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起进入国家最高领导层后,剧情搞笑度不如之前,但政治手腕高阶很多,不管是对内的权力制衡,还是对外的政策制定,把政客们和公务员的嘴脸揭露得更加深刻和犀利。
当了首相后的哈克成长了,完全碾压汉皮,在第四集用削权和撤职威胁汉皮,彻底制住了这欺下瞒上不可一世的老狐狸。
第五集公务员加薪一事也堪称经典,从巧立名目到利益共同体,人性的狡猾与自私处处可见。
今天聊聊英剧《是,首相第1季》。
片名Yes, Prime Minister Season 1 (1986)。
经过《是,大臣》第三季圣诞特辑的一番运作,詹姆斯·乔治·哈克(James George Hacker)、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伯纳(Bernard)成功入主唐宁街10号。
行政事务部(DAA)大臣哈克在各方妥协的情况下,捡漏当上了首相,阿普尔比爵士接任首相秘书,伯纳则继续担任哈克的的私人秘书。三人的故事在《是,首相》中继续上演。
哈克首先、阿普尔比爵士和哈克秘书保持三人组的合作关系,一点一点地挖掘政府内部的潜规则。
新晋成为首相后,哈克似乎没有太多不适应,依旧饱含善意又糊里糊涂,满怀理想主义期待能够带来一些变革,唯一不变的关注点就是支持率和选票。
经过阿普尔比爵士多年调教,加上自身悟性,哈克首相很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一系列手法巩固了自己的权力,顺带着敲打了阿普尔比爵士。他利用财政大臣、卫生大臣、体育大臣之间的矛盾完成一波清理,选任弗兰克爵士制约阿普尔比爵士,找到温赖特女士去搅动公务员系统的一潭死水,通过玩弄路克来敲打外交部。
哈克首相凭借自己的高度可塑性、灵活随和的性格、飘忽不定的立场、平平无奇的观点和耳根子软易于被操控等特点,成功成为丘吉尔之后最伟大的首相。
他最“伟大”之处其实正是他耳根子软,从谏如流,善于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处理,从不胡乱野蛮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看起来不是什么好特点,其实是一个政客成功的关键。
领导并不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懂才当了领导,而是因为当了领导才“显得”什么都懂。当外行乱指挥内行时,那才是乱套的开始。
阿普尔比爵士则更为现实,遇到有好处时就干,躲不过坏事时就选择损失最小,更重要的事情还是防止哈克脑子一热想做点什么事情。
他唯利是图,眼里只有利益,从来不会被主义和立场限制,看起来是个不讨喜的官僚,但如果他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时,他又能兢兢业业地保证政府和社会正常稳定运行。
哈克依旧一副呆呆萌萌的样子,偶尔掉掉书袋子,展示一下自己的博学。
观众可以看到本剧坚决贯彻讽刺与幽默,丝毫不给这些政客和官僚一点情面。
成熟的政客知道如何糊弄选民,成熟的选民也知道政客在糊弄自己,而且政客和官僚之间也不是一条心,双方都想着扩大利益,但如何在带着伪装面具的情况下取得自己的利益,就成了判断政客、官僚是否成功的标准。
《是,大臣》《是,首相》看似是喜剧,实际上却是个纪录片。
当年观众看着哈哈一乐,以为演的都是些离自己很远的政府秘闻,但每隔几年再翻出来看时,大家就会发现,这么多年来,情况一直没有改变。所有看似闹剧的故事都是不断重复发生的常规操作,自己身为看客其实是个燃料,笑到最后小丑竟是自己。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首相哈克在本剧中大部分镜头里都是坐着的。这是因为扮演者保罗·爱丁顿(Paul Eddington)身体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剧集也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情况进行了一些适当调整。
同样也因为保罗·爱丁顿的健康情况不佳,本剧长度比《是,大臣》缩短了很多,首相的戏份也减少了一些难度。
阿普尔比爵士和沃顿向伯纳连珠炮式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这些问题充满“技巧性”,因为本身答案就很模糊,比如第1、3、5个问题就充满陷阱,不管伯纳怎么回答都会被嘲弄一番。
1.“上沃尔特(Upper Volta)在哪里?”如果指的是上沃尔特共和国,那么这是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西非内陆国家,不过在1984年,也就是这一集播出的两年前,他们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上沃尔特不复存在。
2.“乍得的首都是哪里?” 乍得的首都是恩贾梅纳(N'Djamena),原名拉密堡。
3.“他们在马里说什么语言?”虽然马里官方语言是法语,但该国大约 80% 的人说班巴拉语,还有大约40种其他语言,使用者人数相当可观。
4.“秘鲁总统是谁?”当时的总统是艾伦·加西亚。
5.“喀麦隆的国教是什么?”其实喀麦隆没有国教,但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信奉天主教。
描写真实世界常看常新,
历史不断重演休戚相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硬要挑点刺的话,比起ym,解构得稍显直了一点,那种幽默、讽刺的效果也就稍微削弱了一点。 不过也能说得通。虽然是单元剧,剧情大体上是连贯的。前期初涉政坛的Jim Hacker还是个正常人,他实际上是引领普通观众的视角去与英国政治的离谱本质发生碰撞。但是从全剧来看,Hacker也一直在成长,逐渐开发出了killer instinct,与Humphrey打成平手或干脆压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但是Humphrey只是公务员体制的理想化身,Hacker无意对抗整个政治体制,所以表面上的游刃有余,实际上意味着Hacker自己也被体制异化了。随着Hacker离我们越来越远,那种不同视角的激烈碰撞也越来越难以发生,而只剩下直观的、直接的"揭露"了。 Hacker始终有一种几近于"愚"的天真,以至于全剧所有人都视他无害,没有人真正与他为敌。于是这样一个傻瓜最终竟然黄袍加身,还拿到了各种会在历史上浓墨重彩记下的荣誉。以喜剧的角度看,ym/ypm是对政治的解构,也充满了戏谑和笑料。 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去深究(比如考虑Hacker的成长),ym/ypm完全可以挖出很多细思恐极的地方,从而使全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风: Hacker看似"无害"的天真,究竟是他真的这么业余,还是在有意识地示弱呢? 与之相对,Bernard在修辞上斤斤计较的"辞职小技巧",又何尝不是一种以进为退的高明"藏拙"手段? 最终,这对看似与复杂政治格格不入的呆萌组合却成了大赢家。如果按照小说的暗示,回忆录在发表时经过了Bernard的审查,意味着观众最终看到的故事仅仅是Bernard想让观众看到的版本。那么,真相即是,这是一个被表面笑料所掩盖的血腥、残酷的权斗故事。
泰.本.哈沙尔在课上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赫鲁晓夫访美,底下一票儿记者中有一个问道:“赫鲁晓夫先生,请问当年大清洗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赫鲁晓夫横眉倒竖,一言不发。在一阵难忍的寂静后,赫鲁晓夫咆哮道:“是谁?!是谁问的这个问题?!”
记者们噤若寒蝉,没有人答话。
又过了一会儿,只听赫鲁晓夫说:“你们知道了吧,当年我也是这么做的。”
《庄子.人世间》一篇中第一个故事也与之类似,讲的是卫国国君荒淫无道,于是颜回像孔子请辞,想去辅佐卫君。孔子表示,你省省吧,想用仁义约束卫君那种暴戾的人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真这么做,你也就死翘翘了。不过,在他的君(yin)威之下,你更可能是沉默不言,乃至与其同流合污。
汉娜.阿伦特将其命名为平庸之恶。
似乎有些东西是超越种族且跨越时间的,一如剧中各方的博弈,嘻哈下的“潜规则”,很多即使在中国也感同身受
往来处常见机锋,争斗间时现智慧。
小汉你萌死我算了~
拍桌狂笑,什么叫不舍得看,什么叫看了又看。。。欺负Sir Humphrey那集太好笑了。。。
哈哈哈,感觉Bernard的脸越来越抽+hacker的表情越来越丰富了。由于PM涉及的事务比MINISTER宽泛,感觉内容也丰富起来了,赞!
是唯一一部我对着剧本背过台词的一部剧。
最经典的英剧之一 最经典的政治剧之一 最经典的英国政治剧 难怪撒切尔夫人都迷 看过不下十遍 每一部都有新理解 后来攻读政治学硕士学位时看有更多收获 从语言到文化到政治 可以学的东西太多了 美国的政治剧代表可以是the west wing
Hacker的颜艺,Humphrey的台词功底,Bernard的咬文嚼字呆萌。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这片子是在黑LSE还是在黑牛津。
覺得小漢的前任比他還厲害(貶義的褒義)啊
莎士比亚后人才写的出的台词啊
B站一个很污的弹幕:“为什么开篇动画唐宁街10号的10,是1化作了Humpy而0化作了Jim?”#污##腐国#
大英良心汉弗莱,白厅萌神伯纳德🌟
做了首相之后,越来越爱吓唬humpy了,又看到humpy哭了,实在是太喜欢小本了,哎,真不知道重新开拍之后会不会像他们这么好,首相和humpy都去世了, 很难找到这么棒的演员了
我怎么觉得首相比大臣的好看啊!
这是在我的评分体系里,没有办法打五星以下的剧之一。英国政治讽刺剧,辛辣又优雅。说真的,我看生活大爆炸完全找不到笑点。
值得反复看。牛剧里都有个叫Bernard的吐槽帝吗?
S01E03 小寒终于抓狂
1首相没厨子2三叉戟和征兵政策,老实首相腹黑大臣3烟民是我们国家的恩人。只要他们活着!4The Key to10!可怜汉弗莱被没收钥匙,弗兰克竞争,多萝西办公室变休息室5公务员加薪6圣乔治岛。外交旨在存活到下世纪,政治旨在存活到星期五下午。外交宣言四阶段。微笑卢克7主教8间谍。拯救本琪狗。伯纳冷幽默
英国人很有自我调侃的精神,尤其是拿政府开涮,绝不含糊。各种交易妥协谋求私利,其实在哪种政治体制下面都是存在的,只是多与少、明目张胆与偷偷摸摸、有没有制衡机制的区别
确实帮助我复习了不少单词。要是有一天能够达到完全顺利地跟上语速和词汇,修辞,quotation,那就真的是应该无敌了。
非常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