影部的边缘化和指导老师的从中干预,让电影部在校园中成为非常没有地位而且受人嘲笑的社团,这本应该成为影响前田做出其他行为选择的外力因素,但前田并没有受此影响,或者说是克服了这种外力,他一直努力使自己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这种高度一致从前田不顾指导老师的要求取消拍摄《请你拭去我的热泪续集》,并拍摄了自己写的僵尸题材的剧本当中可见一斑。另外在电影结尾他对宏树说自己应该当不上导演,由此可见前田在这种认识下仍旧和心意保持一致的决心。 二、羽毛球部的东原霞。东原霞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一致的角色。东原霞在初中和前田是同学,从影片中不难看出她很欣赏前田。也不喜欢听到别人取笑前田,甚至极有可能是因为前田才会去看僵尸片。在东原霞的心理选择中,她喜欢的是前田,应该是从初中开始喜欢,现在至少仍旧有好感。但她的行为却没有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在早晨的表彰大会上由衷的为前田鼓掌、在别人取笑前田的时候打断话题,却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她甚至在自己朋友在场的情况下就基本不和前田说话,和前田仅有的两次对话一次是单独在电影院,另一次是在食堂等朋友实果先走开之后才开始询问前田电影的事。她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人,因为前田乃至整个电影部都受人嘲笑,这影响了东原霞的选择,最终她选择了校园里第一阶级(关于影片中阶级性的分析下文会提到)中的人物——竜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东原霞没有选择前田是受到了别人的看法的影响。东原霞容易受外力影响这点,源于她在乎身边这些第一阶级的朋友(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有一个细节可以体现:在教学楼里她和实果、沙奈、梨纱谈到大学的入学测评时她对沙奈说你成绩好就可以了,而梨纱说那我呢,东原霞惊慌失措以为自己这句话得罪了梨纱,立刻解释道,不,我不是那个意思。这时其他三人都笑了,并说道,开玩笑的你太当真了。由此可见她一定很在乎和这些人的朋友关系,以致于容易被这些人的看法所影响。 三、曾经在棒球部的宏树。宏树也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一致的角色。宏树的心理选择是棒球,从他始终背着棒球包可以体现。但也许是由于和前田一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未来不会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进而做出了放弃棒球的选择。于是他每天背着棒球包,交个女朋友,放学和朋友打篮球打发时间,等桐岛一起上补习班,迟迟没有填上自己的未来志愿等等,尽管宏树暂时还没有决定选择其他事情,但他在面对心理选择的时候却选择了逃避,棒球部的队长几次让宏树去参加棒球比赛宏树都没有回答,然后既不去参加比赛,也没有说出不想打棒球、退部之类的话,到最后甚至躲起来不敢面对棒球部的队长。这些表现都是宏树在面对心理选择时的逃避行为,而他无时无刻都背着棒球包这点却体现出他对心理选择的强烈愿望。这种行为选择上的极力逃避和心理选择上的强烈愿望让宏树这一人物的内在矛盾体现的更为明显。 四、羽毛球部的实果。实果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基本一致的角色。实果的心理选择是羽毛球。她真心喜欢羽毛球,也选择了羽毛球部。另外,她喜欢排球部的小泉,也在朋友面前处处替小泉说话。但和前田不同的是,尽管她做出了和心意一致的选择,却仍旧做了一些掩饰的处理。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心理选择是不常表露在外的,即使表现出和心理选择相符的行为,也会用其他说法去掩饰其真实的心意。实果就是这样的典型,她在沙奈和梨纱面前说自己努力训练羽毛球只是为了大学的入学评测便体现了这点,羽毛球本是她内心喜欢的事,在沙奈和梨纱面前却要找个借口加以掩饰。除此,她在东原霞面前说小泉很努力时,补充了一句“我并不是喜欢他”也体现了这种掩饰,她内心明明喜欢小泉,却不肯完全表露,即使是在她无话不谈的好友东原霞面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何宏树作为桐岛最好的朋友,桐岛却没有把退部这样的决定告诉宏树。 以上四名主要人物中,都体现了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这一主题性的矛盾设置。不同的是前田和实果让两者保持了一致,而宏树和东原霞并没有做到这点。而以上四位人物则是这部人物众多的电影中绝对的中心人物。其他同样戏份很多的人物中,由于影片本身并没有讨论其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的关系,使得这些人物无法成为影片的中心人物。在影片结束后的演职员表中,排在前四名的正是这四位,而沙奈、梨纱、竜汰等人都排在这四位之后,即带有上述矛盾的四位人物成为了影片的前四主角,这更加证实了上文所阐述的主题。 矛盾二:桐岛退部事件 桐岛在整部影片中只有一个远景的镜头和一个背影的镜头。可是桐岛这个名字却出现在片名中,可见他对于影片的重要性。但这样一个几乎从来没有在镜头中出现过的人物,他到底为什么重要呢,他又形成了电影中怎样的矛盾? 第一,桐岛退部事件是对电影主题的最绝妙隐喻。桐岛作为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在他退部这一事件上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桐岛在退部之前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不同,行为选择是排球部,但由于某未知的心理选择,他用退部的方式改变了之前的行为选择;第二种可能是桐岛在退部之前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相同,都是排球部,但由于某种未知外力的影响,他的行为选择发生了改变。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桐岛退部事件属于以上哪种,这件事本身都可以看作是电影主题的映射,即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 第二,桐岛退部事件引发了多次剧中人物相互之间的矛盾。桐岛退部事件不仅带动了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它还像导火索一样,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数次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其引发的冲突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排球部和梨纱之间的冲突;2,实果和沙奈、梨纱之间的冲突;3,排球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 第三,桐岛退部事件对中心人物宏树的内在矛盾有着重要的影响。桐岛退部对宏树必然造成了几点疑惑:桐岛为什么退部?桐岛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桐岛退部之后要做什么?这些疑惑势必会加强宏树的内在矛盾,在影片末段时前田的一番话让宏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选择,从而也改变了他对桐岛的疑惑,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宏树终于第一次拨响了桐岛的电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桐岛对宏树的思想转变的过程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影片以桐岛的未知的心理选择来逐步引导出宏树的心理变化,用主题性的符号人物来带动影片中心人物的思想,进而论证主题。这样的表现手法显然是高明的。 矛盾三: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 影片中的人物按电影的主题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表现为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相同的人;第二类表现为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人;第三类是没有表现其心理的人在剧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外力,通常是校园中第一阶级的学生。 第一类人物中有:前田、实果。 第二类人物中有:东原霞、宏树。 第三类人物中有:沙奈、梨纱、竜汰、友弘等。 以上三类人物两两组合一共可以形成三组冲突,即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冲突,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冲突,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冲突。这三种冲突影片中都一一呈现。 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冲突:实果和沙奈梨纱之间的冲突。冲突事件为沙奈对实果讲述排球部和梨纱争执的事,实果却说他们也有他们的心情,而在梨纱过来抱怨桐岛的时候实果在一旁偷笑引起梨纱和沙奈的不满。实果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相同的人,在实果喜欢小泉这件事上,存在阻碍的外力便是沙奈和梨纱等人对小泉的轻蔑态度,梨纱嘲讽了小泉说他终于可以上场了,沙奈总是嘲笑小泉的身高,实果在面对这些言论的时候如果想让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仍然一致,就必须克服这些外力的影响,进而形成冲突。 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冲突:东原霞和沙奈之间的冲突。冲突事件为在楼顶排球部和电影部发生争执时,小泉上去拉架,沙奈在一旁说风凉话并再次称呼小泉“矮子”,实果愤怒的看了沙奈一眼,这一切东原霞都在一旁看在眼里,而当沙奈再次在一旁起哄的时候,实果已忍无可忍回头准备动手,这时东原霞竟抢在实果之前扇了纱奈一个耳光。注意实果才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一致的表现者,而东原霞则相反,他通常屈服于身边的这些第三类人,也就是屈服于外力的影响。但在此刻,她理解实果的愤怒心理,并抢先替实果扇出了这一耳光,由于她一直在自己的感情上屈服于外力的影响未能按自己的心意选择,使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在此刻爆发才有了这次“反抗”,而这次“反抗”却带有逃避色彩的在替代实果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你不认为这次“反抗”是替实果打的,也不认为它带有逃避色彩,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东原霞出手后很快便后悔并立即向沙奈道歉。很少有人怒不可遏的打了一个人后会马上道歉说对不起。除非他像东原霞一样,是替别人打的。于是这次二、三类人之间的冲突以东原霞戛然而止的反抗收场。 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冲突:宏树和前田之间的冲突。这段冲突是思想上的冲突而并非是行为上的。冲突事件为在楼顶宏树拿着摄像机问前田将来的梦想是不是拿奥斯卡,前田说自己应该做不成导演,宏树不解,问他那为什么还每天拿着摄像机拍电影,前田说只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电影偶尔有些联系。宏树立刻受到巨大的触动,难过的流下眼泪并说,我什么都不是。前田之所以能够敢于表露自己的内心(区别于实果),是由于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的高度一致。在他毫无保留的把内心所想告诉宏树之后,正是他这种高度一致的选择,对宏树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宏树积压已久的情绪(注意和宏树同是第二类人的东原霞也存在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宏树最后哭着说“我什么都不是”,这与他之前说的“能干的人什么都干得好,废柴什么都做不来”形成强烈反差,此时的他即便什么都干的不错又受欢迎长的又帅,却没有选择打自己最热爱的棒球,而前田这种“废柴”虽然什么都做不好却一直在拍自己最喜欢的电影,相较之下自己已经“什么都不是”了。由于前田的一番话,宏树终于明确了自己未来的选择,在影片的结尾,宏树拿起手机打给桐岛,虽然宏树不知道桐岛会不会接他的电话,不知道桐岛为何退部,不知道桐岛有着怎样的心理选择,可他至少知道自己的心意,至少可以告诉桐岛自己的选择。最后的镜头中他面前的远处是正在努力训练的棒球场、他身上背着的是他始终不离身的棒球包、他手里的手机已经拨通了桐岛的电话,至此,尽管影片并没有交代宏树今后的选择,但他的心意已跃然于观众眼前。 第二类,阶级性的矛盾 矛盾一:个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 影片中表现出的阶级性之于个体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阶级为沙奈、梨纱、实果、东原霞、竜汰、宏树、友弘、桐岛;第二阶级为前田、久保、泽岛、小泉等等。其中第一阶级的个体是受人欢迎的人(或校园明星)和其好友。第二阶级的个体是除了第一阶级的所有人。 阶级性矛盾之于个体,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心态上。这种矛盾是由第一阶级因自身的优越感而对第二阶级表现出的蔑视或嘲笑形成的。如友弘从外面跑进教室时撞掉了前田的杂志,而友弘只说了句抱歉,并没有捡起杂志,前田自己捡起了杂志;沙奈在泽岛面前要求和宏树接吻气走了泽岛;梨纱讽刺小泉终于可以上场了;沙奈模仿前田的好友引起哄笑,前田的好友听见后说我要是导演就不会用她们;友弘说泽岛是因为没有性生活的机会所以才选择参加社团;沙奈背后说久保大猩猩也要去交作业,梨纱对沙奈说他一定误以为你喜欢他了等等。     矛盾二:团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 影片中表现出的阶级性之于社团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阶级为“宅部”;第二阶级为管乐部和排球部;第三阶级为电影部。其中第一阶级“宅部”的实质是个体,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好友关系形成了团体,其特点是,由受人欢迎的人及其身边的朋友组成。第二阶级管乐部和排球部的实质是团体,其特点是,属于学校中比较风光的社团。第三阶级电影部的实质是团体,其特点是,边缘化、不被重视,甚至被其他社团或个人嘲讽。 第一阶级“宅部”由于并非是具体的社团,所以在影片中和其他阶级的社团并无明显冲突。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有两组明显的阶级冲突。 一、管乐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这是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的第一组冲突,而这次冲突是由第一阶级中的宏树引起的。管乐部的部长泽岛为吸引宏树注意在楼顶练习萨克斯的时候,电影部也刚好来到楼顶准备拍戏,当前田说起为何非要在楼顶拍电影时,泽岛说:你们是在玩吗,我的可是很正经的社团活动,要玩就到学校外面去玩。而前田无功而返后,旁边的人说,她一定是觉得自己的管乐部了不起,而后面的人也插了句:本来也很强啊。由此可见校园中的社团地位导致的阶级区分。而这种阶级区分形成阶级矛盾后往往带有压迫性,如影片中只有一名成员的管乐部用三言两语便压制住了电影部,尽管最后泽岛离开了楼顶但这与电影部的交涉并无关联。 二、排球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这是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的第二组冲突,排球部跑到楼顶寻找桐岛无果,排球部的久保一气之下踢坏电影部的陨石道具,前田要求排球部道歉,久保不但没有道歉还说自己时间也很紧迫,又说自己被一群怪人缠住,此时双方争执起来几乎动手,小泉过来劝解说,不要打架这样会失去比赛资格,之后前田对电影部的成员说,把他们全部吃掉,于是形成了乱战。现对以上冲突中出现的语言进行分析,久保在说自己时间也很紧迫的时候,意在强调自己社团的重要性,体现排球部的阶级地位很高。久保说自己被一群怪人缠住,表现出他对电影部的蔑视,体现了电影部的阶级地位很低。小泉劝解时说不要打架这样会失去比赛资格的,也从侧面表现出排球部成员对比赛的重视,同时展现出一种微妙的优越感。而电影部由于阶级地位低下则不需要任何后顾之忧,前田才能说出“把他们全部吃掉”引起战斗。电影部的这一僵尸逆袭的举动说明了电影部尽管是边缘化的社团,但成员却不能容忍自己的社团一再被人侮辱,于是电影部对不尊重自己的排球部发起了反抗,这俨然是一场阶级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和团体的阶级性必须分开来看,“个体第一阶级”中的人物,可以是“团体第一阶级”或“团体第二阶级”的社团成员;“个体第二阶级”中的人物,可以是“团体第二阶级”或“团体第三阶级”的社团成员。所以如果不把个体和团体分开看,将会混淆影片中的阶级性。 至此,通过对影片的主题性和阶级性两类矛盾的阐述,已尽可能完整的分析了影片中所有的矛盾设置。

 3 ) 吉田大八的逆袭

映画!青春!

朝井龙,1989年出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现就职于东宝映画株式会社?
2013年成为凭借新作《何者》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直木赏受赏男作家。

《听说桐岛退部了》是朝井龙的处女作,这是他19岁完成的作品,描写对象是比自己小两届的17岁学弟学妹。曾几何时或许朝井龙也陷入过“桐岛危机”之中,但是2年之内就能把现代高中生的心理看的这般透彻,不多不说他是个天才。深爱着岩井俊二的他加入日本最大的电影公司东宝或许是命中注定的,或许不远的将来第二个“川村元气”就将诞生。


吉田大八的寂寞

2012年的日本映画是继2008年之后又一个丰收之年,但是在年初肯定不会有太多人预想到吉田大八的这部《听说桐岛退部了》会产生如此轰动的社会反响。从8月初的平淡开局,到至今仍在日本国内火热公映的情况,或许原作朝井龙的东宝老板们已经后悔当初没能拿下这部电影的发行权了。

言归正传,本片的导演吉田大八之前一共拍摄过三部电影。从佐藤江梨子,佐津川爱美到堺雅人,菅野美穗,再次这次的东出昌大,吉田映画中每次都有着寂寞的人群。处女作《秀你悲伤的爱》靠着风景特写以及蝉鸣的音素把姐妹俩孤独的心境完全展现了出来;《凯比奥大佐》中一个个看似无聊的骗局道尽了“大佐”心中隐藏的爱情;而《常开野玫瑰》中更多的是运用远镜头来表达菅野美穗失去爱人后的悲伤。此次在闭塞的高中生青春世界中,帅气的东出昌大那最后的眼泪无疑是近年来日本映画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之一。那时那刻,面对着映画阿宅前田,高富帅瞬间感觉到除了高富帅之外自己什么梦想都没有的残酷现实,或许在其他人面前他不是寂寞的人,但在映画阿宅前田面前他早已无言以对那句“卡阔伊!”。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青春,但是寂寞之后,“我们必须在这个社会中继续活下去”。


吉田大八的野心

把原著中的“电影旬报”改成“映画秘宝”,这绝对是吉田大八的“阴谋”。《秀你悲伤的爱》当年获得了电影旬报年度第十,当人们都开始期待着又一位日本新锐导演诞生的时候。吉田大八之后的两部作品虽然完成度都不错,但均没有被这个日本主流电影杂志“电影旬报”选入年度十佳(从积分排名来看,连前20都没有)。于是,吉田大八的“复仇”开始了。

小说《桐岛》的确出色,但是其结构并不适合改编电影。过于松散的群像剧很有可能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吉田大八却非常大胆的把原著完全解体,通过多视角来重复描述同一个事件,形似天皇黑泽明的名作《罗生门》。由于高中生尚未成熟的心理,对待事物的看法往往只是片面的,所以这种多视角的拍摄手法启到了对于事件的补足作用。故事看似处于停滞状态,但其实是一种渐进式的深层剖析。所以,如果不认真观看电影的话,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学校像“柏青哥店”一样无聊吵闹。但一旦全身心投入影片的世界,或许您会感觉到自己穿越时空,回到了高校年代。

此次,或许是吉田大八示好的缘故,洋画专攻的“映画秘宝”也非常难得的将一部邦画列入年度十佳榜单之内。而电影旬报十佳第二(参见同类电影《卡缪是谁》的名次[10位],这次的第二位足以证明影片的成色);日本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每日映画优秀映画大赏等荣誉更是对于吉田大八的一种肯定。


吉田大八的“映画”

本片之“核”其实就是东出昌大扮演的菊池被阿宅前田“赞扬”后那情感变化的一瞬间。那一刻是青春完美的体现。那一刻“桐岛”完成了他的光荣任务。至于“桐岛”究竟在哪里其实完全不重要,桐岛只是一种象征。校园生活中同样有着属于校园的政治阶级,只是这种阶级制度并没有法律保证,一直处于半虚化状态,这或许是人类在形成自我意识观点之前最后的波动期。这个局面如果一直持续下去,或许这个波动期也会跟着一起继续下去。但是,一旦被打破,菊池们或许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前田就是这个打破“平衡”的“铁男”。此时此刻电影的“伟大”被吉田大八和朝井龙完全呈现在“观看电影”的观众们面前,借鉴一下武爷的用语:“映画,万岁!”。最后说一句,不要歧视阿宅,阿宅至少有信仰,有了信a仰的人是很可怕的,也是很值得尊敬的。


具体内容就不深挖了,这部电影有太多可以挖据的“映画乐趣”,每看一次肯定都能找到新的亮点。每个人或许都能从角色中找到当年的自己吧。所以说,青春是多么神奇的东西。

最后排一下对于本片演员的好感度:大后寿寿花(暗恋之美)>东出昌大(所谓青春)>神木隆之介(映画!映画!)>藤井武美(纯真无暇)>桥本爱(本色演出?)

 4 ) 等待 桐島

        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在1952年发表了《等待戈多》,被誉为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列入了我们的高中历史课本。
        作为一部有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其剧情并没什么情节可言,无非就是两个流浪汉一直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然后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的做一些无意义无聊的事。结果戈多始终不来,他们就始终毫无希望地无限等待下去。
        那么,戈多究竟是谁呢?有人解释说戈多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有人说是死亡,甚至有人说戈多是一位著名的摩托车运动员。众说纷纭的答案就使得有人问作者贝克特。他苦笑一声:“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其实贝克特的回答,并不是故弄玄虚,这一回答,正好道出了该剧的真实含义:即人对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无论戈多将会是谁,从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到来,将会给剧中人带来希望,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接下来看看这部电影吧。
        时间开始反复定格在星期五这天。一幅岛国青春类型片的背景风情画下,在办公室内,老师在挖苦着电影部的社员们,突然所有人被一女生的哭声所吸引,老师问“是桐岛吗?” 桐岛是谁?电影一开头即抛下问题。
        
        -------------------------剧透!!!分割线
    桐岛的女朋友在排球部外,却被告知桐岛已经退部不参加活动了。之后一直在学校等待桐岛。吹奏部部长泽田为了每天能够看到自己暗恋的菊池,每天都在能够看到他打篮球的球场的天台上联系萨克斯。而棒球部前辈一直希望菊池能够回来参加部里的活动和比赛。菊池的2个基友每天也在放学后陪着他打球。这一切指向了菊池。而菊池打球的原因,却也是为了等待桐岛。就算是看似丝毫没有联系的电影部部长神木弟弟,却也间接的因为桐岛,而促成了影片在天台上的一场高潮戏。
        
        桐岛是谁?从电影中各个角色和校内各色路人所表现的线索中,我们看出,桐岛是一个在学校中的全民偶像,不论做什么都很擅长的全能型选手,无论是体育,头脑,还是恋爱。能够从头到尾不出场,却能把一干人等耍的团团转。
        相对于近乎完美的桐岛,剧中的每个主要角色却都有很多缺陷。
        
        在排球部担任“自由球员”的风助,在桐岛离开后,念念不忘其曾经说过一起打球打到毕业的话,而完全失去了干劲。
        电影部长神木弟弟所制作的电影遭到所有人的嘲笑,一门心思想拍B级CULT片的剧本却被老师改成了青春现实题材,原本以为与自己惺惺相惜相互爱慕的可爱妹子却为他人带上了手链。
        女生四人组中的实果曾经有个已经去世了的很优秀的姐姐,由于这段特殊经历,所以对努力的定义的看法很深刻,感到无法与好友丽莎和沙奈沟通理解。
        同样是四人组里的桥本爱,其实心里喜欢神木弟弟(个人观感),但迫于害怕因为和死宅交往而感到没面子,而选择了红衣服的烫发男。在结尾终于忍受不住沙奈的看热闹心态而扇了其一巴掌。
        吹奏部部长泽田性格孤僻,因为暗恋菊池。每天出现在能够看见他的场所练习萨克斯,而菊池女朋友拉着菊池在其面前接吻报复。
        就连看似完美的样样上手的菊池,却在天台上问手拿8MM脏摄影机拍电影的神木弟弟“想不想当电影导演?”“想不想拿奥斯卡?”后听到其看似漫不经心的解释而强忍住泪水。
        
         我认为,桐岛可以说是一种无限接近于自己对生活最美好的一种期望,就像“戈多”一样,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桐岛”,就是因为“他”的突然缺失,造成了许多人的措手不及。就像篮球三基友突然有一天忽然问“我们到底是为什么在打篮球呢?”
        “不是为了等桐岛吗?”
        “那现在呢?”
        “这个嘛...”
        有时候许多人会问我们现在所做的有什么意义,生活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生活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神木弟弟说“我所喜欢的电影和自己拍的电影,刚好能联系起来。然后就真的偶尔哦 就偶尔 这样。
        菊池问棒球部部长为什么在3年级了却还没有退部,部长说“等到选拔结束。嗯...就是等到选拔结束再退”
        吹奏部部长泽田说“我想集中精神,我必须集中精神。因为我是部长我不可以摇摆不定”
        
        青春有的时候就是拿大把时间去挥霍做没有意义的事。因为你无法保证你所做的许多事在很多年以后看来就是很有意义。
        每天太阳都会下山,可能会缺少人生中的“拍摄时机”。但是每天早上,太阳都还会照常升起。所以你就不得不战斗下去,在我们的世界,这个我们不得不活下去的世界。
        就像先前看到的一篇影评所说的,其实这部电影的答案,导演都放在片尾曲里面了。

 5 ) 嘛

最后在天台上两个男孩互相拍的一段还真的挺美的,日落的逆光,像业余爱好者平淡冗长的摄影片段中抓住的一段好景色

没有几个有趣的人物,乐团的女部长算是一个吧。她是那种自傲的类型,清高?虽然没做什么也能看得出清高,自己觉得自己不错,可能事实上也是不错,但别人还没有给她这样的位置,没有那么受欢迎。乐团后辈说如果看到你练习的样子,一定有很多人喜欢上你的时候,她那个好像是惊讶的表情,其实是难掩的开心和感动,眼睛一亮,嘴巴扭曲想笑,是吧,我自己也觉得应该是这样。

桐岛代表了一个什么东西吧。。一个典型的方式。青春期,大家或主动或留恋地脱离了他,开始发现新的东西,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人,想抽什么样的人巴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输家还是赢家,都要开始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弘树真的蛮帅的。他的女朋友,我也不觉得讨厌。大概隐约有点熟悉,自己也有那样,明知道没有那么关系好,也仗着可爱|||经常凑上去,起码让别人觉得羡慕的行为过。

愤愤不平的实果,幼稚执拗的排球小个子,喜欢篮球的帽衫君,这些人都比完美的扇巴掌女我忘了叫什么。。让人喜欢。又漂亮,又善良,又独立的扇巴掌女,除了爱情的部分看起来可爱以外,恩太完美了并不可爱

 6 ) 战斗吧,即使像他一样笨拙

       世界上所有的比喻句都是苍白的。但是如果硬要用一句比喻句来形容这部电影,我想它应该是那种想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型多米诺秀。你看过吧?就是那种一个引子下去兵分好几路,每一路都有不同的小图案,也有眼前一亮的小桥段,最后几路一起汇合,组成一个超炫的大图案(苍白的比喻句啊)。如果你看过,应该明白我在说神马吧。

    电影讲述了一所高中某个星期五到某个星期二五日间的故事。故事涉及的人物来自这所学校的几间社团(部)。包括排球部、棒球部、电影部、羽毛球部、演奏部、还有归宅部(木有实体部啊….木有社团活动的人都自动归在这个部)。社团活动的孩纸社会活动丰富,私生活贫乏,归宅部的则相反。桐岛TX则是比较奇特的存在,因为他不仅社会活动丰富,私生活也多姿多彩,不过他在全片就贡献了一个背影儿。这些部看似相互独立,但内部有许多细微的联系,就好像多米诺里那几个小分支,各自游走却有各自关联。一日,传来桐岛退部的消息,拨倒了多米诺的第一块骨牌。如果说桐岛是神一样壁垒般的存在,那么他的退部掀开了个口子,最终像蝴蝶效应一般牵扯了各部孩纸,最终在天台上演了本剧的高潮。

    作为一部群像电影,涉及这样多的部,每个部里又涉及1-2个重要人物,每个重要人物又会和另外1-2个重要人物产生关联,即使用表格来阐述这样的关系也要费不少脑细胞。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如何处理显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导演在影片前部描述第一天(即星期五)的故事时,多次往复以不同的人物视角重现故事,开始的10几分钟或许还有些茫然,进入第二次、第三次描述之后就变得豁然开朗,人物关系逐渐明朗,桐岛退部后、进入后半段处理起来便也得心应手。这部电影的好处在于,再看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关注到之前没有仔细关注的那些次重要人物,发现他们的一言一行完全匹配她/他的行为、她/他的经历、她/他的感情,每一个重要人物都足以单提出来独自做一部小电影。而在这部影片中,各个人物之间相得益彰,并没有谁抢了谁的戏,谁主导了这部戏的情况存在,整体而言相当不错。

    谈谈演员。神木DD我好想膜拜你,我似乎还没看你砸过什么戏。其实因为是群像电影,所以每个人的相关故事都是片段式间断的,施展空间并不大,但是神木DD每个片段的表演都很神奇!不谙事故听到加经费也不懂得道谢的少年,和有好感的少女独处时的慌张,和别的部交涉时的失措,得到好朋友支持时的娇嗔(?!),到表达对电影的热爱时两眼放光的阳光,完全手到擒来啊。桥本爱,从告白到MM9到罪与罚,就一直演冷色系作品,你就不能阳光点儿吗……大后寿寿花很漂亮,很清纯,萌妹子…….其他的演员也都贡献了恰到好处的演技,总而言之是相当不错的群像作品。


    最后来说说主题吧,主题与主题的呈现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最精妙的地方。日本的校园题材,无非几个主题,友情、爱情、大牛老师教学生、校园欺凌还有青春热血。说到青春热血,总是在闷热的夏季或者是围绕某些剧烈的体育活动展开,一股就算故事感染不到你、你也应该够热了的吧的感觉。《桐岛》这部剧发生在冬季,涉及诸多社团,试图阐明的依旧是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某种热爱的主题。精妙之处在于,电影一直用一种阴冷平静的基调描述,渐渐地为故事缓缓升温,直到最后掬起所有的感动,让你发现原来它描述了一个这样平淡却又深刻的感情。
   “有才能的人什么都能做好,废柴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归宅部的孩纸得出的结论。有才能的人,片中的排球部的桐岛、一直被棒球部的前辈寄予厚望的归宅部的菊地、羽毛球部的桥本爱,排球部高高大大不知道叫神马就会瞎嚷嚷的那个孩子,演奏部的寿寿花都算。而棒球部的前辈,羽毛球部的实果,电影部的前田,排球部个子小小的替补小泉就属于后者。木有才能的人通过努力通过执着便可以获得成功(不管那个成功是什么吧)、或者努力过就最棒了——这是一般青春热血题材的倾向。但是还记得《高校入试》的校长那句话?对没有天赋的人,成绩不好的人,说“你努力过了”,毕竟永远只是安慰而已,只能留在家长安慰鼓励孩子的时候说一说,世界可不是这个样子啊。
   《桐岛》这部电影,个人认为,想要探讨的其实是“明明知道自己实力不济,但是为什么还是要执着的做下去”的主题。
    电影开始进入第一个周五故事描述的时候,实果对桥本爱说“可以让我摸一下吗?”,然后实果摸了小爱的肌肉,感慨小爱天赋之强,回想自己羽毛球实力优异的姐姐,对比资质平平的自己,无奈遗憾的说,“其实你不懂,对吧”;到后来排球部的小泉因为桐岛的退部递补可以参加比赛却被同班的女生讽刺,实果和小爱聊天,说,明知道实力不济,却还是一直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其实不明白这种感觉对吧”——这其实算是几条线里表达比较明朗的。
    直到结尾天台一幕,夕阳西下,出现了全片唯一一次暖色调背景,刚刚被棒球部前辈直到高三仍不退出一事震动到的菊地拿着SUPER 8问前田以后要不要当导演、要不要娶女演员、要不要拿奥斯卡,前田说,这应该不行吧。那为什么呢?因为发现可以让自己与心爱的电影产生关联。
    最后一幕,菊地路过棒球少年们的灯光球场。全剧终。有人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开放的结尾,你不晓得他最后会不会再去打棒球。其实我觉得导演的暗示已经很明显。在最后的片尾字幕中,所有非归宅部的孩子们名字后面都有小括号标明他所属的社团。归宅部的孩子们,只有菊地一个人是名字后面加了括号而括号里没有填写社团名称。
    那些心里有热爱的孩子,即使生活得笨拙、生活得不得要领,不管他具备不具备天赋,具备多少天赋,总会发现他们的笑容潜藏世上最美的星光。

   “战斗吧,这才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因为我们不得不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

    战斗吧,即使像他们一样笨拙,即使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有些事情是有意义的,即使那些在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意义

 短评

不同角度的反复播放如同涨潮的海浪,一波接续一波不断酝酿情绪、制造矛盾。天台的高潮戏简直太棒了,人物彼此间的紧张关系、暗中较劲的等级摩擦、明角暗角中不断试探的青春,统统在一瞬间聚集爆发,同时趣味无限。另外,日本高中的压力实在是大,再次感叹这个不宽容的社会。

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精致的青春小品,叙事方式值得玩味,背后的隐喻作为中国人不太好理解,中国社会比这复杂多了,哪怕高中。桐岛无处不在,桐岛处处不在。

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开局的POV挺有意思,相应地用POV作结,但最后更有意思一点的是声乐部的演奏作戏剧的高潮这点。然后豆瓣的桥本爱主页是被黑了只剩下Ai Hashimoto吗?

1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后岩井俊二时代的话题之作,吉田大八进一步奠定了“广告人”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多视角非线性叙事,将原本独立的五个章节改编为大胆的群戏,“广告人”倾尽全力将“岩井俊二”式的微妙朦胧演绎为具有独特形式感的管弦合奏,这也是其争议所在,如前辈中岛哲也。迷影电影既巧带导演私货,又令电影宅加分。

1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天台的高潮戏真是太燃了,这是只有电影宅才能想出的泄愤方法,之前累积的情绪和分散各处的几组人物都集中在了一起,然后达到最终释放。前面的多线拼图式叙事多少会有些干扰,其实每个细节都很用心,包括角色的心思。等级分明的学校,不同的地位与彼此微妙的关系,还有那个高高在上如传说一样的桐岛。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看睡着了,匆忙下了"无聊"一论。但回家租碟重新看了一次,也仍然没有体会到好评如潮的此片的魅力。才疏学浅,卖弄不了理论,南瓜白菜各有所爱,个人意见就是无法共感,且不对胃口。

19分钟前
  • 曹小优
  • 还行

我竟然想到了张以庆的纪录片【幼儿园】,其实是想到了无处不在的类似的等级制度,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再到整个社会,每个人都要扮演自己的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份和生存方式,碍于身份就要有相应的行为爱好个性和朋友,反正你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现在的身份,即使这都不是你要的,你都不爱。★★★★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用简述的时间之流连缀周五和周二这两个被以不同人的主观感受反复叙述的日子,结构上值得注意。退部(退出社团)是一个[青春终结\无限可能坍塌]的具象-象征,是所有主人公都要面对的。至于飞身跃下高楼、继续停留等待机会、专注于当下、仅为了兴趣,都是不同的方案,集中(汇总交叉)问询青春的终章。

25分钟前
  • xīn
  • 推荐

最常遭到践踏、无视和羞辱的电影宅是最不可侵犯但也随时可以被侵犯的一群。貌似隆之介很适合这种废柴,比一十一的感觉可强多了。镜头中,罗梅罗附体,完成了对金字塔尖阶层的逆袭,现实中几乎被时代淘汰的8mm摔坏。宏树不要自卑,多年后前田只是个送外卖的小弟(见MV),世界还是属于你们高富帅的。

29分钟前
  • shawnj
  • 力荐

话说,要拍青春就一定要拍凝视。懵懂的木然,欲言又止的心动,仿佛此刻正凝视着银幕的观众。一旦,被凝视物成为凝视主体的时候,凝视的内部序列就会重组,激发出观众对于自身潜意识的自我凝视,这个时候,观众就与角色同在了。一片虚空,角色消失,电影结束,观众的自我凝视却没有散去。

33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電影只提供了技巧與趣味性,而自我投射的觀眾則在其中找到了自我振奮和感動的理由

34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桥本爱一巴掌打上去,我喊了出来:贱人!打得好!

38分钟前
  • 力荐

日式青春cult版《等待戈多》。庞杂的社团,一大堆主角,多角度重复叙事,消失的桐岛,开始有点懵。逐渐熟悉一股隐秘无绪的躁动,天台冲突幻化僵尸邪典+铜管乐队合奏高潮+8mm迷影呈现,非常酷。致敬了许多日本美国暴力恐怖片,又是一场披着清新外衣的小狂欢。看铁男一,梦满岛光,你最爱昆汀哪部?

4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吃了他们!”这一段真的是突然就燃起来了。这种电影不可能不映射自己啊。

43分钟前
  • 我是豆瓣酱
  • 力荐

群像描写真实而服帖到让我暗暗震叹,这才叫真正的“等身大”!各种微妙明暗参半的心理情绪都细细密密地渗透在镜头里。平淡不惊却把我完全带入(回)那个世界。非痛非痒但心里一直有些什么隐隐纠扯至片终未停,只要曾经上过学的观众都不会不被牵动某条曾经熟悉的神经。

46分钟前
  • 力荐

醒醒吧,只有什么都不成的废物才会爱电影呢。

5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架子给的那么大,装这个主题有点空荡。缺席的未来和青春的叹息一直到片尾也是毫无回应。此外,桥本爱真好看,就这样

55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从头到尾桐岛都没出现在电影里。但因为其不在场,而形成的空洞,波及到每个人,荡漾出青春期时那纤细的情感涟漪。在同一时间的多重视角叙事之下,在多重人物关系的交织网下,最后以屋顶为结点,所有人在此相聚。却又巧妙以子结构植入到电影的电影里。残酷又热血的青春电影(桥本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59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色彩赞,镜头美,由一个风云学生退部打破的校园日常平衡。就剧情来说,蛮一般。

1小时前
  • 喵叔
  • 还行

各种各样 好可爱 p.s.神木真是长了一张 无聊/可以演任何角色 的 脸啊哈哈哈

1小时前
  • kan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