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心迷

正片

主演:刘建魁,董琪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剧照

心迷 剧照 NO.1心迷 剧照 NO.2心迷 剧照 NO.3心迷 剧照 NO.4心迷 剧照 NO.5心迷 剧照 NO.6心迷 剧照 NO.13心迷 剧照 NO.14心迷 剧照 NO.15心迷 剧照 NO.16心迷 剧照 NO.17心迷 剧照 NO.18心迷 剧照 NO.19心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心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多年使他养成了良好的领导素质和领导风度,动静不形于外,喜怒不形于色,每天都是那样,慢慢地迈着四方步,生怕踩死了蚂蚁似的在办公楼和宿舍楼之间来回运动。他不明白后勤李处长和大刘为什么不提醒他一下,后勤李处长是他一手提拔的,他不是非常地善解人意吗!退下来以后,他才明白些事理,在台上干时怎么就那么蠢呢!是被权力的光环遮蔽了双眼,还是被虚饰的奉承迷惑了心窍?早上的事是自己过于敏感,还是本应如此呢!如果是过于敏感,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作祟呢?记得后勤李处长当办事员时,我家的门槛都让他踩破了,那时妻子还未去世,他送来四双新式旅游鞋,一家四口穿上一试,一码不差,非常合适,没人告诉他尺寸,妻子非常清醒,后来给他送钱去,他不要,说是亲戚办鞋厂,送给他的。妻回来说:“这人可怕,他能在后面把我一家人的鞋码搞得一寸不差,他还有什么不能为呢?这种人不能用。”他听了妻子的话,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蟹群大比拼假面骑士55520周年天堂?重获裸奇点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开车族怕怕第二季将军的小宠医第二季法内情粤语我是大美人第三季法国万岁小甜甜哥谭 第一季红粉间谍求生之路小人物历险记我不好惹百变星君海天盛宴·韦口剑客卡南我们不属于这里冬季暖阳黑蝎第六计住进每一种生活大病007之最高机密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长篇影评

 1 ) 观众需要好故事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对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中国电影来说,学习乃至抄袭外国电影一直是条捷径。无奈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独立电影,中国电影创作者连挑选抄袭对象都会发生致命错误,进而制造了大量不堪入目的山寨电影。也难怪到了《泰囧》时,很多人感慨,故事明明没什么出挑之处,结果就大受欢迎,原因就是找的对象没搞错。 《心迷宫》(即《殡棺》)导演忻钰坤坦言,自己深受不少好莱坞导演的影响,尤其是注重编剧叙事的诺兰等人。这部电影第一时间会让人想到上世纪90年代红火的三段式电影,从马其顿的曼彻夫斯基到墨西哥的伊纳里多,以及擅长编剧的昆汀。在中国,荒腔走板的三段式电影可以是冯小刚的贺岁片,也有不入流的微电影,但《心迷宫》与它们决然不同,它真的会讲故事(尤其是对比几年前看过的《蓝山》等独立小片)。 若能放宽心,接受乡村爱情故事级别的演员表演,熬过前面二三十分钟,你会相信剧本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思考,而不是停留于偷师摘抄——套用上一个躯壳,然后往里面加塞、灌注东西。 剧本上的雕琢,令《心迷宫》的观影体验渐入佳境,尤其是中国(农村)现实与黑色残酷风格实现了怪诞的结合。片中人物,大多不是传统的正面形象,故事错综复杂,险象环生,颇有低成本科恩兄弟的怪咖风范。 尽管有人对其农村背景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会降低主流观众的兴趣度,但恐怕只有在略显闭塞的山村里,《心迷宫》所发生的故事才能最大限度地成立。并且,山村在电影里是起到重要功能的故事场景,而非过往那些中国电影,只顾贩卖乡土民俗,乐此不疲(我一度错以为《心迷宫》又是一部冥婚题材电影)。这仿佛再次说明了,哪怕过去了三十年,中国电影的未来,依然是在广大的乡村与县城啊。 《心迷宫》故事由三部分组成:儿子与意中人闯祸出逃,中年旧情人偷欢败露,村长父亲力保儿子。每一段都会引出那个夜晚,每一段都会出现电视机的大猩猩,但在时间线和主要人物上独立成章。对阅片无数的影迷来说,看懂这部电影并不难,难的是,你会感受到电影人物的惶恐——真不知道拿那具烧焦的尸体怎么办。 在当代社会,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太多问题,那《心迷宫》为何还会发生无人知晓的认尸故事。为了克服逻辑上的bug,创作者得自圆其说,做好铺垫之余,还得设好圈套,故作剥茧抽丝,让观众意犹未尽。《心迷宫》先引出了烧山死人的闲笔,说明该情况在村里很常见,然后是死者身份的不确定,又有交通不便,再排除警方之类的掺合。哪怕是一枚徽章、一个手机,《心迷宫》也不忘把细枝末节交代清楚,甚至于流露出一丝罕见的恶趣味。 围绕尸体的真实身份,《心迷宫》出现了三次转折变化,最后以无言的和解,荒诞的黑色结局收场。中间涉及了农村常见的家庭暴力,也有父亲与儿子的关系紧张。妻子被丈夫压制,儿子被父亲压制,所有人物又被那具棺材和那个山村所压制,疲于奔命,喘不过来气。 电影对人性善恶天平的把控尤其出色,从开场就出现了人物在一念之间的犹豫和焦灼,心魔乱舞,几经挣扎。尤其是在父亲身上,他的内心波动可谓是大起大落,精彩异常。那个突然插入的梦境,给我印象极其深刻。如果这种“不太照顾观众”的处理手法再多一些,《心迷宫》无疑会更有电影节像。至于眼下版本,它显然更满足于讲好一个故事,尽量的滴水不漏,并且让观众确信:这是一个好故事。 不过相对应的,我个人认为,《心迷宫》仍有提升空间,譬如电影采用了一批“职业演员”,他们很努力地制造一种乡土的“非职业经验”,导演也给了足够多的大特写镜头去表现他们的内心纠结和人性阴暗。但实际上,他们的形象与表演本身并不是太抓人,反而落了电视剧模式的批评。 导演娴熟运用了诸多电影技法,无奈电影感并不是太强烈。有人也善意地揶揄说,大概只有海报上的那个画面场景才是“最像电影”的。一方面,这大概是成本限制,另一方面,如何在小成本电影里真正做到脱颖而出的效果,年轻导演还有学习的空间。无论年轻小情侣还是几个配角大叔,他们的整体表现都过于克制跟实在,缺乏能令主题出彩的相称表现。好在回到当下这样一个电影形势,《心迷宫》无疑还是一部出色的处子作电影,值得褒奖和鼓励。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2 ) 只有好故事不花钱

 (有剧透,请小心观看)

   走出放映厅,看到导演本人被影迷观众们围着拍照、提问。由于事先买票的时候不知道导演会亲临现场出席见面会,所以按个人习惯买的最后一排位置,没有机会提出问题,未免有些遗憾。想上去请教一二,又见人多嘴杂,怕忻导分身无暇,所以悻悻离开。

   先说好的,结构和叙事有趣就不必多说。对于成本控制在200W以下的内地独立电影,个人觉得这是接近九十分的答卷了。有人说不如《11点14》不如《撞车》,人家的投资好几百万美元呢,别跟那个比了,创作环境不一样。在内地拍摄独立电影,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从剧本创作,到器材租赁,演员挑选,周期规划都是必须精打细算的事项,处处要钱,你让制片从哪抠钱啊。所以从电影完成度来看,很值得称赞,但作为去年开始就关注的电影,留心观看,有一点小疑问,也请看过的豆友们一起探讨一二。如果问题没用,是我疏忽,算是帮马虎的我解惑。如果有用,大家留心,日后创作或者观影也可以避免忽略类似桥段。

   先说的就是临摹痕迹太重了,也就是叙事技巧。导演自己也说线索的布置未免显得匠气太重。我觉得和岗萨雷思电影都好像,又都不像。《落水狗》《21克》《撞车》《11点14分》的痕迹也很多。即看似连锁反应,实际又不是连锁反应,而是同时间叙事线看似彼此独立,实际都存在交叉重叠。而导演正是先创作的这样结构的剧本,再依照剧本拍摄。难免有借鉴之嫌。
    好吧。打破导演的时间顺序,电影的正叙结构框架就是:

   一、宗耀失手杀白虎,村长父亲处理尸体,白虎尸体被误认为陈自立。
 
   二、假陈自立后事待近,而真陈自立回乡途中掉入闲人坡身亡,

   三、真陈自立尸体被发现,假陈自立尸体(白虎尸体)被丢弃荒野无人问领。
    

   大结构是没问题的,看其他延伸的剧情。
   1 宗耀本来有一份广州大企业的工作,但因为村长父亲阻拦,被迫被安排到周边地区的铁饭碗。宗耀对此事耿耿于怀,对父亲不闻不理。宗耀爱慕同村女孩欢欢,但迟迟不提结婚事宜。欢欢女友提醒欢欢最后别被宗耀甩了,欢欢心生一计。
    村中痞子白虎嗜赌,偷了同村土豪独腿陈自立钱包。白虎回乡途中,撞见欢欢骗耀辉怀孕一事,称不交一万就宣扬出去,争执中被宗耀失手杀死,宗耀逃跑,村长父亲路过现场,处理了现场。
    陈自立爱人丽琴因为爱慕宝山,来到这个小村子。可是宝山没有娶她,无奈丽琴嫁给陈自立,陈自立不在的时候丽琴常与宝山偷情。案发当日宝山对丽琴说可以将陈自立杀死后放山上烧掉,掩人耳目。
   
   2 宗耀与欢欢逃进县里,第二天一早尸体被村长与老赵“碰巧”发现,因为欢欢失踪加上被卖店老板大壮目击,宝山被认定为第一凶手,被黄家一顿拳打脚踢。村长恻隐,又听案发处发现白虎尸体上陈自立的身份证,白虎尸体又成了陈自立的尸体。第二天陈自立回乡途中,被大壮巧遇,大壮见死人复活吓一跳,想杀了他了事(因为喜欢丽琴),可没下去手,陈自立醒来要大厕,接电话失足掉下闲人坡,大便失误自杀而亡。
   
   3 真陈自立尸体被发现,白虎尸体被扔到村委。白兄为了躲避麻将馆讨债,白兄将真白虎尸体借来骗麻将馆说白虎已经死了。宗耀准备约欢欢一起去广州,可是欢欢本没怀孕,只是因为怕村长儿子甩掉她才称自己有孕,她反复挣扎中终于劝宗耀回乡自首,宗耀回乡途中见白虎出殡,白家人称是自己吸烟失手自杀而亡。事后又将尸体扔到了荒野,宗耀赶到白虎坟墓处发现父亲也在,爷俩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大牢声。电影走向结局。

   这么线性的展开来看,导演是在想借这个故事讲述一系列的有关农村的现实题材故事。而电影采取的叙事手法是复调(即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又有区别的部分所组成)来表达,又有点像《11点14》,但从结构上来看,《心迷宫》同前者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它的巧合很蹩脚,前者是故事角色因为同一时间发生的巧合事件而联系到一起,《心迷宫》从父亲藏尸开始,就已经显得后力薄弱了。

   导演自己也说自己第一次拍摄长片处女作,这个剧本他创作完后面对大量的人物群戏自己也感到乏力,对于今年刚31岁的导演,严厉一点说,从结构类型上讲,这称得上是70分作品,从现实题材上讲这只是20分作品,因为它远没有达到现实题材的效果的,而且因为这种炫酷的叙事手法和新奇的电影结构令很多具有现实表现力的镜头都阴差阳错的达到了喜剧效果。在现实题材的电影里频频出现笑场是很尴尬的事情。

  以上是关于结构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拍摄。
 
  一是电影前后摄像风格的转变,也就是前十几分钟跟后面一百分钟。前面十几分钟全手持拍摄,晃的厉害,画面变换很快。后面应该加了稳定器材,画面节奏变慢。不知道这前后变化出于什么原因。
  二是树林的戏布光严重不足,布笼灯的话北京这儿市场价位是1000块一天,车牌“豫”应该是在河南拍摄,我觉得器材也贵不到哪去,作为重要的一场戏,因为这一两千块钱,有点惋惜这场戏的布光。树林这场戏创作时靠前,也应该多些投入,效果会更好。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觉得可能算一个小BUG,白虎是如何将陈自立钱包偷出来的,这没表现出来。有的观众说无聊,他追上去了和后来他身上有陈的身份证不就证明偷到了么。可是朋友注意,陈自立拿的长钱夹,他还带大皮包 ,长钱夹放进大皮包里后,白虎如何下手,将钱包拿出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一个专业赌徒,非专业小偷是无法做到的。我相信导演应该意识到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这组镜头是什么样的想法设计的。

  第四个问题就是关于目前当下中国独立电影了,目前独立电影发展很难,前几天昔日贾樟柯御用主角王宏伟接受采访谈独立电影目前可谓惨淡。忻导说170万的投资,不知道是源于社会,还是源于自筹。当然这个问题很八婆,有知道的就八卦下,请朋友们勿喷哦。
 
  对中国电影一直是又爱又恨,总有失望,总有惊喜。今天算是个小惊喜。前几天锡兰见面会上说电影的国籍性很重要,是可以对抗老美大片的东西,我觉得中国当下的独立电影也应该继续讲好故事。会继续支持忻导,支持优秀国产电影。

  PS,这件事根据真实素材改编,真是发生在河南的吗?→_→。

 3 ) 庇佑

非常感谢心迷宫剧组的邀请,使得我有机会能够才全国院线上映之前看到这部电影。

从去年还是前年解除到故事梗概开始,就对这部悬疑片很有兴趣,一度写过三页剧本,后来因为时间不够充分而放弃剧本的写作。

昨晚看过全片以后更觉得导演和演员们太不容易了。仅仅170万的投资,拍出这么一部不错的电影。

这是一部特别难把握的电影,陆川导演曾经点评本片的导演说你不要在乎票房。一个多线索、多角度、多人物,开放式结尾的故事,说悬疑更多的会链接到社会现象上。有向大师致敬的部分,也有导演自己的想法。

一开始我是很难接受本土化的农村题材,但实际上那样的一个背景,却恰恰好是当今真实社会的写照。看完后感慨,这样的题材竟然可以通过审查也真的不容易了,晦涩的的镜头和很多默不作声的空镜,反而可以将凄凉的空荡荡毫无生气的村子衬托出来。

虽然镜头语言、叙事风格和剪辑还略显青涩,但是作为一个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已经可以感受到他的诚意。

这里要提出的是角色丽琴,这是一个联系多头线索的重要人物,不同于村长父子的正面主线,支线的所有矛盾都将集中在这个人的身上,她的存在让故事更具饱满的戏剧性。孙黎的演技突破也让我感到大为吃惊,出演一个与她时尚御姐的风格完全迥异的“村花”。首次在大荧幕上看到她的镜头还是感觉蛮跳的,不过后来她的表现越来越好,那些无言的镜头真心是靠演技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她也是本片里颜值最高的女性角色。

影片有些部分耐人寻味,但也些地方端端的搞笑,惹得观众也跟着剧情会心一笑。

最后的镜头落脚点在白虎上香那地方,其实大部分的观众包括我在内都认为如果END在村长父子二人棺材前对视那里才是最妙,但是导演也有自己的考量,其实这也是本片的主体升华——庇护。父亲对儿子的庇护,男孩对女朋友的庇护,女朋友对男孩的庇护,村花与情人和爱慕者之间相互的复杂感情,白虎寻求的庇护,白虎哥哥向村长寻求的庇护。每个上香的人都渴望受到庇护,到底谁在庇护你?你又在庇护谁?人人看似紧闭着口,却心里透亮。人性的复杂和欲望超出了每个人的预期,所以才有了这个离奇一案。

这部片子是河南人投资河南人制片在河南拍摄基本上都是河南人在演,彻头彻尾的一部本土电影,在参加外国的电影节时候,有国外媒体记者问导演,这片里的演员都是中国的明星吗?导演很有自信的说,是的。

虽然这些演员并非大红大紫的名人,却都是敬业又认真人们,都拿出了自己的心血以飨观众。我认为导演说的没有错,他们是明星,他们都是未来之星。

 4 ) 后宗法社会背景下的农村人情与人性

公正点讲,《心迷宫》(2014)只是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一部电影,尤其是跟大陆产的其他电影相较而言。之所以说它还“不错”是因为(1)以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来讲述一个巧合的故事,这种叙事结构一直能引领观众看到最后;(2)以非常有代入感的演员来演绎这个故事,的确没让观众出戏;(3)以小成本制作这样水平的电影,让人感觉真正电影不是“装”出来的。之所以称它是“相对来说”意义上的“不错”,是因为(1)一部真正好的电影,除了有好的故事外,它应当要有能触动人心的地方,除了一点黑色幽默带动了我们的笑感神经外,还真没有什么引起我们情感变化的因素,无论是压抑的,还是欢快的;(2)一部好电影应当给观众留有值得思索的东西,然而,无论是“人情”还是“世故”,它似乎都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值得我们咀嚼。当然,这虽是我非常私下的标准,但它相对于大陆之外的观众来讲,它还是有些东西值得玩味的,那就是它展现了后宗法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现状、农村的人情世故以及造就这一切背后的人性肇因。

或许有人会认为,本片揭露了中国农村人的丑陋面貌。如果说本片的目的就是针对这点,那就有点偏颇了,如同本片中的人性丑恶面,农村人有,难道大城市人就没有吗?“小三”好像是城市人发明的吧,讹人的城市人比农村人更多吧;“亲亲相隐”从来就合乎法理和人情(不讲法理和人情的社会除外),更没什么值得批判的。事实上,只要有人的地方,那点子破事都不陌生,只要你想“揭”,它就有恶可揭,你想“扬”,它也定有善可扬。所以说,本片决不是想从揭露视角来反映我们农村的人情与世故。

然而,它又的确是反映农村的人情和事故,只不过是放在后宗法社会背景下来讲述的。中国传统农村就是个宗法社会,村子里的大大小小的事靠宗法制度基本上就能解决,根本用不着公权力介入就可以将一些重大事件消弭于无形。然而,现在中国大陆的农村不再完全由宗法制度来统治了,但也决没达到一有人命关天的大事,公权力就能立马介入的地步,这就有了如同本片所设定的场景,虽然,村长或其他人可以立即报案,农村人也不再唯族长家长的命是从,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习惯于宗法社会的那一套,至少在办事程序上还是希望村里有声望的人能够先出面解决问题,即能不将事搞大就不搞大,因此,对于死了人这样的大事,他们还是想着先“入土为安”为上,这就有了本片向境外观众展现特有的故事背景。所以说,展现后宗法社会背景下农村人如何对人、对事,如何维持人性中对道德、秩序的本能需求才是本片中心主题所在,因为但凡法治观念强点的地方,这个故事就不太可能会演绎下去,无论它发生在同姓聚居的村落,还是异姓杂居的小城镇。

那么,本片是如何展示这一主题的呢?在说明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本片到底结束在哪儿好。有人认为,本片结束在村长与儿子宗耀对视于殡棺前这一幕为妙。我也认为,为了过审,在这一幕上加上“自首”的字幕介绍是一种败笔,但其后拜神的一幕绝不是续貂之作,也就是说,如果仅结束于殡棺前这一幕,这虽有震动人心的一面,但本片就完全讲述了一个故事,它没有什么升华;反而加上了后面一幕,即使编导也认为自己是不得已加上去的,但我认为,这恰是将特殊背景下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因揭示了出来,它不应被认为是一种所谓的“救赎”,既然本片在叙事方式上整体是呈倒叙的,那么,最后一幕恰恰是所有故事的开端,肇始剧中人的所有行为的本因。

越是所谓文明程度不高的地方越能看出人的原始本能。相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农村人的处事风格更近乎丛林法则,那首要原则就是“自保”。处在法制尚不健全,宗法体制又早已崩溃的农村,那里的人们自保方式的首要特点就是祈求神灵的保佑了,因为在外在无所依的情形下,内在的东西必然会占优势。这样,求神拜佛就可以认为是人的自保本能在信仰层面上的反映。那里人们总觉得有了神灵的护佑就多了一层保护,这种保护当然是个人性的,你求则佑你,你不求就增加了危险的可能。所以,本片中的白虎进入道观求神保佑赌博能赢,宗耀母亲也来为儿子求取护身的灵符,而那无神保佑的宗耀的女友也在闺蜜的告诫下准备实施她独有的自保措施——假称怀孕——来诓住宗耀,这样我们就从自保的角度解释了故事中行为人是如何有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从自保的视角来解释其他人物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比如宗耀为何要推倒白虎、其父又为何要焚尸伪造犯罪现场、丽琴为何否认宝山夜里跟她在一起、宝山为何在关键时候说他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不知道等。然而,除了自保这种本能,我们还发现这些人的行为原因中还有道德和秩序的本能夹杂其中,这就从中看出了人性的挣扎:宗耀想维护女友颜面又不想让全村人知道他的婚前性行为、其父在保护儿子与违法犯罪间作了艰难抉择、丽琴想保全名节又不想将事情闹大、大壮想追求自己幸福又不敢违法犯罪、宗耀女友为了自保而藏匿奖章后又自责而掩埋奖章,从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行为人在自保的同时又不想违背公序良俗或法律,而后者也是一种人性需要;这种人性的挣扎或许正是“心迷宫”的真义所在,即人性需求是复杂的,人的内心决不是单向度的。然而,无论我们怎样看待人性,若脱离后宗法社会的背景,故事的起承转合似乎都会有障碍,所以说,这是一个特定背景下特定人群所创造的一种特定的故事,其中所反映出的人性的特殊性要远大于它的普遍性的,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本片的价值和局限性都在于此。(文/石板栽花 2015年10月17日)

 5 ) 生死有命

    由于政策性原因,中国电影的名字中不能出现殡或者棺之类的字,但荒诞的是,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修改片名的指令反而部分拯救了这部电影的亲和度。从《殡棺》改名为《心迷宫》之后,这部小成本电影对于观众的拒斥感减弱了很多,反而增强了悬疑类型片的感觉。虽然即便如此它也不可能获得大规模的票房肯定,但是毕竟让这部导演的处女作显得不那么刻意“地下”。
    总有一些电影看完之后让你有无尽的言语想去表达,但却发现始终找不到说出口的线头。某种意义上讲,这类电影就是佳作。它呈现出了生活与人心、人性中细密的复杂况味,以至于只能用故事去慢慢晕染,而无法用概括性的语言去分析。《心迷宫》就属于这一类。
    从类型上去框定,它的骨血部分继承自悬疑片,但却没有让它停留在商业电影消费案件的浅表层面;从外部形态去看,它下定决心玩弄结构,却没有彻底与观众决裂,反而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半是引导半是放逐的参与感;从内部精神去看,它探测到了中国人心理的暗礁。那些不可言说的灰色地带,人们心底引而不发的潮湿火药,悬而未决的精神血栓都在这部电影中被呈现出来。它们凝滞、冰冷却也散发着本能的生机勃勃,那是艳丽的大国崛起大幕后细微的灰白底色。
    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小县城才是中国的真相。
    所以,像大多数对于“中国”的气质和精神内里有表达欲望的导演一样,这部电影选择了对准乡村和县城。小城的转型期几乎就是中国整体意义上转型期最好的缩影。像画面中山路两侧裸露的岩石一样,这里没有楼宇亭台的遮蔽,发生的一切都更直白,去修饰化,更残忍,更荒诞,更贴近动物性,或者说,更中国。
    丑陋,是这部电影人物出场时已经定下的基调。无论男女。但这种丑陋是一种中国式日常化的丑陋。是那种处于大都市中的我们拼命想别过头不去看、也不想承认的丑陋。大多数时候,出现在我们的大银幕上的人都是被妆点过的,成为了一种高于现实几厘米的美好假象。但《心迷宫》却狠毒地把我们扔回了拼命想逃离的县城现场,以至于有时,它像一部冷硬、粗粝的纪录片。这些男女演员都是从当地的地方戏演员、地方剧团中找来的职业演员,塌鼻梁,宽脸,斑斑点点,鸡心领毛衣套着秋衣,外面穿件夹克,骑着电动车或者开一辆小面包,奔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这电影中的几天,几乎就是中国城镇化的横断面。
     这部电影有几个套层结构:首先,它涉及命案。但是不像我们惯常意义上的商业电影对于案件的叙述模式,那些电影中的死亡都是奇巧化的,充满诡异的动机和强烈仪式感包装,而《心迷宫》中所呈现的死亡,灰暗而沉闷,充满随机性,生死一瞬,无征无兆。这才是真正的命运感。生死有命,不过就是如此。但是,这命案本身却成为了催化剂,发酵了所有我们已知的、漂浮在生活表面和沉淀在现实涂层以下的情绪。
    然后,它还涉及谎言。我们都对探求真相充满向往,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运转其实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的,这是个残忍的现实。这部电影最初的一个谎言其实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它更像一个小姑娘撒娇、任性和刁蛮的玩闹,但之后,谎言一点点被放大,变成了一颗颗真正足以击穿生活的子弹。到了不可收拾的结尾,再回头去看那个荒唐的开头,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无常。更何况,这电影中,每个人都对每个人撒谎。丈夫瞒着怀孕的老婆与初恋女友会面;瘸子瞒着妻子和小三,在两者之间占尽便宜;儿子瞒着父母和村里的姑娘厮混;村长瞒着自己的良心,收拾残局……每个人都在想,自己可以把其他人蒙在鼓里,其实,自己却也一直站在他人设下的陷阱中。
    在这之后,你还会看到所有人情感与精神的溃散。无论是看似美满的村长家,还是不幸的寡妇,他们都是中空的,生活之于他们,不过就是在度过时间而已。而铺陈在故事当中的情感与情欲,又如此绝望而虚张。那些无法明目张胆的爱,不可断绝的恨,又把一切搅得混沌。
    而在这一切之外,最外圈还有一层隐秘却又无处不在的父权。父亲借由“爱”之名,为孩子安排一切也剥夺一切,而后来,父亲想拯救自己的儿子,却最终让所有人落进了更加无望的深渊。最终,父子二人在殡棺两侧默默伫立,一切又回到起点,荒诞覆盖着荒诞,无常折叠着无常。在多年的疏离和憎恨之后,孩子叫了一声“爸”。但这是重返亲昵还是更深的诀别呢?
    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它不可避免的渗透着一点心机和炫技,比如,剧情中的电视里总是出现一群猩猩的纪录片,映射着现实中的人类,这是导演不太自信又想表达作者性的细微体现。不过,这一切都并不过分,没有搅扰故事的本分。
    《心迷宫》是一个巧合套着巧合,被戏剧性推动的故事,抛开这些需要抽丝剥茧和脑补重建的故事谜题,其实导演有着更大的野心。他想向人们揭示人心中某些深不可测的坑洼。他已经展示出的故事,和我们看到的一切不过都是冰山一角。他描述了这个寒冷的冰峰,也展现了静默如迷的海水,当我们看着这冰山一角的垮塌之后,是否会想到海面下庞大的冰山,有一天也会彻底崩塌?
(文/杨时旸)

 6 ) “桌子下的定时炸弹”

《心迷宫》是由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平面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剧情悬疑片,由忻钰坤执导,邵胜杰、霍卫民、王笑天、罗芸、孙黎等主演。该片讲述了中国某偏远村庄里,因为一具莫名出现的尸体而引发的一连串离奇怪事的故事。该片于2015年10月16日在中国上映。
电影发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山村,格局很小,开场带入感不算强,但通过一些细节交代了人物关系,在以尸体出现为节点而引发的连锁反应,至此分离出三大主线,这三条线索在叙事上各有先后,实际上乃是平行时间,电影取巧的地方在于对叙事先后与平行时空的掌握,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悬念,三段故事彼此独立,但互为补充和呼应,后面的故事解释前面留下的悬念,而前面的故事又照应了后面的故事发展。片中人物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审视事件,对彼此之间的作为并不知情。但观众作为上帝视角,通过三段故事的互相呼应和阴差阳错的人物关系,虽然故事之间环环相扣,但观众对整个事件脉络有着清晰地认知。这就是“桌子下的定时炸弹”概念,也是该片令人叫绝之处。
相对于这部片的成本来说,电影简直完美!所以说好电影不一定要砸钱的啊,用点心还是能拍好的嘛

 短评

世上本无人,有了谎言,猴就成了人:不要用怀孕骗人,不要找小三,拉屎不要接手机,不要赌博,不要用“爱”干涉子女幸福,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国产片尾的字幕——朱自清

3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诺兰结构科恩风格本土叙事,五星鼓励

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国产犯罪片越来越好。「烈日灼心」力道够了,然剧本硬伤太重。「心迷宫」的剧本真是惊喜。如此群戏能这样流畅地自圆,已实属不易;时间线打散却又让观众能轻易缕清而不显杂乱无章,确是匠心别具地精巧。开场即惊艳;结尾父子对峙戏太棒。当然,为过审加上的那行字幕让人出戏,不过相信以后会更好。

9分钟前
  • 阿茶
  • 力荐

太棒,如果拿这部去申奥,就有希望了。如果最后结尾能在父子相视收住,就更美了。国产片之光。

1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FIRST首部,威尼斯影评人周,锋芒毕露。类低俗小说结构常见,本片运用到本土化题材上,不止讲了个结构花哨的故事,还反映了农村现实问题(劳动力流失等)。导演混过片场,编剧、剪辑都过硬,毫无拖泥带水,细节精打细磨。全职业演员群像出彩,成本200万处女作,相当不错了。导演是诺兰科恩奉俊昊粉

1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如果你认同电影就是好好讲故事,那这部电影在讲故事的层面上非常出色,故结构编排,细节铺垫,剪辑与主题都打磨的足够精致,这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没什么瑕疵,虽然它的结构也不新鲜,但这年头能遇到这种带着脑子的导演处女作简直就是一种幸运,但愿忻钰坤不会立马下海拍什么卖IP的商业大片。★★★☆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不造有多少编剧爱好者心里都构思着一个昆汀/里奇/科恩式的犯罪故事,有些故事可能永远都构思不完。起码这部电影把每块拼图都对上了,而且非常中国。非常中国的电影里警察很多地方是缺位的,但关键时刻会在屏幕上用汉字提醒观众他们的高能存在

21分钟前
  • 蛇弹吉他
  • 推荐

环环相扣的粗制处女作,小成本却显得格外真实。可现今佳作无排片,烂片满街跑,外国的流水线好唱戏,一大乱象,罢了罢了。

26分钟前
  • keke
  • 力荐

“有些事,非得问出来?不问就是压在他心头,压一辈子;一旦问出来了,这石头就是压在你心头了” 赞叙事结构,过去跟现在将来混合,多人视角交叉重叠连锁反应,最后完美衔接…没有一个多余情节,荒诞讽刺,千奇百巧,抽丝剥茧,百转千回。2015《大象》《全民目击》,超过《烈日》《吾先生》年度最佳。

3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9分!在体制下以极低成本拍出这样一部院线电影,看完心里有一种冷静的热血沸腾!主要手法上其实就是我们见多了的多线索叙事,特别之处在于它能以一个原生的中国乡村故事去挖掘人性。细节的埋设,故事线索的编排,都基本完满通顺,有想法有落实,实在可贵!

35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和《十二公民》一样,结尾必须要通过一行字幕把真凶缉拿归案的规定,实在是太影响犯罪片逼格了

4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作为一部小成本处女作,这是一部值得鼓励和需要鼓励的好电影。主要好在剧本方面,多视角拼图叙事,缓缓揭开一个环环相扣的农村题材罪案故事。并以此去照出每个人心中的恶与自私。整个片子剧作结构与剧情设定都很巧。只可惜,因为制作成本过低,制作水平还是略粗糙。其实可以更好。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肥肠好,不是鼓励性五星,是实打实的五星。后半段渐入佳境,笑声不断,然而真的真的不是一部喜剧片。导演一点要搞笑的意思都没有,但就是,怎么说呢,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黑色幽默吧。

46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在片尾打上字幕结局

48分钟前
  • 美的让人犯罪
  • 力荐

放冰箱那个红色塑料袋到底是干啥的?

53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剧本挺有趣的,没有让三段式沦为中国电影常见的山寨故事。电影化处理上有所欠缺(无论一眼可见的演员表现还是画面处理),不知是不是受限于制作成本,不过,作为第一部,确实不错了。中国电影的未来,依然是在乡村和县城啊。

5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有的话不问清楚,留在他心里压成了石头,他就会一辈子对你好。但问清楚了,石头就压到你心里来了。

55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看完之后明白一个人生哲理:贱人自有天来收......

5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多线叙事,环环相扣,每个人都脱不开关系。把每个人物、细节运用到了极致,华语片巅峰之作。

6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电影一面倒的好评过后开始有了些相反的声音。这都正常。但是作为一个真心爱电影的人,没有必要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而对于这样一部电影吝啬溢美之词。看到知乎上的一个评论深以为然,这部电影所有的缺点都是用钱可以解决的,而所有的优点都是有钱也买不来的。15年最佳国产电影,没有之一。9分。

1小时前
  • mi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