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最后刘馆长没有重新出现,我妥妥的给五星,现在四星半吧。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老头拉动机关跳出来的求爱巨幕,直击我的泪点。因为最近看陈翔六点半,顺便想看下他的电影,本想周末看个不烧脑的,轻松点的喜剧,没想到这部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这部剧简直就是屌丝心目中童话的样子啊,没有电话,却能隔三差四碰到女神,能和女神一起约饭,一起在旅途上,还能单独两个人练戏,在病床上照顾她。知道女神是为了钱当小三后,卖掉了最心爱的车,或者说他个人和戏剧馆最重要的一样财产,把不多的钱给女神是他最后的努力了。如果刘馆长是富二代,估计直接说我给你多少万,不过,这样就不符合屌丝的剧情了。对于舔狗来说,能获得女神的香吻,这样已经很幸福了,这就足够了,最后有没有在一起也不重要了(主要女神也订婚了)。
二、副线上讲了滇戏的不易,首先是没年轻观众看,从业人员纷纷转行,最后在沙溪那场并不是让段姑娘按照我以为的代演成功,而是直接把导演想表达的东西讲了出来,可能受时间限制导演没时间去刻画练功苦的镜头,虽然直白了点,但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还可以。幸好害虫的舞蹈,没有博得观众的一片叫好,这样会凸显戏剧演员的尴尬,专业唱腔走台竟然输给一些毫无专业水准的东西。导演对拯救滇戏,也想出了自己的办法,精确营销插入广告,和旅行社合作打造非遗景点,可惜广告的虚假疗效,游客只知道合影的态度,注定滇戏无法靠这2个办法复兴,导致了 人才流失了,进一步加剧了滇戏的衰弱,导演最后的办法就是赶上直播的红利给更多的受众去了解。
三、背景音乐好评,并且每次配乐配的正当时间。另外,旅途上的收音机里的音乐简直就是该剧的一个大亮点,“你做了别人的小三”“死了都要爱”,这是把女主气疯,把观众逗乐啊。
四、本打算今年国庆的时候去大理,然后研究了下沙溪不错,想去沙溪,不过没有自驾车的我交通太不方便了,要去大理北站坐车到剑川县,再找车去沙溪,如果在洱海的北岸有汽车站去沙溪古镇,这样交通的话不会折返走回头路多次,因为假期时间原因就不把沙溪列入到行程中了,现在看完这部剧,我非常想去趟沙溪,感觉自己有个爱人在那边的感觉。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带火了稻城亚丁,我去过那,并没有景点本身被坑。《重楼别》是小众电影,看的人不多,评分也不高,估计很多人不会因为这部电影去沙溪古镇,希望我下次去那边的时候游客不要太多,然后我希望在当地再看一遍《重楼别》
第三部长篇看完了,我觉得还不及前两部。可能六点半团队下的功夫更多,投入更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我看过六点半以前几百部短篇,凡是喜剧无不是佳作。编剧非常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每个故事都反转再反转,我看六点半时总会想,事情肯定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但每次还是摸不到套路。虽然多加提防,还是被讲故事的人晃了一下,那种感觉最有意思。开心大笑之余,心甘情愿点赞,表达佩服。
再说演员们,肯定从组建团队招募人员就考虑到要为短篇喜剧选角。这些演员都非常适合喜剧表演(相对而言,冷檬面相稍有点苦,表演一旦用力,我偶尔出戏)。而且演员略带神经质的表演方式,已经成了六点半的风格。比如一想到闰土,就是瞪眼发狠干笑,一副傻尖狠毒的样子。一想到猪小明,就是挨了打还满脸无辜,欲哭无泪地大声喊:“你干啥啊?有病啊!”凡是看过几十集六点半的人都太熟悉他们了。每个人都亦庄亦谐、收放自如。一点儿都不比现在大红的那些喜剧团队差。
看了《重楼别》,不能说有什么问题,只能说一点儿都不出彩。评论里大把讨论,我是外行不说了。就从故事主题和表演效果两个方面说。首先这个爱情故事一点儿都不吸引人,还不如17和18年的故事呢,虽然前两部也有毛病,但好过《重楼别》。无论这部戏最后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悲剧收尾都不会有什么不同。区别只在于多收几滴眼泪,观众丢掉纸巾之后,还是该给几分给几分。
再说表演,看过影片简介,就这道这种戏不会给喜剧演员发挥的空间。主角茅台和冷檬的人设就是收敛型性格,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那还妄谈什么表演?配角中更如是,我总等着闰土再次恶毒变身渣男,但他偏偏从头到尾中规中矩,就像毛台反复说的“张总是个好人”。等着王炸招牌似的露齿奸笑、等着猪小明再次发傻犯二,但是都没给他们表演机会,白瞎了演员功力。
分析一下,什么观众会看这个片子?一定是对六点半熟悉的,看长篇也是为了曾经看过的短篇太成功了。这样的观众一定对片子有期待,但是六点半这三年的长篇,还真的不走寻常路,出乎意料地不做喜剧了。看影评就能知道,很多人给分都是基于曾经短篇的印象。就算这部戏没什么戏份,但是很多人一看猪小明还是想笑。仅仅赚个印象分恐怕也不是陈翔的初衷吧。
作为刚开始走长篇大电影的六点半,最好先在自己的优势上再坚持一段时间。放着这么好的基础不利用太可惜。不知下一部戏的主角是谁,应该猪小明或者王炸了吧?千万别让这俩人演苦情悲剧啊,我肯定看着看着笑出来。
看过《拳王妈妈》,我才知道在这之前,陈翔六点半还拍过《民间高手》、《重楼别》。 《民间高手》是昨天中午看的,一鼓作气看完,看过之后,并没有想要写点什么的想法。到今天,印象已经变得极其淡薄。努力回想,有一个“为圆爷爷梦,组队打乒乓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是假的,最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印象。 《重楼别》昨晚开头,今天中午吃过早午餐后看完。看过之后,我又想为此写点什么,来记录我看过。(是的,独处的周末,吃饭时候总会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看电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习惯有一个弊端,好看的电影,我会停不下来。) 相较《拳王妈妈》,《重楼别》带给我“哈哈哈哈”的片段特别多,最乐不可支的是“陈翔被落在路上,开启网络直播”那一段。我想以后,如果谁让我推荐一部爆笑电影,我会推荐《重楼别》。 《重楼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电影中“重楼别”是一场戏的名称,戏中有将军、婢女。将军婢女即将成婚,将军要出征,婚期推迟。将军受伤瘫痪,为婢女重新安排一段婚事。 电影讲述的是演《重楼别》一帮人的故事。 有一个戏馆,演滇戏,来戏馆看戏的人,只有老头老太太。 某天台下出现一位年轻女观众晓蓝。晓蓝与戏馆馆长曾经在公交车上有一个美丽误会。 戏馆生意不好。馆长请求张总投资。馆长喜欢晓蓝,晓蓝是张总的小三。 晓蓝做小三,心境出了问题,馆长为投资、为感情,帮助晓蓝修复情绪。 戏班出发大理演戏,途中欢笑言言、风景秀丽。 张总离婚,戏馆倒闭。 馆长与冷檬在一起。 馆长带着戏班开启直播唱戏。 连看陈翔六点半的三部电影,出演电影的人是相同的人。看完有一个感受,他们的演员,演谁像谁,跟着电影剧情走的时候,全想不起来他们之前在其他电影中的样子。(嗯,猪小明有些例外,不知道是否与他的胖有些关系。) 《重楼别》带给我记录冲动的是什么呢? 我想是馆长的真实以及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电影接近尾声,张总说:“哦,你说上回投资的钱。刘君山就没有要。你说这个人,从前求爷爷告奶奶的跟我要投资……他又不要了。还跟我说什么,不是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钱。” 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就是特别能理解馆长的选择。如果是我,在相同条件下,我肯定也是不会要的。150万啊!如果是我,我真的不会要么? 还有一点是,戏班去大理路上,那种确认目标前行途中的轻松惬意,是我所享受的。
自从看了《重楼别》一直都想写点什么,它是个合格的网剧,甚至在这个乱象丛生的影院时代,它也是有资格进影院的。但是我想说,豆瓣7.1是不是抬高它了?
《重楼别》以老祖宗的东西作为大背景,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坚守与梦想,方向是好的满满的正能量,但叙事上未免乏力。
先说灵魂人物刘君山,他作为滇戏馆长一直努力坚守,哪怕亏钱、伙计散场、低三下四求投资,他都没有放弃戏馆,最后却为了证明对一个姑娘的感情而放弃了……
再说女主段晓蓝 ,本来就是一个不讨喜的设定,为了所谓爱情就可以破坏别人的婚姻?就算一开始闰土瞒着她自己的婚姻状况,让她陷入爱情不可自拔吧,她长期和闰土纠缠不清也说不过去。不提人设,她的主角光环加持的也太过分了,富家女出身,心地善良(她和蘑菇头的牛肉干戏),霸道(修车戏码),技能在手(射箭手),还有球球的疯狂绿叶衬托,想要塑造这么一个完美女孩的形象,但不论是戏台煽情戏,还是回心转意戏,都觉得这女孩太矫情,太自我,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个人魅力……
闰土嘛依旧演技在线,演什么像什么,用真爱粉的一句话演傻逼像傻逼~!不过这个角色太单薄了,仅仅是为了煤老板而煤老板,可以看出他和米线儿不合,但为什么不合没有交代,和老婆感情不和就找了个小三也就罢了,这种人居然在离婚后就要和小三结婚?和小三是真爱呢还是看重了小三家产呢?(毕竟剧里提过他特意去大理接回段小姐的,对段小姐的家世肯定有了解)和米线儿的感情线也没交待清楚,为什么怕米线儿?因为米线儿家族势力庞大关系到自己生意?什么都不说就觉得这些人物是为了剧情而剧情了。
蘑菇头在里面,这个人设是神马奇怪玩意儿啊!蘑菇头整个人往那一站,我就有一种算命先生的感觉(可能是他出场服饰的原因),怎么也融入不了他为了梦想不惜践踏自我、四处赖皮的人设中,整个人设特别生硬,喜欢戏剧四处求学自己一句不会?好嘛你说他就是一个四处混饭吃的赖皮骗子,我也可以接受,然后又强行和段小姐来了一段灵魂对话?又觉得他这么一个泼皮无赖混吃混喝的人莫名其妙的就对一个没见过几面的姑娘掏心掏肺了,强行凹了一波追梦少年!
球球我真是觉得可惜了,虽然这次戏多了,有台词了,但我觉得还不如前两部里的老大身边的女人这种角色来的好呢!那么大一个美女变成了云霞也就算了,努力追梦的配角姑娘也是让人辛酸,但剧里她几次的出走都觉得是为了剧情而剧情的,铺垫不够,且回来的也太随意,她这种人设应该给她加几场她四处面试四处碰壁的戏份,加一些她这个小人物的不容易,而不是突然回来莫名其妙的哭一场,连猪小明的煽情都没有让我带入,因为人物太单薄。
全剧是从猪小明的视角出发的,讲的是猪小明的所见所感,但猪小明是个怎样的人呢?剧里并没有交代,他这个人物也很脆弱,他也没有任何成长的历程,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经历了这么个事情,甚至没有给我们多说一句他的感悟和对这件事的评语。但实际上,他也是在坚守啊,他坚守的是什么,剧里甚至不愿多说这个人物一句,也许猪小明在里面,就是为了献声和献女装吧……也是可惜的。
妹大爷是个资深的滇戏爱好者,一直捧场飞扬戏馆,但他出现在大理的镇上,前戏可有铺垫?我在想哪怕他们在修车的时候,妹大爷乘车从旁边路过,甚至陈导被遗忘走路直播的时候,背景里妹大爷闪过,也算是为他出现在杀猪宴上做了铺垫。难道是我没留意到铺垫?如果没有,妹大爷莫名其妙的出现在杀猪宴是为了哪般?
那几个杀马特的剧情也是尬的不行,再加上戏台上段小姐的强行煽情,整个这一段戏乱糟糟的,也许就是为了制造这种一起逃亡的心态,好为感情做个升华吧,那么段小姐的父兄的出现,又让这一切显得没头没尾起来。
首先咱们说这么好一姑娘,家庭幸福生活富足也自信乐观,怎么会被闰土撩到手的?虽然闰土事业有成又会撩妹,但他至少比段小姐大了10岁以上吧!剧里设定闰土茅台是中年老男人,我甚至可以理解为20多岁的段小姐和40多岁的茅台,以段小姐的条件,她会不会爱上这样的人还是个问号。
其次父兄二人看得出对段小姐很宠溺,这么宝贝的小公举不知道她的情况?不知道她在外面给人家当小三?就算不在意她的感情状况,婚姻状况也不在意?闰土离婚后,屁颠屁颠的去大理就把段小姐给接过去了还要完婚,她的父兄就没反对?又是个老男人,又是离过婚的,他的父兄也这么放心的就把女儿给人家带回去了,也是真汉子!
说着说着就有点多了,都说《重楼别》比前两部拍的都好,私以为《废话少说》的时钟设定剧情真的还不错,抛开这部剧里的妹大爷不说~《重楼别》让人看到了陈翔的野心和勇气,他想要不断的讲好故事,但如果他不跳出他的陈翔六点半演员表,他终将停留在小境界里无法挣脱。当然陈导是努力的,不断进步的,是踏实做事情的人,六点半的演员都很棒,我也正是因为这些,才一直关注六点半,一直喜欢六点半。
作为粉丝,我自然希望,六点半可以越来越好,做出越来越多好的东西,我会一直期待,并且一直支持!也希望陈导可以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抱着看喜剧的心态,看了这部陈翔六点半的大电影,没想到跟他们平时拍的反转段子不一样,有着很多有趣,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近来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或者说不太相信这类东西,所以我很少会去看单纯讲爱情的片子。 不过陈翔六点半这部电影,虽然以刘君山与段晓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戏馆的衰落为辅,穿插其间,还以《重楼别》将军出战身残,却又为爱人着想的桥段为影射,算是戏中戏的寓意。 另外,可能之前看了《霸王别姬》的影响,重楼别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让我想到霸王别姬里张国荣与张丰毅的角色,也是戏中戏的体现。 很遗憾的是,平时看陈翔六点半,都是加快倍速的声音,现在看着这部电影,还有点不适应真实的原声。 我不是杠精,但是对剧中的几个情节还是不能够理解,也觉得这种剧情显得生硬。 如:段晓蓝心情不好,就跑去戏馆听戏,感觉很实际情况很不吻合。以我短见的目光来看,现实生活中心情不好就去听戏的漂亮女子,我暂时没见过。
许多感情戏桥段,对我来说,过于煽情,过于没有意思,甚至有些无聊,因为我现在对《那些年》的这类题材完全无感。
电影中还有些许多云南元素,如昆明话、杀猪饭、大理、沙溪等等。
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杀猪宴上,台上唱戏的被骂声一片,台下杀马特“艺术”乌烟瘴气。 伏笔:蘑菇头安排的欢迎仪式,但电影末尾用上了;冷檬丢在沙溪河里的项链,被闰土又捞了起来。 整体来看,给三星,不能再多了。
不能说是真的值得四星的,不过还是给一个四星吧。 首先,我觉得剧本本身并不差,冲突比较明显,起伏也可以。但是逻辑上欠奉了,不太合理。(不得不说,冷檬套小三的人设,就算是不知情的,但是作为女主第一感官也不太好) 而且,怎么说这一部电影,讲了小人物,讲了滇戏。我觉得这已经很值得给分了,那些微小的文化多难才能看到。 再说了,作为一部网络电影,真的比起很多院线要好了多少倍。至少导游用心,演员敬业,没有必要苛刻的对待。如果想看5星片,那就去翻经典,蹲院线呗。 最后,就是看不过部分朋友,看着片子又要骂。你如果真的保证很大期待,你为啥去找网络电影。电影成本多高,你要一个不大的剧组给你考虑的面面俱到吗?你要看高分片去刷纪录片就得了。
倒不是不能承认一部电影的不好,但不是代表你觉得不好就用烂片去指责,就算你看完它还觉得哪都不行,那么你可以选择给悄悄个一星或者认真的去批评,没必要去用一个词就否定为其真正努力的人。何况我觉得这电影根本没到这程度。
本人陈翔六点半粉丝,虽然很看的起陈翔,但我不觉得我的评价有啥偏颇。
像极了自己和他在一起的四年,呵呵。刚好四年,是你吗?
“陈翔六点半”系列的剧场版,爱情+励志,融合了地方戏曲与传统文化,低配版的“霸王别姬”。故事还是过于正式了,但搞笑桥段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戏曲PK杀马特那段,整体值得一看,但相比于迷你剧,拓展长片后还是束手束脚,电影感弱,不过也强于很多所谓的院线大片
感动永远成不了爱情,跪舔党永远是备胎
还行吧
第三部网络大电影,这部比前两部要好些,一通看下来还是太过平淡,算得上是低配版心花怒放
好好的喜剧不拍,非要拍什么爱情片,只是,让我看了之后,连醉了几天。
电影还不错,比较喜欢舞蹈的桥段。现场觉得很好玩,加入了戏曲,立意还挺有意思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的内核是悲剧,不过结尾皆大欢喜啦,结局俩人在一起啦~
我爱这帮跳鬼步舞的杀马特。不仅质感上有提升,立意和内容也比前两作要好不少。
陈翔六点半还是有惊喜的,比前面的几部好了很多,配乐配的超好
在网上短短续续看了陈翔六点半的一些短片,感觉挺搞笑的,看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有影院提前观影活动就去看了,首先故事剧本挺好,有笑有感动,传统文化发展的艰辛,故事简单但有内涵,虽然看介绍是网大,但比影院里放的好多片子都要好,这部片子拍摄的质感也是院线电影级别
一直期待着这个电影,是因为陈翔六点半是网络电影一个学习的好对象。我不能说因为没钱,所以在一个共同的《桃色公寓》模板里面,我拍出的是《疯狂的公寓》而这里拍出的是《重楼别》,承认别人优秀并不难。
纯粹是部文艺片!剧情不紧凑不好玩,故事很平淡不吸引。滇戏的非遗元素挺有情怀。可惜全片几乎没一个笑点!故事好烂俗好老套。不过还是比院线电影都有诚意有格调。
上班时间趁领导不在偷偷看的,哈哈,贼刺激,这部笑点好多啊,尤其是陈翔导演演的鼓手,太萌了,笑中带泪,在剧情这块拿捏的死死的,搞的我哭了好几次。
比星爷的《喜剧之王2》更像《喜剧之王》。
虽然有些情节的出现很老套,比如刘君山误以为段小姐对他有意思、而段小姐又是张总的情人,但是这部剧很感人,尤其是穿插着戏曲文化,反映了当下社会传统文化的落寞,正在逐步走向消亡。影片最后阶段,当刘君山说,这碗饭我不吃了的时候,感触很深,那是一个一辈子以戏馆为生,只要有一个人听戏他们就会一直唱下去,而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坚持的东西,无奈要放手,情绪又是怎么样呢?现实生活里,我们要放手的时候,该怎么去面对呢?电影传达的意义要远比表达出来的深远,不失一部好电影。
基本套路吧,都是段子的演绎,缺少电影的感觉,就是个长达101分钟的视频。云南沙溪古镇宣传片即视感
虽然故事有些老套,但是在电影里面没有丝毫俗套。电影里融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笑中带泪,满满的期待和感动。顺便,对于捞葫芦的环卫工人而言,毛台是什么垃圾?哈哈哈哈
戏如人生,曲终人亦散
等陈翔六点半有了院线电影,我一定去电影院看!
《陈翔六点半》系列最大的优点是故事构思很巧和表达格外真诚,这一部也不例外。希望他们能坚持拍小人物,坚持拍小人物的倔强、真诚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