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HD国语

主演:丹尼尔·卡卢亚,柯柯·帕尔莫,布兰登·佩利亚,迈克尔·维克特,史蒂文·元,瑞安·施密特,凯斯·大卫,德文·格拉耶,泰瑞·诺塔里,芭比·费雷拉,唐娜·米尔斯,奥兹·珀金斯,埃迪·杰米森,雅各布·金,索菲娅·柯多,珍妮弗·拉弗勒,安德鲁·帕特里克·拉斯顿,郑林肯,阿莱克斯·海德-怀特,阿曼达·琼斯,里安·里斯,埃文·沙夫兰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剧照

不 剧照 NO.1不 剧照 NO.2不 剧照 NO.3不 剧照 NO.4不 剧照 NO.5不 剧照 NO.6不 剧照 NO.13不 剧照 NO.14不 剧照 NO.15不 剧照 NO.16不 剧照 NO.17不 剧照 NO.18不 剧照 NO.19不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脑洞是真大,片儿是真无聊

乔丹·皮尔执导的电影数量绝不算同龄导演中最多的那一拨,但无论是处女作《逃出绝命镇》还是其后的《我们》,乃至阿尔·帕西诺加盟出演的《纳粹猎人》,他总是能剑走偏锋,从老题材中开发新的叙事思路。

《不》依旧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

这部乍看之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一个字的电影少见,何况还是拿一个充满否定含义的词汇作为片名),在北美公映后的票房表现相当不错,首周即以4400万美元的成绩力压阿汤哥和小黄人新片,成为北美当周(7月22日)的票房冠军。

无独有偶,当年的《逃出绝命镇》也有过类似的“票房奇迹”。

1.3亿美元的票房不但将那部涉及种族议题的电影送上当年的热门话题,还让主演之一的丹尼尔·卡卢亚一时间成为风头无俩的人物,参与到多部好莱坞制作中(《黑豹》《犹大与黑弥赛亚》《皇后与瘦子》)。

来到新作,导演和丹尼尔再次联手,打造了一部充满混搭风格的非典型性西部科幻电影。影片部分灵感应当来源于美国国防部于去年(2021)公开的不明飞行物解密资料。

通过曝光的影像片段,美国国防部不但再次向世人证明不明飞行物的存在,还将代表它的专属称谓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即“不明飞行物”)头次改名为UAP(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即“不明空中现象”)。

按照官方说法,UAP事件在过去的两年一直呈累加态势出现,且事发地段多为军事训练区和指定空域。

目前仍不清楚这类现象的成因,但从仪器截获的数据情报来看,其科技水平已远超人类现有技术之上。

关于幽浮和围绕它的诸多讨论历来在民间就络绎不绝,好莱坞的科幻片早就将“外星人威胁论”写进其商业化叙事的模板当中。

如果说《E.T.外星人》是人类对外星文明的一种善意想象,那《不》则完全站在这种乐观情绪的对立面。

不过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不》又和我们通常看到过的《第九区》、《独立日》又有所区别:没有华丽浮夸的天地大乱斗,没有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整部影片呈现的观感反而相当老派。

这样的老派从它的场景和叙事节奏中就可见一斑。

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荒凉的大西部,结合UFO/UAP以往的报告案例,荒郊野岭为这类超自然现象提供了绝佳的表演舞台。

既然将舞台搬至人迹罕至的西部,相较人口密集的大都会,电影的戏剧节奏自然也会跟着慢下来。身处辽阔的大西部,旷野并没有遏制乔丹的想象力,反而放大了他善于刻画情绪的优势。

在影片前期长达1个小时的漫长积累中,导演利用幽浮飘忽不定的特性,为观众制造了多个恐怖瞬间。其中,幽浮在主人公家头顶制造雨夜惨案的场景,绝对堪称今年银幕的名场面

准备对抗幽浮的过程中,乔丹甚至刻意致敬了前辈赛尔乔·莱昂内(《荒野大镖客》),让电影提前进入到暴雨欲来风满楼的漫长前奏,并将幽浮命名为“牛仔夹克”,使其成为西部片中颇具颠覆意义的另类反派。

此外,乔丹选择在电影中段就给到幽浮的特写镜头,结合幽浮本身的牛仔帽造型,影片的西部风味儿已经呼之欲出。

《不》在视觉和设定上的创举,的确让它和传统的西部/灾难片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乃至离经叛道,但这类设计并未成为影片的加分项——

受制于影片迟迟进入不到正戏(决斗),观众很容易迷失在冗长的情绪铺垫中,并间接影响他们对电影的判断,形成两极分化的评价。

电影最让人困惑,同时也最具争议的部分来自开场那段录影棚的戏:不明原因让失控的猩猩杀掉了影棚内的全部演员——除了韩裔小孩,并被随后赶到的警察一枪爆头。

这个乍看和故事主线完全无关的场景,恰恰成为全片隐藏最深、也最鸡贼的一个命题。我想你大概已经猜到,它就叫做“政治正确”。

有没有注意到,影棚中除韩裔小孩外,其余的白人都死了?而杀害他们的凶手又恰恰是一只猩猩

结合历史上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性称谓,猩猩所指代的群体变得分外明了,而那个引发它暴走的词恐怕也绝非仅仅像片中提及的“丛林”那么简单,搞不好是一个更具侮辱意味的词。

只不过,自诩高等的人类以为猩猩听不懂,但不幸的是,他们错了。

猩猩和身为主角的黑人兄妹之间貌似毫无关系,但他们身上的颜色以及背后的符号象征,都将他们融合为了一个整体。

另外别忘了,兄妹的祖辈曾以驯兽师身份成为人类动捕技术中的关键一员,然而多年后,除了传给后世的影像技术,无人再记得那位黑人驯兽师的名字。

仿佛他就和片场的那只猴子,又或者对话里那个并不重要的开场白一样(nope),成为存在感极低的前缀和陪衬

导演乔丹和片中的兄妹显然不这么认为,于是,影片剩下99%的时间旨在证明一件事:当人类遭遇地外文明攻击时,黑人同样可以以英雄姿态降临(尽管幸存的韩裔小孩在这场拯救中以另一种偏见沦为小丑般的过客)。

至于抬头即死的设定,这多少让人想起去年Netflix花重金打造的《不要抬头》,因为某种意义上,两部电影都在探讨一件事,即,人类面对危机时刻的应急处理。

从《不》中描绘的结局来看,黑人兄弟显然要比前者更加勇敢和团结,但这种自说自话到底成效如何,烂番茄大众好评率从绝命镇时期的86%猛跌到今日的68%似乎已然说明了一切。

《不》通过猎奇的设定和部分脑洞大开的场面,再次向世人展现出乔丹·皮尔不走寻常路的创作风格。

但遗憾的是,过多要素的堆砌,以及最终落点又回到千篇一律的种族母题时,电影和它想呈现的“异想天开”就形成明显的割裂和矛盾,进而导致过分算计带来的后劲不足

显然,乔丹这次玩儿砸了,而且是以他最坚信的方式。

也许幽浮的超常规的设定曾经带来过惊喜,但随着漫长的2个小时和过分直白的表述,观众的耐心早就被晦涩而缓慢的叙事给消磨殆尽。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2 ) 猩猩Gordy剧情的意义解析

剧透预警

可能很多人看完之后不理解导演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笔墨去详述猩猩Gordy在电视节目Gordy's Home大杀特杀这一段剧情,甚至还在片头放了几秒钟的屠杀之后的场景。这篇文章解释了我自己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段剧情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丰富Jupe这个角色的人设,从而使得前后剧情连贯。

Jupe早年是童星出道,一直以来他都是别人的吸金工具。在Gordy's Home的节目中,猩猩Gordy突然大暴走,杀死了在场的所有人,只有Jupe自己活了下来。本来这应该是一个给人永远留下童年阴影的事情,但是Gordy暴走反而极大的提高了这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这也让幼小的Jupe就认识到这种残忍暴力的内容反而是增加流量的王道。所以在他长大后就懂得可以通过残忍的表演来赚钱,这也是Jupe的主题公园能大赚特赚的原因。从后面一段剧情我们得知,Jupe早就知道外星人的存在,它所主持的表演节目,也是主题公园最大的卖点,就是表演云吞马。他一直知道云中有外星生物,并且会吞噬地上的生物,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利用这个外星生物赚钱(经评论提醒,片中应该是第一次正式表演,OJ晚上听到的声音应该是排练),定期给外星生物喂马,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地方吸引了很多电视台的人和摄影师等。

因此,Gordy暴走这段童年闪回,解释了为什么Jupe能够利用这样残忍的表演节目来赚钱,也告诉观众Jupe是一个没什么底线的商人,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Jupe甚至建造了一个Gordy的个人展览厅来纪念这件事情。他觉得,如果不是Gordy的那场屠杀,他无法变得像现在这样成功。

第二,烘托电影的主题,即Nope。男主OJ在后面的剧情中发现,保护自己不受外星生物吞噬的方法是避免眼神对视。事实上,这也是在野外遇到凶猛野兽的应对方法之一。那么当年在Gordy's Home的节目中,为什么Gordy没有杀Jupe,反而还想和Jupe碰拳以示友好?因为当时Jupe躲在桌子底下,悬挂的半透明的布料挡住了Gordy的视线,所以Gordy和Jupe并没有产生眼神对视,这也是为什么Gordy没有杀Jupe的原因。

那么Jupe自己知道自己没被攻击的原因吗?显然,他是不知道的。自负的Jupe以为自己是特殊的,是天之骄子,他是the one,所以他当年活了下来。这也是他会毫无顾忌的用外星人赚钱的原因,他一直以为外星人会一直停留在这个区域,一直没有攻击他,一直配合他进行吃马表演,是因为他是被选中的人。童年时连一场最可怕的噩梦中都没能耐他何,区区外星人又能怎样?然而真相并非如此,他只是个普通人,和那些因为贪婪而自食恶果的商人无异。

这也是为什么在节目表演中,后面外星人早早就来的时候,Jupe如此吃惊的原因,在他被吸走的那一刻,他一直以来的信仰崩塌了。而最后活下来的唯一生物竟然是他一直视若草芥的一匹马,Lucky,整体的讽刺效果还是很棒的。

 3 ) 一篇简单的个人感悟

此前已有多篇解析,包含隐喻,非常全面。但多多少少都有过度解读的嫌疑。而在这里,只是我个人关于剧情的简单猜测。不包含任何隐喻的解读。

从黑猩猩电影的拍摄事故说起。亚裔男孩目睹了黑猩猩发疯的全过程,但是可以看出,最后黑猩猩貌似恢复了神志,似乎和亚裔男孩达成了某种共识,并不准备伤害男孩(碰拳是协议达成的标志,但是敢来的保安或者警察还是击毙了黑猩猩)。

后来男孩自己经营着一家淘金主题的游乐园。巧合的是这家游乐园正好座落在不明飞行物老巢的周围。从他买黑人主角家的马,到最后准备用马引出“飞碟”前对观众的讲解,可以看出他在黑人男主之前就发现了ufo,并和ufo达成了某种协议。即亚裔老板准备马喂养ufo,换取通过展示ufo进食来吸引游客。

然而最终亚裔老板和游客们都惨遭ufo毒手。而本该是饲料的马确并未被ufo吃掉。(这是大家比较奇怪的点。我的猜测是:男主买的塑料假马害了亚裔老板)ufo本来定期去亚裔老板那里吃真马。但是黑人男主为抓拍ufo,在自己草场上放了假马做诱饵。当ufo吃进去假马后并不好受,作为动物本能,吃一堑长一智,不再吃马,并且单方面认为亚裔老板在害它。所以出于报复,吃了亚裔老板和其他游客。

电影一开始,天上的人声,坠落的私人物品,在没有过多提示的情况下,观众们先入为主的认为是简易飞机上的人发生了争执,并高空坠物。最终导致了黑人男主失去了父亲。但随着剧情的进展,观众豁然开朗,原来那是被ufo吃掉的人的挣扎,以及怪物的排泄过程(此处并没有证据确定砸死男主老爸的私人物品来自亚裔老板的游乐园中的游客。从亚裔老板死前的表现看,他并不知道这ufo会攻击他和游客)。

像是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动物,目光对视意味着挑衅(虽然自始至终也不知道怪物的眼睛在哪)。也如同很多克苏鲁题材电影,看见了意味着危险,而看不见则相安无事。

关于那只黑猩猩,它只是一个有它自己特征的生物。人们就不应该用它盈利拍电视剧。因为人为因素触发了它的危险属性之后,再将它杀死。这只可怜的ufo也是这样。不管它来自哪里,但是它只是一个生物。人们在利用它盈利(亚裔老板用它吸引游客,男主想拍摄它出名),最终惹怒了它(喂它吃让它不舒服的假马等),遭到了它的报复,确最终又把它杀死。总结就是:因为人的贪欲,人主动和其他生物建立起了非自然的关系,在人和其他动物都有过错时,但最终是其他生物承担了最坏的后果。也许相安无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还是恭喜主角团队最终使用复古的技术,不仅成功的拍摄到了ufo的真实面貌,而且这影像资料似乎已经垄断。(考虑到这只可怜的天空鲨鱼被各种无情捉弄,且最后被炸的稀烂,成功驾鹤西去,除了主角,电影里并没有其他人在它生前排到它)

电影仍有令人不解的地方,比如那个导演为什么突然发疯,用生命献祭,进一步拍摄资料,导致记录功亏一篑。如果想要青史留名,更详细的记录,为什么不把之前拍好的影像资料先单独放起来,然后再拿新的交卷英勇献身拍摄怪物进食过程。难道是为了最终黑女主完美结局做准备?必须纪录片拍摄失败,导致黑女主要通过那个井样老式相机拍照片顺便杀死怪物?

这电影如果能耐着性子看到最后,总体观感还不错。最吸引人的是本剧的创新:ufo是生命,而非飞行器,并且有奇特的外形和诡异的习性。最高潮的是ufo血洗游乐场,并在男主家房子上方完成排泄。电影将ufo生物属性也展示的惟妙惟肖。但是电影也有不足。电影前期铺垫太过冗长,很难让人有足够的兴趣看下去(如果不是导演,可能我和女朋友都不会这么有耐心)。电影的隐喻太多,太繁杂,有时会干扰电影剧情本身的故事性。电影前半截的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关于黑猩猩发飙的剧情出现频率和位置不太合理。难免让人费解这电影和那只猩猩有什么关系,尤其是在解密ufo是生物之前。

 4 ) 摄影师Hoyte Van Hoytema处理Day-for-Night

联动最近火爆的大型日拍夜贺岁片《满江红》。

摄影指导Hoyte Van Hoytema和导演在洛杉矶甜水镇勘景的过程中,发现外景地没有足够的光源进行夜戏的拍摄。考虑到全景,无法为整片沙漠照明,就算要打光也很不方便,因此日拍夜就成了最优解。

这个问题Hoyte之前帮James Gray拍Ad Astra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不能打光啊,外景几个底子光一叠就出乱影,看着就假。于是荷兰老哥整了个新活,数字和胶片混用,联系器材公司CamTec的老板买了两套旧的3D支架,上面能装两个摄影机那种。用定制的ARRI Alexa去拍infrared红外线影像,并置的是一台常规35mm胶片摄影机,利用3D rig,两台机器拍一样的影像。每一帧画面都能完美地重合在一起。红外影像对具体波长的光线非常敏感,因此天空呈现一种黑白的质感。只要反差不是太大,影像就像是打了光的黑夜,35mm摄影机负责拍摄不必可少的颜色(如skin tone)以及质感。后期两种影像一合,over。

Camera

这叫工业化

description

于是,Hoyte和器材公司和Panavision的佐佐木丹(翻译成沙沙贵太搞了)捣鼓了一阵,于是就得到了摄影系最爱的丰富的黑,暗部层次很丰富,xdm香不香?

中国电影人用着和好莱坞一样的设备,这不叫工业化。遇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叫工业化。为什么Nolan偏偏看上了荷兰人Hoyte,和之前合作的美国佬分道扬镳,总有道理。Hoyte还没正式进入好莱坞前的儿童吸血鬼题材的《生人勿进》以及《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影像,都值得反复学习观摩。

Source: How Hoyte van Hoytema shot NOPE by Angus Davies

 5 ) 表面是恐怖片,其实是对影像艺术的礼赞

和《天堂电影院》、《雨果》一样,电影《不(Nope)》是对影像艺术的礼赞。从片头出现历史上第一个运动影像《奔马》开始,这一基调就已经奠定。

电影表面上是讲黑人兄妹大战外星怪物,实际上是讲影像艺术近年来的“沉沦”和“崛起”。

“沉沦”开始于影片开头的片场杀人事件,一只猩猩演员突然发疯,杀死了几名人类演员。幸存的亚裔男孩,后来不再演戏,改行做游乐园。他把当年出事的那部剧的道具放进收藏室,小心地维护这段记忆,还把被猩猩毁容的女演员请到马戏团现场,称其为“我的初恋”。

这个角色身上凝聚了浓厚的迷影情结,他的命运从昌盛到落魄,折射出影视行业遇冷的现状。

影像艺术的“沉沦”,还体现在主人公黑人兄妹的命运上。他俩是历史上首个活动影像中黑人骑师的后代,父亲是著名驯马师,参与过许多经典西部片的拍摄。但如今,父亲意外去世,马场即将破产,好莱坞拍戏也不再偏爱实景,一切都用绿幕代替。

猩猩事件后,好莱坞不再允许用真实的猩猩拍片。而片中有一位广告导演,每次出现都在看真实的动物视频。无疑,这才是他想拍的东西。

以上情节表明,这是一个影像艺术没落的时代,肤浅、无趣、死气沉沉。业内人士渴望拍出真实、有生命力的作品,但却被现实束缚,无能为力。幸好,转机很快出现。

一只外星怪物潜伏在黑人兄妹马场上空的云层里。兄妹俩为了赎回马场,决定拍下它的影像,卖给UFO节目赚钱。

到这里,影像艺术经过长期“沉沦”,其深层力量被挖掘,终于迎来了“崛起”。

片中有一个设定,和外星怪物对视,就会被它吃掉,所以主人公必须低头,才能保命。这一设定和兄妹俩拍摄它的行为形成一个隐喻。

即:人类很弱小,面对自然界的强大力量,连看一眼都不行,而影像是人类眼睛的延伸,赋予人观察和凝视自然的能力。

放到片子里讲,怪物虽然可怕,但如果拍下它,放到电视上,人们就可以观察,研究,甚至驯服它。

影像消除了人的恐惧,拓展了人的视野,人类因此变得更强,更懂得如何征服自然,这是影像对人的贡献,也是人对影像的终极礼赞。在这个普遍唱衰电影的时代,影片的这个主题让人感到无比欣慰。

电影还致敬了美国电影的历史。片中充满了西部片元素,策马奔腾的动作戏,充气牛仔和镜头形状的怪物口器的对峙,无不召唤着美国电影的“原力”。

新冠疫情让好莱坞陷入低谷,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出现很多提升电影业士气的作品。《不》凭借丰富多彩的隐喻、巨大的解读空间,无疑会是其中的佼佼者。

 6 ) 刷爆豆瓣的这部奇观大片,是好莱坞的未来吗?

不 Nope

作 者:文森特九六

影迷中的特摄迷


// 序言

1877年,英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公开了最初的活动影像——《奔马》:一位黑人骑手在策马奔腾,这短暂的一幕,开启了未来电影艺术之门,释放出来的,是无数光荣、黑暗、滑稽、恐怖、美丽、丑陋、悲伤、动人的传奇。乔丹·皮尔,给予了这位不知名的黑人骑手一个名字,Haywood,并将《奔马》中的马儿,留给了Haywood虚构的后裔。《奔马》在当年所开启的禁忌魔法在今日被重新释放和再度审视,如同开场旧约所述:我将污秽可憎之物抛于你身,羞辱你,使你成为众人观看的对象(奇观),乔丹·皮尔不再如《逃出绝命镇》(Get Out,2017)或《我们》(Us,2019)那般在坎普和刻意的叙事规则下进行游戏,这次的他,将通过对影像和镜头之原罪的挑战,实现其目前为止最庞杂的一次表达系统构建。

迈布里奇的奔马实验

// 新旧之争

通过Emerald之口,Haywood是最早的特技演员、电影驯兽师和影像表演者,但随着时间前进150年,他的后代却依然在从事着传统的电影动物表演驯兽师行业,经营着一家濒临破产的马场。在片场,如同在观看《NOPE》之前的观众一样,大部分处于业内的顶尖人士对《奔马》是由黑人出演一事是一无所知且漠不关心的,现场工作人员将OJ强调的对马儿的保护当作耳旁风,这导致了拍摄意外的发生。

电影特技步入CGI时代以来,模拟技术被数码技术全方位取代,在唯利是图的好莱坞,被淘汰者毫无机遇可言,对《奔马》的无知和对动物的不尊重,无不流露出乔丹·皮尔对传统工艺的留恋,以及传统工艺在好莱坞的丢弃和遗忘所反映出的某种扭曲的忘本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片急功近利的恶土,一种荣光与付出正在历史的迷雾中被遮蔽和消逝。乔丹·皮尔在2019年复活了罗德瑟林的经典空想剧集《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 Season 1,2019),并在本片中讲述了一个在50年代的美国B级科幻片中热衷于呈现的关于飞碟和外星人的故事。

《不》电影剧照

// 肤色与性别

乔丹·皮尔痴迷的议题聚焦于片中身为Haywood后裔的这对兄妹。作为黑人的二人,一个是身处没落的传统手艺的行业边缘人,一个是有着强烈独立意识和理想抱负却被认为做着白日梦的痴人,妹妹Emerald身为女性,甚至在年幼时都无法从事家族引以为傲的动物表演事业。于是,参加同样由黑人奥普拉温芙瑞主持的《奥普拉秀》成为兄妹二人改变人生命运所可以信赖的媒介与突破口,Emerald一直在强调,自己是歌手、表演者与摩托车骑士,纵然兄长OJ一直在提醒她家族事业才是主业,但Emerald却反驳道比起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家族事业反而是副业。

乔丹·皮尔紧扣近年来女性意识觉醒的议题,而在末尾,Emerald跨上了摩托车吸引外星生物进入游乐场,并最终将其用镜头捕获并消灭完成了一场驯服,她在兄长的帮助下击溃了性别的壁垒成为了真正的骑士,而兄长OJ自幼对妹妹的眼神激励成为在肤色与性别的双重枷锁下难能可贵的动人情感,OJ如同自己的先辈那般跨上马儿,传统的荣光在此重新焕发,并带有与骑上摩托的妹妹同样强烈、坚毅和崇高的战斗色彩。当然了,将片中另一位未能战胜影像的魔性而被反噬的商人Ricky设置为黄种人,多少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不》电影剧照

// 影像的神圣与邪恶

开篇的旧约所述“奇观”背后的两面性,是电影艺术和工业的最佳代言,在摄影技术诞生之初,被镜头拍摄而夺去魂魄的怪谈之说,成为了日后无数恐怖电影和哥特小说所热衷描述的内容。影像与镜头捕捉或制造奇观的魔性,成为无数人为之前赴后继的执念——或成为幸存者,或成为牺牲者。

电影一开场,在情景喜剧的拍摄现场所引发的猩猩失控凶案,台上表演者和台下制造罐头笑声的现场观众所遭遇的险情,无不是因为对电视荧屏上播放的影像背后制作的秘密,以及作为剧集最大亮点与奇观的动物表演的好奇和痴迷,才被引入这场杀戮,而猩猩作为在台上和荧屏中取悦观众的傀儡,其失控和攻击的行为既成为影像奇观危险邪恶一面的浓缩,又同时成为前文提到关乎种族或行业阶级的某种警示:“有些动物并不能驯服”,是指影像,也是指人,这一警示在电影中上升为对影像神圣与邪恶的具象化,引出最终旧式摄像机一般的外星怪物形象。

这里值得一提的有两个角色,史蒂夫元饰演的Ricky,和迈克尔维克特饰演的Holster。Ricky作为开场情景喜剧凶案全身而退的演员幸存者,眼前的杀戮对他来说同样是一场“奇观”,而由此种下对表演的奇观与幸存者心理偏差,成为他日后明知外星捕食者的存在,却乖张地进行危险的诱导表演的缘由,将当年在剧中饰演自己姐姐——那个早已被猩猩毁容的女演员请到现场则表露了他自认为能够驾驭奇观的自负,而最终他被反噬;在旧式剪辑台上找寻着影像真理的传奇摄影师最终如同抱起机枪般冲向外星生物以死拍摄下这场奇观,在略带嘲讽的滑稽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对影像信徒的歌颂,而他使用的IMAX摄影机,是自制的非电力驱动,回到新旧之争的话题,很难不认为乔丹·皮尔未在这个角色身上有所倾情。

《不》电影剧照

当然了,除了影像,还有镜头,外星生物巨大的黑洞以及最终变成旧式像机一般的巨大绿色口器(最终形态前端如同镜头),无不是对拍摄的明示。不同角色因对镜头凝视的不同选择而走向了不同的结局,这些角色先前早已或多或少地与影像和镜头产生过羁绊,从没落的模拟时代特技师,到功成名就却陷入虚无的摄影名家;从在表演的禁忌中疯狂剥削的野心商人,到女友因对参演CW剧集的执念而离自己而去的经销商。然而OJ和Emerald在理性回避和自我控制中觉醒,其他人则近乎全部在诱惑中陨落——对镜头的敬畏和理智,这又回归到本小节对猩猩表演的驾驭和失控议题,对待神迹,要保持适当的清醒。

当然了,皮尔不仅仅在谨慎地把控着片中角色们的命运,八卦小报的记者何尝不是今日短直一代的真实写照,而被猩猩毁容的女演员现实中真有其人:2009年的动物演员黑猩猩Travis将受害人Charla Nash毁容并夺去了她的九根手指,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在此模糊,而Charla Nash日后在电视节目上曾拨开面纱将面目全非的脸部展示给全美观众,那个节目便是《奥普拉秀》,彼时观众对这期节目的期待,同样值得琢磨;而最大的玩笑,来自片头字母表后的影像,之后我们才发现这其实是怪物的捕食器官,我们早已同它进行了漫长的对视,而我们来观看这场电影,何尝不是对IMAX银幕奇观场面和类型元素搭配下刺激情节的好奇与期待。

《不》电影剧照

// 类型的游戏

作为类型电影,《NOPE》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充足的,乔丹·皮尔从罗杰·科曼式的锡箔纸糊飞碟出发,从一个五十年代低成本B级科幻惊悚片中经常见到的为了节省成本而作为外景地的荒凉平原出发,上升到在空中展开的斯皮尔伯格《大白鲨》(Jaws,1975)般的追逐与狩猎,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科幻片或怪兽惊悚片由B级制作迈向引领全世界流行文化热潮的主流巨制,更是乔丹·皮尔对模拟技术时代的缅怀,在CGI时代,愈加泛滥的制作订单带来的是愈加遭人诟病的VFX水平,尤其以漫威近期的特效制作为代表,好莱坞的数字特效正在向着更加趋同、更加赶工、更加流水的颓态前进,在这种背景下,本片高潮的VFX演出堪称好莱坞近年来最为令人屏息凝视的高潮,惊艳、疯狂、震慑,外星生物演变为如同EVA使徒中的姿态,壮美、神秘、可怖,而例如Emerald如同大友克洋的《阿基拉》(Akira,1988)般完美复刻的刹车滑行场面,更是锦上添花,令人会心一笑,这是独属于乔丹·皮尔这样的GEEK创作者同银幕下观众的亲密暗语。

// 结语

电影的结局,Emerald在“世外桃源”的门架中看到了牺牲的哥哥,黑人依然在马上,一切却与《奔马》不再相同,Emerald看到了一个终于实现了的梦,乔丹皮尔完成了一部当代的《奔马》,或许一次崭新的开启正在酝酿。

-FIN-

 短评

是给胶片的情书 🖤船新的恐怖片打开方式 巨物恐惧看IMAX能吓死 好克苏鲁

8分钟前
  • D
  • 推荐

I will cast abominable filth upon you, make you vile, and make you a spectacle. 开头的圣经语录就是影片的主旨,一个关于奇观与凝视的故事。父亲被从天而降的硬币击中眼睛,马儿看到了镜像中的自己而发狂,在屏幕上不断播放着野生动物的眼睛,如果对视就会被庞然大物吸走。电影似乎警戒着我们这种凝视的可怖力量,但又不像《逃出绝命镇》或者《我们》那样需要你绞尽脑汁去理解其隐喻,故事本身就足以有趣味。那天外来物悬浮在屋顶上,透过黑黝黝的洞口往下喷涌血水,整个房子顿时被浸透在一片猩红之中,这一幕可以算是近期恐怖场景最佳了。

10分钟前
  • littledepp
  • 推荐

说实话 真的一头雾水

15分钟前
  • bollybolly
  • 还行

豆瓣你真的吹过头…

18分钟前
  • 本多
  • 还行

乔丹·皮尔真的是会做气氛,前75%都在利用主角(观众)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渲染神秘氛围和铺陈悬念,好似在同时看《大白鲨》和《第三类接触》,直至真正见到云中物才“喂饱”观众,可惜它没有一个好结局来支撑,就像泄气的沙马兰电影一样。不过仍不失为一部高概念电影,西部+科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可以基因重组1+1>2,形成新的类型属性,和杂交育种一个道理(《铁血战士:猎物》也是)。还有它始终埋有对老电影及故人的感怀,如不具名的影史黑人驯马师、不插电的胶片摄影机、蝎子王卫衣是对父亲的念想等。

2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哈哈哈乔丹·皮尔真的是野心无朋,不仅想挖掘黑人在影史上被忽视的贡献,更想用黑人颠覆掉整个以白人为中心的西部电影史,而且还要再套一层克苏鲁科幻改造西部片续写电影史。最后再度回到虚假的西部主题乐园,让黑人女性完成最终的使命,由下及上地见证“白色怪物”的自我毁灭和彻底消亡,重赋黑人直视巨大的、柔性的、张牙舞爪的“白色恐怖”的勇气和权力。一层层环环紧扣,信息量之大放五个电影里也问题不大——这当然是个优点,但多少也是个问题。不救白马救黑马,不救白人救黑人,乔丹·皮尔也是一肚子坏水儿呀

2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Like a piece of shit……三连问:这个导演是不是永远跟种族过不去?男主真的有“演技”可言吗?这些隐喻除了唬人还有什么实际的价值?电影的名字都告诉你了:别看!NOPE!

27分钟前
  • 深谷星光
  • 很差

仅仅拍摄一片云彩,一阵风起,或者一匹马的细微情绪(丹尼尔·卡卢亚冷峻的眼睛难道不像一匹马的吗?),乔丹·皮尔通过抓住一个“shot”,将电影重新和它动物般的不稳定相连接,也回到巴赞思考木乃伊的纯真年代,让我们探讨该不该拍,该不该看的危险,今天的好莱坞电影从未如此抽象,壮阔又有简洁之美。

29分钟前
  • TWY
  • 推荐

依然有太多为了结构,奇观和隐喻所作的拐点,因此情节的驱动总是缺乏灵动,我们能与一个人群的压抑共鸣但人物却是缺席的,元电影的指涉固然惊喜,驯马师一家人跳过整个电子时代,想拍的是夺取历史的书写权,然而结果却像是万年零观看量的短视频博主终于追到了热点。

31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中文翻译成“不知所云”会不会更巧妙?

33分钟前
  • Frankie
  • 还行

看着是挺酷,但也是真的烦这种恨不得全片每一秒都插满隐喻的腔调

35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还行

🥰😍🥰😍 是一部关于溯源和源头本身的电影,从人类到猩猩,从绿幕到动态图像,从数字到胶片,就连拍电影的热情和冲动都回到了对影像(猎物)的捕捉,在科幻元素的厚度之下呈现了(电影史)史诗般的壮阔气魄,表面上却是简洁且极具吸附力的奇观景象(Spectacle,如同马戏团表演或情景喜剧),所以也是对好莱坞昔日魅力的重现,对电影奇观和观影快感之源的追寻,一切都如同《逃出绝命镇》般直接、饱满且自洽的娱乐巨作。

3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塑料布大战氢气球,最后被氢气球一个屁给蹦死了?

37分钟前
  • (๑´•ω•)有点意思
  • 还行

个人感觉比“逃出绝命镇”好,乔丹·皮尔这个剧本是被动物世界开过光啊。与其说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高级的悬疑片,一个设定贯穿始终:高等文明不一定是智慧型,也可能是掠食性动物,人类面对巨大未知要学会说Nope(=认怂),不、要、抬、头...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可以说将直接影响我以后抬头看云时的心情。

46分钟前
  • Ciciaego
  • 推荐

先得忍受一个小时的无聊,然后再忍受50分钟的一般无聊,然后发现看了一部氢气球成精吃人的故事。。。

50分钟前
  • Mura
  • 还行

一场因为你瞅啥引发的血案

54分钟前
  • iamdn15
  • 还行

乔丹·皮尔站在整个好莱坞的对立面,如果“黑人骑马”是对美国电影的溯源,这2s背后是白人对黑人和马的凝视,就像剧中人物对猩猩的驯服(来自真实事件),就像史蒂文·元试图对巨物的驯服。好莱坞的奇观充满了虚假、欺骗、驯服、剥削的原罪,它给世界带来污浊,仿佛片中那座被巨物吐出的(混杂假道具和金币的)血污所浸染的房子。整部电影原创性很高,但其意绝对不在致敬什么电影史,而更像借着角色之口发出劝谏,向奇观说Nope,不要注视它的眼睛。非常可惜,这也导致乔丹·皮尔本身的不自洽,反奇观,又不得不制造新奇观吸引观众,深知猩猩涉及歧视问题,又必须将其作为叙事关键。他忽视了一点,好莱坞这只巨物,不该仅是娱乐性的,更应是政治性的(克鲁苏恐惧之源)。

56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Say nope to spectacles or it devours you. 只是,故事和角色沦为表达隐喻的工具而毫无说服力,更不要说共情;氛围铺陈蛮不错的,但中段揭晓了how that thing works之后,就一点不恐怖了,最后的收尾也很「就酱???」。

60分钟前
  • Helicopter
  • 还行

非常好?我愿称之为好莱坞最极致的成效,极致幻觉,全程目瞪口呆。关于观看和凝视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