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整的一部电影 不知为何评分这么低 从一开始的制造灭蟑剂 到变异反噬 到下水道之战 卖虫两人组小孩的安排很不错 而卖鞋匠的小孩也演得很不错 自闭症吧 本来以为女主怀孕有没可能被感染 不过他们把整个昆虫体液涂到身上都没事 应该不会吧 关于昆虫的介绍也很有趣 相当于看纪录片时常常会有的担心具现化
然而有个细节震惊到我了 鞋匠发现小男孩失踪后报案 收到案件编号时问什么意思 警方回答48小时后再处理的意思
我再看看年份 97的电影 好吧 希望现在不是这样了
Mimic系列目前为止总共三部,1997年的第一部由日后以《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扬名的黑暗系导演Guillermo del Toro执导,他同时参与了编剧;余下的2001年2003年这两部跟Guillermo del Toro没什么关系,而且应该都是没有在影院上映直接发行录影带的。
Mimic的原著来源于唐纳德·沃海姆(Donald A.Wollheim)的短篇小说,以昆虫的拟态为话题的恐怖之作。
第一部的故事背景设定是这样的:
纽约发生了一种以蟑螂为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受害者多为儿童,一对生物学家夫妇制造出了一种新的蟑螂品种,名为“犹大”,以其人之道反之其人之身,让它们在蟑螂中传播疾病。
两年后,虽然传染病被遏制了,但人们在地铁隧道中发现犹大进化成了一种巨形蟑螂,而且进化出了一种类似于人脸的拟态,它们立着身体的时候就如一裹着黑色风衣的神秘客。它们开始猎食人类。
我觉得,这一点上,把Mimic翻成“秘密客”非常的应景,不仅是音译上的相近,更是对剧中小强的诡异形象的一种生动概括。
第一部故事的高潮就是那对生物学家couple逃离地铁隧道的过程。
由《侏罗纪公园》的视觉效果泰勒本·埃林森设计的特技,强调了黑白的强烈对比,营造了一种阴森可怖的气氛。这种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想到了Alex Proyas执导的《移魂都市》(Dark City),原因不明而喻,Alex Proyas和Guillermo del Toro同属黑暗系导演,只不过前者偏Noir一点,后者偏Gothic一点;如果单从地下铁和怪兽去联想,那就让人想起了Roland Emmerich的《哥斯拉》(Godzilla),最后都是以轰炸地铁告终,当然,两剧中小强的体型几乎是两个极端。
第二部的故事主要说的是一只犹大蟑螂男爱上一个人类女人而不断干掉接近女人身边的男人并拟态出被干掉的男人的脸的故事。
没错,第二部中的小强犹大又进一步进化了。犹大蟑螂在第一部中的人脸拟态只不过有点像人脸而已,或者说像面具更为确切些,而且不能变换,但是现在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变脸了。
第一部里明确有这么提到过,说是那一大群长翅膀的小强中只有一只公的,公的是不长翅膀的;所以当第二部中一只长翅膀的大蟑螂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想到,莫非这是只蕾丝边小强。
后来查了一下,第一部中“公的不长翅膀”的说法似乎不太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是一夫群妻制到是有根据的。查到这么两段说明:
雄蟑螂的体形一般比较瘦小、细长,而雌蟑螂则肥厚、宽大;在少数种类中,雄蟑螂的翅发达,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仅覆盖到腹部的前半部,或无翅。
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所以现实中并不是公小强就一定不长翅膀的,这样就让第二部看起来并不那么荒谬了。
其中还说到小强们的交配方式,就是公小强用像镰刀一样锋利的生殖强直接刺入母小强体内。还说到,如果那样做不受伤,纯属是运气;当然,还说到小强们身首异处可活上九天,最后还是因为饿死的。另,有的小强还可以无性生殖,就是说,某些母小强不用受镰刀之苦。
犹大小强受女人的诱惑,可能单单只是因为荷尔蒙的刺激。好像在哺乳动物中不同物种间也常常会有因为荷尔蒙的欺骗而发生畸形恋的例子。在第一部中小强就进化出了肺,就是说犹大其实是一种哺乳动物与昆虫的嵌合体。故事中的小强最后被女猪的剪刀剪断了脖子。
当故事发展到警察涉入调查时,该片就变成了侦探恐怖片——不过这么归类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罢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明确的主题,因为主角是小强的缘故,而且故事主要发生在地铁隧道和下水道这样的地方,所以当然不能拍出像《歌斯拉》或是《星河舰队》(Starship Troopers)那样的恢宏气势,但我琢磨如果主题定的明确一点的话,比如说以有点Noir味道的侦探片作主调,并多点悬念,那这个续作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的“小气”,会更加“个性”“灵性”一点。这种概念的“个性”“灵性”就在第三作中就表现出来了。
第三部的故事主角是十年后当年患病幸存下来的一个小鬼。
因为免疫力不济全天候家里蹲,养成了在窗口拿着照相机对着外面的大马路和对面公寓狂拍的习惯。于是发现了一个可疑的收垃圾男,爱上了一个美丽芳邻,几只从下水道跑出来的犹大蟑螂开始杀戮时,这个泡泡男却不能跑到房子外头去……
虽然我上面说第三部有“个性”有“灵性”,但是太没“人性”了点。可以说设定是抄袭《泡泡男》(Bubble Boy)的,而故事是抄袭《后窗》(Rear Window)的。这让它变得很尴尬。
故事的角色设定则是大量俗套的公式化脸谱,三口之家,兄妹俩都相当神经质,妹妹和毒贩子小黑有一腿——小黑和妹妹后来都被小强挂了,妹妹和那个芳邻还是朋友并且介绍给了她哥哥;兄妹俩认为目睹了谋杀事件,报了警,来调查的警察就被他们丧夫已久的老妈勾搭上了,并且对兄妹俩的报警不当回事——最后警察和老妈都被小强挂了;引出犹大的那个关键人物,垃圾男,turned out是个疯子生物学家——后来仍然被小强挂了……最后故事以爆掉泡泡男整天抱着的氧气罐,泡泡男躲在冰箱里幸存以告终。
PS.Mimic的故事体系虽然有别与阴谋更多的阴谋的CUBE系列以及密杀更多的密杀的SAW系列,但仍然是滚雪球式的。
最后再来提一下Mimic的原著作者唐纳德·沃海姆(Donald A.Wollheim,1914.10.01~1990.12.02)。
首先作为Futurians(左倾科幻创作团体)成员之一,Wollheim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科幻迷,同时他还是一位短篇小说家,一个编辑(从1957-1971,一直从事《Ace》的编辑工作),一个出版商(1971年创建了《Daw Books》)。
1975年因为小说《全权代劳的粉丝》 ("the fan who has done everything" )而获得了雨果奖特别奖(Special Award),同年的长篇得主就是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的乌托邦大作《一无所有》(The Dispossessed)。
1981年荣膺世界奇幻奖专业贡献特别赏(SPECIAL AWARD, PROFESSIONAL:for DAW)。
1986年获世界奇幻奖特别贡献奖(SPECIAL CONVENTION AWARD)。
此外Donald A.Wollheim还是198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世界奇幻奖大会的评委;两年后,1990年,于纽约死于心脏病。
2002年,Donald A.Wollheim被收于科幻名人堂(SF Hall of Fame,于1996由堪萨斯科幻奇幻协会和堪萨斯大学科幻研究中心成立,每年评选四人:在世和逝世各两位)。
《MIMIC》这部片子的中文译名叫做《变种DNA》,虽然大致表达了意思,却有些俗套。而且只标榜了这是一步以生化变异为主题的恐怖片,完全没有表达出影片真正的意思:“当虫变成人,我们该怎么办?”
英文中Mimic一词的意思是“模拟、摹仿”。影片一开始,女主所饰演的女昆虫学家被找到解决纽约城的传染病问题,所谓的“克氏综合征”。这种病无法通过空气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昆虫——蟑螂——而且只感染小孩。最恐怖的是,这种病没有已知有效的疫苗和解药,一旦被感染,必定要致残,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于是,为了遏制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女主使用了生化手段:她和同为生物学家昆虫学家的老公男主混合了白蚁和螳螂的DNA,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一种犹大虫。这种犹大虫堪称蟑螂的克星,其体液中的酶类可以极大加快蟑螂的代谢。而由于这种犹大虫自身也代谢极快,它们无法产生后代,绿色无污染,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果然,这种虫子一出马,纽约的蟑螂立马被消灭的干干净净。可怕的“克氏综合征”也就跟着无数无辜的蟑螂一起滚去见阎王了。
殊不知,更可怕的还在后面。两个小屁孩逮到一只仍然存货的犹大虫幼虫,马上拿到女主那里去卖掉换钱。女主大惊,犹大虫幼虫的存在显然证明事情没有按照原本的剧本来,犹大虫还在繁衍!
其实影片看到这里,暗线就埋的再清楚不过了。女主恰巧解释给小屁孩(观众)蚁群有一个蚁后,而恰巧犹大虫这种具有蚁群习性的生物也有一个蚁后。总之,这种类型的片子永远只要消灭一个女王就够了…(扶额
后面就是很俗套的调查调查调查、历险历险历险、爆炸爆炸爆炸。总之,在影片的最后,犹大虫被一顿烧烤全部嗝屁,伴随男主女主一起的龙套全部便当,只有一个正太抱紧了女主大腿不松手活到了最后。两个小屁孩的魂魄和地铁站黑人大叔的魂魄:我好气啊!!!(恐怖片黑人必死定律
这部片子的亮点在于那个模拟人形的兵虫。说实话,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还真想错了,我以为这个人形的瘦高个同《黑衣人》中的大虫一样穿了人皮,又或者是无数小虫聚合成一个人形怪物…没想到最后一个瘦高个就是一只大虫子,好肥~~富含蛋白质,要是卖到广东必定是分分钟被吃光的节奏啊!
细思起来,其实恐怖的点并不在于人类可以创造出这种怪物,也不在于这种怪物聪明到会模仿人形、和人一样大以及能在天花板上拉屎。恐怖就恐怖在这是男主女主两个小科学家在实验室鼓捣鼓捣就整出来的产物。就现在的科技来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创造一些超越人类想象力的东西,但是一旦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人类就有可能再也限制不住了。
就拿影片里的纽约来说吧,城市的下水道和地铁管线错综复杂又人迹罕至,抱团取暖死了都没人注意到的非法移民和流浪汉。充足的生存空间+充足的营养,这要是放在瘟疫公司里面就是完美开局啊!要不是两个小屁孩偶然逮到一只幼虫,又偶然又偶然的把它送给了女主,可能虫子早就占领了整个纽约的地下空间了。因为不知道,所以我们无所应对;当我们意识过来事情有多危险,却又往往无可挽回了。
可惜的人受限于时间,看不到自己的决定会在将来造成怎样的灾难。米基利发明氟利昂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这玩意会摧毁臭氧层。而如今我们看着挺好而为之鼓掌的最新科技,会不会就是人类文明这头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类坟头上的最后一抔黄土?原来这还是只有大科学家才能干出来的事,现在,没准就有那个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科学家,恰巧还有点性格缺陷刚和老婆离婚,正百无聊赖地泡在实验室里,看着某个实验材料眼前一亮...
这个年代,想要搞个大新闻实在太容易了。
米拉.索维诺在地下道中,在危险下,那种彷徨无助、害怕和憎恶仇恨,令人惊喜。列车中,黑人警察战栗的双腿,拉远景拍摄列车灯影、火花,还有那经久不息的枪声,令人回味。求生欲望下,擦鞋匠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孩子:从衣袋中抽出了唯一的一根烟,仅仅吸了一口,随即递给了某男,那恐惧的眼神、讨好的举动,对比电影前段,他在回答“孩子不去读书?”时,略微局促(自卑)、无奈愤懑的情绪表现,略为震撼,无奈。
细节颇多,情节细腻,以昆虫作为惊悚片的题材,不见少,但能有如此感染力的,实属不易。气氛渲染,不错,我想一部分是情节的原因(题材取自小说),另外演员演技和场景布置功不可没。场景,层次分明、统一,没有违和感,基本选取夜景/阴暗地,话说,‘下水道’烂街了。
有点遗憾的是,黑人警察演技略显僵硬,眼神没看出有变化,干瞪眼是不行的。肢体语言倒还不错。
另外,建议拍部3D版的恐怖片吧,昆虫题材的应该不错,相信虫山虫害的场面会令人惊悚。
看陀螺的电影主要就是看里面的怪兽。
下水道有些场景真像游戏场景,有异形3的感觉。
反复出现的十字架标志,陀螺反复在说。
女主被掳走的时候,觉得她会变成凯瑞甘
原画质感,湿漉漉的异形质感
美国的下水道怎么这么大,怪不得能有忍者神龟
变异昆虫模仿人脸的这个设计很帅
相对“硬科幻”的解释,比如实验室里的昆虫科普,后面为什么蟑螂会进化成蟑螂人
陀螺电影中的很多角色,会让我觉得这个就是导演吧,比如本片中的神秘小男孩,可能他们都是宅男。
女主怀孕到底是人还是虫子,最后一幕,三个人抱在一起时,男主说,我们将有一个baby,然后镜头往下移,停在男孩和他手中拿的虫子玩具,所以应该是虫子。
原来里面还有边境杀手里面那个警察老油条。
如果雄虫那么重要,他们智商又不低(他们很会在人群中隐藏自己,如果是狗肯定不会那么文气),那么最后应该不会奔向火车。
3.4,巨大化蟑螂食人及主角在身上塗抹蟑螂體液自救,是中學時印象最深刻的恐怖片橋段。1997年的好萊塢是怎麼了,才會在短短兩個月內出品Mimic和Man in Black兩部以蟑螂發想的科幻片?
陀螺第一部进军好莱坞的电影,“好莱虎”太凶猛,没有太明显的作者痕迹与个人风格,多条感情线的并入却使得这部商业电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有几个有意思的小设计:飞天蟑螂人散开的翅膀、拿着对勺听脚型的小男孩、不能怀孕的女研究员,以及饰演警察的那个演员像姜文、姜武的合体。
当年能做到这个程度,算是怪物片里的优秀片子了。那个人脸面具+1
经费不够黑暗来凑,陀螺还是蛮厉害的,观看影片时其实一直有个困惑我的点,就是为什么会设定为女主无法怀孕,以及她所制造出的昆虫与女主的未孕究竟有什么含义和关系,看完后大概理解了,1.影片内多次探讨昆虫可以模拟人形,2.女主未孕3年却突然怀孕,3.涂抹昆虫体液可以让昆虫误以为人类是它的同类,可男主与曼尼身上同涂体液却只有曼尼被杀,4.结局男女主角相拥时镜头却缓缓下降停留在男孩的脸与手上,而他手中握住的也正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昆虫模型。在多层次的暗示下,这是否也意味着男主其实以被昆虫所模拟,或者说男主是否已演变为了那只雄性昆虫,剧中也多次提及,女主所制造出的昆虫本是无法繁衍的,而且只应存在一只雄性,细思极恐,这是否也在预示着昆虫自身又一次的进化为了更高的形态,并且有了不同的繁殖方式。
德尔托罗早期又一部,继续胜在点子和气氛。其实故事本身太俗套,变异怪物+恶心口味,节奏人物转折处理都很常规,只有这个巨型蟑螂模仿人类的梗不同以往。
很早时候看过,印象比较深的恐怖片,那时候吉尔莫·德尔·托罗还未成名。
2.5,鞋匠的孩子真的勇,也有点坑,这个概念有点细思极恐,进化后可模仿人类。格局前面看似会很大,涉及交通什么的,以为会扩散,结果其实格局很小,就是在地下解决问题。
这一部的剧本写的也太三流了,很多情节很难说是无用情节还是因为解释不足而与主线缺乏联系。节奏也很拉跨。但是陀螺的恶趣味真的是永存。二和三就不看了,甚至都不是陀螺拍的。
就算是米拉索维诺的粉丝,也必须承认她和诺森两位领衔此片算是错选。太过温静文雅,缺少此类暗黑系怪兽作品所需要的角色爆发力与坚毅度。再就是昆虫类的怪兽实在是超越了对恶呕的接受底线……两星半。
人形小强很不错,其他都不好,人物无聊节奏拖沓惊险不给力。小男孩表情呆滞角色作死,烦。因为摄于多伦多,置景是柯能堡御用的卡萝尔哟开头医院一场很有她的风格吧
看到开头,知道结尾的一部电影.........不喜欢这样的,或许看太多类似的了。
这货居然丑过苍蝇人,我服了。昆虫爱好者应该会喜好,太恶心了。看完本片对我而言是个挑战,还好勉强成功
家里有太多这种东西,小时候睡觉时身上也有它们在爬,源于真实的恐惧是最有力的
寂寞的托罗对地下世界的热衷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本片中表露无遗。可惜他这部好莱坞处女作算不上成功:过于商业化的套路,单薄的人物,单一的悬念等等。在沉淀了5年后他才重返好莱坞拍出了刀锋战士系列最高作《刀锋战士2》以及后来更成熟的《地狱男爵》。虽然是部平庸的作品,但对寂寞哥而言却意义非凡。
够恐怖。修补一个bug带来新的bug,生物界的程序猿面对自己的bug,最后直接删除程序了事...
墨西哥佬吉尔莫的《杀出虫围》,NYC地铁隧道大逃亡。超级小强拟人进化和《沙王》有星点相似。Josh Brolin嫩脸出镜便当男。
80挺棒的片。配乐听起来很耳熟,女声轻声吟唱,给人的感受飘渺且诡异。高超的导演技巧弥补了剧本故事的不足,气氛刻画非常吸引人。由于导演是墨西哥的,这部片看上去跟好莱坞恐怖片的气质还是差别很大,其精致的程度使本片完全没有小成本电影的粗糙和即兴感。不足是,模拟人类的创意完全能挖掘更深些
陀螺称之为妥协的产物,要是找到2011的导演剪辑版再看看吧
高中租碟子为《神秘客》估计是港台译名~当时不敢想象如果小强变身人类,会成什么样子!
意外在迅雷上找到的电影 评分都不低 现在看有点弱 但是以当时97年的水平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