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八分钟的电影,我看看停停停停看看,现在离影片结束还有四十分钟零五十秒,已经没勇气再看下去了。 描述将死之人温情余生的故事大概已经戳不到我的泪点了,通灵什么的在这个信灵根深蒂固的宗教国度出品的影片里也并不新鲜。鸭梨桑德罗这个魂淡,把一连串琐碎的悲剧串成线,一针一针地缝在你心脏里面,缝错针脚的时候还会倒抽出来重新扎下去,在边缘末尾牢牢打一个死结,用牙齿狠狠咬断。而这一件一件的悲哀,连戏剧化的效果都不用,完全就是一幕一幕的真实。 我在巴萨街头见过那些被拿着电棒的城管追赶,夺命狂奔的A货小贩。清一色的黑色人种——不是种族歧视,黄种人根本跑不过同行也跑不过警车。他们的生活里没有一秒是安稳的——白天卖货,恨不得长出一脑袋眼睛和耳朵来观百路听千方,或者干脆有超能力闻得到城管的气息而不至赔了PRADA又折了劳动力。夜晚回到窝棚,看妻女是不是已被遣送回墨西哥塞内加尔,还是已经因为肺炎艾滋没钱也不敢去医院而气息奄奄。 无论是在莱昂,在马德里,在巴塞罗那还是安达卢西亚。有小商品的地方就有中国店中国人。中国店永远出售廉价劣质品,几毛几分钱成本的东西改写一个货币符号就瞬间获暴利十几倍。中国商贩永远穿得破烂不堪,太阳东升西落,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地坐在“全部一元”的牌匾之后,按着油腻腻的计算器,守着钱,赚着钱,再守住更多的钱。 身处巴萨任意一片海滩,都会看见身挎补丁包,脚穿大粉色米妮拖鞋的中年亚洲妇女在沙滩上来来回回,手里举着中华经脉图,口中念叨着,“Hola,masaje,5 euro”。我看着她们就这样走来走去,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有一个西班牙老太婆在我身边躺下来。“米妮鞋”业务熟练地从补丁包里掏出一小瓶强生油,一盒清凉膏。瓶体上的字早都磨没了,瓶子里面浑浊的液体也不晓得是不是真地可以强生健体。十分钟后,老太太提了裤子走人,三个“米妮鞋”迅速聚过来,讲起我听不懂却好熟悉的闽南语。 所以,那间破厂房的地下室里,被煤气熏死的二十五个中国非法移民更不是玩笑吧。所以,包工头那句,“你根本不知道多少中国人想留下来!知道他们在中国挣多少钱吗?”,也根本就是心声吧。我很想指着鸭梨桑德罗的脸说这真TM是海外反华势力企图颠覆政权用心险恶。真相却掐着我的脖子,快要窒息了。 当你在看一部原本想要抽象于生活的商业片也好艺术片也好,却像是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只觉得后背发凉。寒冷又可悲,中国东南沿海海外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还是外国人表现得刻骨催泪。可悲又同情,国内的奇迹还都发生不完呢,国外的是死是伤就更顾不过来了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祖国总是丢人。” 那天在巴萨海边,我没有勇气与她们对视,即便开口说话,又要说些什么呢?只是那双双米妮鞋一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身边的Christina看着来来往往的裸男裸女,很享受地感叹:"Barca,paradise.What a beautiful day!" 我却觉得他妈的一点不美丽。
这是一个嵌在人间和地狱之间的世界。他们没有值得珍藏的回忆,爱与恨,只是活着,哪儿也去不了。他们的灵魂飘在半空中,身体缓慢的走向死亡。猫头鹰吐出最后一团毛球,他们的路还有很长。
這應該才是 今年奧斯卡一票片子裡面最好的電影吧?
斗牛士、狂欢节、弗拉门戈舞,印象中的西班牙似乎总是很HAPPY,然而这部电影则告诉我们,在HAPPY表象下的真实,是如此的冰冷刻骨。
观看的第四部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电影作品:《爱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美错》。—— 时隔多年,终于二刷:1.重温之前都不太记得影片的故事内容,反而在观影过程中唤醒了曾经初看留在脑海中的回忆,这种过去与现在的记忆连接有些美妙;2.看到有些主观言论不免觉得有些自以为是,去查下相关的口碑奖项数据就足以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也罢,别人要怎么想怎么说是他的自由;3.哈维尔·巴登凭借《当黑夜降临》《深海长眠》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凭借《老无所依》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凭借《美错》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期待他未来也能获得一次柏林电影节的嘉奖。
略长略拖。灵异和同性只是点到为止(妈的 这导演永远跟我想法一致 叫我下一部怎么拍啊!),本质还是一个拯救自己的主题。有点儿怀念导演的多线叙事。镜头压抑到让人窒息。PS 最后天花板上那个鬼到底是谁?
便血人生。这才是真正的“午夜”巴塞罗那,暗黑,现实,缺少希望。第三世界盟友大团结:中国盗版商墨西哥中间人黑人地摊贩。“不规矩”的导演,野心太大,表现芜杂,此中同性恋元素基本鸡肋。这已是看过的他的第四部长片,个人风格依然延续,包括不足之处。天花板上的蝴蝶污痕。父亲的灵魂带他走。
我曾每日听见有人在耳畔低语;安静地,缓慢地;对我说: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
裝神弄鬼,偽人道。只看到坑髒和淺嘗輒止,完全沒有一處是深入的,完全無法投入。只感到偶爾的音樂在刺痛。
一个苦逼父亲在苦逼环境里的苦逼生活。通灵的两场戏有点吓到我,演绎和剪辑都一气呵成。关于中国人的那条线索看了颇汗颜,制假售假剥削劳工还TM是同性恋,最后出了人命就鸟兽散,导演真写实。不过相比其他作品,还是更喜欢《爱情是狗娘》。
冈萨雷斯这次没有再采用互相作用的多线叙事,但剧情中男主角的生活仍然牵动和影响着一个黑人家庭和一对中国同性恋人。影片中多处摄影我都很喜欢,值得一提的是有两场灵异戏非常有感觉,冈萨雷斯真的可以去试试恐怖片的。哈维尔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最后厕所中与女儿的那个拥抱令人动容。
生活他面目可憎,无处不充满了黑色幽默,偶尔给你一点儿温情又总是伴随着各种始料不及的飞来横祸。可我们还要生活,还要满足自我的那些小欲望,大幻想。就算别生活给戏弄了,我们也可以宽慰自己,今天是6.1儿童节,我只是个孩子。
无家可归的城市游魂,悲悯与残忍的双面镜
伤不起。尤其是第三世界的饥饿的人民。不要跟非洲人和中国人谈什么信誓旦旦啊!
其实同性情节没有必要啊!片子太冗长了不免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当下的底层小人物是怎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的,其实很真实却又总少了点什么。
克制、有力、細膩、深刻城市的破碎與孤獨,溝通之不可能,美好願望與殘酷現實,靈與肉,解脫與執著,基本都有涉及,情感的把握恰到好處好久沒看到這麼觸動自己的電影了,半天緩不過來悲欣交際獻給狂躁時代,五星推薦ps,盛贊電影配樂,聽得我在電影院裡一陣陣心悸
巴塞罗那的“第三世界图景”,绝望的人们,伊那里图真是富有批判精神啊。这次没有多线复杂叙事,反倒大量运用了诸如声音前置、视点后置、叙事大幅留白和因果倒置等侯孝贤式的技巧(!)。音乐虽好但是太煽情。
3星半,题材很好,只是剧情太琐碎,陈陈讲来滔滔不绝。试图挖掘很深的社会与人性的探讨,可惜辐射面太大,网罗不来。起点很好,飞得不够远。不过表演、摄影和配乐都很上乘,同性恋情节不仅没必要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总体来说还是个很震撼的故事。
伊纳里多作品的格局其实都差不多,社会性的维度很强,植根全球化的背景,强调越界,然后又点缀那么一点灵性的,形而上的维度。但总体上,铺张而不深入,缺乏震撼人心东西,非常典型的电影节电影。
看了以后才觉得最佳男主没给Javier Bardem绝对是个大错误!
一则西班牙城管很厉害,二则中国同性恋让人很寒,整个故事虽悲但好像缺些什么,唯独巴登的演技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