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黄昏清兵卫》真是一部很黄的片子。 整部电影像用黄昏的滤镜渲染过,泛黄如搁陈了的照片。拿一个没落武士的飘零说事儿,点的是武士阶层的已近黄昏。真田广之又把清兵卫演得像个刚刨出来的文物,土得掉渣。里里外外,都没脱开一个“黄”字。 最黄的是颜色憔悴的清兵卫,黄脸婆一样地形容枯槁。打眼一瞧就是被生活折腾得没脾气的弱势人群。没一星半点“花中樱花盛,人中武士尊”的意思。乏力且无生趣,由此被同僚奚落为“黄昏清兵卫”。模样上荒腔走板也就罢了,灵魂上还要离经叛道。打零工挣小钱已被同僚鄙夷,家传宝刀还被他卖了换钱,这可是变卖武士魂的大逆不道啊。甚至还放话说,武士身份不要了,当个农民种地去。那可是明治维新之前,在日本当农民,甭说身份了,连个姓都没有。吭哧吭哧种地也就罢了,哪天倒霉撞见武士老爷试刀,揪过来就给砍了脑袋,常有的事儿。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于无声处听惊雷呀。《唐伯虎点秋香》,低等下人9527可是江南四才子的魁首。穷困潦倒的清兵卫也曾经沧海,那是户田流的高足,相当于华山派的令狐冲了。户田流以短刀闻名。武士佩刀一般两把,长曰太刀,短曰肋差。一寸长一寸强,一根筋的日本武士起先都是攥着长刀打天下。户田一派主用短刀,就很有些剑走偏锋。当然路子不正,不代表出不了高手。吸星大法、寒冰神掌,都威震武林,说到底可都是邪路子上出来的野狐禅。户田流出身的弟子佐佐木小次郎就是名震日本的绝顶剑客。最牛逼的一招叫“燕返”,说能把飞翔的燕子给劈了。这事儿有点悬,即便是真的,估计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小概率孤立事件,重演的可能性不会高过彩票中五百万吧。尤其是佐佐木小次郎死于剑下的结局,实在让人对他的绝技乐观不起来。顺便说一句,宰了佐佐木小次郎的武士叫宫本武藏。这可是日本剑道的宝刀屠龙,属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一类的至尊。这家伙能左右开弓,长短刀并用,“二天一流”啊。 户田流出牛人,可身为户田流高手的清兵卫,一点也牛不起来。老婆肺痨病死,老娘阿尔茨海默,30石米的微薄俸禄闹得家里揭不开锅,“米缸空空如也”的心情经常来敲门。不得不说,生活的秉性从来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落井下石。正所谓“损不足而益有余。”你正在走背字吗?放心吧,倒霉事一定会执着地接踵而来。难为的是,就这么一个被苦难生活折腾得倒驴又倒架的破落武士,箪食瓢饮,偏偏活出了“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砍柴、种地、编编虫笼,如果撇开生计的压力,那倒也是一幅布衣暖、菜根香的平淡踏实,闲来随分种胡麻了。尤其听他说,看着两个小闺女一天天长起来,就像看着禾苗一点点长高那种心底的满足,真是无欲无求,顺其自然到了老庄的境界了。 铺陈了那么多,一言以蔽之吧,武士清兵卫实则就是个吊丝清兵卫。说到底,山田洋次还是要讲述一个吊丝逆袭的故事。这种寻常到烂大街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从好莱坞的片子里随便拎出部什么,十有七八都能合上这个套路。而且往往是正能量爆棚,搞出些鸡血与鸡汤共长天一色来。可吊丝逆袭的故事由东方人来说,就没那么阳光灿烂,而更多一些晦涩酸楚。这大概是东方人更明白生活多艰与命运的不可捉摸吧。就像清兵卫那样,身世浮沉雨打萍,苦难磋磨多了,对生活的一切都坦然接受,并且一再退让了吧。 可问题是,就算你打定了主意要雨打梨花深闭门,生活也不会跟你和解的。它总有办法来逼迫你,让你不得不做你想逃避的事情。清兵卫说“照顾老母,抚养幼女,我已无用剑之心”。可藩主之命就是逼你去举剑杀人,而且要杀的是第一剑客,十有八九搭进自家性命的稳赔不赚呐。真真是不想干,可你说了不算。逼进墙角,无路可退,只有华山一条道——脑袋别在裤腰上,短刀攥在手心上,硬着头皮,豁然舍命去。 我们看电影里的人物,其实看的都是我们自己。生活逼着清兵卫,不同样逼着你和我吗?多少次,你想松口气歇歇脚,一心盼着千万别来事儿,它非得来一桩结结实实砸在你头上逼你接着跑下去。好容易遇上件好事能让你想笑,甭多少工夫它一准让你失意到哭。想来也是挺有意思,生活就是这么擅长事与愿违和逼你让步。墨菲定律啊,怕啥来啥。反正生活是不会轻饶每一个人的。理论是灰色的,而逼迫你的力量常青,而且是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座座青山紧相连。想想这样也对,老祖宗不早就明说了么,人之生也,与忧俱生。生活本就是一出悲苦戏的悠悠慢板,就是一场奔赴黄昏的一去不返。 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生活的本性就是这样,它不美好,可你终将爱上它。六人行里,莫妮卡对瑞秋高呼一声“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you gonna love it!”——“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它很烂,可你终将爱上它!”不就是这个意思么。这可是老友记的第一季第一集,开宗明义啊。没心没肺的美国人都看得明白,咱们这五千年文明出来的,还能不理解“生活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理儿。再说了,咱们都该有这种体会吧,真正置之死地了,大部分时候还是能够后生的。就像清兵卫那样,事到万难须放胆,硬着头皮上,虽说是被人家切得伤痕累累,可最终是手刃了第一剑客。涉险过关,熬过去了,便是豁然开朗,便是桃花源。 当然,日本人是不大中意桃花,他们爱的是樱花,还常把樱花和武士掺合到一块。所谓“花中樱花盛,人中武士尊”。樱花给人的印象有点哀伤,绚烂绽放,可没几天就急速凋谢,让人觉得惋惜。但当春天樱花开放的时候,你如果站在樱花树下抬头看,那感觉却不是惋惜,而是心底的明媚。本来么,生命的魅力,不在永恒,而在于无常。总不能因为死的残酷,就遮蔽了生的喜悦。明天,逼迫和压抑还会来敲门,它会敲得你一时心烦,但终不会敲掉你心底的明媚。
审慎且温柔的人,审慎且温柔的电影
讲的是一个阶级的末路故事,却能在萧条中感受到暖意。恰到好处的隐忍,恰到好处的悲凉,恰到好处的黄昏之光。
改编自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及《叫花子助八》两篇小说,人设来自前一篇,情节来自后一篇。加上了女儿的视点和大时代的背景,倒是可以读成山田洋次对传统日本和松竹家庭剧的一份悼亡词呢,不愧是拍过男人之苦的导演,拍藤泽周平再合适不过了。内景不惜极暗,以符合全片的自然光效。运动镜头很有意
真好,这种温柔靠谱负责男真是让人没办法不爱
处刑者和被处刑者坐下来先唠了一大通嗑,关于家贫妻亡丧事开销巨大挣钱不易如花女儿已成灰烬(吃骨灰太诡异了)……聊到对方放松了心软了不小心说出了刀鞘中安卧着的只是一把竹刀今日的处刑工具只是一把短刀……立时眼冒精光拔刀开杀,逼仄空间中斗得呼哧带喘、死得险象环生……影片如果不是垂垂老矣的女儿的追忆视角,其实是挺压抑的。孩子的视角会弱化很多凶险,隔着漫长时空的追忆又会淡化很多悲伤。父亲仅仅三年人生中最幸福美满的生活,一个镜头也不给,唉……
中央六就是这点好,偶尔播些好片出来
这样的男人才叫纯爷们
重意不重形,隐忍更有情,“想不到你还在”,揪心至此始得释然。
8.3 改自《叫花子助八》,却用《黄昏清兵卫》为名,这正是武士的黄昏。清兵卫不图宏达,淡泊名利,默默承受生活重担,卑微地守护着武士的尊严,这也许是喜欢他的原因。电影风格如原著一般淡雅与细腻,且多了一分宿命和感动。
真正的大勇是平静和从容,真正有勇气的人是非常沉稳的,要在真正的大勇和匹夫之勇之间做出区分。裹尸沙场很容易,随便一个男人都能做到,真正的勇敢是该活下去的时候活下去,该死去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死去。山田洋次的剑戟片之于黑泽明,好像无间道之于吴宇森一样,风骨犹存,却别样风味。
武士剑戟,一种“非常强势”的类型。任你如何以低阶草根去铺设,注定绕不过顶尖高手的这个坎。否则演不到一半就被人砍死。此前提下,你再让他同时身兼好丈夫、好父亲、好邻居……这个角色就满了,溢了,就往诸葛近伪去了。顶尖高手,如求正,需以喜怪(用心棒)或残缺(座头市)甚至二者兼具(丹下左膳)去平衡。否则就往暗黑急坠(大菩萨岭)。三星半。
山田阳次是个亲情生物,他喜欢的题材让人联想到小津安二郎,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让人让人联想到【杀死一只知更鸟】,这种联想太美妙了,武士的价值观就这么彻底被颠覆了。★★★★
真田广之的这个角色真是完美啊,对家庭的责任感,隐忍以及必要时的担当。细腻的情感与黄昏时的光。可惜终究敌不过时代的变革,最后屋内的困斗也成为对整个武士阶层的暗喻。真好看啊,四星半。
有时候只想看一个老老实实讲的故事 真田广之居然被陈凯歌那样地点金成铁
“最后的武士”!简直看到哭。日本电影特有的隐忍情感,加上武士年代末年的苍凉——是江湖行侠仗义之人,还只是奉命的小卒?最后一场比剑,真是让情绪升华。而且全片还透着一种“屋里还看得见不必开灯”的特别生活的气息……两位主角的设定真完美T_T
看到最后真的热泪盈眶了。设计的最好的是他的结局,在达到一生的辉煌点之后,获得爱情与美好的生活,然后又平凡地死于战争。就如同他的女儿所说,他的朴素的心愿已经实现,这个在世俗眼中“不走运”的人,以一种平凡的轨迹,不无骄傲的事迹,完成了一生。不足的是,女儿的视角有时不利于细节的展开。
真田广之脱下了鲜花盔甲,穿上破破烂烂的武士装,因为好久没洗澡散发出让人敬而远之的酸臭味。为了给老婆办葬礼,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武士刀。有两个小孩,和一个老年痴呆的母亲。可为什么万人景仰、衣冠楚楚的光明大将军却还是那么猥琐,一个低贱的下等武士却让人感觉气宇轩昂?
4- 山田:“武士心中有强烈的责任感,面对朴素生活能够心情平静,对他们来说,穷困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不管怎么贫困,都要清洁地生活着。”情感内敛刻画到位,过真时亦果断打破。一些不那么与时世相融合的三观,Sebei亦有自信持有、有勇气坚守,这是人物自身的宝贵之处。Tomoe美自不言。
两个武士生死决斗之前,絮絮叨叨聊了十分钟,主要讲钱多么难赚……好棒哦。
只有短暂几年的快乐,也心满意足。不愧黄昏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