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省港属于传统用法,指广东省、香港。
旗兵:关于这个名词,很多地方胡写,什么退伍军人……旗兵,是个逐渐演变的概念,最初 ,特指的是 wen ge (因为我不想改来改去,所以怂一下)中,1967年4月14日,周恩来到广州善后一二二事件,发表一次讲话后,“造反派”中自诩的一个红 卫 bing 派系,称为“红旗派”。你看电影时也注意到了,有句台词讲“当年攻打中山纪念堂,打垮主义兵的劲度”主义兵,指的是“红旗派”的敌对派系“东风派”的一个分支。至于什么叫红卫兵派系,什么造反派等这些概念,建议你去自学。所以,当风起浪涌,调戏了时代又被时代调戏的一些“红旗派”人员被迫流浪到香港后,一些富于浪漫革 ming 主义精神的,崇尚暴力的人士纷纷难耐寂寞……,良善的香港市民敬畏送上称号“旗兵”。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泛指红 卫 bing,后来又泛指在香港讨生活的广州帮,再后来7788更笼统的演变为,所有大陆赴港的犯罪分子。
大圈:这个概念同样也很少有人说得清楚。这种概念的地域背景和方言色彩太浓重,限制了其他地区的深入了解,造成的结果就是混乱,讹传。大圈所指何为,请翻出上个世纪末期的中国官方地图,并观察每个省级行政区划,省会所在地,你是否看到用一个大大的空心圆圈作为标记的情况,在每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内,省会的圈圈最大。所以,最初创造的这个概念也是特指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大圈仔就是广州仔,以此类推。后来概念运用范围扩大,概念随之延伸,最后变成泛指大陆人。
桂枝仔:桂枝,月桂树枝,很香……据说在白话里,“香”与“死”同音嘛还是同意的,所以不能直语,需要严格避讳,所以,香港小混混称自己等香港本地人为“桂枝仔”,其间或许包含自视傲慢,臭屁红红等等意思。另,还有马交仔,那指的是澳门本地小混混……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省港旗兵》,下面请看前线跨越红线之人越走越深的评价了!
黄盛浛Lolita:
牛逼。
Spy Liu:
太爽了!悲壮!悲凉!
一一:
九龙城寨中的日与夜,人们在巨变中的挣扎与反抗。
迷幻松饼:
粗糙的追车和枪战下面对于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局面的展现真的不错。
Catcatcatyang:
跟《投奔怒海》讲的都是香港的移民史。其中人的焦虑和不安。个人并没有很喜欢这个电影风格。
盆满钵满赵+:
老港片还是挺硬核的,几个亡命之徒的人物刻画很棒,每场戏都不拖泥带水,九龙城寨的巷战追逐戏份也很精彩,最后硝烟散尽只留童谣回荡。应该是影响了一大批港片走向了。
Donnie:
时代的icon细节极其丰富细致,从雷锋邓丽君、赌场妓院、时装和西装,到80年代初内陆少有合资企业而香港早已声色犬马的对比,一网之间却如隔春秋数载。这场在香港的犯罪是英雄梦的实现也是欲望满足的过剩,梦醒时分最终无人幸存。
松野空松:
巷口的枪战相当精彩,结尾认为是该类型片中的佼佼者,与开头如同壮士出征般呼应。在政治解读上不认为是单方面香港面对大陆的担忧,也有香港内部的瓦解,直升机警方的射击便是一个内部问题,本片其实完全可以看成香港沦落至此的外因与内因。
苍山古井空对月:
可以预见的注定失败的发财梦,一开始偷渡便有人死去,打劫计划被扰乱,被人当枪使,最后被人出卖,所有的不幸都遇上了。除了商业电影的叙事架构之外,内地人对香港的花花世界的向往,大东等人过去的旗派身份,为影片增加了一层时代意义。
旺仔小狗:
蛮有意思,很有种确实感。/ 九龙城寨真是个极其带感的地方。后来,这些建筑拆失了,人群也开始消失,最后这样的影像想象也会消失。二十一世纪的犯罪黑色电影已都是挽歌。/ 《追龙》里再搭出九龙城寨,犯罪者已经有了民族主义者这样的复合头衔。
欧.尹:
在广东还是在香港的彷徨贯穿于影片始终,80年代人们那种对香港的向往独属于特定历史下的社会意识,在我儿时尚存,如今则几乎已被另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碾压在轮底。这一主题相当有高度,像一根线串起所有人物刻画和剧情铺陈,但在这样一部警匪片中所能展现出的现实意义也实在有限。一言以蔽之,我所不满意的地方是它还不够好看,而在这部经典之作后,吴宇森和杜琪峰分别达到了黑帮警匪类型片领域的巅峰。可以看出,《放•逐》深受影响。
子夜无人:
开场的20分钟是可以写进港影史的20分钟,自行车队穿过穷街陋巷取枪,亡命之徒的合影和雷锋挂在一面墙上,老人包起所剩不多的黑发祈福,拖家带口的妻儿泪水涟涟送行如同送葬,攀山越岭都不怕却在关口前畏了步伐,之前挥棒打狗如今被狗追咬窜逃,出师未捷就有人身先士卒只能在隔岸上起三柱青香,一招一式间都写尽了犯罪的仪式感。而结尾射杀围战戏的高能、紧张、哀凉、残酷又让三十多年后的《南方车站》都黯然失色,旧式港片里的狂躁悖乱,和世界上其他时空、地域的电影都不一样。 一边是灰头土脸,一边是灯红酒绿,命都不要换来的只有短短两日。花花世界逛不完,英雄气短陷入儿女情长,妓院里的放映机撞上溜冰场里开的枪,明明是极恶大盗却变成不能走也不能留的房间里的大象。就像闯王攻入北京城,原以为不攻自破的是敌人,到头来自毁长城却不由人。
DAY5的主竞赛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电影里一些有趣数字,能侧面的反映当年的国情,了解到当今香港 人的失落从何而来。
1984年的25万港币等于7万人民币,大陆普通工人一百年的工资。 以当时的物价,这七万人民币足够在内地盖房子,安度下半生。 而五万港币只够几个兄弟去香港夜总会玩几晚,给舞女两千块人家还不怎么搭理你。
天渊之别的收入差距,能让香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在大陆摇身一变成了大富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人一有钱人就是这么来的。 打劫一次金铺首饰店,足够改变几个人的命运,揣着脑袋愿意铤而走险的人如过江之鲫。
看看最近的一次香港抢劫事件,这算大新闻了,大概抢去价值2500万港币的财物,可放在当下也就是香港普通一套房的价钱。 风险高,利润低,类似的抢劫就远不如80,90年代频繁了。有时候,把命豁出去也不够买套房,也挺黑色幽默的。 在此大背景下,贼犯多以南亚外籍人士为主。
90年代总督察的收入两三万,如今八九万,这都是账面上可以明查的。 和国内的同样职位相比当然有差距,但绝不是当年一万多比一百这样的夸张。 当年的“表哥”,“表姐“都是提着编织袋进城的土包子,眼神都是怯生生的,如今一切都变了。
83年的大陆与香港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世界。干一票,就能改变命运?你干不干?why not?!
83年去香港要攀山,现在有自由行通关。
83年的香港真tm繁华啊!太古城的shopping mall看起来就跟今天的一样,夜总会的洗手间也高档雅致的不行。这么迷人的大都市,谁不想留下?代表先进、代表文明、代表富裕、代表丰富多彩。就像八十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宁愿在美国刷盘子也不回国。
片中台词说不知道何时大陆才能像香港一样?时间来到当下的2020,整个港圈电影资本已经北上好多年,陈可辛和王晶家和公司都已经在北京;本片监制洪金宝前两年还参演了马云的《功守道》。曾经大陆人冒着性命的危险,偷渡去香港掘金;现在香港资本以站队为条件,北上掘金。
大圈仔曾经在香港,就像朝鲜族黑社会这些年去韩国,干一票就逃回,当地警察一点办法都没有。
82年许鞍华拍《投奔怒海》,84年麦当雄拍《省港旗兵》。香港导演用他们的才华和思考角度,记录下了那时候的大陆。
而香港,现在又有了新的议题和角度,但资本圈不会拍了,除非像台湾傅榆这样的新一代导演出现。一条深圳河,两种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化。纵使物质文明已经追上甚至反超,但是底层逻辑从开始到现在都相距甚远。
除非物质上遥遥领先,才有吸纳的机会。
电影由香港第一批悍匪的事迹改编而成,影片夹杂了港产枪战片的各种元素,让人看得是非常过瘾,特别是最后那一段九龙城寨枪战的编排简直可以封神,另外全片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给观众展现了80年代香港花花世界的一面,同时也展示了贫民窟里拥挤和破旧的一面,在一些镜头的构图上也是看得出来是导演花了心思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直升机突然从屋顶边缘升起来那一幕了,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算是港片必看作品之一,内容是绝对不会令观众失望的。
剧情讲述男主东哥是一个经常去香港抢劫的大陆人,由于他有能力在香港和内地两边来回跑,所以香港警方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从而他被香港警方列为十大通缉犯之一,而他的事迹也被偷渡到香港的内地人和还在内地的同乡人所崇拜,因此他在一次抢劫珠宝店的计划里,就回内地拉上了想和他一起干这票的五个同乡人共同策划这件事,安排好他们几个偷渡到香港之后的会合点后,男主就连夜回到了香港。
五人第二天一大早就按照计划,偷偷的到了中港边界,可惜在翻越铁丝网时,其中一人没有成功的过去,结果被军犬咬死,侥幸越境的四人赶紧跑到了和男主的会合点会和,并在那里缅怀了连香港都没成功过来的那个弟兄,很快男主也来到了安全屋,和他们讲解了具体的行动目标和步骤,几人便一起去珠宝店先做好踩点工作,但由于他们一行鬼鬼祟祟的行踪,引起了警察的怀疑,男主直接就对着警方开了几枪,之后男主一行和警察在马路上开始了一段追车戏码,最后成功甩掉警方,第一天的踩点计划也宣布告吹了,整个抢劫计划不得不延后。
男主也让四个弟兄可以自己先去享受香港的生活一番,而自己去找负责接手珠宝的阿泰谈谈,说完四个弟兄就跑去夜总会玩去了,男主一个人找到了阿泰,和他说了计划推迟的情况,并让他预支3万给自己购置装备,但他说如果男主能帮他解决掉一个其它帮派派来的线人的话,可以直接给男主5万,男主便答应了他的委托,第二天收到目标的行动轨迹后就和弟兄一起把他在超市解决了,还全程录下了视频给阿泰看。
但那个目标并非如阿泰所说是其它帮派的成员,而是警方的卧底,警方由于卧底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残忍处决,决定要彻查此案,男主一行才发现自己被阿泰坑了,决定绑架阿泰,并威胁他如果第二天不交出150万换自己明天要抢的珠宝,就换一个接手珠宝的人,阿泰很生气,回来和自己的弟兄商讨一番后,没想到弟兄们都不敢动从大陆来的黑社会,阿泰很生气,他为了保命,决定将上次男主给他的杀人录像交给警察,然后骗警察说是自己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证物,好让警察能保护自己,警察便给了他一个通信设备,让他装在自己的车上。
第二天到了,男主一行抢劫珠宝店的计划十分顺利,抢走了大批珠宝,之后他们一行为了能拿到150万的酬劳,就联络了阿泰去约定地点交易,阿泰也偷偷告知了警察交易地点,男主一行和阿泰都到了交易地点后,藏在阿泰车上的通信设备被男主一行发现,这时警察的直升机赶到,男主一行赶紧用阿泰当作人质,没想到警察丝毫不管阿泰的死活,直接对男主一行开枪,结果阿泰被打死,男主一行的其中一人也受了很严重的伤,但好险大家还是上车甩掉了警察的追击。
男主将其他四人带到了一个九龙城寨的地下诊所里,那个医生和男主有交情,所以答应帮那个受重伤的人取出子弹,但结果还是无力回天,需要到大医院才能取,男主就和其他几人说把这个人留在香港,我们到时候把他那份钱交给他老婆,可其他几人不愿意,他们想和兄弟同生共死,并且经过这几天,他们几个也喜欢上了香港,想留在这里不回大陆了,男主很生气,见劝不动他们,决定拿走自己的那份一个人撤,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争论时,看不惯他们的那个医生老婆偷偷报了警,现在警察的大部队已经把九龙城寨团团围住了。
男主出去后发现异样,便和警方展开了大规模枪战,可一个人还是敌不过如此多的警察,好险在生死存亡一刻,他的那三个兄弟赶来救下了他,之后大家一起打算突围,但在警方的人数压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只能退回地下诊所,那个医生老婆骗他们说阁楼有逃跑的通道,他们怀抱一线生机就上了阁楼,结果她居然想把男主一行锁在阁楼上,男主一行才明白原来警是她报的,直接一枪打死了她,医生看到老婆被杀,赶紧把阁楼锁上了,男主一行就这样被困在了阁楼里。
警察很快破门而入进行扫荡,听到阁楼有动静,反恐小队二话不说就对着阁楼疯狂扫射,最后男主一行全部被射死在了阁楼内,影片结束。
在剧情介绍部分,我个人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各位友邻在评论区指正!
《省港旗兵》 麦当雄 1984年 这部电影真的是港派枪战片的祖宗阿,剧情太过牛逼。看过《寒战》《暗战》,《赌战》阿,各种战,都没有一部比这部好看。不过这部也是禁片,可能因为“旗兵”吧。 电影讲述了在1983年,有个叫大东的香港通缉犯,回到大陆召集文革时期的“旗兵”,打算回去血洗香港,抢劫金店,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部电影太真实了,特别最后九龙城寨那场枪战。真实的警察并不是影视剧里面看的那样,英勇无敌的,领着几千块的工资,你真以为他们会不要命的跟匪徒火拼吗?对面那些人可都是打过仗的选手,特别是现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民警都是读本科出来的,很多连枪都不会开,说句实话。而麦当雄镜头下的香港古惑仔也不像杜琪峰的那么情义了,在面对大哥被绑,对手实力太强的情况下,古惑仔也退避三舍了,总不能拿刀去跟冲锋枪打架吧。 麦当雄拍电影也真是天地良心,《黑金》,《坡豪》,《上海皇帝》都是经典神作。 这部电影已经36年了,我竟然看到高清的影片,太难得了,估计是4k修复的。很惊喜。
80年代的电影拍成这样已经相当牛逼了,主角为了金钱、阿泰为了活命、警方为了破案不讲原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对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同时也有点“蝴蝶效应”和“宿命”的意味,当金店恰好被别人打劫的时候,事情已经脱轨。如果你仍然继续,只会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让事情变得更坏。
为了加强该片的写实性,导演麦当雄偷赴广州拍摄部分实景,甚至选用了非职业性演员,从300多个内地身份的“大圈仔”中选出6人,然后又比照这6个人的性格语言行为作派,编导小组花了数月的时间调整剧本,力争达到人人演自己。-73页,《麦当雄:男盗女娼》
我是大圈仔,不识ABC,做事没情趣,跟你讲情义;得就食牛扒,唔得就黄华
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卧槽!看完半天都只会说这两个字,因为实在瞠目结舌太牛逼了。可能是以暴制暴的终极模式。有偷渡、抢银行、街头枪战、警匪等等各种元素,却毫无拖泥带水。最后高潮是在类似九龙城寨暗无天日到处滴水的贫民区像迷宫一样的地方枪战,想象力和执行力我已经不知道哪个更高,夸不出来了。超级好看!
【B】结尾九龙城寨的枪战无论是想法还是执行力都可以载入华语影史的荣光榜了,尤其是最后的高潮部分,《省港旗兵》的警察从下往上扫射,和《无耻混蛋》的纳粹从上往下扫射,总感觉有种莫名的时空联系....
说一个细节,电影开头,生鸡见到大东说:“东哥这次回来我们有雨露有滋润了。这是文革著名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里的一句,原歌词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想必玩豆瓣的大都不熟悉这首歌,正好我是玩老唱片的
几个大圈仔港味太浓,把前戏剪掉说他们是古惑仔也可以成立。既然敢于选择这个题材,那就应该对政治文化背景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而不是想当然的用常规手段演绎,否则虽然场面热闹,情节紧张,依旧会让人觉得流于表面,与欧美同期同类影片相比稍显山寨。
果然经典,这就是我们所看众多写实港产枪战片的祖宗。九龙城寨一战,真是印象不得不深刻,在2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都是那么少见的精彩
写实罪案题材,人物刻画十分出色
本片能够引起注意在于两点,一是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内地青年对于香港抢劫犯罪的写实刻画,也就是“大圈仔”一代的凶猛生存故事;其二则是结尾对于九龙城寨巷战的镜头捕捉,血腥阴暗、头顶水管电线,脚踏潮湿污地,对于居住民众的一些刻画更有社会民俗的生动感,这是值得注意的。
看这一部很像读水浒,相对于肥胖的警察来说,我们总是给这些可怜挣扎在黑社会边缘的小人物更多的同情。
永远心怀芥蒂的香港和大陆。够写实,够黑暗,够凶残。
太过经典太多讨论,再说一个细节:红旗派出身的东哥到红孩儿兴师问罪时打烂对方的耳朵,其它香港黑帮喽啰也都不自觉的捂耳朵……在史实中,旗派制造七二三中山纪念堂惨案时正是以割耳虐杀而震惊中外;此处与东哥偷渡前那句“拿出攻打中山堂的劲头”对应,可见本片主创对历史的负责。
前面风格写实,后面动作枪战片气息。人物饱满。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样貌,时代背景毫不含糊。香港大陆两端的差异与矛盾,人物阶层的压迫命运。九龙枪战迫力十足。有几场戏麦当雄玩得十分激烈,大街上警察追捕、火烧汽车吓沈威,都极写实、危险,然而效果奇佳。虽缺少更深层次的挖掘,但整体效果很不错
一部经典的禁片,麦当雄力作。片子将那个年代港人对大陆的认知与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主义的风格从近距离带来了震撼,着重描述了大陆人的落后、凶残与生活上的精神面貌,虽然力求客观但由于主题所限不免有些偏激。其中很多枪战的镜头至今来讲也算是时代的象征,还为大陆人设计了不少用意明显的台词
看得完整版,80年代最有力量的电影,政治色彩重,省港的文化差异,香港社会自由与教条的对比,前半部分写实风格重,后半部分火爆走动作片路线,人物刻画鲜明,摄影尤其棒。“大圈仔都没有人性的”台词印象深刻
這部電影的原型人物朱國榮先生,後來輾轉逃到台灣,從不良債權交易中發跡,還跨足不動產、金融壽險、殯葬、媒體出版等,成為國寶集團總裁,日前因涉中信併台壽弊案,遭特偵組起訴移審台北地院,法官裁定以破紀錄4億元天價交保
1.粗砺的枪战场景,逼真的犯罪现场,现实的人心;2.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所谓的正邪其实只是在立场上的不一样,人的内心本质却是一致的恶;3.急促的配乐做出了很棒的辅助输出。
无论是从剧情、叙事、表演来看都是一部过誉的影片,片子在当年大受欢迎无外乎着力凸显在当年政治环境下自诩为港灿的香港人集体疯狂恐共意识,当然血浆和裸体也贡献了不少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