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谁害了宁浩
宁浩的新作<黄金大劫案>最近被炒的沸沸扬扬. 宁浩算是中国导演圈内有自己风格,特立独行的一个.看了宁浩的疯狂系列, 这回自然想看看宁浩又要怎么疯狂一把. 可是看了他这部最新作品, 不能说让人很失望, 只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怎么也找不到原来那个宁浩. 那么咱们找找原因,这次,到底是谁害了宁浩.
一方面,是宁浩自己害了自己. 首先说说剧本. 豆瓣上一位知名影评人士对于这部电影就一句话---没有人能在流沙上修筑城堡. 我想,这个流沙,就是指的剧本吧. 这个剧本,无论是从故事主线,还是到具体情节, 用的都是类似电视剧里的把戏, 没有一点新意.故事主线,讲的的是一个小混混如何变英雄,外加阐释其心路历程.具体情节上,夹杂着抗日救亡, 父子情深, 富家女爱上小混混等情节. 上述这些故事元素在国产电视剧里经常出现,千篇一律. 能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就应该主动回避这些元素. 如果你非得用这些元素,那好,最起码在结构上玩一点花样吧.可令人惊讶的是,以玩故事结构出名的宁浩非但没有回避这些足以使自己作品落入俗套的情节元素,而且连设置复杂的叙事结构这一点都省了, 直接是平铺直叙. 这就直接导致了这部电影的平庸.这让我想起了昆丁的<无耻混蛋>. 虽然用的也是俗套的故事和主题,可是人家最起码在叙事结构上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此外演员的表演也是颇具功力. 这两点都是本片无法比拟的.
另外,我不明白宁浩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风格,改学姜文了.这部片子有点刻意往<让子弹飞>的方向上靠, 可是出来的力道却连<让子弹飞>的一半都不到. 第一,<黄金大劫案>也有像连珠炮一样的对话, 可是完全找不到土匪和师爷对话的那种硬度,这可能是演员的缘故吧.毕竟姜文,周润发,葛优三位影帝凑在一起是史无前例的. 第二,<黄金大劫案>也有隐喻, (比如说, "救国会"用一些电影特技就把日本人的黄金骗到手, 以此来隐喻美国人侵略我国电影市场的手段), 可是这些隐喻比较发散和不统一,想讽刺的东西太多,反而达不到讽刺的效果. 而<让子弹飞>讽刺的东西就一个---中国人生存的现状,而且句句戳中要害, 讽刺效果就十分强烈. 第三,<黄金大劫案>也探讨了国民性,可是远没有<让子弹飞>探讨的那么深刻. 关于国民性的探讨, 姜文是一把好手. 在<鬼子来了>里,姜文就已经崭露头角.而宁浩根本不擅长这种深刻的东西. 无论是其处女作<香火>,还是后来的疯狂系列,都体现着一种小人物的黑色幽默, 这才是宁浩所擅长的. 宁浩片子的腔调不应该是深刻的,而是戏谑的. 看来, 放弃自己固有的风格, 追求超越是一件极其有风险的事情.玩好了就完成了蜕变,玩砸了就有可能一蹶不振.
另一方面, 是中国的这个电影圈子害了宁浩. 其实,这部片子的不出彩,总结起来可能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无人区>至今还是没有拿到公映许可证, 投资的回报变得遥遥无期,宁导要急于用一部电影来收回上部电影的投资.其实也不是宁导要收回投资,是给电影投资的大佬们要收回投资. 如果宁浩真是要搞艺术, 他根本不会在乎收益. 关键是成名以后就会有人给你投资,你顶着压力还得稳赚不赔, 这就有点身不由己的江湖味道了. 二, 呕心沥血之作<无人区>尽管被动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宁导也做了无数的牺牲. 而结果是到现在这部电影还被某个有关部门幽禁着, 不让播, 宁导看来真的是怕了,耗不起了. 经过了这次思想的牢狱之灾, 宁导再拍出来的片子恐怕也是畏手畏脚的了. 三, 就这样, 拍了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黄金大劫案>, 有关部门依然不依不饶, 大刀阔斧地剪掉了不少. 我看网上有本片相关人士写的影评, 他们看的是原片,透露的有些情节在电影院版本里根本没有出现. 剪来剪去, 最后允许公映的部分也许就和导演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 以上三点, 总结起来, 全是体制的原因. 在这个体制下, 你追求纯艺术, 要么被禁, 要么没人看,要么混国外, 好不容易做了点妥协, 混出来了,却发现上了这条路, 就会一直妥协下去, 再也回不来了. 宁浩以及这群中国导演的故事,远比他们拍出来的电影精彩.
2 ) 来讲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
伪满时期,时局动乱。关东军如狼似虎,革命组织救国会相机而动。在这片看似晴朗的天空下,绰号小东北的无业青年游走大街小巷,靠坑蒙拐骗混日子。偶然的机会,他意外得知了一个秘密,关东军将有一批黄金送往防护措施严密的大和银行。
有笑有泪,但因人而异。宁浩以前的电影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荒诞和荒谬。而这部电影则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么惊奇。虽然影片本身从开头的正常年代剧到结尾处魔幻现实主义的衔接过于突兀,对爱情的描写也不够娴熟,但必须承认宁浩还是中国导演里最会给观众讲故事的。
没想到这还是个浪漫主义的故事,故事再荒腔走板,被浪漫主义一包装怎么也不过分,就好宁浩讲故事完整这口,故事结尾太漂亮,还逼出我几滴眼泪。何况还有一批好演员。中国人演中国人,日本人演日本人,清清爽爽。
3 ) 义和团叙事与无尽的自我意淫
化学问题什么的留给各位技术宅和方舟子大神理论去好了,汪氏蜜蜂园和dazzle的天雷滚滚植入广告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现在打算就这部片子的历史观说几句。
一、义和团叙事
本来我以为导演借“金镖十三郎”之口念叨的那几句打油诗和其落魄境遇,是对义和团的某种嘲讽式解构,体现出某种历史观的反思,还暗自叫好来着。
结果当矛盾激化到难以解决的时候,出来拯救世界的角色居然是“深藏不露”的“义和团”。在“金镖”大显神威之后,还不忘加上几句台词“金镖怎么就不如洋枪”之类的。
这种看似淋漓畅快又抒发民族气节的情节,无疑迎合了许多人的心理,满足了其对先人乃至自身的某种回护。
可惜这种意淫式的历史虚构意义究竟何在?义和团这么牛逼怎么可能有八国联军进京?中国人抗战打得那么牛逼,怎么可能那么多年都不能把日本人赶走?
到现在都不敢正视历史正视现实无疑是民族落后的根源。这种义和团式的历史观只能将民族引向下一个溃败。我们与相信自己能四分钟解决李明博“败贼乱党”的朝鲜人民军有什么区别?
二、历史情节的问题
1.空袭是哪儿来的?
从历史记载来看,意大利与伪满签约当在1937年(不过签字地点在东京),这一时期美苏都不可能袭击满洲国,苏联甚至在1941承认了“满洲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国军在一片不抵抗声浪中,不可能主动袭击东北,而伟大光明正确的我党当时还没有空军建制。空袭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2.美式武器那里来的?
美国要到1941年才签署《租借法案》,这之前很久的东北丐帮居然有装甲车,实在是。
其实我也觉得这么强求一部电影没什么意思,但是我们既然讨厌被灌输某些教条又何必自己又去更加拙劣地转述?说真话不好么
4 ) 那些不得不的【必须】
带好友去看,结果看完对方说,也没你说的那么牛逼啊!
那日本军官的军服纯扯淡,一个用手能揉成花的叉子最后能尼玛挡子弹?富家千金还要去负责押运金条!?
我只能干笑着说军服不用较真,没几个哥们懂得这是现在的军服。
叉子必须要能变化,不然。。情节咋继续?开始必须是银的,软乎,你才能弄成花,之后必须硬气才能挡子弹啊!亲。神马不锈钢铝合金,总之一定要牛逼!
千金必须押金子,不然就爱不上流氓了。没有那一幕哪里能有煽情戏,导演让他出现在那,你就必须出现在那!
最后的酸水必须量大到水漫金山!不然怎么能灌满地下室?!
最后的装甲车必须从天而降,这样尼玛才有震撼的赶脚!难道你不觉得那是在对《大魔术师》结尾的致敬么?
开篇必须给黄晓明做广告,各种《匹夫》一堆《匹夫》,但是这样也不能拉动匹夫的票房。亲。
蜂蜜必须是夹带广告,必须重复,必须让你看出来,我这是广告。
主角必须够2,配角必须弱化,日本必须脑残,这样才能有意思啊!过去劫皇贡都知道要审慎一下,但是必须有这样二逼的主角,这样才能暴露啊!
不然谁暴露啊?
配角必须全灭,这样才有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啊!亲!
女主角必须死,不这样肿么可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亲爹必须疯癫,不疯癫没反差!死前必须葛优,这样才是子弹飞的致敬。
人生不能没有疙瘩汤,神父不能没有酸菜。不然没有记忆点,大家更不记得有谁了!
直到看了资料才知道那爹是郭涛去的,真是【坑爹】里的战斗爹了!
情节必须一波三折,关注必须不能呲逼!不然你就是打压中国的天才,不然你就是文艺里的装逼青年,青年里的二逼导航!
总之,时间必须长一点,这样才能撑满,所以主角必须死去活来。不然一定不够莫名其妙。必须要融合禅学,抗日,以及脑残的日本人,必须有各种角色的打酱油。
看完必须发帖子,发帖子必须给高分,不然你丫就是枪手!必须只能说好话,说没意思的都滚犊子,说扯淡的,都尼玛不懂拍电影。说难看的,有本事你拍一个看看。
瞎呲逼的,必须水军拍死,找出你的祖宗十八代!
5 ) 黄金大劫案-观影后感
影片把悬疑和喜剧结合在一起,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有张有弛。
男主角小东北不同于其他类似影片里的英雄式人物,给人感觉更真实、更有血有肉,但同时又具备着很多不同的面,痞痞的小混混、孝顺善良的好儿子、情话满分的撩妹技能、同时又是能文能武的智慧担当,让人看了又爱又恨。额,拍得挺不容易的吧,这部剧中,被打了好多个耳光,蛮惨的,在另一部电影中,好像也是一直被打耳光,心疼他一秒钟。小东北是一个成长式的人物,父亲替他的赎罪,让他重新站了起来,替父报仇的心,让他完成了这个“使命”。而爱人的死,让他最终觉醒,扛起使命,走上了救国的路。个人觉得这两部分,是整个电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也将这个电影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一个让人惊喜的角色就是疯爹了,没看演员表之前真的是没认出来是谁【郭涛】,没认出来固然有服化道的加持,但是不得不佩服他塑造角色的能力,让人忽略了演员本身,沉浸在他饰演的角色中,赞赞的!
但是硬伤也不少,关于结局的悬念,虽然前面稍微铺垫了一下,但还是觉得有些勉强的意味,感觉有些虎头蛇尾了。故事的叙述也有些单一、人物设定不够丰满,悬疑还是有点少的感觉,觉得剧情有些注水,情节也经不起推敲,打斗设定更是混乱不堪,好几次死而复生真的是任性了,五分钱特效不能再多了。
6 ) 宁浩的典型之作
伪满时期,时局动乱。关东军如狼似虎,革命组织救国会相机而动。在这片看似晴朗的天空下,绰号小东北(雷佳音 饰)的无业青年游走大街小巷,靠坑蒙拐骗混日子。偶然的机会,他意外得知了一个秘密,关东军将有一批黄金送往防护措施严密的大和银行,而以女影星芳蝶(小陶红 饰)为首的救国会成员决定夺取黄金,进而阻止日本人向意大利购买军火的计划。看在黄金的份上。小东北死皮赖脸要插上一脚。虽然凭借小聪明屡屡得手,可是他也给芳蝶等人带来不少麻烦。而他们的对手——关东军大佐鸟山幸之助(山崎敬一 饰)阴险狡诈,成为他们最大的阻碍。
宁浩的新作,观感乱七八糟,那些年的日子根本也没办法理出头绪。这算不算成长?应该算吧,至少依旧头朝前方,相信所有的一切皆会清晰起来。要求也再不复杂了,愿我好,和愿意留在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好。《黄金大劫案》是宁浩主动抛弃了所有复杂性的故事,唯一的主题是人生没有可逆性。也许是那些无法重来,所以我们才会记忆的那么深,说来说去,痛感还是身体的第一认知。黄金开场不久有这样一场戏,街溜子小东北一把破烟杆装成了革*命人的大枪,善良又怕事的屁民神父马上就相信自己被打劫了。没费吹灰之力,小东北拿到了粮也拿到了钱,出门拐弯就碰上宁浩自己客串的police叔叔。话不多说,钱最终进了上头的兜,神父拿回的仅有一个结案的印章。
也许是《无人区》被禁后,宁浩有点儿糊弄事了。关键还是编剧的问题,格局大、场景假、剧情扯、硬伤多,仿佛回到了90年代国产枪战片的时代,结尾吹得没边没谱,收不住了。狗血剧里该有的舍身取义、BOSS不死、爱人被杀全都齐全了……
哪里不好看,哪里不好看了??剧情戏剧又合理,演员卖命,要主题有主题,要深度有深度,要包袱有包袱,金镖十三爹死的时候哭的我哗哗的……最后,鬼子真尼玛讨厌。。
哈哈哈哈哈,没什么营养。
无国却无爱
枪响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不管是大清还是满洲国,都能吃得饱饭,还有这么多人造反。
我有理由相信这是宁浩因为无人区的亏欠而仓促弄出来纯粹搜罗票房之作,台词油里油气,剧情仓促无序,人物傻里傻气,这是部针对喜欢「两只蝴蝶」的人拍的电影,尽管对导演我能理解,但对电影,万分厌恶。
一个好导演找了一群非大牌少炒作的好演员演了一部内容够多的好戏,想来那些拿“USB”说事的喷子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评分如此两极化可见那些有头像,但是主页没内容的账号是什么身份。
别被那瞎了眼的预告片给蒙了,这片老好看了,节奏就跟片中的一口东北腔似的,流畅而欢快。此外,相信喜欢《让子弹飞》的大老爷们和娘们也都会待见这部电影。
看睡着了
挺敞亮呀
没啥意思,有点可乐
刚看完回来,商业电影看起来很过瘾,就算成功了。宁浩还在成长,第六代会比第五代靠谱很多。另外很喜欢导演对背景音乐的驾驭,最后崔健的歌简直爆了。
黄渤成配角了
剧情很狗血啊,失望了
支持一下国产
3星半
有笑有泪,但因人而异。宁浩以前的电影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荒诞和荒谬。而这部电影则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么惊奇。虽然影片本身从开头的正常年代剧到结尾处魔幻现实主义的衔接过于突兀,对爱情的描写也不够娴熟,但必须承认宁浩还是中国导演里最会给观众讲故事的,BTW,没方言,宁浩不能活。
以往宁浩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盖·里奇式黑色幽默本土化的同时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以接地气的故事和笑料展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不经。然而在看过他这部所谓的最高成本、最强制作后,不得不由衷感叹“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还是继续幻想《无人区》好了。
起初很反感,慢慢却看出些乐趣。这片拍得非常草台班子,包括置景和灯光都有点舞台味。觉得导演是故意这么山寨着来弄,包括各种狗血桥段。弄出些八九十年代的粗陋味,以戏仿和恶搞。但是真是太讨厌里面那种夸张的表演,虽然有可能是故意的。好在宁浩懂得适时给观众兴奋点
风格像大魔术师。另,最近电影喜欢有缺陷的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