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顿·特朗勃喜欢在浴缸里写作,电影《特朗勃》的第一个镜头,是布莱恩·科兰斯顿在浴缸里醒了过来,恍惚了一会儿,然后戴上眼镜,继续写他的剧本。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老白作为演员获得了这部电影的唯一一个提名,公布最佳男主角前,他的短片第一个被播放,还是一段浴缸里的戏,抽着烟,对着剧中的女儿咆哮。此时的特朗勃,因为信仰失去工作进了监狱,甚至不被允许继续在这个行业存在,对于一个拥有写作天才并且只想以此为生的人而言,那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他以他的形式反抗。特朗勃以1200美元的价格接下一堆小制片公司的剧本,无法署上自己的名字,但他需要以此糊口,所以才有那段与女儿之间的冲突,“我在浴缸里工作,周围都是水,所以就算整个国家都着火我也不担心,这样我就能继续当这个家的私人奴隶。”在被列入黑名单之前,他是好莱坞最贵的编剧,但在那之后,他只能这样匿名且便宜地写作。他借了另外一位编剧的名义,送上了《罗马假日》的剧本,用化名写了《勇敢的人》。这两部戏为他赢得了奥斯卡奖,但显然作者本人无法出席颁奖礼,只能透过电视在家看看直播。电影里还原了这两个场景,《罗马假日》获奖的时候,特朗勃甚至没有笑,他女儿说,“我们现在要开心吗?”他抽了口烟,继续静默。那幕前的编剧要把那尊小金人还他,他拒绝了,说上面没有他的名字。事实上,直到1993年,学院重新把《罗马假日》的荣誉还给了特朗勃,但当时领走奖杯的伊安·麦克莱伦·亨特的儿子不愿意交出奖杯,于是他们又重新做了一个。
等到《勇敢的人》,情况没有变得更好,但特朗勃却渴望以一个黑名单上的人赢得行业最高的荣誉,完成对这一切绝妙的讽刺与报复,何况那是他一直以来最想要写的戏。他赢了,全家一起欢呼,尽管电视中依然是毫不相关的他人领走了奖杯。特朗勃完成了反击,他依然是好莱坞最会写故事的人,但最终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的名字重新出现在银幕上。他帮柯克·道格拉斯写《斯巴达克斯》的剧本,奥托·普雷明格来找他改写《出埃及记》。最后,柯克·道格拉斯不顾争议及同行的反对,执意宣布达尔顿·特朗勃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在电影院中看到达尔顿·特朗勃这个名字重新出现在银幕上,他眼底噙着泪水。
我喜欢电影中那些特朗勃去看电影的片段,黑白的原始影像对面,是后来的电影人用彩色作为的反馈。他享受放映《罗马假日》时观众的笑声。对普通人而言,电影是寄托梦想逃避现实的手段,但对特朗勃,他是在完成梦想,这梦想虽然可以让他暂且避开恶劣的现实——不仅仅是同行的避之不及朋友的背叛,由于社会舆论的导向,他甚至不为普通人所容,现实里的特朗勃并没有住在电影中的加利福利亚,而是搬去了墨西哥。那梦想的代价,是看不到未来的对于精神及才华的消耗与折磨。
影片的最后,肯尼迪总统去看了《斯巴达克斯》,并在记者面前做了积极的评价,那意味着黑名单即将成为历史。特朗勃回到了美国编剧协会,领取这个行业及国家欠了他数十年的荣誉和道歉。他说,他今晚在这里所说的不是要给任何人带来伤害,而是要治愈那些创伤。此时再回想当初信仰的目的,只是想要做一个不掩饰内心的自己,但在没有任何错的情况下,却被推到了时代的对立面。然而数十年后的我们,依然会轻易为某个人某件事贴上标签,依然会轻易跟随舆论的洪流,而没有去多想一想,去倾听自己真正的心声。
这不是潦草的谁欠谁一个奖项的问题。布莱恩·科兰斯顿没有得到那尊小金人,此后很多年他还可以坐在台下作为新的提名者。但关于达尔顿·特朗勃赢了奥斯卡却没能拿到它,那段历史以及它所带来的反思,才是我们应当去了解并记住的部分。至少,可以从这部叫做《特朗勃》的电影开始。
矛盾不够尖锐,没有压迫感的时代&个人际遇讲述,时情时景的冷漠墙壁变成了这里的天鹅绒。上白细胞的黑名单这样的事,是一个文明一个社会一个团队,人的组合的不可避免的事情。片子过于表面,每个面向都是点到即止包括大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任性与无理。7.3
关于大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啊,矛盾啊,无理取闹,任性啊,当时在剧情里面还蛮期待trumbo的妻子讲一些东西,比如,这是我的老公,你可以尊敬他,但你不准诋毁他,类似的话。
海伦米伦的角色真是,有点《乱世佳人》中白瑞德的影子,以及任何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中的那种,在时代中游刃有余的角色就是特别圆滑、油滑的角色。
要说电影中有哪些角色,我们限定一下范围,为人妻的女性角色,让我会有一种,非常羡慕这个女人的男人的情况的话那么我现在能想到,一时之间能够想到的只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本阿弗莱克版本的《合伙人》中,他的角色的妻子以及,刚刚看完的电影《特朗勃》中,trumbo的妻子。要知道,爱在三部曲里面的朱莉德尔佩的角色,都并不能够上我的这个“榜单”。我羡慕,我非常喜欢爱在三部曲,更多是喜欢那份生活,那个轻松、优雅的时代背景和,两个人的性格能够结合的,两个人的生活、人生能够结合出怎样的模样。
trumbo真是bug级的存在
同trumbo有太多通感了,这样思维共振的感觉,在好多人身上出现过,影视界,凯文科斯特纳,伊斯特伍德,是枝裕和,北野武,李幼斌,,,
直到1960年,特朗勃才走出迫害,他的编剧才华才得以重见天日
好看。。。
剧情一般 但演员演技弥补了这一点
流于表象,年代感的营造几乎都是通过资料影像表现出来的,差点变成一部好莱坞近代史略,多亏演员全力救场;爱德华·罗宾逊听证会那场戏简直就是二流美剧水准,当然这肯定不是斯图巴的问题。
影片很好的展示出了特朗勃的幽默感及遭受的一系列磨难与挣扎。
向过往的人物致敬
比想象中的好看
好传奇的人生,是苦难也是辉煌。
他写作的时候嘴里永远叼着一根架着烟嘴的烟,旁边永远有一杯威士忌。两次奥斯卡颁奖礼直播,他和家人坐在客厅里,当念出他写的作品获得最佳剧本的时候,全家都欢呼了,虽然不是他的名字。
在好莱坞反共黑幕下,一位左派作家用笔做武器,对封杀和迫害说不。电影拍得四平八稳,但传奇性先声夺人,谁能想到《罗马假日》背后还有着这样的故事!海伦奶奶演的反派让人不寒而栗,老白给小李子又上了一课:老戏骨们靠得住。
一部很好的传记,在看这个影片之前对特朗勃一无所知,然而对他的作品却是非常熟悉,原来有着这样坎坷的经历。老白演得很好,希望将来有机会折桂奥斯卡。
作为讲编剧的片这片的编剧好棒啊,人物事件时代都好有层次,每个小角色都有自己的arc。左派家庭观这么强好反讽(但真的现在每个传记电影都要美丽心灵么)。一直对那个时代的片场很好奇,这片借Trumbo一个人就讲得淋漓尽致。安静又现实的英雄主义好有魅力。老白奥斯卡!(好像说晚了)
里面的故事很典型,但是整体串联出来略牵强
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极少部分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命运。当那座迷墙和铁幕被打破,当雾霾和黑暗退去时,我们始终能够坚守着那份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也许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强大的力量。
剧情还是不错的
很棒的傳記電影!還好他的才華沒有被埋沒得以被世人得知
这种性质的人物传记能排出令人热血的感觉,只能说这帮人的功力还是挺牛的。
oh great
很好的传记电影
罗马假日编剧的传记片,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