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第一次看话剧,演艺学院高台坡度很高,大概是为了保证每个人的视野吧。舞台中间刚开始的时候3D投影的小狗就让人充满了期待,是一个存在的认知障碍的孩子成长和家庭的故事。他是那样一个孩子,能用粉笔画出各种大小的圆形,脑子太乱就会开始背质数表,他不能理解metaphor,别人用过的toilet他不要再用,一言不合就开始大声尖叫,无法分清复杂的交通图,身为父母真的很累吧。看着他因为觉得爸爸杀死了小狗,那么也有可能杀了他而拒绝爸爸的接近,于是爸爸妈妈只能在他心理防线的圆圈外说话,好像可以看到重叠的父母影子和不懂事的熊孩子。起承转合的部分惊艳到了,男孩受到了信件巨大的冲击,开始从柜子里拿出各种玩具开始摆,刚开始以为只是像sheldon一样,喜欢火车,当摆完亮灯的一刹那,大家忽然都明白了,下一站,伦敦。故事有俗套的部分,絮絮叨叨的旁白有些许催眠,但是内核总是家庭与爱,炫酷的科技给表演多了很对意想不到的效果,轰隆隆路过的火车,查案时的每一户人家,男孩眼中轰鸣嘈杂的世界…
【2021.3.28 苏州放映】
难以形容我对这部戏的喜爱!散场的时候一边抹眼泪一边感叹太久没这么酣畅淋漓了,开场还会挑剔极简的道具和过于casual的质感撑不起题材,沉浸过后就无可挑剔了,剧本、表演、舞美、调度一切一切都恰到好处、再没有更优解了!
诚然文本本身的加成不可低估,但是要把已经相当成熟的文学作品搬上舞台,做出独属于戏剧的意义并非易事。
显然戏剧版本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文本思辨的可视化。舞美的二维呈现与观众席的三维视角准确表达了两个异世界。观众视角中,男主的精神形态是封闭、扁平、甚至是线性的。然而下半场又呈现出惊人的视角转换,周遭的一切在男主眼中被压成了平地,独独他纵向宇宙星河而生,对他来说behave normally无异于扭捏的地面表演。
舞美不是唯一令人惊叹的巧思,戏剧的编排直接跨越book-play两个维度将男主带到观众身边,时而“破墙”的笑点、谢幕后的彩蛋都塑造了活生生的Christopher。
原作的自闭症患者视角也被自然呈现。上半场我很难意识到“自闭症”这个标签,男主的逻辑链条完整清晰,一切都自然到异常理智。直到第一个高潮、母亲的自白,此时我才真切感受到病症的不幸;
紧接着便是中场高潮,我愿称之为“小狗觉醒”,当然“觉醒”的主体是我并不是“小狗”。那一刻颠覆了我曾自以为是的逻辑链条——“爸爸杀了邻居小狗,所以他也有可能杀了我”——荒诞的因果与瞬间错愕,过后幡然醒悟:原作尝试解释的“difference”是一道真实存在的鸿沟;
下半场成了集中的矛盾爆发,男主的异常行为引发了一系列混乱紧张的局面,一切似乎向着崩溃发展,竟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这是整个作品最令我感动的处理:这个“可恶”的傻子不停地干着傻事,然后……父亲自省了、母亲回家了、考试通过了、宇宙更近了……他不仅重获了一只小狗,甚至还顺便参演了一部戏??!
他带着几乎所有自闭症患者的刻板印象,努力在格格不入的外部框架中一点点搭建出容身之所。除却讲述“不同”之外,这其实更是一个关乎“努力生存”的故事。
反观剧中的其他人物,也许健全的心智反而蚕食了专注当下的能力,越全知越迷茫,过多的精力耗费在思虑、预判、与他人的牵绊,全然无法照顾宝贵的自我意识。当然,自我意识无法脱离环境存在,自闭症仍是病症,但是自闭症患者未曾主动放弃与这个世界的链接,健全人更要努力生存。
所以关于“这意味着我可以做任何事吗”,我愿毫无保留地回答——“是的!小狗无所不能!”
念叨了这么久终于看了一次NT live
四面LED屏幕打造的视觉效果,包括舞美和表演,都很接近电影体验了。
印象深刻的有Christopher在父亲房间里找书以及独自一人去伦敦的情节,有密集的红色灯光和紧促的鼓点、烟雾配合屏幕动画刻画伦敦地铁站场景。当然还有男主反复背诵的地址和数字表 真的服气英国人的语速
第二节一度被父亲感动到想流泪,最后被Christopher重复三遍的台词打动“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能做到任何事情”
听见这句话 让每位观众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思考
关于我们所知道的与未知的 关于我们敢做的与逃避的。
真的通过这部舞台剧 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新知识 感谢
已经很少看到这么真实直面有诚意的戏剧作品了。这是一个不造作不粉饰的真诚故事。叙述角度上,从不说这个男孩的自闭症,只用单纯的叙述打动观众。
舞美太令人震撼了。900个LED光点的新媒体影像,机关重重,时而有地铁的卧轨,时而有个考试桌缓缓升起、时而有暗格里的轨道片和母亲的信。宇宙的想象,星球们的互相连接又或者自我世界里的红色路途,天马行空。
各个场景的切换,干净利索,几秒钟就到了下一个景,全场的人员调度快而精简,很多演员就坐在LED舞台周围,静静看着表演,不做出打扰。
我的朋友在我中场休息的时候给我安利:“这个戏是大剧场小剧场通吃的佳作,远看近看都好看”。我很认同。
剧情上,男主角的自闭,引发的尖叫、流口水、上厕所尿裤子、身上的不干净都没有被处理的搞笑,相反,他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在隐隐对现实的世界有了思考。
剧的开头,一个邻居、死去的狗狗和主人公。她报了警,心情激动,怀疑他杀了自己的狗。男主的精密推理,台词“最亲密的人才是最危险的”暗示了杀手的身份。观众可以感受到,这不是个智障或脑瘫,他只是个丰富的有不同角度看世界的人。作为父母离异的主人公,被父亲欺骗母亲已经死了,他从诚实到了不得已的谎言,为了偷看妈妈寄给自己的信。妈妈的信,在内心世界里堆积的情感越来越大,主人公和妈妈在台上互相反应,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表达自己的爱,男孩拼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大,类似的感染力要不是ntlive,现场近距离看应该是振奋人心啊,情节把控的太到位了!他是热忱炽烈懂得爱且被爱包裹的男孩。得知父亲杀死了狗,他给出了个令人震惊的理由:“他杀了那只狗,那有一天也会杀了我的”,这一常人不能理解的原因,离家出走了。并希望父亲被逮捕起来,在他的世界里,杀死了狗,不是一个小罪,父亲应该被惩罚,任何生命在他的眼里充满高度,这难道不是我们幼年时最纯挚的价值观吗?
一个自闭青年第一次迈出家门,踏上了去伦敦的路。他是不适应的,对外界的接受能力混乱和纷杂,与别人对话只可以看着旁处。火车里的一幕很像《奥德赛》荷马史诗的感觉,他独白了别人世界与自己世界的不同,那些“质数”是他生命里的重心,他用读数字使自己放松,也有天赋,勇敢地直接高呼自己的理想“我要做科学家”。而现实的大多数,长大后,连自己的梦想和热爱都已经淡忘无疑了。在被现实打败的路上,变成普通人的路上,你是否还记得在生命的最初,你也是个单纯的不那么完全的“正常人”呢?
我在他仰望星空说那些看到的星星有些都死了的时候 就在抽泣了。我很感动。“当你生活过的不如意的时候,就看看天上的星星,他们很多个已经在奔赴你、为了与你更近的路上消逝了,你现在只能看到他们消逝后的光。”这个男孩的纯良与艺术,彻底可以打动你。价值观也是值得思考的,“我有一天要去上大学,但不去伦敦,伦敦有光污染,抬头看不到星星了,我要做科学家,我两年后物理也要拿A”他不愿意奔赴利益场,相反的,他心怀理想,也不赴名利,而此时我国的电视剧行业大肆宣传着都市精英的形象。我很好的一位朋友也说过“我对教育的想法就是 让每个人找到自洽 找到自己的位置”,值得思考,我们的国家是否应该多引进类似的作品推给国内的青少年们看。
男主作为一个自闭症,被自己的妈妈买智力玩具、后爸殴打自己买低智商书本、警察嫌弃、老师厌恶……可是他的纯净没有被他人磨损一分,他还是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在与爸爸“五分钟的和解”里,因为爸爸抱出的狗狗释然了,他也为了救小老鼠不顾自己的生命下去救小老鼠,纵使“他的寿命顶多只有两年”;他不带任何高低偏见面对生命,他觉得鼠疫也不该归咎于这个种族。不仅如此,他对理想与纯直的追劲也是浪漫的,故事的结尾“i can do everything,right?”,他说了三遍,没有得到答案,可是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笃定与坚定,我想这就是答案,我也默默点头、热泪盈眶…值得一提的是彩蛋,难得的戏剧彩蛋。男主讲题讲的神采奕奕,他在发光,不是因为这道题本身,正如他自己说,是因为是他在讲,是他。
我想观众们或许都充满着感恩,被沐浴着被洗礼着,看完。
“当这些艺术作品出现了,大家不想看那些被包装的现实了,都会很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感恩,充满爱吧!”
故事有趣、温情,舞台设计的科幻感是一大亮点,简单的点线面组合配上灯光,视觉效果超酷炫。
这是一个爱与成长的故事
好看
效果可以,想法不错
导演功底深厚,剧目几乎完美,原作被完全表达出来。内心情感本就不易在舞台上呈现,第一人称的剧目也少见,大段独白更是容易显得枯燥乏味。导演的舞台调度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整场剧目节奏把握也特别值得学习。舞美带来的视觉冲击的确震撼。演员很到位,男主咽吐沫的细节可爱极了。
还不错
可能是最好一部关于阿斯伯格群体的作品,利用高科技多媒体展现出来的丰富内心世界太美好。几度泪目,喜欢这个诚恳的故事,比起好多利用“阿斯伯格”说事儿的片儿诚恳太多了。
舞台设计场面这些都还不错啊,五星!
看得我痛哭流涕,散场了哭着往外走,一直哭到过了积水潭桥,去超市买个菜,卖场太亮了不好意思哭,出来又接着哭……
小剧场舞台美学的突破,不仅在于声光效果和极简设计带来的视听冲击,更在于戏剧视角的维度拓宽,不同座席不同体验,此外微妙的交互感也让人好感大增。灯光假装成星光倒映在Luke眼睛里那一刻,感觉一切都在飞速退却只剩下此刻。唯一可惜之处是live的镜头切换对于剧情流畅程度和观感的折损实在太多。
勉强给了五星。很多人说剧本不好,其实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讲个多么离奇的故事,而是在呈现的过程中让观众自己领悟自闭症患者的世界。表演以及技术上都没话说,太惊人。
为了舞台效果来看的这个剧。 确实蛮不错,尤其是地铁那一段,好经验。 不过剧情就呵呵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疯癫的还以为是天才,火车都不会坐,交际awkward,自以为从swindon来到了伦敦找到自己的亲娘,ALEVEL 数学拿个A* , you can do anything else????!!!!!!
构思不错
爱与成长
舞台效果不错,能感觉到想要表达出来的那种效果,就是不是我的菜
叙事和舞美都很有战马范儿,跟科利奥兰纳斯一样善用几何美,星空那段儿确定无疑,多新鲜啊可不就是战马导演之一……信任的建立、打破和重建,在所谓正常人群中会煽情狗血吧,在特殊人群中却谨遵逻辑。大爱结尾:does it mean that i can do anything? 在理想与理性的边界上戛然而止。
讲述爱与成长的故事,挺感动的
感动哭,真的好好看!
还可以
舞台设计和场面调度太精彩,细节不必说,宏观上把全部场景圈定在一个不变的封闭长方形内来表现自闭主题就已很有说服力。第一段无可挑剔;第二段转场显得太急失了节奏,略微歇斯底里;结尾解题让人会心一笑。狗起狗终,很圆满。对Luke Treadaway大改观,演活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