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综艺回归了!台词我就好好珍藏一下吧,没有很深的文化素养,真的是写不出来。
何谓华夏,何以中国。是三千三百年前,殷墟开辟鸿蒙;三千二百年前;三星堆伴月而生;是孔子两千五百年的思想之光;是兵马俑两千二百年的赳赳秦风;一千七百年前,我们从敦煌拥抱世界;一千三百年里,我们在布达拉宫点亮心灯;苏州园林,一千年的壮志风雅;西安碑林,九百年的翰墨津梁;六百年,十甲子,紫禁城。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第一季,我们走过华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我们看到五千年孕育的生机,第三季开播的2020,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担风雨、共克时艰,必将在煌煌史册上,写就多难兴邦的新一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或许回望祖先们,走过的历程、留下的创造,挥洒的情感、坚守的风骨,更能让我们体认中华民族,究竟曾为世界文明贡献过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又究竟该为后世子孙留下些什么。
据坤灵之正位 仿泰紫之圆方的 六百年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选取的三件国宝是: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金嵌珍珠天球仪;午门,今生讲述分别是景德镇考古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的瓷器联动;与国家天文台的联动,以及与故宫博物院老一代研究院们的联动,对老一辈们与新一代有志青年们的努力而感到敬佩。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天球仪里的那句话,正如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我们的心情,我们的虚构的妄自尊大,我们在宇宙中拥有的某种特权地位的错觉,都受到苍白光点的挑战,它在那里提醒人类,理应更加友好的相互交往。我曾经在泸沽湖看过浩淼星空,漫天的苍白光点,周遭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确感一种浩荡的宁静。连同之后的天眼,及探测到的宇宙深处的声音,不禁好奇宇宙是什么样子,是否存在天外来客(听说那段音频曾经附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有亿点点羡慕)。
至于午门的故事里所说的杨慎,明代的才子,曾经写过《三国演义》的卷首,曾是我最爱的词之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宝刻渊薮 汗青永照 九百三十年 西安碑林
晚唐文宗时期,大唐文事断裂,为重修国学,一个叫郑覃的官员,奏请朝廷校订儒经,并勒石于国子监,以改正经籍传播中的错误。自此,叮叮的凿石声,声声回荡在长安城中,响了一千四百多个日夜,凿出六十五万余字儒学经典,这就是开成石经。又过了两百多年,北宋吕大忠,把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和颜,柳,欧等书法石碑汇聚一处,成西安碑林肇建之始。碑林用无数不朽的石头,倾诉着曾经发生的天命和周遭,物事与人心。帝王的大志,将相的风骨,名士的用心,还有普通人的悲喜。这些光阴投注,还好并未归于尘土。千年石语,吐露着古人对传承的最大努力。但,是谁写了他们,刻了他们,甚至是救了他们呢?
丰碑如林,青石不朽。无论是承载着民族基因的文字典籍,还是记忆着家国沧桑的石板文章,亦或是书写着文人壮志的篆隶楷草,这些看似冰冷的石头,都沉淀着中国人心灵中最重要的文化血脉。九百多年后,以石台孝经为第一碑的西安碑林历经铅华,凝固着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成为中国文明根基深处的文化基因和永恒动力。
西安碑林所选的国宝是:石台孝经,昭陵六骏,颜氏家庙碑。这一集真的是很用心了,石台孝经的一碑成林,昭陵六骏流散于海外的痛心,颜氏家庙碑的风骨,尤其是许还山老艺术家手书颜体,真的是让我们年轻人汗颜。不禁回想起自己的两次学习书法的经历,每次都是老师退钱回来说我不适合学习,我至今的字还是很难看,没有那种风骨,也因此越来越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追悔自己不求上进的童年。现在不要提毛笔字了,只有退休的人在练字,而年轻人随着手机的普及,连普通的硬笔书法都很难写的好看,也是一种悲哀吧。在这种情况下,又会有多少人愿意走进西安碑林,西泠印社,欣赏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碑林是如此的高大,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取石台孝经为原型,我国的领导人也对碑林赞不绝口,碑林的碑高大就对了,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宽厚的肩膀,就是让我们踩在上面,哪怕能稍微省一点点力气。不说书法艺术,石碑的内容于我中华文明也是宝贵,第一季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第二季四川省博物馆的后蜀残石经,都在诉说着中华文脉源远流长。
壮志偕风雅 咫尺筑天堂 一千年苏州古典园林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吴中大地,水润物阜,文风鼎盛,艺匠天工,孕育了苏州古典园林,这株华夏文明的风雅之花。它构天人之和于市井之中,纳古今之中于方寸之间。走入苏州古典园林,你才能叩响千年姑苏的门环。2500年前,伍子胥相天法地,根据天上星斗,遍考地理水文,修成一座阖间大城。这座城头枕古运河而眠,永远都做一个水汽氤氲的梦,自此,天上的星辰不变,它也不变,变的唯有时光。哪怕战火覆盖,焦士之后重来,它仍然风流富贵冠绝江南。这是由一群行为低调,心眼儿灵活的人创造出来的文明,苏州处处皆是梦,处处有惊喜,就像步移景异的苏州园林,更现实古为今用的苏州博物馆。白墙、飞檐、小桥、庭院一切由传统而来,又得以现代化完美演绎。也许走进来,便穿越回过去。你想遇见谁?唐伯虎又或文徽明,还是奶娘怀中的林黛玉?他们与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而园林深处,春色又为谁如许?
苏州古典园林选取的国宝是:珍珠舍利宝幢,文衡山先生手植藤,微缩明式家具。江南大地真的是我从下到大最最最喜欢的地方,没有之一!春风微醺,小桥流水,杏花细雨,枕河人家,江南大地,才子文人,风雅之士辈出。南京博物院的磅礴之气,浙江博物馆西湖边上的灵动,而苏州古典园林的移步异景的风雅,各个古典村落民居,桃花,杏花,樱花,梅花,油菜花,江南是灵动的。苏州博物馆是我这一季唯一去过的一个博物馆,苏州的能工巧匠在第一季上海博物馆的缂丝介绍中就可见一斑,而紫藤更是苏州博物馆的招牌,明式家具是我们中国人对古典家园的记忆!
守婆娑净土 乘雪域雄风 一千三百年 西藏布达拉宫
坐落在地球第三级上的布达拉宫,以世界屋脊做门槛,以千年冰雪做门楣,在天与地的交汇处,升腾起信仰的图腾,扣动着民族的灵魂。无论你是否到过西藏,它都会以如此磅礴的气势,矗立在每个人的面前。
布达拉宫选取的国宝是: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法王洞文成公主像,四部医典。3600米的海拔之上,闪耀着百米高的辉煌夺目。五层的宫殿之下,隐藏着八层深的寂寞蛰伏。你说,这些生在世界屋脊之上的人,是怀着什么样的信仰,要把房子往天上建呢?去西藏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吧,蓝色的天空,纯净的气息,说一句扎西德勒。曾经在安徽省博物馆有幸看到过藏医的唐卡,将藏医的思想融入到了精美的唐卡中,与中医相似,在临床医学的冲击下,中医,蒙医,藏医都在缓慢的没落。对于古人的经验,虽然没有科学予以佐证,但是护佑过中华民族五千年,应该最起码有一部分是真实有效的,去伪存真,应是我辈之目标。
逴跞古今 并鉴四大文明 一千七百年 敦煌莫高窟
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现神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至此,山崖间斧凿锤刻声此起彼伏了一千多年。无数艺术家走进黑黝的洞口,未留下名字,却留下丹青千壁。庄严的佛像,灵动的飞天在这里等待着让你迎面撞上,而六万多件敦煌遗书,上起十六国,下至北宋,日后流散于世界各地,成为取之不尽的东方宝库资料。
汉代凿空丝路,规制河西四郡,其最西为敦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此盛名,莫高窟经累世修葺,凝千年艺海之精髓,汇四方文化之瑰宝。敦煌,是一节历史课,文化课,艺术课,地理课,传承课,这往昔时光里,遗存于记忆中的莫高窟,风铃摇曳,散布于墙面的洞窟门,仿佛岁月通道的入口,不时从中隐隐泄漏出各种色彩的柔和光焰,那里面隐藏的是千年的身躯和肌肤,也是打开艺术之门的国家宝藏。
第一次听说敦煌,是在《儿童文学》的卷首介绍了一位画师,她从敦煌的飞天汲取灵感,创作了飘逸灵动的画作。之后便是听初中历史老师讲:一定要尽早去一次敦煌,面对面的看壁画与隔着玻璃罩子是绝对不一样的感触。时至今日,敦煌壁画的风蚀剥落已经成为了亟需重视的问题,而我应该也还有机会去近距离看看这座宝库吧(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唯一一次旅游将是去敦煌)。
莫高窟选取的国宝是:鹿王本生图,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莫高窟第220窟。就算对敦煌不是那么了解,但是对《九色鹿》一定很有记忆吧。这里不得不提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国美术动画的巅峰吧,听说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由齐白石创作,深受宫崎骏喜爱。而《九色鹿》,《大闹天宫》等深植于中国文化的优秀动画,是中国人的国民记忆,更不用说最后的辉煌《宝莲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画师为了做好动画,前去敦煌,五台山等各地寻找灵感,一位画师在敦煌曾躺进石窟中,只为感受当年工匠的感受。而九色鹿的灵感就来自于鹿王本生图,慕名看了上海电影厂的动画,确实很有东方神韵,脸型眼睛与如今普遍的西方审美动画完全不一样。
至于敦煌遗书,我想到《文化苦旅》的第一章就讲到了敦煌的道士卖书卷,相对于珍贵的青铜器流落于海外,珍贵的史料书卷流散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文字更是了解历史最好的载体。不仅是敦煌遗书流散于世界各地,无法被收回,西夏的黑水城遗址里的西夏书卷也都流散于欧洲。针对于220窟,一定是敦煌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录片《河西走廊》曾重点介绍了这个家窟,剥落外墙上的燃料,更深层的壁画颜色如旧。
敦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意义非凡,众多艺术家从敦煌壁画中汲取养分,第一季中永远的敦煌少女常莎娜,以及本季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更不必说之前的老艺术家常书鸿先生。中国的建筑中,都或多或少融入着敦煌的元素。虽然当时的画师默默无闻,岌岌无名,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挖掘不尽的宝藏。
八表同风 开启中华大一统 两千二百年 秦始皇陵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秦俑被黄土掩埋两千余年,一经现世,震撼寰宇,它们捡拾起历史长河中的记忆碎片,拼凑出大秦帝国的煊赫恢弘。骊山北麓,渭水之滨,一项浩大无比的工程即将拉开帷幕,尚是少年的秦王嬴政,选中一块“枕金蹬银”的风水宝地,他向东而立,誓要踏遍六国,将全天下的山川河流尽藏于陵墓之中,陵外与陵内,隔着生与死,更隔着变与不变的光阴。穿过黄土与时间的缝隙,仿佛可以听到大秦军团压抑了两千年的怒吼,他们久经沙场,所向披靡,可严苛的纪律让他们不敢做出过多的表情,“守护“成了他们唯一的信念。分裂与统一,和平与杀戮,传奇与未知,这里是中国大一统的起点,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它的缔造者,凭何逆天改命?一统天下,浴血时代,百万无名之士,前赴后继为何而战?一往无前的铁血帝国又为何二世而亡?
关于秦始皇,曾经一度被看作是暴虐的象征,焚书坑儒,劳民伤财。但最近又一度声誉被平反,有一个观点认为:历史中长存的多典籍,若对文人墨客不好,暴虐形象流传千古:若高看他们一眼,仿若民国时期,便多有怀念。历史的真相早就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下,但始皇帝的丰功伟绩永不被遗忘,即使有言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始皇帝与万里长城,与骊山帝陵,与统一的度量衡(第一季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以及铜车马的车同轨),与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相联系,他就在历史长河中永存,精神永存。
秦始皇陵选取的三件国宝是:跪射武士俑,秦陵铜车马,青铜仙鹤。其实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将国宝们与国之重器联系在一起,虽然他们精神相同。第一季中的河南博物院将云纹铜禁与发动机联系在一起,第一季陕西历史博物馆将虎符与现代密码相联系,到了今天,秦陵铜车马与陕飞联系起来。其实我个人感觉有点生硬的宣传,虽然也无可厚非吧。跪射武士俑的那个摄影师真的是内心太柔软了,感到了一点点煽情。秦俑虽无名,但千人千面,他们的血肉之躯安天下,护万里河山,岂曰无名吗?河山即名。
传千年经义 燃万古之明灯 两千五百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华夏文明五千年,孔子集前两千五百年之大成,开后两千五百年之新统。他所开创的儒学,光照千秋,时至今日仍有孔庙葆圣贤遗韵,道恰大同;仍有孔府秉诗礼传家,垂范百世;仍有孔林存礼制典范,慎终追远。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春天,先师孔子,在洙泗之间,奄商故地,埋下一粒桧树种子,此后,三代遗风,滋其荣茂,玉振金声,养其蓊郁,坐听弦涌声,细嗅杏坛香。圣人手泽,天地气运,畴昔之夜,梦奠两楹,夫子又以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了当下,无数朝圣者从棂星门下走过,那些活了千年的庙宇,碑碣,典籍,文书,无一不在与先哲神交。他们不断叩问,求索,为何?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孔子博物馆选取的国宝是:三圣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商周十供。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虽然孔子是我读书时文言文的痛苦,但也是成长后每个人内心的明灯,谁能不会说几句论语呢?做一个坦荡的君子,做一个温暖的好人。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 三千两百年 广汉三星堆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三星伴月,若有神明俯瞰古蜀,这个岁月长河中的文明遗存,华夏最隐秘的角落,终于再现峥嵘。古蜀先民用目光丈量天地,用青铜描摹神袛,东西文明集散于一隅,诸般造化汇于一地,在西南文明之源重塑中我们更加领悟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浩瀚星空,动静无常。二十八星宿环列四方,日、月、五星在此牺息。日出草木,月未隐落时分蜀王行走于星空之下,徒见三星汇集月亮周围,相互依偎。或许他从未想过三千二百年后,令人所仰望的“三星伴月”,竟是当年他停驻的那片土地。时间对天上的星辰何其慷慨,长寿是神树与金乌的特权,而我们的祖先还不知何为生,就要经历死亡。他们试图长出翅膀,通往上天,敬畏万物,盼与鬼神通。既遥望故土又试图走得更远。他们加紧脚步,打点生命,在洪水来临前,在神灵降罪前。创世初期,是什么给了古蜀先人无穷的勇气与希望?人神共舞,诡谲迷雾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感?生与死,善与恶,又因何走向消融?
三星堆选取的国宝是:金杖,青铜纵目面具,一号青铜神树。三星堆的神秘众所周知吧,但是看过这一期国家宝藏,应该就不会觉得他们是天外来客了,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佐证。青铜神树中龙的雕饰,更是因为与千里之外殷墟交流而产生的结果,而三星堆遗址也是和金沙遗址相伴生,两个氏族之间的斗争。其实真的很喜欢这些神秘的遗址,完全不同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看到的时候更会觉得耳目一新,世界之大,我们不过是井底之蛙,也会更想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不一样的世界。之前在云南看到的特色的青铜器,完全与中原的诗书礼仪不一样,更是一种原始的古老的美学。
金风震铄 宏规大起 三千三百年 安阳殷墟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三千三百年前,盘庚迁都,造邑北蒙。武丁奋勇,大振殷商。熔金凝华,铸撼世之重器;萃图成字,存文明之星芒。三千年前的滂沱大雨,盘庚与族人伫立黄河边,寻找新家园的方向;三千年前的守正创新,武丁与傅说畅谈田野间,规划殷王都的未来;三千年前的外族入侵,妇好与亚长驰骋战场上,守卫商王朝的安宁。今天,一片甲骨的现世指引我们来到这座门前,寻找掩埋黄体中的来路。站在这里,你就站在了中国信使的开端。一片甲骨,带出了这里封存三千年的标本,也唤醒了这里等到三千年的生命。殷墟,它是已知到未知,不断的摸索;它是来路到去路,不断的认知。东方文明的标准是什么,演进发展的过程中,先人的选择是什么。又是什么,让我们在融入世界环境的同时,保有自己的特色。
安阳殷墟选取的三件国宝是:陶三通,YH127甲骨窖穴,亚长牛尊。殷墟,他是已知到未知,不断地摸索,他是来路到去处,不断地认知。都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所有人都在说我们是炎黄子孙,夏商周。但是受制于国外考古学的定义,他们曾经不承认我们的夏商历史,直至妇好墓的挖掘,殷商解开了神秘的面纱,然而夏朝因仍未有文物佐证,而不被承认。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现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但仍然有众多字没有办法释义。作为我们城市文明的起源,我们对它知之甚少,但商周精美的青铜器,开后续历朝历代仿古之风尚。
本篇摘抄是大力借助了 陶小米修远兮 的文章//www.douban.com/group/topic/206446549/。 等播出之后凑在一起写真的太笼统了,很多都没办法总结,以后还是一期一期的写吧。九座博物馆确实响彻世界,在世界文明的历史上都留下了记忆,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亲自去体验一番。
六百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午后,蜀地茂密的丛林里传来咚咚的伐木声。一棵直径将近两米的楠木在众多工匠千挑万选下,离开了它生长了几百年的家乡。在役夫们的帮助下,经过三年的艰苦跋涉,抵达三千公里外的北京。与它一同到此的还有苏州的金砖、临清的泥瓦、房山的汉白玉,曲阳的花岗石。萃四方之精华,聚万匠之天工,最终造就了普天之下最大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
明成祖朱棣用一座城向天下展现新时代的秩序与气魄。从明至清共有二十四位帝王在此居住,他们丈量脚下的土地,观测头顶的星辰,细数眼前的时间。让城外的亿万黎民安居乐业,他们才配得上拥有这座城。
六百年前,谁见证了这座城的起点?六百年中,谁惯看这城中的秋月春风?六百年后,这座城又在为我们守护着什么?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六百年紫禁城。
国家宝藏第一季,我们走过华夏文明的腹心;
国家宝藏第二季,我们看到了五千年孕育的生机;
第三季开播的2020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担风雨、共克时艰,必将在煌煌史册上写就多难兴邦的新一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或许回望祖先们走过的历程、留下的创造、挥洒的情感、坚守的风骨,更能让我们体认中华民族究竟曾为世界文明贡献过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又究竟该为后世子孙留下些什么?本季国家宝藏将与九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携手作出回答,他们是:
据坤灵之正位 仿泰紫之圆方 六百年 紫禁城
宝刻渊薮 汗青永照 九百三十年 西安碑林
壮志谐风雅 咫尺筑天堂 一千年 苏州古典园林
守婆娑净土 乘雪域雄风 一千三百年 西藏布达拉宫
逴跞古今 并鉴四大文明 一千七百年 敦煌莫高窟
八表同风 开启中华大一统 两千二百年 秦始皇帝陵
传千年之经义 燃万古之明灯 两千五百年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 三千二百年 广汉三星堆
金风震铄 宏规大起 三千三百年 安阳殷墟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
它生于紫禁城建成的岁月,炉身上的纹饰诉说着江山永固的伟大理想。今天埋藏三年的伏笔终于解开,三季以来这件青花香炉伴随着国家宝藏的品牌标识,流行全国,远播海外,成为中华文明又一件闪闪发光的明星文物。六百年倏忽而过,站在人类历史、世界文明的格局上,绘于其上的海水江崖纹饰,不仅旨在寓意江山安定,也将赋予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全新时代内涵。
守护历史,守护山河之固。
金嵌珍珠天球仪
暗淡蓝点和天球仪,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甚至金嵌珍珠天球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比暗淡蓝点更加开阔的视角。然而它太过于奢华耀眼,以至于我们不曾透过金珠辉映的球面看到球心,领悟其中的真谛。正如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我们的心情,我们的虚构的妄自尊大,我们在宇宙中拥有的某种特权地位的错觉,都受到这个苍白光点的挑战。它在那里提醒我们人类理应更加友好地相互交往。希望大家以后再去故宫看这件国宝的时候,能够像暗淡蓝点启迪我们的那样:回眸自己,认知自己,警醒自己,激励自己。
守护历史,守护命运与共。
午门
中轴线经历了六百年的历史光阴,也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在向前延伸,正像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所说的:从明代建成的紫禁城来看,有明显的“三凸”——午门是宫城的正门,向南还有端门和承天门(天安门)在向前延伸,这些城门与“左祖右社”(太庙和社稷坛)以宫城为依托,形成了北京城“三凸”中的“第一凸”;而后承天门(天安门)与大明门(大清门 中华门)以及“左文右武”以皇城为依托,形成了 “第二凸”;丽正门(正阳门)、永定门以及天坛和山川坛(先农坛)以内城为依托,形成“第三凸”。这“三凸”层层递进,向南延伸。坐北朝南看去,京城前方几乎没有高山大河的阻挡,视野非常开阔,一千公里一直到达黄河,这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前途远大,开拓进取,“凸凸凸”地往前走。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曾建立过近30个王朝,各有其都城、宫殿,但最后只留下一座明清紫禁城,成为神州大地上仅存的宫殿孤例。今天,当我们再次登上故宫午门城楼,明代廷杖背后的浩然正气,中轴线测绘洗练的铮铮风骨犹在眼前。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亦当尽己一技之长,使中华之天声,共此文物而长存。
守护历史,守护丹宸永固。
骊山北麓,渭水之滨,一项浩大无比的工程即将拉开帷幕。尚是少年的秦王嬴政选中一块“枕金蹬银”的风水宝地。他向东而立,誓要踏遍六国,将全天下的山川河流尽藏于陵墓之中。陵外与陵内,隔着生死,更隔着变与不变的光阴。穿过黄土与时间的缝隙,仿佛可以听到大秦军团压抑了两千年的怒吼。他们久经沙场,所向披靡,可严苛的纪律让他们不敢做出过多的表情,守护成了他们唯一的信念。分裂与统一,和平与杀戮,传奇与未知,这里是中国大一统的起点,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它的缔造者凭何逆天改命,一统天下?浴血时代,百万无名之士前赴后继,为何而战?一往无前的铁血帝国,又为何二世而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两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
跪射武士俑
秦俑被黄土掩埋两千余年,一经现世,震撼寰宇。他们捡拾起历史长河中的记忆碎片,拼凑出大秦帝国的煊赫恢弘。
秦俑是每个中国人的底气,两千年前的秦人已经消失了,他们变成了泥土,成为了支撑我们站立的大地,但是他们从未远离过我们,因为他们那个时代造就的血脉还依然在你我的身体里奔流着。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尊尊兵马俑,其实就是一个个的路标,标明了我们来时的方向,当我们回望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家的方向,当我们前行的时候,他们在提醒我们是谁,我们要成为谁。
虽然只有不到1米3的跪射武士俑,并不是兵马俑军阵中最高大威猛的,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却依旧完整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作为秦代文化的典范,秦兵马俑是战国至秦朝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与变化的一个缩影,铸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历史的长河中,秦陵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守护者。
守护历史,守护赳赳秦风。
秦陵铜车马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集七国之力精心打造的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它象征着大一统之下人民创造和发展力的高超。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距离铜车马出土地不足30公里的地方,大型运输机运20在航空领域几十万人的齐心协力下,同样演绎着当今中国制造业的巅峰之作,证明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不容小觑,中国人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信念始终坚定。尽精微,致广大,是使命,更是初心。
守护历史,守护一轨同风。
青铜仙鹤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一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一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时代。大一统之日,从此开宗正源,流淌成滔滔大河,千古不废。今天的我们将怀着对祖先的敬畏,让秦陵考古的探索和理想,真正成为一份长久的事业,一份独一无二的馈赠,绵延百代,惠及子孙。
守护历史,守护壮志凌霄。
秦昭襄王五十四年 始皇帝嬴政一出生便是个弃子,命运注定被战争、外交所操控。古话讲此为天命,可他偏偏不信这天命。
少年嬴政为质子受人欺压,一次偶被少年燕太子丹解救,二人就驯禽师与鹤许下二十一年之约。
欺压少年嬴政者甲:鹤有什么好看的?先前不是警告过你吗?不然见一次打一次。
少年太子丹:住手,他是秦国宗室,打他就是打秦国。
欺压少年嬴政者甲:你谁呀你?
欺压少年嬴政者乙:他是燕国太子。
欺压少年嬴政者甲:太子殿下,再会。
少年嬴政:凭什么我要被我的父亲抛弃?凭什么我要被人欺负?凭什么?
少年太子丹:若有机会,真想成为一只鹤,飞于云汉。
少年嬴政:当鹤有什么好的?要做就做那个驯禽师。
少年太子丹:阿政,你看,一只鹤,七年羽翮俱全,复七年飞于云汉,又七年学舞应节。若要完成蜕变,驯禽师与鹤都得经历这二十一年的考验。
少年嬴政:若当真能蜕变,再久也值得。
少年太子丹:好,那不妨给自己二十一年,看看我们能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少年嬴政:好。
鹤飞转场,二十一年后秦王嬴政与太子丹重逢。
秦王嬴政:孤与燕太子丹多年未见,今日重逢,你要仔细些。
驯禽师:诺。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了,太子还会记得当年的约定吗?
驯禽师:记得,还是不记得好呢?
秦王嬴政:你踌躇什么?只不过是个驯禽师,当年你驯禽出色把你带回国来,莫非你真的以为孤需要你为我指点江山吗?
驯禽师:王上饶命,王上饶命。
秦宫随从:王上,燕国质子丹带到。
秦王嬴政:哦,更衣。慢,不必了,快请!
秦宫随从:诺。
秦王嬴政:丹!
太子丹:秦王。
秦王嬴政:太子,坐。燕王使太子质秦,他国异乡,苦寒饥旅,孤懂。所以今日特备水禽之戏,为太子排忧解闷。
秦宫随从:诺。
水禽之戏上演。
秦王嬴政:太子,你看这水禽之戏多有趣。你有所不知啊,这些禽鸟原本是一盘散沙,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将其驯服,进退如一。你看,那两只弱的,用了些小手段便服服帖帖。那两只强壮的,性子颇硬,不过再硬也是只鹤呀,用了些狠辣招数将其制服。最有趣的,是那两只不强不弱的,没主见,没性子,你猜怎么,突然有一天它们就像影子一样,看着情势不妙,不需扬鞭自己就翩翩起舞了。
太子丹:够了!本不敢奢求秦王礼遇啊,不曾想却受到此等羞辱。
秦王嬴政:羞辱?何来羞辱?
太子丹:秦王此番不就是想提醒我,今日你我的处境就如同这驯禽师与鹤吗?
秦王嬴政:并无此意。
太子丹:你我少年相识啊,是以想放下脸面,请求你放过燕国。是我太天真了。狠辣的秦王,怎会顾念旧情,你早已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了。
秦王嬴政:你这样想?退下!
秦宫随从:诺。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了,孤是变了,昔日孤为弃子,今日孤为秦王。太子昔日为质子,今日仍为质子。
太子丹:赵政!
秦王嬴政:无礼!昔年孤在赵国备受凌辱,你都不曾这样称呼我,莫非过了这些年,你也和他们一样都变了?不再拿孤当友人了?
太子丹:是啊,你我都变了,我命不如你,我认。
秦王嬴政:什么命?孤有何命?孤的命好吗?我还未出生便被父亲抛弃,两岁险些丧命,九岁归秦,本以为父慈母爱。谁知父亲死了,母亲她要情人不要我,吕不韦压制我,亲弟弟背叛我,这就是我的命,这就是你说的好命。告诉你,我不信命,孤的命自己说了算。
太子丹:你是秦王,你自然有资格这样讲。
秦王嬴政:错,我秦国本弱小,是我历代先王筚路蓝缕,是我秦人世世代代刀山火海,为国捐躯六世之余啊,至孤历二十一载,颠沛流离,受尽苦难,方有今日秦国之强。丹,想当年我们怎么样说的呢,我们都要做自己心中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孤做到了,你呢?
太子丹:我也做到了。我想成为一只鹤,一只飞于云汉的鹤,可不曾想却遇到你这位驯禽师。
秦王嬴政:错,又错!孤怎么会是驯禽师,你那懦弱的燕王,是他在控制你。为了自保,不惜你的生命,他让你再次做了你最为痛恨的质子。他才是那个无情无义的驯禽师。
太子丹:是,可我有的选吗?我有的选吗?
秦王嬴政:有,我给你选择。
太子丹:你会放过燕国?
秦王嬴政:杀了他,杀了那个无能的燕王,你坐王位,施展你的抱负,守护你的燕国,让你的燕国强大!
太子丹:你在说什么?你是疯了吗?
秦王嬴政:你又仁慈,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你今日不杀他,自会有人杀他,到那一日你再没有机会了。
太子丹:你要干什么,到底要干什么?
秦王嬴政:孤要做什么你刚才不已看见?
太子丹:什么意思啊?
秦王嬴政:水禽之戏,先征服那弱小的,再制服那强大的,至于那不强不弱,自会尽在掌握。
太子丹:那六只鹤是六国,你要灭六国?
秦王嬴政:要做就做驯禽师,孤要天下尽归大秦。
太子丹:你和我认识的阿政完全是两个人,不,或许你才是鹤,是被某个驯禽师驯服了,失去了原本的你。
秦王嬴政:对,这次终于对了,这礼崩乐坏的时代,才是驯禽师,大秦历代先王创建的基业、立下的基石、律法制度,才是驯禽师。孤,是秦国的一只鹤,你道是怎样一只鹤,它是我大秦锐士饮血的秦剑铸成的。内仗金器,外依火精,五行之中霸占金与火,便注定我大秦将立于不败之地。
公元前227年,一场荆轲刺秦让燕太子和秦王的命运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而另一个,却如仙鹤一般鸣于九皋。秦始皇死后,青铜仙鹤也随之被掩埋在帝陵中,或许它便是始皇帝对不败的执着与向往。
天地灵气历经千年,古檀香木中孕育出一尊神奇的佛像,她自成菩萨模样,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此时千里之外的布达拉宫落成,松赞干布创立吐蕃王朝,而他似乎寻觅着什么。当他们终于遇见,当圣观音像终于站在布达拉宫的莲花金台上,相守开始。之后,这尊佛像也历经多次流转,但相守不变。重返的她最终见证白宫肇建,红宫修缮,眼看布达拉宫成为今日的样貌。一件件异宝奇珍从四方而来。浩瀚的典藏、精美的造像、多彩的唐卡、惊艳的织绣,都闪耀特有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这座离天空最近的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是谁真正创造了它?又是谁的歌声让一个个雪域传奇经久不衰直至今日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
坐落在地球第三极上的布达拉宫,以世界屋脊做门槛,以千年冰雪做门楣,在天与地的交汇处升腾起信仰的图腾,扣动着民族的灵魂。无论你是否到过西藏,它都会以如此磅礴的气势矗立在每个人的面前,传说中它所汇集的珍宝抵得上半个世界。
法王洞文成公主像
您的故事延续着文成公主的传奇,浇灌着民族团结的花朵,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处处回荡着团结的颂唱,千万方土石高耸起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千万条溪流汇聚成壮阔的雅鲁藏布江,各族人民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必定会传承起公主进藏的千古佳话,谱写出团结奋斗的时代华章。
守护历史,守护血脉深情。
《四部医典》布达拉宫版
漫长的历史积累,沉淀了博大精深的藏医药文化,将随风飘散的祈祷变成了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康。今天,藏医药不再只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更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也必将在各国一者的守护中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守护历史,守护甘露仁心。
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
这幅《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向我们展现了300年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高原明珠,今天的讲述又在告诉我们,这样火热的场景其实300年来从未远离。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藏,更是责任,而一代又一代坚守责任的人们,就如同盏盏长明的酥油灯,点亮了千年的时光,让这座汇聚了所有虔诚和想象的宫殿,永远在红山之巅熠熠生辉。
守护历史,守护雪域巍峨。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先师孔子在洙泗之间、奄尚故地埋下了一棵桧树种子,此后三代遗风,滋其荣茂,玉振金声,养其蓊郁,坐听弦诵声,细嗅杏坛香。圣人手泽,天地气运,畴昔之夜,梦奠两楹,夫子又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地活在当下。千百年来,无数朝圣者从棂星门下走过。那些活了千年的庙宇、碑碣、典籍、文书无一不在与先哲神交,它们不断地叩问、求索,为何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如何塑造了我们?又对世界文明贡献了什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2500年——孔庙,孔林,孔府。
华夏五千年,孔子集前两千五百年之大成,开后两千五百年之新统,他所开创的儒学光照千秋,时至今日,仍有孔庙葆圣贤遗韵,道洽大同;仍有孔府,秉诗礼传家,垂范百世;仍有孔林,存礼制典范,慎终追远。
《三圣像》
守护历史,守护儒风浩荡
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
一个伟大的文明一定拥有辉煌的文化,一种辉煌的文化往往依靠文字来彰显它非凡的魅力,如今通过《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我们看到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依然在循着古人的足迹保护和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吸取精华,发扬光大,相信我们的文明必将一直延续下去,永世流传。
守护历史,守护百川渊薮。
商周十供
在中国,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都得面对孔子,你可以批评他,也可以赞扬他,但无论如何,你都要面对他。有人把孔子比作泰山,说:为什么南坡承受那么多的阳光,还要让北坡去承受那么多的风雪?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是泰山。孔子获得了千古的赞誉,也承受了众多的误解和批评,但他永远在那里注视着我们的文明不断延续,并沿着他的道路继续前进,永不停歇。
守护历史,守护允集大成。
(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见神光,状有千佛,遂驾空凿岩,造窟一龛。至此,山崖上的斧凿锤刻声此起彼伏了一千多年,无数艺术家走进黑黝黝的洞口,未留下名字,却留下丹青万壁,庄严的佛像,灵动的飞天,在这里等待着,让你迎面撞上,而6万多件的敦煌遗书,上起十六国,下至北宋,日后流散于世界各地,成为取之不尽的东方宝库资料。时间,仿佛在这个山崖上被密集压缩,为什么它的惊艳和惊喜不绝?而意在隔离的边关,却怎地成了沟通中西的文化商贸重镇?那个原本是个人、家族的祈愿之所,又为何备受世界的瞩目,成为共同的人类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千六百五十四年——敦煌莫高窟。
《鹿王本生图》
敦煌是一节历史课、文化课、艺术课、地理课、传承课,这往昔时光里,遗存于记忆中的莫高窟,风铃摇曳,散布于墙面的洞窟门,仿佛岁月通道的入口,不时从中隐隐泄露出各种色彩的柔和光焰,那里面隐藏的是千年的身躯和肌肤,也是打开艺术之门的国家宝藏。
守护历史,守护韶光宝匮。
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
作为四大文明交汇地的敦煌,在盛唐时期就是多种文明交融互通之地,在畅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敦煌学更不仅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而是沟通世界文明的桥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一样的国宝,早日踏上回家的路。
守护历史,守护丝路遗珍。
守护历史,守护宗祧绘影。
赵元任在1930年写过一篇同音文: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类似的还有《石室诗士食狮史》,同一个音,四声不限,标点不限。赵先生并非反对汉语拼音。恰恰相反,这种文章之所以听不懂,必须写下来,是因为使用了文言。只要有古文基础,不难读懂。白话文则不然。至少在那个时候,汉字拉丁化只适用于白话,不适用于文言。
20世纪中叶,计算机发明之初,汉字一度陷入巨大的危机。由于当时的算法落后,无法收录这么多的方块字,有人扬言要废除汉字,全部改用拼音。后来是王选院士带领团队,将汉字笔画一一分解,再用数学的方法,储存字形信息,输入电脑,形成字库,这才解决了大难题。
今年年初,《国家宝藏》有一期颜碑的节目,后半部分就讲了汉字的传承,非常经典。比如这个“匍”字的间架结构,细看每一处起伏都用数字表达。
“书法”这两个字,最早并不是指真草隶篆的运笔艺术。它说的是史官对于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的原则、体例。金安平《孔子·序言》:
我认识的一位中国古文字学者告诉我,要清除竹简上的古代泥土,其实是件极具风险的事。他说,把竹简放入清洁溶剂中时,字迹开始浮现,有些字迹从竹简表面融化逸脱,仿佛是在挣脱死亡或寻求自由。这是我头一次感觉到言语是活的。之后,我许了一个愿。即使我知道天底下没有永恒的事物,我仍希望文字是个中例外——若未能涵盖所有文字,至少希望经典与历史、古代诗文的字词、哲学家的言语以及孔子的言语能永远留存。我希望它们能牢牢地固定住,如此我们便能反复吟咏,再三玩味。
2021年9月
据坤灵之正位 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 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 守护历史,守护山河之固定。 不仅寓意江山安定,也将赋予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全新时代内涵 三件:故宫,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江建新老师(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 苏麻离青 烧造年代:明永乐 工艺品种:青花 纹饰:海水江崖纹 器型:三足 用途:炉 通过观其形,遍能观其貌。 ☆金嵌珍珠天球仪 守护历史,守护命运与共。 唯一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按照乾隆年间编写的著作《仪象考成》所载,布列星辰,三垣,二十八宿(东南西北七宿),三百六十八星座,一千三百三十颗星。同时球面还有黄道,赤道,银河,二十四节气。 内部藏有非常精密的机械装置,带动整个机器的运转来模拟天体的运转。 回眸之器,认知之器,警醒之器。 夜空的最北端,北极星,三千多年前古人称为紫薇星,紫禁城的紫来源于此。 紫薇垣:天上的皇宫。 太微垣:政府。 天市垣:集市。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张衡:他制造的浑象(天球仪)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模拟了星空的运行。 祖冲之:用“交点月”(连续两次通过白道和黄道的同一交点所需时间)的计算方式推算出日食月食发生时间。 郭守敬:创制的四丈高表使得《授时令》成为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一个不沉陷于世间蝇营狗苟,仰望星空的梦。 201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王贞仪”。 清代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诗人。 主要著作《月食解》,《勾股三角解》,《德风亭初集》等。 明清观测天象:钦天监 国家天文台黎耕老师 比“暗淡蓝点”(64亿公里以外)拍摄的距离远的多,比其更加开阔的视角。通过天球仪表面可以看到映射的宇宙,银河收进了天球仪的里面。太过于耀眼,透过金珠辉映的球面看到球心,领悟其中的真谛。提醒我们人类理应更好友好的相互交往,回眸自己,认知自己,警醒自己,激励自己。 ☆午门 守护历史,守护丹宸永固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眺望警戒防御防洪。 “明三暗五” 居中向阳,位当子午 午门中门:皇帝,大婚皇后的轿子,状元榜眼探花。
八表同风 开启中华大一统------两千二百年 秦始皇帝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跪射武士俑 守护历史,守护家纠纠秦风 双手在胸前呈握弓状,是弩兵。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功绩长存。 秦俑虽无名,但他们千人千面,他们以血肉之躯安天下,护万里河山。岂曰无名吗?河山即名。 素来秦人善养马,御车,秦人的子先非子,因养马有功,得到周孝王的封赏,才正式立号为秦。 往身上刻字这个制度叫“物勒工名”制,相当于一种生产责任制。 文物摄影师: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是一种敬畏。在太阳的余晖下,那就是一个帝国的影子。两千多年的对话。 田由国用目甲申风 ☆秦陵铜车马 守护历史,守护一轨同风。 一号车:立车,用来警卫开道的警戒车 二号车:安车,主人坐 各种链条可以灵活转动,门窗开闭自如。 天子驾六,诸侯架五,御驾四,大夫架三,士二,庶一。 只有知晓何为错,方知何为对。 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不容小觑,中国人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信念始终坚定。 尽精微,致广大。是使命更是初心。 ☆青铜仙鹤 守护历史,守护壮志凌霄 出土于K0007,出土了四十六件水禽,青铜大雁二十件,青铜天鹅二十件,青铜仙鹤六件。这是最完整的一件。 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因为食堂没网,B站剧集类不让下载,IOS又总是把我下好的视频送到云盘,索性怀着点增长见识的心情,下好了三季的国家宝藏,没想到竟然看完了。索性把三季合一,在这里谈谈感想。
《国家宝藏》也算是网红节目了,甚至连文物拟人手办都有,看之前也听了不少风言风语,把几季节目拉出来对比——说什么第三季最好看,前两季可以不看。我看了倒没有什么感觉,第三季拉胯的文物也不是没有,很难把这三季评一个孰优孰劣。
因为我本人是怀着非常功利的角度来看这一档人文科普综艺的:身为中文系学子,“文史哲不分家”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但若说真要多了解一下文物考古相关的知识,就我而言,史书典籍浩如烟海,自己文学的一亩三分地都挖得乱七八糟,更遑论史学相关知识了。而我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少说也有上百座,我曾在好几家博物馆里走马观花,说实话,体验并不好,并不是每个博物馆都有方便使用的讲解,盯着凌乱又分散的文物解说,很容易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兴致勃勃地冲进博物馆,又焉了吧唧地走出来。而国家宝藏,给了大家一个平台,一个细细品读文物,了解其背后风云变幻的平台。
而我看完确实有所收获,专业所限,对于文物方面的了解总是有些狭隘,你若和我谈到《上阳台帖》、石鼓文、竹林七贤,我大概会会心一笑,引发一些专业上的共鸣;但若聊到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样式雷建筑烫样这些,我看来却觉得颇有趣味。近来读书,也越发觉得要想读懂文言文,一定的古代常识是必要的,不然很容易把一些固定词语生吞活剥,闹出不少笑话。所以我对这些不像铜奔马、长信宫灯、千里江山图、越王勾践剑那般有名的文物反而更加感兴趣。著名文物的背后深挖固然有趣,但还是一些新鲜东西更加引人注目。
八十一件文物看完,倒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比如越是远古,越是缺乏文字记载的文物在节目中总是相当吃亏,比如第一季浙江省博物馆的玉琮,第三季殷墟博物馆的陶三通,三星堆博物馆的金杖、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案要编故事,若没一点历史背景,总像是七宝琉璃塔,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每个被人喷拉胯的上古文物背后,我几乎能听见文案的哭声了——真的编不出来啊!加上上古时代实在是太过久远,与现代人产生隔阂也是理所应当的。
说起来,看国家宝藏的时候,我倒是经常落泪。这与我早年的心路历程几乎是背道而驰。以前读书的时候,对宏大叙事极为不感冒,那些光辉灿烂,舍己为人的名字在每篇课文里来了又去,却始终不如放学门口五毛钱一包的辣条来得真切。可谁又能想到,人越是长大,泪腺越是发达,常常被一些舍生取义的前辈感动得热泪盈眶。倒不是说对那套矫揉造作,空洞煽情的文艺宣传套路产生了共鸣,而是真心实意地为那些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做贡献的人掉眼泪。
原因在于,我越是长大,越是觉得自己卑劣,越是觉得自己渺小。有人说,长大不过是学会承认自己的“平庸”,我对此深有同感。我并非觉得自私自利,贪生怕死有什么问题,此乃人之常情,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压制的。但正是在我清晰认识了自己市侩又琐屑的一面之后,面对那些忘我付出,将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事业的人之时,才越发理解孔子弟子那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真切用意。而国家宝藏的今生故事几乎介绍的都是这类人物:刘华清上将垫脚看美国航母,脸上挂着渴望的神情;南仁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天眼奔波,却在天眼投入使用后不久溘然长逝;潘达于奶奶在战火纷飞中拼死保护国宝,建国后又毅然将其捐给国家……我知道很多人怕是要批评今生故事故意煽情,搞得像是又演了一出感动中国,可那些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将个人危险置之度外的人永远在历史的唱和中熠熠生辉。
和文物对看,总是能感受到人的渺小与可笑。那些伟大的心灵,恢弘的朝代已然一去不复返,如果说历史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任何史传都无可避免地掺杂了撰写者的个人观点的话,文物,只有文物,那些不会开口,不会为自己辩护的,看似冷冰冰的物件,却向我们证明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要往哪里去”这一人生终极问题。没有历史的人是空虚的,《国家宝藏》喜欢问一个问题“我们何以成为现在的我们?”这个答案很明显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建立了我们的传统,给了我们在无限延伸的宇宙中一个清晰的坐标。灿若繁星的文物是锚,让我们不再迷失,不再迷茫,使我们心安理得,能够更加自信的走向前方。
嗯,是时候去看看《典籍里的中国》了。
之前在第二季的时候好像,在B站。我疯狂的给导演于三娘评论说,万人请书,让富大龙上国家宝藏。富大龙的演技和台词太适合不过了。然后三娘回复我了,说她也想请。然后这季果然上了,简直不要太开心😁。而且是秦始皇陵博物馆。简直开心到飞起
相信喜欢富大龙的同样也是大秦系列的粉丝,被大龙的嬴驷演技和台词功底深深折服,很是期待第四部。然而,“大秦赋”好个大秦赋,该剧不应该属于历史正剧,而是和最近火起来的古装题材: 庆余年这种,服装场景,妆容很精致。更可笑的是,还远没有没有亲余年好看😌。该剧节奏慢到爆炸,演员演技尬到吐血,台词尬到头掉。张鲁一的演技……
富大龙秦王——无人能敌!!!
我好喜欢第一集里女科学家王贞仪的故事啊。即使生在一个女性地位低的时代,她仍有一个不沉陷于世间蝇营狗苟、仰望星空的梦,一生付出,敢问星河,并一直在追求着更遥远和深邃的未来。她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女性的榜样、女性的故事。子枫妹妹台词不错,小剧场感动到我了。
据坤灵之正位 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 紫禁城宝刻渊薮 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 西安碑林壮志谐风雅 咫尺筑天堂一千年 苏州古典园林守婆娑净土 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 西藏布达拉宫逴跞古今 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 敦煌莫高窟八表同风 开启中华大一统两千二百年 秦始皇帝陵传千年之经义 燃万古之明灯两千五百年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千二百年 广汉三星堆金风震铄 宏观大起三千三百年 安阳殷墟
请央视爸爸把这样的节目永远的做下去
看得我热血沸腾!舞美华丽大气,文案借古喻今,演员请的都是实力派!靳东形象正气质好,颇有大国外交家的风范!子枫小姑娘也不错。
听说富大龙来了,特地来看,全国演技最牛逼的人,又服了。想直接跳到富大龙,不小心看了其他的段落,很一般啊。富大龙段居然用的大秦帝国的配乐,爽啊。不去演新大秦的秦王真是不识千里马
演员都好棒,场景的切换太强了,靳东台词很棒,说我大明从不惹事,也绝不怕事时太帅了!👏👏👏第一件国宝很有寓意,一带一路,借古喻今
看到富大龙演嬴政感觉圆梦了
翻翻相册,故宫的香炉和天球仪都观摩过了~真想把国宝们都阅遍(做梦)!我想这类节目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既轻松又庄重地带给大家更多角度更深维度的切入点,让愿意去了解的人获得更多“索引”吧。太敬佩老辈人和现在依然愿意与历史为伴的人们做学问搞研究的那个严谨的态度了,泪目。
央视不愧央视,格局大,文案优质,整期节目大气磅礴!靳东演的郑和让我眼前一亮,台风稳健,形象正气,台词厚重有力,非常喜欢。
央视你清醒一点,你是个宝藏节目,不是尬吹节目,三星堆文明是很好的,但是刘浩存尴尬。
秦陵和碑林的两集都太绝了,果然华夏历史还得看汉唐。故宫这期的三个宝贝都看得人略尴尬。布达拉宫和敦煌挖掘得太浅了,而且陈旧。安阳和三星堆的年代太过久远,前世传奇的剧本想象中规中矩。孔子和苏州园林中规中矩。这一季的国宝守护人选的参差不齐,好几个都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我只想说一句话!富大龙的秦皇绝了好吗!!!绝了!!!!!!!!
三星堆这期不想说了。本来这一季都没几期想看的,结果就这
看完黄金权杖这个故事被气到了,真是没有资本的手伸不到的地方。请节目组好好爱惜羽毛吧。
富大龙老师演的秦始皇特别好!
国家宝藏第三季真是不负期待,太优秀了!文本、文案指向性、立意、输出,太强了。文宣打出去就应该这么整。外交内政一个不差,历史继承国土一统都带上,整体博物馆选取立意上比2更有目标性(不是2的博物馆不好的意思,是2节目整体主旨有点不明),整个选出来的物品文案就更有内核,结合实事,借古见今,回到第一季的强内核输出了,甚至更强,第二季时候整体立意有点散,这季指向性好,能看到节目立意有很清晰明确的思考路线,优秀。
不惹事不怕事 跟英语老师说real peat after me一样 太生硬了
订好去西安机票的那天开始看,刚好一周的时间,今天看完之后 明天就要出发了。吹开时间的尘埃,细细的打量一圈西安碑林博物馆和秦始皇陵博物馆的故事,真的太适合不过了。有一集说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国宝是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在颜氏家庙碑的今生故事里,探讨到什么是书法。书法不仅仅是写出来的字好看,许还山老师说;「其实书法至少要有两个硬性的标准,第一 必须是用毛笔,第二 必须是写汉字。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叫中国书法。」故宫博物院入选金嵌珍珠天球仪,西安碑林博物馆入选颜氏家庙碑,苏州博物馆入选文衡山先生手植藤,布达拉宫入选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敦煌研究院入选莫高窟220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入选秦陵铜车马,孔子博物馆入选《三圣像》,三星堆博物馆入选青铜纵目面具,殷墟博物馆入选YH127殷墟甲骨窖穴。
我看见专家和群演们赞叹 我妈看见靳东说攒劲 我爸看见瓷器两眼放光
第一件国宝特别有意义。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借古喻今真的🐮,我们不惹事,也绝不怕事的台词从靳东嘴里说出来的时候真是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