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点映场,武汉话版,真的特别建议大家看武汉话版,真实又充满了烟火气,还透着一股武汉方言自带的幽默感。 中等大小的影院,除了最前面的几排,基本上都满了,青年人居多,还有部分年龄比较大的叔叔阿姨们,全程观影秩序出奇的好。 不剧透,只能说不是典型的抗疫电影,基本上除了一些封城消毒的转场画面,描写的很多的是疫情下武汉人们的生活和感情变化。更加真实的让我感受了当年那个冬天,那座城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全片最让我惊喜的就是没有所谓“坏人”,没有为了制造戏剧冲突故意设置的所谓反派。而且即使有牺牲,有痛苦,但是整个电影看完我感受到的是温暖,是希望,是信心。 最后说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中间有段剧情非常感动。全场各处响起了抽泣声,我和我旁边的座位也是。结果电影完结后灯光亮起,旁边不是我以为的姑娘,是的大小伙子。
长记萋萋鹦鹉洲 曾许诺 盼白头 佳期轻负 天人悲永隔 红尘往来如一梦 空念远 泪难收 夜来听雨三更后 宫商咽 动离忧 子扬何在 锦书终难托 别后重逢会有时 沐晨光 浴爱河
看到一半给的影评,看不下去了,完全不像一个期待度这么高的电影表达出的东西,剧情七零八落,且这几段感情的结合实在让人想不到搞不懂,多条剧情线的穿插也很摸不着头脑,并且把疫情这样的题材拍成这样的意义是什么,主题明确但场景太假,真实的疫情防控最紧急的时候是这样的吗,传染病型病毒笼罩下的社会是这样的吗?并且那段搞笑的剧纯属僵硬拼凑,真是笑不出来,当一般主旋律电影来看吧,坐不住了
买了点映去看了这部电影,黄渤和贾玲的卡司确实很吸引人。电影通过四个家庭的故事,通过一些线索串联在一起,讲述疫情背后的故事。黄渤打军体拳真的太搞笑了。周冬雨特别出演的角色赚了我不少泪点,谢老和厨师的爱情故事更是催泪。贾玲和朱一龙互动还是蛮甜的,尤其是两个人比赛占领微信步数封面,朱一龙给贾玲念诗,比较有cp感。所以最后结局真的哭惨我了,感觉导演在为了emo而emo,虽然前面有朱一龙患脑瘤的伏笔,但当时贾玲也说了她有一个亲戚,得脑瘤之后,每天熬夜身体健康。且朱一龙饰演的角色不差钱但是不去治疗,我分析不出他为什么不去治疗,然后很突兀的下线,百思不得其解。当时贾玲在长江大桥等他,还有最后载着女儿听说他的死讯时,我哭的太惨了啊。这部电影的最终寓意是搞笑女不配有爱情?
其次,电影的配乐很莫名其妙,就会有一些突兀的宏大的bgm,来搭配一些莫名其妙的画面,就很离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比如高亚麟和徐帆开车去公司那段,配一些宏大的音乐,就感觉很不搭嘎。然后莫名其妙穿插进了一段墨卫侠的动画,我也不知道在展现什么。
唔,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打不了4星,但是打3星也舍不得。就这样吧。
平安夜看了点映。嘻嘻嘻哈哈哈呜呜呜嘤嘤嘤
直到编剧开始发刀。
不是,怎么滴,我们玲玲和编剧有仇怎么滴?
跑腿是我玲玲,救人是我玲玲,捡垃圾是我玲玲,给猫接生是我玲玲,然后我玲玲还不值得一个好对象咋滴?非得可我玲玲一个人发刀祸害咋滴?
就问你,不把龙龙整死了,是不敢想还是不会写龙龙和玲玲在一起?!!!!
哼,生气
二刷《穿过寒冬拥抱你》,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方言版。
其实方言版和普通话版各有千秋,都很喜欢。如果说普通话版偏向于阳春白雪的优雅浪漫,那么方言版,就更多了烟火人间的热闹鲜活。
这种对比,不仅仅局限于电影语言的使用,影片的整体风格、叙事基调,尤其是叶老师身上的气质,处处可见阳春白雪与人间烟火的完美交融。
感谢薛导,用温暖治愈又诗意浪漫的笔调讲述了这个原本以为会很沉重的故事,用笑容化解了泪水、用温柔包裹了悲伤、用爱意温暖了寒冬、用浪漫诠释了死亡。
更加感谢薛导,给了我一个人间理想叶子扬。二刷之后,叶老师的带来的冲击和感动愈发如弦歌清韵,余音袅袅,念念难忘。在他的身上,我依稀看到了灵魂深处渴求的生命最本真美好的模样——
他虽言行朴素,却有精致生活的优雅;
他虽物质清贫,却有精神世界的富足;
他虽一身风霜,却有琴诗相随的浪漫;
他虽病痛缠身,却有看透生死的豁达;
他虽自救无计,却有悲天悯人的大爱——
他虽囿于陋室,
却有包容天地的襟怀。
他是勇士,笑对人生,淡定从容。
经历婚姻失败、身体病痛、疫情封锁,他仍然坚强乐观,不怨不怼,饱含热情,珍惜生命,笑对人生。就算一碗普通泡面,也要精致摆盘,仪式感满满;就算与死神惊险擦肩,依旧不忘幽默宽解他人;就算明知生命将尽,也要尽最大努力,为世间留下希望和温暖;
他是医者,疗愈人心,抚慰伤痛。
他用音乐和诗歌,给了武哥和孩子们勇敢坚持的希望;他用身体和大爱,让许多人重获了新生;他用才华和温柔,留下了永存于歌中的约定,他更是用雪莱的《咏死》,为所爱之人,在苍茫宇宙架起了一道跨越生死的温暖桥梁;
他是旅人,不问来处,不问归途。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他来了人间一趟,看遍山河辽阔,尝尽离合悲欢,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如他所说,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他只是安静地收拾好行装,去往了早已计划好的远方,只要爱意不减思念不灭,他就没有离去,岁岁年年,只待昼夜交汇、云消雾散——
他必定会沐浴着满天晨光,
跋山涉水,
践约而来。
一塌糊涂,如坐针毡,烂得发吐。不是说不能快乐,只是说,为什么苦难可以消解得这么轻易和理所当然啊。
真难看。。。台词剧情太差了,看完我只想电影院还钱,根本不想拥抱
咱就是说,没有剧本咱就可以不拍。电影拍成了电视剧,看的我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半个小时我就想走了,枯燥乏味,全凭背景音乐铺陈,一场大型的mv,靠着把哭戏层层堆叠来硬煽情,主角也不录制同期声,后期配音口型对不上实在尴尬,把疫情当时的纪录片放一遍都比看这片强,缺乏真实感的故事看的人确实难受,真没必要为了煽情把人写死,然后再让俩人在雨里哭,这对劲吗,这不对劲。
强行煽情,只能给主题加一分了
高亚麟那段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感觉,反而是老年线最感动我,老奶奶重回一线的那段,两位老人各自穿上战袍,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那段太帅了!某种意义上贾玲线承包了本剧所有的BE,姐也太惨了吧。
不提倡打着正能量的名义,做这么差的剧。浪费了好题材。剧情太零碎,没重点。看得我如坐针毡。上一次在影院让我感到这么尴尬的影片,好像是姜子牙。
哭是哭了,笑也笑了,但是真的好无聊……剧情稀碎……
很散碎,很任务,不及格,不推荐。
浪费时间 ,如坐针毡,选这么一个跨年的时间来消费疫情,拍的什么七拼八凑的电影。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狗血而狗血,高龄产妇生孩子,态度大反转,大方捐赠物资。我真不明白编剧导演的脑子在想什么,拍这一段是为了鼓励生育吗?七零八碎的片段东一点西一段,几度想要离开电影院!近期看过最烂的电影
越来越多,如此的,缺乏艺术价值的,现实搭载过剩的,电影
年末最温暖的电影,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故作痛苦,都是平凡人的小故事。女性导演的叙事真是细腻又磅礴。
感人的是真实,不是片子。导演不太会煽情,倒是压迫感很会拍,开头看得我头皮发麻
疫情,太现实。发生在身边的事,终究是电影很难再引起共鸣的。
难看是真的,好哭也是真的
不能更难看
救命…我今年都不想再看国产电影了
一般 特别是高亚麟的part太刻意了 在桥上拥抱的地方尬死我了
作为一部电影,拍得还没有B站点击最高的那几个抗疫混剪感人,绝倒
太晦气了,今年最后一部就看个这……
就是说朱一龙和贾玲……太尬了,类似不能理解的情节还有不少。最大的问题还是配音用力过猛,配乐也过于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