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在期盼这部电影了,如果说《小姐》带给我的是爱情里的希望的话,这部《恋爱谈》带给我的则是关于爱情的无限心酸。女孩子之间的感情真的好细腻,有时候一个眼神就可以明白对方的用意。不过在这部片子里,我想所有人看到的也不仅仅只有百合吧,带入自己去想,自己何尝又不是在爱情如此卑微过呢,低到尘埃里去爱一个人。我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也说不出多专业的语言,我不知道是否是导演的刻意,画面特别朴实,几乎是给我一种DV手拍的感觉,全然没有电影镜头的艺术感,而这看起来让这个故事更贴近生活,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演员几乎也是素颜上镜,并没有多加粉饰。可以说这部片子演员的颜值都是一般的那种吧,没有什么惊艳之处,可能女一第一眼看上去还并不是那么的漂亮。但是我觉得这正像那个默默无闻的自己,相貌平平,没有第一眼就可以吸引到别人的本领,小心翼翼地在爱情里摸索着,默默无闻地守护着一个人。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并没有主动,因为害怕被拒绝,你在我的眼里是发着光的,几乎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卑微的我又何以与你相配?当你对我主动了,我很惊讶,面对你缠绵而细致的亲吻,我不禁涨红了脸。
在所有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里,会常常忍不住傻笑,会忍不住想把你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会忍不住在你离开的日子里想你。明明同样是同样出自灵魂的爱情,却遇到截然不同的结局。影片里室友的反应真的很真实,也是现实社会里大多数人对待同性恋者的看法。我不知道我曾经多少次听到过这样的话语:“我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我希望自己身边的人不要是同性恋就好了。”可是这样的言论和反对又有什么区别呢?柴静在《看见》里曾写到:“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爱情,应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
对此我深以为然。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的甜蜜,关于爱情里经历的那些心酸,关于被爱情一次次伤害终于在一次酩酊大醉后的突然成熟,关于一句我想你了后终于崩溃的心理防线。是的,我爱你,所以我担心你在酒吧工作的安全;是的,我爱你,所以虽然我并不富有但是我愿意为你支付房租;是的,我爱你,所以怕你担心我才不愿意把自己在外面受的委屈让你知道;是的,我爱你,所以我才敢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到你家楼下只为了见你一面;是的,我爱你,所以我也才在你说了一句我想你了后又沦陷了。可是呢,看似热情大胆的人往往最后畏惧,沉默寡言的人往往爱的最深。遇见你真的让我好着迷,我愿意穷尽一生只为了解你你是否知道?
看完电影的感受就是突然有一刻很想哭,是的,遇见你是如此让我着迷,你可不可以和我一直到老,你可不可以不要和别人坠入爱河?
打了很多字但最后还是给删了,我想问句:你,还好吗?
——给曾经的某个人。
(文/杨时旸)
爱情的降临通常都猝不及防又无可抵挡。智书出现在允珠面前时,相比于爱情的降临,那更像是一桩启蒙的发生——从肉身的欲望到情感的取向,这是允珠第一次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女孩,喜欢着另一个女孩。
这部《恋爱谈》从名字到故事都如此淡薄、轻盈,如雾如烟,慢慢飘来又渐渐吹散,但最终却在无意识中彻底改变了一个人。从去年起,一部部“百合”和跨性别题材的作品被影迷和各大电影节热捧,无论《卡罗尔》还是《丹麦女孩》都在政治正确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收获了众多好评,或许另一部韩国热映的电影《小姐》也算部分沾边。相比于那些作品,《恋爱谈》像个清淡的小品,一曲随意哼唱的短歌,它剔除了戏剧性,但却随时都有着内爆式的力量。或许正是因为它极度生活化,才让很多人觉得亲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女孩的情感已经代表着某种普遍意义上的情感。
《恋爱谈》绝不是那种宣言式的,有关平权的电影,甚至,在故事中,都没有什么抵抗主流的反抗戏码,它像是把生活的帘子慢慢掀开,给你看一个偶然的片段,随即又放下,一切就这样匆忙结束。
艺术生允珠面临毕业设计,其他人都在学业或者恋爱的焦虑中挣扎,只有她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直到有一天在便利店偶然遇到了小自己几岁的智书,这个在旁边餐厅调酒的女孩让她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取向和内心。这段有关缠绵、想念和分离的故事,如果抽离出来看,它绝不是用同性题材就能简单粗暴概括的。某种程度上说,这更像是成长的故事。有关人心的蜕变与成熟,有关勇气与逃避,有关人们表面的善意和内心隐匿的恶意。
这个故事被分成了两半,以智书回老家作为折叠线。最初,允珠是被动的一方,她被启蒙,被牵制,即便自己被叫做姐姐,但智书更像是那个游刃有余的人,无论是在情感世界中,还是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上,这个年轻的女孩显然显得更加成熟又大胆。但当她从首尔回到小城,回到那个俗常又逼仄的环境,面对催婚的父亲,智书曾经表现出的一切满不在乎和游刃有余突然间都杳无踪迹,她害怕允珠来找自己,变得冷淡又怯懦,而相反,允珠却愈发执着。这成为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翻转。
智书被迫去相亲,和对方聊起曾经做过的坏事,她说,“说谎。”这被那个男孩嘲笑,他觉得这不值一提。但只有智书自己知道,她所说的和那些密布在生活中的细碎谎言决然不同。她自己身处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谎言之中,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这是一种虚伪,她在首尔和在故乡扮演的根本就是两个人,这之间的撕扯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允珠。
《恋爱谈》之中有几场吃饭的戏码,非常精妙地映射着允珠的身份焦虑。一次,是她和自己的室友还有室友的男友,对方两人在客厅里吃炸鸡,她碰巧回家,对方客气地让她一起加入,男孩说,“早知道这样就多点一只鸡了。”第二次,是允珠去往智书的老家,智书的父亲偶然提早回家,允珠也意外参与了那顿午饭,他们一起啃着酱排骨聊着家常。这两次便饭,代表着这世界上最俗常的生活,而允珠成为了意外的闯入者,而她在饭桌上手足无措,也在告诉人们,她确实是一个疏离者,对于日常生活,她努力加入,但无法融入。就像她的毕业设计,其他同学都画得五彩斑斓,只有她在旧货市场寻找各种旧木板和破锅盖搭建起一个废墟般的装置艺术,她自己的生活就像那个作品一样,敝帚自珍但令他人疑惑。
这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没有把允珠的性向当做一种大逆不道,但也没有故作开放地视作俗常,它所描写的正是当下大都市中最真切的一种态度,有些人觉得无所谓,而有些人还是无法接纳,只是无论哪种态度都表现得没有那么激昂。她对自己的男闺蜜说起感情,对方好奇地想见见她的女友,但她同样和自己的室友说起这件事,对方神色陡变。这就是那种微妙的东西。
允珠和智书几乎在身份和意识上完成了一次置换,如果说智书最初看似勇敢、不羁,而回到故乡就变得懦弱又自私的话,那么开始显得内向又软弱的允珠竟然通过这次短暂的感情变得成熟又独立。与其说她意外经历了一段爱情,不如说她通过这次感情,完整了自己。就像开头和结尾那两次拥抱和缠绵,最初,是智书引导着允珠,而最终,允珠把智书拥到了怀里。她或许会失去这个爱人,但终究认识了自己。
第一次写影评。这部电影看得我太感同身受了,可能是角色代入感太强,总感觉不写点东西,心里堵得慌。我和允珠从性格到专业差不多,都是学设计类的,平时喜欢独处,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很多恋爱经验,不喜欢喝酒聚会。前任也是智书类型的人。
允珠是一个生活简简单单,素面朝天,每天都是家、工作室、学校三点一线,在专业领域是一个很被欣赏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很沉稳、简单却有自己想法的人。
而智书,表面上大胆、敢爱,在首尔的餐厅工作、在酒吧做调酒师。她是自由的、敢爱的。从她房间里很多书,可以看出她很喜欢看书,间接透露出她也有很乖巧的一面。面对母亲的逝世、她不忍心留爸爸一个人在家,于是搬回老家。在家里的她规规矩矩,也许她在爸爸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不谈恋爱,只懂得学习的乖小孩。而实际上呢?
分析智书
在首尔:
1)爽朗、大胆,面对第一次遇见的姐姐,心动了就邀请姐姐回家一起睡。然后不可描述(捂脸)
2)工作虽然是调酒师,但家里很多书,看的出来是个很爱学习的人。
3)会抽烟,与允珠第一次对话,便是姐姐帮她买了一包烟。
4)面对感情,似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肆意的与允珠在餐厅亲亲。而面对允珠说的,我把你是我女朋友的事情告诉我朋友了这句话,她说,姐姐你要是谁都这么告诉的话你会没朋友的,这也为后来允珠室友和她翻脸立了flag。
在老家:
1)面对爸爸,害怕爸爸知道她们两个人的关系,所以把允珠拒之门外,带到宾馆让允珠一个人睡。
2)通过爸爸的语气可以得知,在爸爸心中,智书是一个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只会读书的好宝宝。
3)不敢抽烟,害怕身上有烟味,被爸爸闻到。
4)在老家的智书是拘谨的,当真真切切面对这一份感情、面向未来的时候,她胆小、害怕,仿佛在只有允珠和她独处在一个空间的时候,她才敢做自己,说自己敢说的话,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这部电影有很多巧妙的对比。
1)在老家的时候,爸爸说要和智书一起上山,她说太冷了,想等暖和一点再去。而允珠来找她的时候,她却对允珠说,我们出去走走吧。我觉得智书是害怕被爸爸知道她和允珠的关系,从他们三个人一起吃饭时爸爸的不自然,可以看出允珠是一个平时不怎么会带朋友回家的人。可能智书怕爸爸多想,所以不愿意把允珠带回家。
2)回到首尔后,智书抱着允珠,说我没有车坐了,想要和她一起睡、想要抱她、亲她,这与当时在老家时,智书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其实智书不是突然冷漠,只是害怕,害怕被发现这一段亲密的关系,才将心爱的人拒之门外。
其实允珠是一个内心很挣扎的人,或许只有在首尔,她才能放飞自我。在家里,面对爸爸想早点在婚礼上挽着她,办一场气派、隆重的婚礼时,她害怕了。她不忍心伤害已经失去了妈妈的他,从小就乖巧的她也害怕爸爸的失望。在老家,面对真心爱着她的允珠,她还是不敢迈出那一步。
允珠啊,这个让我代入感非常强的角色,不如讲讲我的故事吧。
那年暑假,我一个人在租住的房子里画画,每天生活的很简单,自己做饭、画图、外出实习。生活很有规律。直到我遇到了那个她,我是第一次谈恋爱,她来和我一起住,我的一切生活都被打乱了,无心画画,满心只有她,想和她永远在两个人的小屋里生活下去。后来暑假结束,她回重庆上学了,我们开始了漫长的异地恋。有段时间,她因为跟父母吵架,以异地恋和我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唯由提出跟我分手。我难过了好久,知道她最近心情不好,本来还打算第二天去找她的,结果却在前一天却收到分手的消息。后来难过够了,我也放下了,她却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想跟我复合,被我接连拒绝了,因为太不喜欢这种没有安全的感觉。
看到短评里有一句话 “如果再因为谈恋爱而影响工作,我一定会饿死的 ” 这句话真的非常契合允珠和我。整个影片对细节刻划的很好,对情感的描述也很细腻,也表达出了那种将真正的同性之爱公布于众的挣扎、害怕。开放式结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吧。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结局。
另外,好开心啊!韩国最近百合是大势啊!除了小姐、大势的百合,又出这么一部良心好片,开心!祝大家姬年大吉啦~
拍的很真实,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又特么经历了一回!😂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真实得让人心痛
韩国的烧酒,夜里的最后一班公车,你转身离去的背影,烂醉后的释怀,直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硬道理,不管百不百合,都能从电影两人每次邂逅中拼凑出爱的味道,只是这爱经不起世俗,更像是一场感情游戏。
冷战后百般挑逗你自岿然不动 一句“我很想你”瞬间击垮身心
深夜里从怀里掏出来吃的想要加分的心情,在公共场合想要亲一下的心情,早上醒来还想抱一会的心情,想见面的心情,赖在你的城市不想走的心情,都太真实。
没有一般韩国电影里主角们放佛都是用美颜相机拍摄一样的质感,女主也不是整容脸,简单又随性,就好像不经意用摄像机记录下的身边朋友的经历。因为现实中不论是异性同性恋,恋爱就是时而甜蜜时而虐心,心疼说明你懂得了爱。同志题材的电影我更加愿意看百合片,爱情动作戏唯美的多,感情的传达也细腻很多
有时候身体对于疼痛的感知度要比喜悦来得真,这种疼痛感甚至可以与性高潮的感知划等号,简单地说就是,你的生理反应会告诉你你喜欢什么人,而你心灵的疼痛感会告诉你,你喜欢这个人有多深。既有性欲又有疼痛,才是爱情真实的样子。——豆友评论
情感中的无力如果有符号的话,它的模样一定和这部电影相差无几。
仿佛就是身边朋友的故事,仿佛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开心的时候谁又能料到以后有可能会伤心呢?伤心的时候还真以为自己挺不过去了呢,也不好好的嘛~
一场没有准备好的爱情,再怎么刻骨铭心,也不过是害人害己
「点这么多吃的完吗?」「能啊,吃完你多出点力气」,老司机和性向认知模糊的小白兔的故事,真实的小细节,直白的对话就像是发生在现实,潜伏在深柜里,拥有同理心,喜欢镜头推拉语言。当然,直男癌患者会觉得没半点火花
年下老司姬和年上小白兔之间欲拒还迎的推拉太令人着迷了!两个女主演技很好,很真实啊。导演处女作拍到这个地步很不错了。恋爱里就是有很多没法说清楚没法判断正误的事情。女孩子之间的爱情好细腻,一个眼神一个挑逗一个脸红一支烟,想和你做这么直白的一句话说出来仿佛都带着小清新的bgm。
“为什么坐对面啊,不来我旁边坐。现在要分开坐了吗?那么,我坐过去呗。你没有想我吗?想我了吧。要亲亲吗?”
觉得谈恋爱真的会很快乐也会很难过,付出感情的事哪有不难过的呢?都会很爱过一段时间 被爱过一段时间,被冷淡过一段时间,冷淡别人一段时间。可是其实除了爱情的其他感情也是如此吧。否则怎么会那么难过呢。很喜欢的电影啊,虽然后半部分有些贫乏的快,但依然会觉得受到感动。谈恋爱吧,体会才知道。
全程代入1988的宝拉和曼玉 希望世界对脸盲多一些善意
大家到底是怎么对上信号的,是不是互相看一眼脑子里就有个红灯“哔”地一下亮起来
拍这种细腻的爱情片,还是得韩国的来啊,毕竟经验足。那种你的不耐烦,没兴趣,皱眉头的样子,我都假装没看见,就想大老远跑来看你一面,没车回去了也无所谓,被拒绝太多次就想着自己是不是太烦了,真是卑微…………比起小姐的女权主义,这部更像普通情侣之间的爱情
展现了一种很真实的姬佬生活状态,但因为缺少冲突,让电影显得有些平淡无趣。短发女主长得有点儿像边伯贤,一直以为是大学生恋爱,看了一半她突然说自己32了,惊。
三星半,智书和允珠都太憋屈了,但总觉得其实两个人并不合适。智书回到首尔才敢做自己,允珠谈个恋爱把事业搞得一团糟,全片唯一看着舒心的角色就是允珠的男性朋友。最心疼的台词是“我告诉他我有女朋友了。”“如果你这样到处说,你会没有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