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想过,我的年龄焦虑居然被两个中年人安抚了。在孙玮佳和菲利普给未来的自己写信那一段,打动我的不是他们多有阅历、多么通透,而是他们表露出了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孙玮佳说,期待退休后,孩子都长大了,终于等到了人生最自由的一个阶段。菲利普说,以前觉得60岁是步入老年,而现在离60岁越来越近,却不觉得自己老了。最后他们感慨,60岁还是很年轻呀!很多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年龄的数字束缚住,三十而立的观念根深蒂固,生怕自己到了30岁还一事无成,比不上别人。但其实无论是30岁还是60岁,都只是一个数字,60岁不代表垂垂老矣,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30岁也不代表你就一定要有什么成就,过好普通的每一天也很厉害。接受年龄增长,把每一份经历都当成是自己的奖励,永远憧憬未来,这才是最有效的“抗老药”吧!
被孩子带父母相亲的设定吸引过来,结果爱上了节目里乐观开朗的邓春玲阿姨。她可太欢乐了,每次的笑容都好真诚,让我看着看着也跟着忍俊不禁。她跟另一个嘉宾杜一新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到老年生活计划,完全摆脱了沉重感,反而是接受时间、淡然处之的态度,真正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有她在的时候氛围松弛,好像阿姨是抱着交朋友一起玩的心态来的,所以没有什么紧张感。自我介绍里输出了与年轻人高度契合的生活态度,做自己,相信爱情,这样的阿姨谁能不爱。阿姨心直口快,行为处事落落大方,跟杜一新很有cp感,一个松弛一个紧张(杜一新在里面有很多端水场面)搭配,很期待这条线。
其实国内恋综已经发展了多年,以前作为一个对爱情并不了解的人,会很好奇地追,把各个心动的信号、喜欢你我也是都看了,相似的模式、现实生活的反差、清一色的留学生北上广背景的嘉宾已经说实话让人有点疲了。后来看到这个“恋综已经卷到中老年”的节目,而且是子女带着父母一起来,觉得有点新花样便进来看看。
第一集说实话没什么感觉,就是嘉宾出场加带了一些话题性。第二集感觉看的时候忍不住流眼泪,变成了一个喷泉。(笑)节目内容上,嘉宾们开始揭露自己婚姻的故事,大大方方的芳芳和女儿的故事还是挺感人的,身高线和争吵痕迹的重合让人觉得画面感极强,节目组还配了动画制作,增加了可视性。还有聂爱国对女儿的爱已经看上去有点“油”的阿杜和儿子抱在一起相拥,让人感受颇深。
节目设置上,我没想到的是作为观察室的嘉宾竟然第二集就到了台前,这个和别的恋综都在最后一集才会打破这堵“墙”不同,好奇后面会如何设置嘉宾的流程。而且是安排了父母子女一起投票。不过不太理解为什么是三位男性和四位女性?
目前为止,快五十的小阿姨、混血菲利普都给节目带来了很多话题性,也为Z视介APP的宣传做了推广(虽然节目b站上也能看),在内容创新和投放平台推广都起到一定的作用。btw目前还没下载过Z视介,不知道是不是要和芒果TV搞同款,但是光这个app的名字就很不友好,用键盘打出来三个字符都需要注意不能打错,不知道高管们定名字的时候咋想的。
这个节目请到了7组单亲家庭中的亲子,并且试图让他们在同一个场景之下相处13天时间,探讨亲子、婚姻、家庭等人与人的关系。明星张凯丽作为过程的主持人。
个人理解如果没有这样的真人秀,人们可能很难在接触婚姻之前就能了解一些有过孩子的、有过婚姻经历的人的个人的真实想法,多数情况下中年人会忙于工作和事业等公事,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个人的想法,包括如何看待个人的幸福的追求,往往是个未知的,也可能不多人会去关心的事情。
一些人或许会将爱这个概念无限上升,无限纯洁化,但是事实上,在美国的爱情主题的影视剧中,爱其实是并不脱离现实的,而是无处不在的现实共同构成的生活本身的正面和反面。中国古人的对婚姻的浪漫之极是重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在语言的角度看,这与其说是一种许诺,更像是一种表示诚意的赌咒,说什么是与非在这里也没用,你也不可能知道我的一切想法,但这关乎我做人本身的名誉,名誉重于生命,因而爱你就像爱生命。没有开口言明的爱与开口讲明的爱孰高孰低,或许见仁见智。
第一集:
节目组安排了一系列有引导性的活动,让各人逐渐做出决断,第一集在一同登山、喝茶、亲子互动中互相了解各自的习惯。各人都有明显的知识结构上的区别,但不妨碍互相之间友善的沟通。
第二集:
随着剧集的展开,参加节目的众人的更丰富的个人经历的细节逐渐呈现在观众眼前,可以看出在外部的第一印象之下众人的一些真实状态,采访环节补充各类信息,逐渐涉及到一些单亲父母们曾经离婚的原因,例如作为大学教授的父亲提到自己不敢赌女儿的幸福,害怕再婚会对女儿造成二次伤害,所以一定要等到女儿大学毕业再说。期间身为父母的众人都忍不住流泪,真情流露。第二集的亲子互动环节是父母吃孩子们亲手做的饭菜,父母们都能一眼认出自己孩子的拿手菜。
第三集:
第三集增加了不同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包括在主题游乐场所游览中的互动,让孩子自己选择最想问的一位父母问几个想问的问题。期间提到了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例如是否愿意为了婚姻搬离所在的城市,心中最认同的异性是哪一位,结婚后如何对待二人的财务问题。
亲子之间的互相关爱是我们社会中少数能够允许人们自然表露的真实情感,人们习惯在公开场合亲切地称呼彼此某某爸爸、某某妈妈也相当于即便子女不在,依然时刻在维系着一种子女的在场感,因为监护者实际是一个二十四小时没有间断的事情,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的某种自由就永远失去了。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特别大的难题,例如作家萧红,就是近代以来中国早期有丁克倾向的名人。但对于多数人而言,都会像节目中的父母一样,选择去爱孩子,把最好的教育、照顾提供给她们。
很多问题在专业人士眼中,都可能看到不同的分析层面,例如对于心理咨询等治疗目的的过程中,治疗师可能会继续剖析亲人之间的付出的有条件性,以帮助从未思考过自身完整生活改变可能的人产生反思,但最终多数人往往活在治疗之后的,趋于稳定的状态中。弗洛伊德、荣格的诸多著作中,例举的一些案例,之所以能够被视为一种可以公开的事情,恰恰是由于这些案例的当事人无论状况多么匪夷所思,最终都在治疗下恢复了一种普遍认为正常的生活并且同意接受将自己的治疗经历作为报告公开,我认为这是心理学诞生并且能够存在的真正理由。
第四集:
第四集增加了更多亲子互动的内容,孩子的真心话游戏开始,到亲子对视,真诚问题询问。不像第一集的时候那么拘谨,各个孩子都说出了一些非常真实的、儿时的记忆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体验,有些话平时不会和父母开头说的,在节目气氛的烘托下,也表达了出来,真实的责怪和不满,痛苦的回忆,以及自己认为的理由。其中大学教授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情绪渲染力,但到倾吐内心的痛苦记忆的时候,却又让人感到她承担的实际是非常巨大的外界的注视和评价的压力,她提到儿时记忆中逐渐在理性的层面上意识到自己父母的分离的那种痛苦,还有曾经真实的被人说一些非常刺伤的话的记忆,在听到的时候会令人有些预想不到的惊讶。
以为自己最爱的是恋综,看完发现亲情才是我的软肋。节目请来的虽然是离异家庭,但是他们的亲子关系却出奇的平等有爱。孩子给爸妈写的“相亲简历”哭死我,这些父母作为父母的瞬间都被看到被记住被感恩。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得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想守护父母的心情如海如山,可能这就是父母们可以放开上节目展示个人情感生活的勇气来源吧。人世间大概只有亲子之间才会无条件地给出那种无上限的支持跟爱。这就是血缘亲情的羁绊。以下记一下我最喜欢的“相亲简历”金句:
邓春玲——做母亲似乎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特别是当我的希望是首先做我自己,再是一个女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妈妈。我天生就很爱美,哪怕生活再窘迫,我也会带着全妆、精致优雅地出门。我希望当我80岁走进咖啡厅,人们仍然会认为我是来约会的。(女儿写得太好了!)
想象中给父母相亲的节目,是一堆中年人坐在一块,聊着家长里短、孩子近况,没想到这档综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观感。虽然是离异家庭,但节目里的亲子关系都比较平等亲近。也因为这样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才不会避讳“爱”——不只是父母爱孩子,更是中年人自己的情感需求。这个社会似乎默认了,爱情是属于年轻人的,人到40岁、50岁,就要把精力花在孩子的身上,所以“50岁少女”王静蓉才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其实,我们总是忽略了:父母首先是他们自己,然后才是父母。正如她的女儿晨子说的那样,希望妈妈可以一直这样少女下去,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辈子都会很幸福。我会追更下去,期待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少年心”。
素人综艺就是应该降低明星嘉宾的存在感,这算是回归素人综艺的本质了,鉴定过了,可追
太喜欢姚爱芳阿姨了,优雅气质,在大家吐槽咖啡馆老板的时候,还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评论,好羡慕能有这样的妈妈啊,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妈妈
加入亲子的父母爱情挺感人的
为亲子关系的部分感动。最后一集芳芳也太勇敢了,但杜爸爸感觉没那么靠谱。
看过的恋综不多,中年人的还是头一回,整体效果挺舒服的,没什么压力,孩子们也都是很好的孩子
无聊。儿女们都是想红的主儿的感觉。
这个节目是第一个,让我认真地开始思考,正确的亲子关系应该要怎么展开,从最敏感的爱情展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刚看一期,就磕了好几对CP,演播室里的孩子都磕起来了,一直专心做扎染的阿姨好有气质,一眼就被吸引了,好奇她会选谁,第二期快点来吧,已经等不及了
阿姨们状态都好好,最近很emo,这个综艺还蛮治愈的,可以追
把一群看似有相同经历的人聚在一起,讲一个很宏大的主题,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人生,还挺妙的
菲利普细腻感性的样子和独有的法国范儿,仍在持续打动着我的心
蛮温暖的
妈妈们都太美好了!好喜欢姚姚和佳佳,墨墨简直我理想型,但是这投票结果,呵呵,男儿本色,少女一生
真诚的沟通能化解一切不愉快的曾经,一家人能坐下来交流,就足够美好了
独属于中年人的浪漫,真的太动人了,菲利普磕磕巴巴读信那一段,一下子就触到了我,第一集就成功赚到了我的眼泪,节目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确实是往深了去做的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穿得很有品味,妆容精致的男男女女上相亲节目。总觉得他们可能不是来相亲的,可能另有目的。
开朗感性的聂爸爸和活泼热情的邓阿姨,实在是太配了,这一对我锁死
作为第一期就被孙阿姨折服的人,我全程盯孙阿姨,这才是知性美啊!
其实中年是最好的年纪啊 比小年轻经历多心态更稳同时经历过婚姻摧残后的感情观更加成熟 中老年的素人父母都是四十岁多五十不到 离异带的孩子已经成年 所以应该都是二十几岁就结婚生子了 节目里都在说生了孩子后争吵变多是离婚的导火索 可见未必是当时的人不合适而是双方当时的心智不合适吧 但凡一方能有人到中年处理感情的那种睿智从容 都不至于让孩子们在镜头前哭诉从小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悲哀 突然觉得走入婚姻和家庭其实不单是见证夫妻双方的爱情更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保障 耳濡目染父母的亲密关系会让他们最先懂得爱的意义吧 或许为人父母这辈子会有几个爱人但他们的孩子永远只有一个亲生父母 这种血浓于水带来的亲密感和安全感是很难被替代的或者被弥补的..
赞同潘燕的观点,爱情无畏年龄,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