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茶馆1982

HD国语

主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童超,金昭,林连昆,牛星丽,谭宗尧,童弟,吴淑昆,胡宗温,程中,李大千,李源,李翔,张瞳,任宝贤,尚丽娟,米铁增,田春奎,冯增祥,雷飞,林东升,孟瑾,孙峻峰,平原,曹世骧,王大年,王淑华,张华,丁海涛,朱旭,孙敬修,曹孟浪,何康理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2

 剧照

茶馆1982 剧照 NO.1茶馆1982 剧照 NO.2茶馆1982 剧照 NO.3茶馆1982 剧照 NO.4茶馆1982 剧照 NO.5茶馆1982 剧照 NO.6茶馆1982 剧照 NO.13茶馆1982 剧照 NO.14茶馆1982 剧照 NO.15茶馆1982 剧照 NO.16茶馆1982 剧照 NO.17茶馆1982 剧照 NO.18茶馆1982 剧照 NO.19茶馆198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茶馆198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王利发(于是之 饰),北京城内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他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于此:提笼架鸟哀叹时运的松二爷(黄宗洛 饰);慨叹国之将亡的刚毅满人常四爷(郑榕 饰);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蓝天野 饰);丧尽天良买卖人口的刘麻子(英若诚 饰);打算娶老婆的庞太监(童超 饰)……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茶馆之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本片根据老舍同名原著改编,并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小恶信件呼喊与细语杰瑞和玛姬大乐透红色一号:冬日行动德云社纲丝节“同心同德”之笑剧《相声演义》2024死亡将至2023海怪2020骗局2021尼斯湖恐兽旋律黑暗中的十个女人2016恋与制作人 日语版少林寺1982粤语寻找列侬精武风云·陈真粤语盖世英雄方世玉人间世事暗杀教室第一季警察锅哥 第二季电视报道记者~连接新闻的女人们~好好过日子正经少主的幸福生活后妻业之女灵媒缉凶第三季大掌柜

 长篇影评

 1 ) 生如泡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几天前在国家电影资料中心看完,10元钱,喜欢那悠闲老片的感觉。看完但觉大厦崩塌,天平失衡,嘴吐苦水,生如泡影。20年、20年的时间片段,各色人物,起起伏伏,都落了个恍如一梦的感慨。    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当了一辈子的好人,“改良,改良,改了一辈子的良”,清末子随父业,满脸赔笑,精神地打理着茶馆,应付着各色人物;抗日期间,将茶馆后的房子改为公寓,提供大学生住宿,茶馆也换了装扮,艰难度日;抗战胜利,鬓发苍苍,茶馆更显破旧,“先收钱后喝茶”“不赊账”的规矩让王掌柜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茶馆为了经营,曾请说评书的说过评书,现在竟想聘用“小叮当”舞女招揽生意。逢迎拍马、低三下四,算计经营、爱财势力,能说会道、聪明伶俐,在什么样时代努力找寻着那个时代的活法,可结果呢?    郑榕饰演的常四爷,一亮相就是一身正气、敢言敢干的人物,活脱脱是一君子的形象。给乞讨的母女买饭,不喜空话、敢想敢为;“我看大清国是要亡的”,慨叹时代衰败、道德沦丧,只是一味钻孔、自私自利,他一身派式道出了一句真话。可也是这句话招了败身之祸,被两个如同黑白无常一般的家伙听到,导致了囹圄之灾。“一生不求人,自给自足”的他铮铮铁骨,没有被生活的颠覆打到,纵然一无所有,自己经营,诚实劳动,种地做买卖,又从一无所有做起,一排乐观气,无愧天、不怍地。    蓝天野饰演的秦二爷,“一生财大业大”,在哪个时代都能算的上是一个人物,有自己的想法,想着“实业救国”。从清末年就敢跟在太后旁边侍奉的太监叫板,满腔热血;也惹人非议,说是说有的钱财都自己挣了去,哪有什么救国。在影片中着墨不多,都是旁敲侧击些故事来。可最后,到了民国年间,一个莫须有的缘由就把“那辛辛苦苦造的工厂变成了垃圾了”,他哀叹于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付之东流,到头来依然一场空。    三个人物最后的那场给自己的”祭奠戏“可谓把全剧的悲剧成分推到了高潮,活人自己给自己祭奠,害怕以后连有人给自己烧纸都没有。纸钱飞落,轻轻浮浮,在黑色的空间里略显哀美,慢镜头空镜头把戏剧性推送到极致。    最多的感慨是,导演没有留下一点美的地方,窒息到让人无法呼吸。命运无常,不留活路,所有的角色都随着无常的大时代风起云涌,在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我方唱吧你登场。影片从头到尾,唯一人性的一面是舞女“小叮当”在陪小刘麻子走后回来的回眸一笑,偷偷告诉王掌柜小刘麻要霸占茶馆,仿佛觉得还有点真情的地方。    像这部电影窒息封闭的电影,想不出太多。黑泽明的电影,纵然人性复杂、善恶难辨,但又都留着希望,《罗生门》那孩子;金基德是关注与道德与性吧,是后现代的悲哀。也只能在中国电影里找寻不见出路的电影吧,电影是好电影,感受却让人难受。电影里那震耳甚至于刺耳的配乐,让我想起《霸王别姬》里的音响,振聋发聩,可怕你感觉不到。

 2 ) 经典台词摘录

1、咱还是莫谈国事。

2、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

3、咱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流不完。

4、我要不给他帮忙,他兴许还找不着买主呢?

5、在街面上办事,人缘最要紧。

6、我看呐,这大清国是要完呐!

7、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得掉脑袋!

8、我爱大清国,我怕它完咯~

9、旗人当汉奸你罪加一等!

10、改良改良啊,越改越凉!

11、我还是留着我这小辫儿吧,它万一再把皇上改回来了呢?

12、这年月,谁也好受不了。

13、什么都改良,那为什么我的工钱不改改良?

14、反正我看透了,早晚不是累死,就是被炮轰死。

15、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他妈打,你可打什么呢打?

16、大英帝国的烟呐,这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啊?

17、讲起来大清国不一定好诶,到了民国,挨了饿…

18、从牢里出来我参加了义和团,可是闹来闹去这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

19、有皇上的时候啊,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如今呢,谁给饭吃,咱们就给谁效力。

20、现而今呐,连我们都欠饷啊,非得天天拿人不可啊,好弄点儿津贴。

21、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惭愧,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

22、死马当活马医,那是妄想,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

23、罢课也都改了名儿了,叫暴动嘞~

24、你们就找吧,可着全世界地找,你们还能找着这么混蛋的政府吗?

25、你应该劝告大家,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别做好事!

26、我爱咱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呢?

 3 ) Life vs Time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好宏大,似乎没有人能够回答。
 一个人在世界的位置是什么,生命像熟落的樱花随风而逝,几十年前没有你,几十年后也没有你,生前身后皆是无,是否有一个我们能抓到的东西,钳住过往与现在,超越死感。
 古往今来,风卷云舒,斯人已去,大地上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奇诡的建筑,留下了田间的碎语,留下了穿越四维的人文图景,留下了生命的创造力。
 大家都以为人类的发展是单纯的线性逻辑,人类历史必定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科技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无奈的是人似乎也几乎没有办法不沉溺于其中),可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健康程度,不是看他占据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看民众的幸福指数和自杀率,看是不是许多人都在地狱中挣扎,物质的贫瘠不可怕,精神的地狱尤为可怕。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无需置疑,我国远高于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日本,而同时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远高于由于基因问题导致的自杀国度芬兰。真正好的世界总不能是让人去死的世界吧。原始的生活就一定不好吗,日出日没,采食桑梓,俯仰一世,生命不出划地,苦闷不过须臾,能说他们不幸吗。所以人类的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时代)是无关的,所以横向来说,贫富和地域也是与幸福不相关的,世界是属于有心人的。如果历史一定越来越进步那也就不必担心核战争了。
  地球始终是美好的,如果生于乱世怎么办。儒家说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人最初往往想改变世界,最后却发现连自己都改变不了。天下不管怎样,修身最难,糊涂最难,看清最难。原来天下不是凭一个人就能怎么样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认识外界和自身的历程,一个学习的过程,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文明都不会变,人的成熟都是青春期以后,需要年龄的增长才能理解一些道理,而在没有一定心理经历之前不会懂,这不同于科学知识。又有多少人这辈子能修好身呢,别说平天下了。
  1966年夏老舍不堪忍受红卫兵的侮辱,他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可活,穿戴整齐拿着鲜红的《毛泽东语录》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在太平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个夜晚,然后步入湖水自尽。他的作品表现出末世感,《茶馆》中不管是晚清还是民国王利发等人的遭遇都是落魄的,而且是越来越糟,时代并没有进步,老舍以普通人的视角揭露了现实的伤疤。同时他的思想又是局限的,常四爷说“我爱这个国啊,可是谁来爱我!”,作品中所有人都因时代而崩溃。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努力一生就是为了买一部车,人的全部生命意义怎么能转移到一辆小小的车上呢,车毁人亡,完全失去了自我。生命是不能完全依赖于时代的,更别说其他的什么了。当曹雪芹的家族没落了,他并没有沉沦,写出了那样伟大的奇书《红楼梦》,告诉人们人世的道理。为什么,因为曹公看得破,富贵转眼间,浮华过后什么才是最真!
  为什么我们有苦痛,是因为精神没有觉醒,是因为没有发现自身,人们的关注力注视着自己以外的其他,亲人,朋友,不要误会,我不是指他们不重要,而是他们很重要,和你一样重要。像我的父母,相信和大多数中国的父母一样生命中已经没有了自我,他们是为了外物而活,为了金钱而活,为什么如此,因为终究是为了他们的孩子——我而活!现实的压力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因为物质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至关重要的符号,生存在这个符号线以下,就需要不停的挣扎,因为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可是开始不注意自己,当看重的东西失去后自己怎么办。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但还有想象这个空间总不至于是奢望,要注意到自己的灵魂。(这里关于那种利用关系的人际交往还有物质层面的东西就没必要说了)。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肉身是很容易摧毁的,而每个人内心中的生命是蓬勃的,他连接的是自然,联结着宇宙,连接着创造,连接着艺术,连接着永恒,连接你生命起源的海洋,血液和她有一样的含盐量,我们的脉搏有着和她一样的律动。真正的信仰是没有任何人为倾向的,他只能指示一个方向,那便是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他承载着你的灵魂!有时灵魂无法超越身体的局限,不过没有关系,精神的觉醒难能可贵。
  我可以为了谋生而学习某些“能力”,妥协屈就不可怕,魔鬼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他所害,却还为他舔舐罪恶的伤口,为恶魔歌颂,说是他给了自己一切。人就是这么可笑的自知或不自知,自己看重的却是别人鄙视的,自己鄙视的却是别人奉行的,以多种标准看已然我什么都不是。没法逃避,就偶尔出来透个气,人之而为人,我想地球才是第一性的。人类社会比自然复杂表现在真理的不确定性,“真理”以时间维度往往有多种标准,一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时代往往定义为不同的类型,其根源不正是愚蠢吗。我想真理和地球一样一直是圆的,而我没有必要去等他变圆,搞不好我就死了,在我心里已经完整。即使像形容松子那样说我是卑琐的一生,那么好,至少我觉得我没有白活。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不可悲,也不卑微,为了生计而苦不要紧,你还有生命感知,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造物主设计的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昨天中午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我悬在风筝上看到广阔的蓝天,云淡风轻,感到很轻松,下面栓着我的是生命的细线,如果他断了,是否更广阔,我还不知道。
  看到化石我会感动,看古蕨类植物的脉络,看三叶虫的纹路....如果你没有感觉请不要嘲笑我,我也不会嘲笑你。器物文明再先进,终不能取代精神,就像可以发明机器人而不能把自己的肉身完全替换成金属不腐之身一样。文明是以人性的角度定义的,当与人性冲突的社会来临时,末日便潜滋暗长了。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想一想生命最初的十年,我想那是有价值的岁月,有生命的真相。当你老了,你拥有的一切都会黯淡无光(到死都抱着金链子不放的吝啬鬼除外,那不是人),你会想起你的房子还是你的车,你的iPhone 4(那时候指不定进化成什么东西了),还是你的回忆,你的亲友,你去过什么地方,在那里你思考过什么,体验过什么,而这必将化成永恒,留在这个星球不为人知的角落,但天知你知。
  鄙人写这些废话的时候,就习惯于听着忧伤缓慢的纯音乐,比如现在听的马修 连恩的《狼》,这不是悲观,生命的思考是沉重的,但这种沉重是没有压力的,是一种奇妙的感知过程,而快乐就在这条感知的河流之上,我想生命告诉我的是一种静静的体悟。我佩服这样的艺术家,能把生命的神性点滴记下,而这点滴的记录便使我们接近圣灵。而再动听的流行音乐是无法做到的。是我太过细腻吗,我倒觉得庆幸,为什么不呢。我先记下以上这些,因为我想走出这个门会再次忘记。
  “似是而非或是世事可畏,有情有义又是有米无炊 时间改变了很多又什么都没有” ,我们往往被外物所束缚,其实什么都决定不了你,真正有生命力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给每个人的财物不同,但世界给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为自己活,为自己的生命活!

 4 ) 泛起的沉渣,残缺的历史

  从光绪年间到抗战胜利,历经皇帝三个、总统无数,洋人侵占、地方割据,大家轮流坐庄,宏大叙事向我们展示了历史风起云涌的一面。
  而另一面,则是不变的场景,甚至不变的人物——老子死了小子上,青出于蓝胜于蓝——每个人都改换了门庭、装束(连茶馆也要“改良”),却在不断翻新的故事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渣滓还是渣滓,只是换了个地方让它恶心,得过且过的还是得过且过,耿介的还是耿介(如果要批评的话可以说,至少从现象上看,人物的复杂性没有太多着力)。
  这是一个层面,如果老舍和导演停留在这里,那就与空谈“国民性”之流没什么两样了。再进一步则看到,社会的历史在变,但社会本身没变。社会交往方式、社会关系结构、社会权力(势力)格局,它们的形成与维持,都是遵循同样的逻辑,是赤裸裸的暴力(微观上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与金钱。悲剧的内容不同,格式是一样的。一晃到了抗战胜利,从冠冕堂皇的当局到从不羞耻的地痞,竟然仍是这副模样。虽然这是人类的本性,但在一个合理的社会,它们不是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的,而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人们的温情与理想。这样我们便能够体会为什么要一再强调或暗示“莫谈国事”。新社会并没有随着新中国一同建立,当代仍未完全实现。
  尽管在今天,“茶馆”已经不再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但不同版本的“《茶馆》”却在不同的角落不断翻新上演。
  剧中的历史停在了1945,相当于一部断代史。如果老舍没有早夭,写出续篇的话,应该会相当精彩,比本剧还要精彩。

 5 ) 老北京的茶馆老北京的故事

    觉得《茶馆》最经典的还是结尾,三个老人为自己撒纸钱祭奠祭奠,这是一种看透人生世事的雍容大度,一份长者特有的悠远情怀。

    老北京的茶馆,朝代变迁物是人非,岁月走过留下皱纹,掌柜老了常四爷老了秦二爷亦老了,茶馆也老了。

    

 6 ) 你可以看着人生大梦一一破灭,也可以看到亲近的一一告别。


人群中不就是多见人吃人么?欲望多多,人性本恶。

做买卖人难呐,生逢乱世,当顺民也难呐,红黑两道层层盘剥,
果真人生若梦,悲凉。灰暗。
临了临了,还以悲苦为结束,纸钱漫天飞,
你领得着么?安慰了自己。
你可以看着自己人生的梦一一破灭,也可以看着亲近的人一一告别,

——常四哥好打不平,敢做敢当。
却一步步走着下坡,从卖青菜沦落到卖花生仁只能终自认一事无成,
不公啊。

——秦二爷看似智慧,实业救国,
苦心经营40年也拧不过改朝换代财富重置的大腿,心血并产业齐废。
玄妙啊。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
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
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
                                                                 ————传道书

万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
   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现今的事早先已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
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传道书

5两一个的女娃儿谁好心买了去呗?
只当买了个小猫小狗行行好啊~
握拳~我买了!

PS:拍摄背景虽刻意偏狭,但基调写实无误,
且多实力演员演出,没事稍微多点点耐心就可以看完了。
OVER~

 短评

“打一个学生,五毛现大洋”这也算认主归宗了。片子拍得很话剧腔,不过味道还是很好,演得也好,有滋有味。秦二爷最后那段自白,现在听着还是有些伤感。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老舍先生怎么也想不到,最后自己竟然成了逆产。

14分钟前
  • 轻河y
  • 力荐

“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 ”捡到的纸钱为自己祭奠,道一句再见留个念想,都混在时代的洪流里佝偻着。

18分钟前
  • 达令
  • 力荐

打课本中看茶馆那时候就喜欢常四爷,有骨气,也看得清。“大清迟早要亡啊”,“我爱大清,我怕她完了”,“我爱这国家,可谁爱我呀”。要是最后一把火把老裕泰点了才痛快呢,反正这茶馆不管是谁的,也不是王利发的。正是因为他是王利发,所以他不可能烧了老裕泰献给那世道。三人最后的道别,真让人心酸。“人要有钱了,吃喝嫖赌抽都可以,反正别想着做好事。”这话里头得有多少心酸啊,一声叹息。

22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力荐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

23分钟前
  • 南国之风
  • 力荐

“我看这大清要亡国啊”。

27分钟前
  • 少年 遊
  • 力荐

结尾当年看哭我。芸芸众生有你我在那里,等着一切结束。

29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如果中国电影一直都是如此水平,不敢说世界第一,亚洲第一绝对轻松……

30分钟前
  • 刘振华
  • 力荐

慢慢长大工作之后,开始理解什么是知识分子永远埋在心里的热血理想对国家土地的感情,还有跟现实的矛盾,是要做坚持一辈子对得住自己内心却碌碌无为的秦二爷,还是曲意逢迎的掌柜,还是倾其所有想所有改变最后还是后悔自己的付出的四爷。可悲的是,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这种矛盾不解伴随他们的一生,看十三邀的采访我豁达了很多,接受这种矛盾,有些人选择荒诞不羁,有些人沉迷于苦难,有些人逃避享乐,或者先迎合市场,但可悲的是,这种矛盾一直在,并不会消失

35分钟前
  • 徐一白
  • 力荐

总想做常四爷,做来做去却还是成了王利发。

39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以前吃不着花生米,现在能吃了,可牙嚼不动了。

40分钟前
  • bird
  • 力荐

资料馆2013.9.11.7pm 心内恻恻,看之流泪。撒完纸钱,秦二爷、常四爷相继离去,黑屋中只留一线光明,王掌柜再撒一把,摸下黑布,转入里屋,无限的凄凉绝望。京片子的热闹、诉苦的牢骚,在最后的空空里化为沉沉的哀痛。在老舍所投太平湖旁的资料馆看此片,百感千绪。

41分钟前
  • xīn
  • 力荐

我觉得这部作品不朽的原因是它的立意与故事的悲剧性,但最讽刺的是,创作他的人因为文革迫害投湖自尽,比他书中的角色还要悲惨。我真的要大笑三声,流下泪来。

46分钟前
  • 我亦鬼也
  • 力荐

虽然不是很喜欢老舍,但这个剧本写得还真不错。六十年一场大梦,老掌柜看尽花开花落,我看你,你看我,都是梦中人物,戏中人物,梨园中人物。只要人类社会还在,这个梦都会继续下去。

50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力荐

“我呀,作了一辈子顺民,……那帮狗男女们,可都活得有滋有味,……我爱咱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啊!……让我们来祭奠祭奠咱们自己,您把那纸钱啊,撒起来吧,……”老舍这《茶馆》啊,也该禁了。

54分钟前
  • 严彬
  • 力荐

话剧味儿还是挺浓,《茶馆》本身剧本搁在这儿就没话说了,老舍写得好啊,金句无数。三幕,三个时代,好像时局是变了,可照旧还是民生多艰。爱国者、实业家、圆滑者、顺民……都活不成,活不好。最后一幕,笑泪相加:“那帮狗男女他们可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可干嘛不准我吃窝窝头啊!”

57分钟前
  • 易思棠
  • 力荐

打洋人的短评被删。20220310。

5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我总是以为过去的人善良单纯,但是看了老舍的作品之后,发现人们还都那样,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人偷奸耍滑,坏事做尽,有些人善良耿直,却没有好下场,坏人坏事时时有,而好人好事也并非无,简而言之,那个社会,活着已经不容易了,一切都慢慢来吧,油嘴滑舌,鸡贼心眼的人太多

1小时前
  • Kerala
  • 力荐

管他什么时代,原来丑陋的现实都是一样的ps:京味十足啊,那才叫演戏!!!看演员每一个比一个精彩,配角也不例外,和现在的国产电影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1小时前
  • 毛毛毛读作cuì
  • 力荐

芸芸众生,人间百态。经典台词: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

1小时前
  • 大熊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