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校塔枪击案

HD

主演:维奥莱特·比恩,路易·阿内特,布莱尔·杰克逊,蒙蒂·缪尔,克里斯·杜贝克,里斯·埃弗雷特·瑞安,约瑟芬·麦克亚当,凯伦·戴维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剧照

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2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3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4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5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6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3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4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5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6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7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8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9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校塔枪击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通过几位当事人的视角,旁白叙述中动画与资料影像拼接还原出令人揪心的案发经过,它用这种方式使观众能更自然地了解与代入这个发生于50年前的枪击案,其专注于几位当事人关键抉择的悬念塑造,与之后插入的真人采访录像,以及有意忽略凶手的叙事策略,表明影片重点是关于几位普通人的伟大抉择与伤痛回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致命交叉点拉开铁幕大地摇篮曲老米家的婚事代价决战狂沙镇芝加哥警署第九季权欲第四章:武力 第二季假亦真第一季破碎之城少年肯尼亚赤焰沙费德勒:最后的12天五音不全平行世界之门夜齿猛鬼故事所有错误的配料住在海边的猫头鹰福建少林拳五星大饭店快乐在一起骆驼草不义之财:十年不晚 第二季桂花巷洛奇国语

 长篇影评

 1 ) 绝不止是枪击案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意义甚至大于它所表现的,但用纪实采访结合真人表演转制动画的形式无疑也是一种创新。剪辑也很不错,循序渐进。老人最后的话很有触动,我们与怪物同行,有些人在思考着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并且实践着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说不来不痛苦,反而是对真相并不了解却指指点点的人才痛苦。

 2 ) 谁都不是孤胆英雄

这部电影既是动画片,也是纪录片。影片别具匠心地构建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对已经老去的当事人的采访,另一条是通过动画的方式还原了50年前悲惨的德克萨斯大学枪击案。
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危险突然来临时的惊恐、无助,也正是这场灾难将许多本来不会发生交集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在真实的生活中没有孤胆英雄。影片里怀孕的克莱尔听到了枪声,受到了惊吓,倒在血泊中。倒在她旁边的男友受到枪击早就没了呼吸。克莱尔发现远处几十米站了很多人,但谁都没有上前营救她。这些人或许是顾虑自己的生命、家庭......,只得在一旁默默地叹息。
但总有几个人愿意放下顾虑来挽救那些奄奄一息的生命。有个叫丽塔的女人,恰巧走过克莱尔身边,打算帮忙,可没等伸出援手,子弹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只能和克莱尔一样趴在地上。那是,丽塔能做的就是不断和克莱尔说话,让她千万不要丧失意识。克莱尔说:“只有不断的回忆与男友的认识过程我才感到自己是清醒的。
影片里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就作为结尾吧。当有记者问到前去狙击罪犯的警察心里会不会感到恐惧时,他说:There is no time to think about fear.是的,我们不是超人,我们会在恐惧中产生动摇,但是善良、勇敢、温情就是可以击败恐惧的力量。

 3 ) 这跟强权即公理有什么关系?

除了本片动混式的叙事手法很给人以启发外,印象最深刻便是影片最后,主持人的这段陈词:

“人群之中的病态者,必须归咎于我们这个过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对暴力奇怪地迎合,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这些都是被我们的政府以贯彻自我防卫为教义,用来教育那些年轻人如何伤害和杀害。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事物是那些报纸上的卡通漫画、电视节目以及电影。这些事物皆可为犯下的罪行创造新的意义。一个人不知怎的居然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文明被暴力哲学所撼动的时候保持沉默,正所谓强权即公理。从这一点看起来,查尔斯·约瑟夫·惠特曼的罪行即为整个社会的罪行。”

其逻辑简单归结:“社会无视暴力的危害” >> "个体对大环境无从反抗逐渐麻木不仁" >> "孕育出病态者" 。

这话说的是很漂亮了,但对“病态者”使用“罪行”这种词,有意无意的避开了一些事实:不愿接受随机性,不承认反社会的非逻辑性,无法理解天生反骨且后天也无法被训教的可能性。主持人仍然按自己的那套对“社会中个体”的经验和说辞打圆场。

本片前 4/5 的篇幅,都快把“狙击者”描写成了一个 AI 了,没血没肉没情感不吃饭也不用拉屎。这结尾话锋一转又开始用人类社会的法则去审判这个来自德州的 AI。片尾“受害者”单方面声明的“原谅“也是搞笑了。AI 杀人也能叫”作恶“么,你原谅个什么玩意儿。

所以想他妈的和解?没他妈的门啊。

 4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闻最终都会成为过去。不管是多么骇人听闻的,多么罪大恶极的,多么令人怒不可遏的,最终都会过去。它会过去,直到人们对这件事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直到下一代人根本不记得这些事曾经发生过,直到很久以起时,会有人说“好像是有这件事来着。”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可这种事确确实实发生过。确确实实给有些人余下的生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们的后半生,甚至是整个人生,可能就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相交点,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大多数人们都忘了,可亲身经历这些事件的人,他们还记得。就算是当时的事件再怎么被掩埋被曲解被遗忘,他们还记得。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为那些事件留着位置,伴随着负罪感,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和亲历事件的痛苦。 所以,永永远远不要对不知情的事件持有任何态度。小小的否认,小小的怀疑,不理解,不尊重,都可能对当时的当事人带来打击。 但,也请求你。 永远不要让遗忘控制你,永远不要冷漠处事,永远不要因为看不到黑暗,就以为世界光芒万丈。 你可以不知情,但是永远,不要否认。 永远不要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5 ) 报复社会吖

报复社会吖……

1.百度了下数据,德克萨斯州人均枪支拥有量全美排名No.18.南方州、民风彪悍的州、牛仔传统州……合法拥有枪支滴咋就有点少嘞 2.动画效果穿插真人秀,可能就稀释了很多不可描述吧,提高接受度?搞成《24小时》美剧的拳拳到肉滴滴见血效果,更带劲刺激,但是不是亵渎死者嫌疑?

 6 ) 真实让人进步

在看这部影片的开端,还在思考动画的什么鬼,然而随着剧情的迈进,会真的看进去并随着主演开始思考人生。

如果你是旁观者,会上去救人吗?应该不会。我想我应该是不会的。首先是枪击带来的茫然,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事情,所以第一反应,在恐惧之前,会思考发生了什么,而大脑的排斥反应,会让你更长时间陷入迷茫。迷茫之后,应该是恐慌,自保。观察自己所在地区是否安全,自己所在乎的人是否安全。

但是如果倒下的是自己很在意的人呢?应该会死。会大脑空白,不理性冲上去,然而这个时候,不考虑步骤计划,无疑增大了被枪击的概率。

如果是警官呢?应该会理性思考击毙凶手。使命感那时候是最浓烈最充斥血管的时候。警官会认为是合理性,而非是一时冲动。专业性的训练也会大大增加营救本身的概率。

所以那些突破自身限制的人们,无私的英雄们,我们还相信这世上有英雄们,超越本身的恐惧,走在救援的路上。

RITA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关心伤者,不断对话防止孕妇昏迷。所有的一切,不是一两句语言可以说的清。她跑上去之前,该是怎样的精神。

那三个冲上去的警官不是没有恐惧,如他们所说,我很害怕,但是我把害怕放在身后。一切结束,瘫在地上,才重新想起发生了什么。

我们作为观众,看一些真实的事件以及当事者真实的感受是幸运的。

这一切,与使命感是否有什么关系。是否人生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感呢?

 短评

3.5 故事只从受害者和警察的角度来讲,让枪手完全隐形,这样本身是没法立起一部完整的电影的,结局很拖就是因为这个。类似的电视节目和文章很多,在一部长片里我期待看到显然不止这些。不过电影先用动画之后在救援达到情绪顶点之后突然转为真人采访这个做法挺戳泪点

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将老胶片与动画交错重现历史的形式非常聪明,叙事者的恰时出现也很是煽情。虽然仅从受害者角度重述可能略缺乏厚度(相比较从加害者身世追诉行凶缘由),但勾勒出的爱与勇气的故事足够动人。

7分钟前
  • mOco
  • 推荐

看的版本只有82分钟。所buffy中的某集取材的就是这个事件吧

1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2016真是一个纪录片的好年啊!

15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力荐

形式很新颖,动画+原始素材+真人访谈,突出了受害者、见义勇为的路人和警察,动画转转真人那一下还挺戳人,还有竖中指、眼睛滑落等细节。但问题是全片没观点,温情有余,表达不足,把枪手完全隐去,让整个事件有点没头没尾,流于冗碎。

16分钟前
  • 牛油果豆
  • 还行

纪录片神作。1966年狙击手从校塔上任意狙击路人,转眼间五十多人躺枪。导演将老胶片和动画拼接交错,真实还原惊魂时刻的群像,每一枪都揪动人心。而当monster行走在我们当中时,也见证了人性之崛起:顶着被爆头危险救死扶伤的路人、举起霰弹枪和凶手对狙的市民、力挽狂澜的警察...平凡、伟大。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原谅不适用于纯粹的恶

2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为什么真人出镜才感人?枪声有完没完?-11/26/16 at MoMA

26分钟前
  • sheepfield
  • 较差

1. 动画形式复原了当时情节,而活着的人几十年后真身再现,解释当时情形,可以把我们带入历史又没有远离现实,因为校园枪击案在美国依旧存在。影片故意避开了杀手的背景介绍,也是遵从了新闻报道中不鼓励犯罪,不示范的原则。

31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无知如我在看完这部片后才第一次知道这个事件,后又翻阅各种资料作为补充,2016恰逢枪击事件50周年,同样的事件未再发生,但类似的事件却不断上演,反社会与反人类群体永远不值得被原谅,即使它有任何人格缺陷。给差评的各位难道还不明白这部片的意义何在?对形式和拍法评头论足的人到底在看什么?

34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用动画拼接胶片的形式来做纪录片,很细致的还原50年前的枪击案,无差别的枪击事件的镜头对准了受害者,校塔周围成了这个「隐形」的狙击手的狩猎场,瞬间就有很多人躺枪,面对暴恐真是考验人性的时刻,是仓皇而逃保全自己还是挺身而出扶救受害者?事实证明,德州人民确实威武霸气了点!

39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以动画的形式“重构”了历史事件,动画的间离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暴力本身的血腥和残酷,但并非远离了现实,而是提供了另一种进入事件的途径,扩大了影像表现的可能性。只是电影本身并未叙事结构上达到一种平衡,后半部分有些落入俗套,无论在事件的挖掘和人物的情感层面都停滞不前,让人感觉十分沉闷。

42分钟前
  • 鱼剑
  • 还行

纪录片很扣人心弦,钢琴配乐也很渲染。影片故意淡化了对肇事者的介绍,而从受害者的角度描述整个事件。用动画重新构建现场,很聪明的表现手法。4.5星推荐备注:德州就是民风彪悍。连李安的新片都把主角和背景场景定在德州。

47分钟前
  • bugz
  • 力荐

想法巧妙的纪录片,别出心裁地用动画还原犯罪现场,枪声不绝于耳,穿插的采访让动画片段看起来也残酷异常。全片没介绍无差别射击的罪犯,可以理解为不鼓励犯罪。而放在最后的人物采访则展示了人性在危难时刻闪耀的光芒。

51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动画、真人、影像资料交替切换的手法观感非常好。 叙事流畅,张力充足,有条不紊,从容不迫,非常剧情味道的纪录片。唯一缺憾是少了枪手的角度,很可惜 #“新闻里一说学校出事,一堆市民不等警察来,就从家里抄起长枪就冲过去枪战”这种事也就在德州了吧#

56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听到新闻邻里纷纷举枪前来声援…………我也是懵了

57分钟前
  • 竹傻傻
  • 推荐

第一人称的汇集、动画真人的转换都用得十分巧妙。恶魔行走于我们之间,而我们很可能就是制造恶魔的人,所以影片选择了把凶手完全隐去,也符合暴力行为传播的社会学诱因。播报死亡名单时发现自己孙子名字的那段音频太戳泪点。

60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和「斯隆女士」比較下只能給五星,「斯」就只有words。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竖起的中指,滑掉的眼镜,奔向血泊的少女,茫然徘徊的群众,软弱或英勇只是一瞬的决定,六十年代德州人类学考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

在创想上占据了高地,可惜没能完成得更好。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