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最终也就是一般,还有人说比人民名义多好云云。什么欣赏水平。说说这片的优缺点。
剧本不错这没的说,这点跟人民是一致的。几个主演不错,刘重天演的最好,唐国强和斯琴高娃影星大腕也没说的。金启明狡猾又坏。但是这片的配角们简直了,连群演都不算了,不知道哪划拉的,那个宋小栓可以演瘪三呀。金的女秘书简直就是个台词机器人。还是tvb风格的,看得是格格不入。公安局副局长活像个搞文案科员秘书,多数配角长的难看。最后看着赵市长门外那两位公职人员,黑社会请来的?什么表情?什么形象?我认为这导演太一般,拍的也就是平铺直叙,不过不失,但是这些配角的表现严重拉低这个片子。
我百度一下,在百度百科看到:2003年湖南台首播创32%的收视率。为什么百度百科记录湖南台播放时那么火热?在豆瓣看到:3000多人看过,800多人短评。为什么在豆瓣上反应这么冷清?为什么同样是反腐败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和狂飙,与本剧相比,在社会上在豆瓣上在网络上反应很不一样?而且在前不久,豆瓣上面,连评分都没有?值得深思。还可以更深刻,包括斯琴高娃扮演的女市长。为什么评论都是近几年的?既然首播时那么火热,为什么没有留下什么评论?为什么以前没有看到这部剧?难道大家都是像我一样最近在手机上偶然发现了这部反腐剧? 关于斯琴高娃的表演,我也觉得有点浮夸,有点肤浅,过于虚假,流于表面。虽然,现实中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但是如果能够刻画的更有深度一些,就更好了。有人说反派人物更容易出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关于正派人物的塑造,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不好演?难出彩?我认为,一是因为担心太多,怕演不好,怕演砸了。二是传统的正派人物与生活有差距。以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的正派人物,大多数都是高大全,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这样就导致可信度差多了。三是媒体宣传的正派人物与现实不完全一样,作为正派人物被宣传的肯定是他光辉灿烂英雄事迹,但是作为一个人他也应该是有自己的生活的,他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就像一个人,站在阳光下,我们很容易很清楚的就看见了他光亮的那部分,但是阳光没有照到的那部分也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如同给他画像或摄影,有亮部,也有暗部,有高光,也有阴影。正派人物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如同一个人的画像和照片,高光部分不一定就是他最出彩的地方,阴影部分也不一定就是他难看的或是见不得人的地方。只是因为,有光照,就一定会有阴影。如同一个人不仅仅有优点,也会有缺点。画像和摄影时,有了光照,人物就有了立体感。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才是真实的,可信的。期待影视作品中能够有更多真实的可信的正派人物诞生。
演员真没得说,举手投足,言辞行动,十分生动深刻。
搞不懂的是,为何编剧和作者要把一个投资分子及不那么高尚的人格要套在一个女性市长身上,伟光正形象安排在俩男人最后还联手弄她,同时生活中的男人也挤兑,一个女性,深陷男性圈层,工作生活简直腹背受敌,最后遭人算计。难道作者不知道,作为一个女性能坐到如此高位,与男人平起平坐的地位,她所付出的一定是同级男性的双倍及以上的血汗及代价?随便试想,如此人格的男性政客,难道没有吗,为何要安排在整个剧唯一一个高层女性身上?男性只怕是手段更拙劣,性质更严重,无所不用其极。这样设置,是不是带有某种偏见?觉得这个剧最大最严重的bug。设置的女性,一个市长女儿企业高官却做情妇,还有两个也是强势而脸谱化似乎不通人情。还有女市长与其丈夫的很多台词对白,也充斥了对另一半女性的不尊重,甚至侮辱。作为女性,看得人火冒三丈,如鲠在喉。可见,在某些人眼里,即使作为作家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认知里,虽女性可以走向高层,却认为其不是靠的自己本事与能力所获得成就,依然带着男性巨大的偏见与狭隘,女性是附属,只能是男性的某种工具,没有意志,只能做为男性的副手和执行者。在赵芬芳的身上,无处不在的压抑,夹缝求存,最后高楼一跃,如此终结,惋惜之余无尽遗憾而扼腕叹息。就纳闷了,他怎么不多写写,齐全盛与六重天还有各位男书记是如何上位的。齐和刘也做检讨,在改开过程中也犯过错误,在向省级领导汇报时,自我口头检讨两句便一笔带过,省级领导并没有发难责怪,即使被审查还一再肯定齐全盛在改开过程中的政绩,那么试问,该市的经济腾飞,或者成就的任何伟业丰功,难道都只是一把手一个人的功劳么。所以,电视剧么,看看吧。
这剧也带着时代的某种烙印,这是无法逾越的。然而回头来看,也显得意味深长……
好的演员,撑起了整部。剧的功力也非同一般。
说个小细节,这里面也提到了赵芬芳说在家做蟹黄蛋,和《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的爱人送他去汉东的前晚一样,特地去查了“蟹黄蛋”的做法,有两种,算是看会了,开始以为的真的是螃蟹黄,其实是寻常鸡蛋或者鸭蛋的略花心思多两步骤的家常做法,并不是非同寻常不易得的高阶美食,可见作者心里,要么深藏妈妈在他儿时深沉的关爱,要么在其家庭生活中有着妻子浓浓的情爱。如此推断,作者应该是生活在周围女性都对他很好的环境里,不知为何要刻画一个如此性格如此下场的女性角色。
扣一星,在这里。
本来怀着非常高的期望,认为这么多老戏骨出演,而且看到评价超过《人民的名义》
刘重天、周善本变成齐全盛的舔狗了,刘甚至在手下在星星岛搜皮包,还阻拦,搜到皮包去找齐握手,无条件选择相信;周去找调查组为齐说话。他们失去了调查组组长的公正和领导干部的客观。
省里的领导,在市领导面前没有威严,被齐训斥,被赵给脸色。。。
不够现实,现实中,就算赵芬芳不会接任书记,也会把齐调离
剧中权利斗争片段少,而且没有什么悬念。
齐全胜算个好领导,但是不算好干部
作为团队领导来说,能够充分信任下属,不问过程只看结果,能守住原则,严格要求妻女(当然没管住没管好)这些都是好的,白可树在交待的时候说,齐书记当他面说如果有枪会毙了他,但是在外人面前公开场合没有批评过他,并通过各种手段补平了亏空让老百姓也没亏着
但是作为党的干部来说,这样还不够,而且他向往的不受约束的权力这个想法也是非常可怕。他一身正气还好,要是手里有歪心思又有了绝对权力,这可完蛋了
齐晓燕感觉人社有点崴,生在那么一个家庭,处在那么一个环境还能当傻白甜?自己作为集团一把手,下面出了那么大的事儿,能一句"我不知道"就解决吗?
刘重天一身正气,不偏不倚,刚正不阿,不拉帮结派也不打击报复,但是这个媳妇儿好像脑子不太好,总是想当然的想官场的事儿,又多次干扰调查,又干预老公做事。他对齐全胜的示好比较反人类,正常人在那种情况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怨气的,不记仇就算敞亮了,他还多次给老公施压并且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这简直非人类。而且作为高干家属自己还是领导干部,多次询问案情细节,又啰啰嗦嗦横加干涉,这个剧情太假了
大多男性角色还是比较正常,不管正面角色,有血有肉真实感比较强,女性角色确实有些崴,不符合人之常情
总体还是好剧,敢说,在当前环境下能说这么多实属不易,给五分
看完《人民的名义》突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这部剧,故事里也涉及到市委书记、市长之间表面一团和气背后互相倾轧的政治斗法,然后突然空降了一个省纪委的人打破了原有政治平衡,变成了三国演义。把权力斗争写得跌宕起伏,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究竟谁好谁坏,比《人民的名义》高明很多。
对世纪初领导干部们的衣品吐槽不能…
个人觉得这部片子无论选人还是导演的功力远在“人民的名义”之上。人民的名义导演的水平太洼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搞慢了整个剧的节奏
斯琴高娃演得好,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反派总是容易出彩。
周是伍豪 女是江演员 教员还是那个教员
回忆向。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高娃姐的反派女市长。
所以齐全盛是真给撸下来了?他真可以跟李达康对比对比,都是手下官员、家属出问题,李达康为什么好好的?当时看也觉得牵连不到他。是社会更宽容了吗?、
滥用bgm确实体验有点不好
怎么都想不明白市委书记女儿齐小燕竟然跟老头子钱出成在一起,漂漂亮亮前途无限的市委书记女儿,当小三,还三市长赵芬芳,得多弱智啊!他爹齐全盛还一点不知道!简直bug的不行!钱出成,真的好谐音钱chusheng啊!齐小燕和钱真的是全剧最大的败笔。
这个剧集里当然就要看斯琴高娃了,浮华虚伪但又那么有架子,装模作样最后归宿那么惨,她真是个出色的好演员,演什么就像什么!
不得不说93-08年这15年开明得审核制度,以及牛逼的编剧和演员们。周梅森的原著已经是入木三分,没想到唐国强和斯琴高娃的演技,更是把官场的勾心斗角利益纷争演绎得淋漓尽致,绝非《人民的名义》这种样子货可以媲美的。齐全盛,名如其人的一言堂第一书记;刘重天,翻过官场失意得第一重天,翻过痛失爱子的第二重天,翻过妻子瘫痪的第三重天,重返镜州刚正不阿;赵芬芳,看似大公无私,实际上暗流汹涌推波助澜;以及这三个周围的裙带关系、家属,真的都是在戏中,演技、故事情节都在线。尤其是24-25集的大段开会文戏,绝对是现代官场职场的样板,如何掌控话语权,帮助场上聆听者梳理思路,如何将听众葱辩方的逻辑解脱出来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走,24-25集绝对是给我们上了一课的!最后一集,对权利监督的剖析,直戳中国官场动脉!
导演: 成浩 / 蒋绍华主演: 唐国强 / 斯琴高娃 / 高明
片子一般.估计经费都给几个老戏骨了.场面是很小.逻辑也一般.但是印象最深刻.也最讽刺的是.像善本这样的好官.只做了个副市长.累死在岗位上....也许中心思想就是.做官要像齐全盛.别像善本..讽刺啊..
相比人民的名义我更喜欢这部啊,台词真敢说,还有这剧里的糖果叔虽然有肚子了年纪快做我爸爸了但是竟然有股莫名的苏感!
唐老师哪像市委书记,完全是主席的气派嘛。
那个时候,夏天,我拿着作文书,写下《奔跑》的歌词。然后在凉席上看三大戏骨飚戏。真怀念那时候。
好演员,恶心剧,十年前说要亡党亡国,搞了十年发现没亡,于是愈发嚣张了
《人民的名义》炒的分太虚高,这部早年的剧其实比它好多了。
比《人民的名义》强太多!
陪妈看系列。好干部难得,看康熙王朝也发现,腐败的官不都是贪钱,很多是用钱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