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主题上说,表现青春的迷惘与暴力,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残酷青春在日本校园电影里,也许已经泛滥成一种姿态。
《蓝色青春》的整个情节发展到了最后已经没有了出路,就像九条在桌上画的、青木在楼顶上涂抹和最后亲自演绎的那个挣扎的人影。扭曲,夸张,阴暗的姿态拥抱绝路。
但是还是爱看这样喧嚣音乐背景里,灰灰的色调,淡淡流水的镜头。松田龙平,冷艳的气质,也觉得十分适合。
琐碎的小细节。看着很舒服。
在天台上九条帮青木剪头发,谈论起毕业后的去向。
九条说,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这是你的人生!
我知道啊。可是我就是不知道啊。
还有Yukio反复弹着的柔情的吉他小调。(那个调子我一直以来用作手机的关机铃声)难以忘怀。
整部片里狂躁不安又有点无所适从的音乐,随意又自然的响起和中止。营造出悲剧感的自我的幻觉世界。
听过印象很深。那些歌,主要来自Thee Michelle Gun Elephant和The Blondie Plastic Wagon两支乐队。
部分曲目:
Akage No Kelly - Thee Michelle Gun Elephant
地址:
http://www.mytlsp.net/misc/7/TMGE-Akage_No_Kelly.mp3 插曲,就是电影开场5分钟左右的时候用慢镜头照九条从顶楼走下来的那段。
片末青木跳楼时的歌,也是片尾曲的歌,来自同乐队的"Drop"
还有The Blondie Plastic Wagon的两首歌:
Raspberry Dance
Black Limousine
在日本青春电影的经典序列中,《蓝色青春》(「青い春」)也许不如《青春残酷物语》、《处刑的房间》、《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或是《坏孩子的天空》那般耳熟能详,但其青春风格之浓郁、视觉冲击之强烈、内涵之深刻、氛围之颓唐,具有其独特的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风格,是日本青春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本文拟主要从故事内容和表演等角度赏析该片。
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故事围绕朝日高中的一群高三“后进生”展开:在樱花盛开的校园,少年们整天无所事事,以打架、旷课、混帮派消磨时间。影片的第一个主要情节是少年们“天台拍手选大佬”:规则是比试者站在天台的悬空处,在外侧用双手抓住栏杆,裁判开始数数。在数数字的间隙,比试者双手击掌后再抓住栏杆。比如裁判数三,竞赛者则须双手击掌三次后抓住栏杆,以免掉下天台,以此类推。最后连拍九下的九条(松田龙平饰)成为当之无愧的大佬。在少年空虚寂寥的精神生活中,只能依靠如此惊心动魄的生死游戏来寻找些许刺激,用一点点心跳的刺激来试图找寻一丝存在的意义。影片一开场就将少年们身后的天空漂染如此昏暗的背景,此时的BG(背景音乐)也很值得玩味:粗线条的电吉他单音犹如战鼓悄然擂起,时而伴随分解和弦,最后乐队伴奏的全部响起,完全青春摇滚的范儿。看似兴之所至的渲染,烘托出一种解构宏大叙事、专注个我的悲壮。在这里,我们似乎不难感觉到创作者并非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指指点点,因为影迷们深知:在青春片中,只有讲故事的人融入故事中的人的心中,才可能窥到少年们内心的冰山一角,一如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招贴画中文本写到的那样:“十三岁的世界只有在这里可以读到”,只有放下成年人的城府与市侩,俯下身来倾听,才有可能为试图走近边缘少年内心的观众们赢得一点可能。
二,友谊、爱恨的主线:九条与青木
九条君临朝日高中后,最好的朋友青木理所应当地成为“头马”和二号人物。一开始,领导者与执行者的角色定位配合得天衣无缝,珠联璧合、无懈可击。然而因为琐事的意见不统一,九条开始对青木展开冷战。从来的课堂问候变成青木的冷脸贴热屁股,九条不加丝毫理睬和回应、置若罔闻。更令青木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是校园帮派大佬竟然“弃戎执笔”,开始认认真真、有模有样地搞起学习,备战高考。一向阴沉忧郁、沉默寡言的九条此时更加显得令人费解,叫人难以琢磨。要知道,当时的九条也是众叛亲离,被前所未有地孤立。他自己想必也是乱了方寸,只得一个人在足球场疯狂射门发泄。关于未来、升学还是就职,即便是少年帮派头头也会感到困扰。曾以为青春意味着肆无忌惮的挥霍与暴虐,毕业临近才发现“好日子”总会到头。在每个青春的节点,压力总会不同程度地教人歇斯底里。生长痛痛在少年们毫无防备的软肋:年幼的脆弱与不安。因此,茫然无措的当然不只是九条,曾经的亲密战友、兄弟、小伙伴,本性善良憨厚的青木君难以忍受九条的冷遇,剃掉头发蓄起“莫西干”,抄起家伙宣布与九条彻底决裂还不算完,他试图摧毁其威信,压挤其势力范围,以抢夺第一把交椅。最后甚至决定用“朝日高中”式的方法与九条一决雌雄:天台拍手赛。结果明知技不如人的青木在拍到第8下后真的做到了超越九条——不过换来的却是自己的驾鹤归西。少年乘风归去,空留少年独守天台。九条的怅然又有谁人能懂呢。
三,雪男的PEACE之梦与刀刃好友之结局
可以说,雪男是本片中最具张力的一个角色:也许谁也无法将一个戴着半框眼镜、不停不紧不慢地练习古典吉他曲、整天张口闭口称自己的梦想是“奥特曼般维护世界和平”的搞怪高大男生与手拿利刃一刀一刀捅死曾经的兄弟的冷血杀手联系到一起。看似平常的少年内心中隐藏的暴戾有时是可怕得让成年人难以想象的。雪男手刃同学的这一场景,不由得让我们想到加斯•范•桑特的《大象》。也同样是静谧中的极端暴力美学、无差别性杀人。背景音乐的风格也颇有相像之处,《大象》中的钢琴曲《致爱丽丝》和《蓝色青春》中的古典吉他曲,都是最简单近似无聊的旋律,却最最适合无聊少年只能以杀人来刺激自己的麻木神经。
另一方面我在想影片的创作者设计这样一个人物,是否也同时折射出日本这个国度的某种民族性,即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其《菊与刀》中指出的那样:“刀和菊都是这一画面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又如和辻哲郎在《风土——人间学的考察》一书中省视和概括的那样:“肃静的激情、战斗般的恬淡”。
四,木村的甲子园梦想和黑道归宿
木村是学校棒球队里的前辈,一直梦想带领队伍打进全国高中棒球联赛——甲子园。却因为自己关键的一次投球与梦想失之交臂。失利后的木村自暴自弃,整天以打麻将、与不良少年厮混消磨时光,最后受了黑道大哥的邀请,正式加入黑社会组织。木村的最后一段独白值得玩味:“在狂欢的人群中,一瞥看见妈妈的脸,只有妈妈才会宠爱像我这样的蠢蛋,永远微笑着看着我,我真的很爱你,就算我的身体坏掉,眼泪和汗水都干掉,我的梦还存在:甲子园。不会为我的年少后悔。我,这个失败者。”一个准黑道干将的内心存有对母亲的依恋和希冀,是否土居健郎所说的日本人的“娇宠心理”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有些恋母情结的独白终究让我们舒了一口气:少年终归是孩子,心窝处总会藏有不为人知的软弱。
五,小人物众生相
影片中还有不少着墨不多,却很有特点的小人物。比如一开场就被学生追杀的老师、侏儒园丁、强迫症般背诵古文的痴呆学生、每天帮樱花树捉虫,对待樱花犹如恋人般的奇怪学生等。这些小人物的存在烘托着整个校园的诡异。具体说来,园丁先生是个侏儒,与少年们有着不少有趣的互动。比如平时也会提醒逃学的少年们要好好学习,还教他们种植一种盆栽花卉。只不过花的种子是埋在花盆之中,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园丁先生故意卖起了关子,好让少年们体会种花全过程:从每日辛劳浇水、施肥,经历时间的等待才能盼到应得的收获。园丁先生与少年们之间的温情使整部电影的情绪更加饱满,在少年们心里园丁先生或许是是最有安全感的存在。其次,片中的强迫症背诵者是否在那些讽刺只读圣贤书的“学习家”。过重的毕业压力让学生异化,变成唱经念佛的机器,反思当代的日本教育制度,是否扼杀了人的能动性。而那个樱花守护者,心无旁骛,眼中只有樱花,与其谈心,帮其捉虫,恋人一般地对待,好像当代人的“恋物癖”,但更多的感觉是创作者实际上对樱花守护者更多的是表现出理解每个人的追求,即使看上去有些另类,也捍卫个人追寻自己核心价值的自由。
本片算是男一号松田龙平较早期的作品,和在《御法度》中的出色表演相似,松田的秀气脸庞、忧郁气质和一种隐藏的爆发力使得他是出演九条的不二人选。
忍成修吾饰演一个忍气吞声的小跟班,结合《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星野,看出其在戏路上的多变。
如果你还年轻,你愿意选择怎样的青春呢。是日式的,美式的,还是中式的。是残酷的,唯美的,迷幻的,励志的,还是荒唐的。如果我是女生,我可能会选择蓝色大门里的青春,干净简单,但是,如果我是男生,我会选择蓝色青春,残酷的绽放过。
松田龙平依旧放肆地美着。他是我心里的妖艳美少年。在影片的结尾,交错的意象,郁金香开了,可是九条没有看到。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敌意固然存在,但是无可抹煞的是,我还是很喜欢那种悲剧之美,在沉沦中,在残酷中,在近乎变态的偏执里,美着,悲哀地美着。樱花盛开,穿着制服的少年,一个人,奔跑在偌大的操场上,踢着足球。在高高的天台上,天空是那么蓝,可是未来是虚幻的。青木一直等待九条来救他。可是暮去朝来,原来你不来救我,让我沉沦吧,既然你不肯回来。
青春期的迷惘,还有对鲜血的渴望,是可怕的。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强制自己不要做冲动的事情,比如,把一整杯冰镇柠檬水浇在自己的头上。走在夜路上的时候,我远离那个池塘,以免自己跳下去。
我不想现在就死去。可是你知道的,有些花注定不会开放的。就算花朵的使命就是盛放。如果我死了,你别跳下去,你看虽然这里的冬天这么冷,春天还是会来的,你知道这里的春天虽然来得晚,但是到处都是樱花,好美。我把这里变成地狱,换不回你的心,又有什么用呢。
你是我最好的,最好的朋友。我爱你。
只是,我可不可以不用朋友的身份来爱你。可不可以呢。
漫画味电影。配乐妥帖,收放精确。龙平真英俊啊啊啊。
Thee Michelle Gun Elephant的音乐加大分。基友三人组什么时候能再合作,一句台词的瑛太,新井浩文痴汉疯,美少年龙平,发现我现在对这种矫作的残酷青春也能接受了。making里导演对龙平说可以打新井,对新井说无论如何不能打到龙平,有颜就是任性!
特别好。它完全可以更搞笑、更暴力、更颓废或者更疼痛,但它都没有,这就是它好的地方。丰田利晃的不喜煽情在这里完全发挥出了应有的光辉,他没有用连珠妙语装饰他的人物来投合观众的兴趣,没有对人物的家庭背景做任何暗示以诉诸观众的同情。九条代表这所学校,象征少年们曾抱有的对美好、对未来、对希望的信念。他们曾聚集在九条身旁,接着一个个离去。影片前半部分就是在诉说世界失去这些少年的过程。然后故事回到九条与青木身上,青木的存在是为了对抗九条之所象征的。人可以如此轻易地去相信人世存在美好与意义并且坚持这种相信吗?青木否定这种轻易,他选择挣扎,拍了13下手后他坠楼而亡。他通过死亡证实自己生命的能动性。而整部片平淡的叙事经青木在天台上一夜驻足的延时镜头过渡,在九条奋力奔向青木的慢镜头中到达高潮,霎时间我的呼吸停止了
早已忘记片里那些熟悉的脸的我,竟然觉得这片还挺好看的。。当片头龙平撬开锁打开门一道阳光照亮他那张涂了半斤粉整个画风都跟别人不一样的脸,其它一切就只是背景了。。我那唯一的曾经月光般凛冽的美少年啊。。另,后来坐进黑帮老大车里的前棒球少年是谁?
全世界最没有干劲的学校老大
日本人总有办法把青春片拍的如此残酷,这哪里“蓝色”了啊= =。在这个哀伤而无奈的腐片中,松田龙平挺有型,踢球的样子挺帅的,演技好。OST好
这片子就和青春一样,那些不必要没有所谓的小念头就在一瞬间。Peng!花就开了。
非蓝色的青春瑛太,你这酱油打得也太过分了,帮樱树抓毛毛虫,睡觉,师生口中的病秧子,还有呢?这个人物角色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
灰色青春啊。最后5分钟很热血。让我想起了安腾政信的 坏孩子的天空..
勉强两分。看似跟《乌鸦高校》一样充满涂鸦、天台这些元素,然而本片却并非不良少年故事,而是个散淡的无聊少年们的故事。松田龙平通过在楼边缘的拍手游戏成为老大,然而他做了什么呢?只是保持他标志性的无聊表情到处闲逛而已,学校里也没什么群演,感觉这所学校作为背景对主角的性格揭示作用无限趋近于零。前半段可能为了填补剧本、表演、成本上的孱弱,安排了刺杀同学的绝望青年、与棒球梦告别的学长这些莫名其妙进入剧情又突然消失的角色,这些角色空有“伤痕青春”的设定,谈不上有性格或故事,花架子而已。后半段回到主线,讲松田龙平那个打架摸到屎的笨蛋跟班黑化(然而骨子里是空虚),实际本片所有角色都是讲烂了的伤痕青春模板人物,如果加入女生的狗血爱情堕胎什么的也就是个中国同类产品了,而且本片还把剧情给省了,只有些碎片化的人物状态
松田龙平的少年时期有着妖冶邪肆到极致的美,我喜欢他那时期凄艳诡谲的每一面。
“你想过以后做什么吗?”“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让我觉得害怕……”“是花总会开的,不是吗?”新井浩文的青木前后转变让我印象最深刻。 为大赞的结尾加一星。(包子少年倚在天台围栏上远眺的场景,多么美好!
很喜欢最后这个十分钟。导演为此铺垫了很久,是一部幼稚的完成度很高的片子。会和“男人到老都是少年”一样的说法,有点道理,但是没有必要。对于瑛太的角色处理,我挺喜欢的。
看的手心全湿
基情若隐若现,手心一直潮湿。丰田利晃是“13”数字控,扶栏击掌13下,毁灭肉体。《逃狱九人组》里松田龙平被判13年。
有人说九条和青木有同性恋倾向,我觉得不至于,友情就是友情。青春有时候也挺可悲的,伴着浓重的摇滚音乐,这群少年互相欺负。有人镇静地杀了人,有人自己封王。最后青木跳楼的时候,我一瞬间替九条有了痛不欲生的感觉。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cc01d8b4962411de83b1.html
人的青春期就是很苦闷。所有开心的都是因为新鲜感。去除这个部分,青春期太难熬了。
大概是音乐让我没中途弃片,实在觉得此片实在装X,正巧我过了那个年纪?看人们生生死死面无表情或是咆哮怒吼我怎么就觉得幼稚呢?还是所谓青春所谓人生我就没去思考过的原因?悬空恐惧虫子厌恶看此片伤不起。隐隐感觉到的友情和梦想却没经得起推敲,就像现实经不起打量一样。
拍的不错,就是有点傻,日本人拍东西总是有点不切实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