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坐着由Trinity(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驾驶的Logos号飞船(逻各斯在希腊语中有真理或“道”的意思),穿越封锁冲出云层,进入Matrix,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人与机器的和平,救赎了世界(隐喻耶稣殉道)。 这个精彩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宗教寓意,也有政治的暗示。Smith是Matrix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破坏力的、也是维持系统运转的程序(另外说一点,Smith相当于一种杀毒软件,Neo的入侵相当于病毒,杀毒软件和病毒之间是一种相伴而生的关系,Smith从与Neo等黑客的对抗中学习对方的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Neo等人也通过smish学习和提高自己。)。Smith因为剿灭Neo失败被从系统里删除,但是由于他深入在系统中,无法彻底删除。然而这一操作却让他脱离了Matrix的控制,获得了自由。Smith曾经是暴力统治工具,可能使用的是类似machine learning的技术,系统只是给其一定初始目标设定,并不干预其如何运行,但这样的设定却带来不可预期的结果,使他的行为变得以纯粹的权力为取向,并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这种暴力和对权力的理性又疯狂的追求具有传染性,像病毒一样将所有正常的系统和应用程序覆盖,最终使得系统为暴力、破坏力以及对权力的渴望所填充。一个被暴力和对权力的无限追求所占据的世界是不会收敛到均衡的,施加暴力的终将为暴力所伤害,系统陷入无限的loop,运行面临崩溃的威胁。而且Smith的这种疯狂的控制已经不满足于在Matrix中报复和战胜Neo,更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控制,对现实中的Neo进行暗算。但此时的系统仍然在按计划进行对叛乱人类的zion世界每隔几代例行的剿灭活动,因此人类世界zion和机器世界Matrix同时面临危机。 机器是人创造的,而一旦机器取得了自由意志,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抵御机器的剿灭;smith程序是机器制造的,而一旦程序取得了自由意志,机器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抵御程序的破坏。各自为战,人与机器将会同归于尽。 人类的“本性”不同于机器或程序,是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的,它在演化过程中帮助人类解决生存中的各种问题,与人类的身体和环境协同演化至今,历遍各种危机,满足阿尔钦的所谓事后理性。但机器是新的威胁,人类并不知道如何面对、能否面对。但人类的那些被Smith看不起到特性——希望、信仰、爱、牺牲、怜悯等等——在危机的时刻仍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在力量上同机器相差如此悬殊,但仍然靠这些特性,用肉体抵御住机器的第一轮攻击,赢得了时间,也为自己和Neo赢得了与机器谈判的机会。 Matrix的虚拟世界已经被Smith搞得乌烟瘴气,连Oracle这种最具“源”特性的程序也不能幸免的被覆盖了。而Neo在Matrix中也并非无所不能,在双方僵持不下,甚至Neo可能失败的情况下,被Smith控制的Oracle还是以她的方式做最后一搏给了Neo鼓励。最终,机器刺激了Neo的力量,在人和机器的共同努力下,战胜了Smith所代表的暴力、权力、恶、复仇的力量。Matrix可以重归平静,人类世界也避免了一次次被剿灭的命运。 结尾的地方最是意味深长,象征建构和工具理性的Archetect(建筑师)与象征感性和不可知论的Oracle(先知)达成了共识,决定给予Matrix中的人类以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在Matrix世界中享受虚拟的平静和快乐,或者选择Zion世界的残酷和真实。这是个基督教新教当中非常重要的命题:上帝以其全知全能,当然应该知道亚当和夏娃可能在蛇的诱惑下吃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但上帝仍然选择在造人的时候给他们自由意志,不对他们的选择加以干涉。因为上帝认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但同时可能带来罪恶的世界,要比一个没有罪恶但同时也没有自由意志的世界更符合祂的期望。正是这种认识强化了西方文化中对自由的追求和认同,成为现代西方普世价值的核心。这个观念贯穿电影的很多地方,Oracle给很多人的启示都是说她其实无法预知未来,因为未来决定于每个个体的选择。 相对来说,matrix系列的第一集更应该叫做“革命”,因为第一集更多的是关于人对自己所处的状态的认识。试图脱离Matrix的虚幻世界,逃出机器的奴役,不做机器的“粮食”是最初的主题。第三集革的是机器与人的传统关系的命,但更像是对统治者的劝告,不论你所建构的体系多么完美,不论你的统治力量看上去是多么坚不可摧,你终究会面对建构体系时无法设想的危机。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人不能在产生问题的那个层次上解决问题”,统治者同样需要不同的思维。因为当你剥夺了人们的自由,也就剥夺了人们的创造力,也就丧失了未来某个时刻利用人们的自由意志的副产品——真理——来解决系统问题的机会。只有把自由还给个人,并尊重人类的那些同样具有工具性的感性力量,才能让机体具有永久的活力。
锡安跟矩阵是两个虚拟世界,矩阵是想留在培养液里的人的世界, 锡安是不想留在培养液里的人的世界。这是两个虚拟程序,矩阵里面的世界是专门放正常程序的,锡安里面的世界是专门放异常程序的,这个时候人类的思维的载体已经从肉体换成了电脑程序,这个时候的肉体已经成为专门供养思维存活的工具了,肉体和思维已经分离了,肉体提供营养给大脑,大脑创造思维,思维直接进入电脑程序,这时候人类的思维已经感知不到肉体的存在了,所以这样的从来没有在现实世界存活过的思维是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不能区分真假了,,所以矩阵里面的人才会没有人怀疑那是虚拟的世界,电脑告诉人们这是真的,那这就是真的,因为你从没有再真实世界活过,所以你就没有理由来怀疑这是虚拟的世界,你会深信不疑,正因为如此,
在另外一个虚拟世界锡安的那些自以为“真的苏醒过来脱离培养液”的人类就更加不会怀疑自己是虚拟的了,因为他们就是从正常的虚拟程序中“苏醒”的活在“真实世界”的人,他们以为自己脱离了程序了,其实没有,这就好比是你认为你现在所处的世界是虚拟的,好吧,那我就如你们所愿给你们一个“真实的世界”,让你们从这个世界脱离出去,去另外那个你们认识是“真实的世界”,你们去了一看觉得这就是真实的,就不会再怀疑这个也是虚拟的了。
其实电影中给出的锡安的世界环境就已经告诉我们那是虚拟世界了,首先真实世界中人类是不会造出来来那么宽大又深长的地下管道的,飞船再里面一直飞了好久,中间还有无数次的交叉口,在管道里还有许多管线,请问人类在地下造出来这样没有尽头的管道还纵横交错 里面还布满了管线,人类造它的意义何在?这样规模的地下工程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究竟它能有什么作用值得人类这样耗费?
其次,就是机器的发电站,第三部尼奥去机器城的路上经过了发电站,我们都看到了,那么庞大的规模,肯定会有最严密的防御,墨菲斯他们一开始究竟是怎么把尼奥救出来的?电影没说,但是我们都相信墨菲斯他们绝对去不了发电站!再往后我们都看到了机器人的强大的防御力,整个世界都是机器占领了,还会攻不下一个小小锡安?
最后就是,架构师对尼奥说锡安已经被摧毁过5次了、这一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锡安是虚拟的,跟矩阵一样是一个虚拟程序,那么庞大数量机器乌贼反复摧毁同一个地方好几次,竟然每次都能完好无损的重建?真实世界中这可能吗?,经过这样毁灭性的攻击,就算是在地面上 ,想要完全恢复至少也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更别说是在地底下!
而且当时的世界环境也不适合人类生存了,只有人类是唯一的有机生物,就算机器吧世界让给人类,但是动物和植物已经灭绝了,人类也活不成!所以活在虚拟程序里是唯一的选择。但问题是人类在虚拟世界里想要自由 ,不想成为被预设好的电脑程序,所以矩阵里的异常程序就出现了,而锡安城就是这些想要自由的人的世界,是专门存放这些异常程序的,这些异常程序当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时候就必须得删除了,机器乌贼就是负责删除这些异常程序的,然后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不断异常不断删除,但是到第六次的时候,先知突然不想再经历这样重复的异常和删除了,先知想要一个永久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我们看到的《黑客帝国》1,2,3.。而结果也是先知想要的,异常程序和正常程序和平共存,异常不会再被删除了,自己可以选择去做异常程序或者正常的程序,这就是一个进化,是机器的进化,之前所有的机器程序都是提前设定好的,现在除了预设的程序之外,程序还能自己创造程序,就像是人类的生殖繁衍一样,机器不再需要去设定程序了,机器的程序本身就能创造新的程序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还有升级自己,架构师也就是机器之主还有真实世界中活在培养液里面的人类已经成为历史了,矩阵革命之后的世界是人类 和机器共存的世界,准确的说是人类的思维和机器共存。
本系列观感共计三篇,这是最后一篇,另两篇的链接附下,本篇写得进度慢了一些,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本篇内容的情感宣泄较多,因此情感的酝酿总是时间上保证不了。但是整个文章的结构与内容方向是三篇影评里最早确定的。与前两篇应该没有任何的隔离感与观感矛盾的地方,请放心食用。
三篇顺序使用,效果最佳,奉上链接如下:
《黑客帝国》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终极解答】 :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7344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I:进化实验】:
《黑客帝国动画版 the Animatrix》的豆瓣影评【《黑客帝国系列》之百遍观感IV:机器自觉】//movie.douban.com/review/14578691
********************************************************************************************************
末日里的物种有一种濒死的可怜与对希望的执着。
在《黑客帝国》中,人类的末日处境更加悲惨,因为人类所有的反抗与挣扎,不论是为了个体生命延续,还是整体物种存活,都被Matrix冠以了宿命论的悲凉色彩。如果结局已注定,那么还有努力的需要吗?百年来,人类恢宏的战场与末世里萌生的爱情、友情在冰冷的01代码前如沧海一粟,无处安身。且不说死亡与分离已形容普遍,连种族的延续都不过是机器主宰下的“实验”轮回。
生之绝望与死之渺小让世间的所有努力都无处着力,即使一代代的The One,似乎也是渺小而盲目的。
当死亡都难以被歌颂时,人类在终极考验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人类的终点已经渐渐清晰……
但是人类依然选择苦苦挣扎。即使死亡加持,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人们仍然在执着地扛起人性的尊严大旗。这些人历经考验,鲜得存活,不断倒下但是又不断崛起;这种人源源不断,如同另一种滚滚洪流,在人机的共存之战中,用不断加码的鲜血与死亡求得一种希望——这希望是什么,那些义无反顾的人也许至死也不知道,可贵的是,他们只愿死得其所,为希望留下可能即可,而不求见证希望照进现实~
小时候,年少的我初接触《黑客帝国系列》时,最喜欢看的是第二部,虽然对话很多看不懂,但是够嗨,够帅,燃!Neo大战100特工Smith的片段打得写意又干脆;高速飙车,Trinity驾驶摩托在车流中穿行,拍出了史无前例的追车乱战。后来,我开始喜欢看第一部,因为层层迷雾,拨云见日的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如今,我喜欢单独看第三部,因为其中的末日感与人类物种整体的应激反应在第三部里有了最直观的写实。当人类面对自己物种的终点时,所有尔虞我诈都抛开时,人类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曾经伟大的物种最为真切的力量与本能。电影第三部是一场《黑客帝国》世界里的加重群像戏,在无数的个体死亡前,人类最本质的灵魂被一一质问,到底什么能拯救人类?到底人类用什么可以在最后证明自己?而这最终的答案我想也是机器主导的这场冰冷的进化实验里得到的最热血的回答,这份热血来自人类自身的人性未泯,这份末日答卷让任何智能为之动容,人类答卷最终促成了进化实验的升级与圆满,人类答卷最终启迪了机器,开启了人机共生共存的新模式。
爱情
Neo与Trinity这份爱情培育于这末日的危难中,两个人从见面就是人机大战的白热化时期。而史诗性在于,如此重要的存亡之战里,这份爱情与决胜的关键却加持在一个凡人身上,甚至还是一个没有入门与开眼的凡人身上。
Neo的凡人本质也更加让观者具有代入感。Neo会害怕,会迟疑,会犹豫,会冲动。每当Neo害怕与迟疑时,站在Neo身边,甚至挡在Neo面前的一直都是Trinity。这时的Trinity是Neo的救世主。
当Neo还在Matrix里时,Trinity静静地看着Neo,她喜欢就这样看着他;
当骄傲的Neo被Switch举枪怼道,要么听话,要么下车时,Neo下意识就是要走,Trinity拉住了Neo,她了解Neo,他需要真相;
当Neo要被强行唤醒时,Neo当然会怕,他无比担心,毕竟这阵势真是不能理解,放在电影外的现实里,这样子莫不成是要给我摘器官吗?Neo抓住机会小心地问了一句身旁的Trinity,你也曾经这样?这一句心虚的小动作胜过千万句不安与犹豫,更表露了Neo内心对Trinity萌生的依赖与信任。而此后,他便在心里认定了Trinity这最能定心的搭档;
当Neo被Morpheus带去进行跳跃测试时,有的人在期待救世主的神迹,有的人在冷嘲热讽他不过是一个凡人。而Trinity只是一句“加油”,无限关心与支持洋溢其中,如同一位可爱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成长,她不求孩子成长得多快,多好,她只希望孩子加油,她关注的是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这份感情的深化在末日的氛围里显得真实而细腻,因为种族危机面前,个人的情感总是在被让步,所谓男女爱情之中,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亲情友情的成份,这份爱之复杂既具有情爱的纯粹,亦有母爱、父爱般的无私。而坚毅果敢又内心腼腆的Trinity面对此时的爱情驾到,显得真诚而含蓄,她只是悄悄地送去晚餐给Neo。她怕自己坦白对Neo的爱,而Neo又不是救世主时,会给Neo造成不可预知的灾难与困境,会让Neo承担难以承受之重,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宿命就是要爱上救世主。于是,她掩埋下自己的冲动,保护着他,认真等待Neo成长,或者是渴望着Neo的成长。
末日里,一切行为的特点就是“效率”,一切感情的特点就是“克制”。
但是,当Trinity目睹Neo被特工杀死时,她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了,她不再害怕,害怕只因有所希望,现在她还有什么寄望?她就是需要Neo活着,但此刻她又知道Neo已经死了,她没有声嘶力竭,但是那低沉的表白却更胜放肆的呐喊,更加让闻者心恸。也是在此刻,她亲自唤醒了Neo。
Neo是幸运的,Neo更是不幸的。谁都不会愿意从一个平凡角色里一觉醒来承担起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被无数人,甚至是自己平凡时还崇拜的人们当作唯一的生存砝码。而Neo不得不接受这一些,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终于如愿看到了现实,但是代价是被要求负重前行,难的是Neo看不清现实的走向。尤其是自己还肩负人类安危,到底自己该何去何从?究竟谁是真实的,谁是虚伪的?谁在控制谁?作为救世主,Neo不能随便就袒露自己的不安。好在Neo有Trinity,他在最不安的时候,想起的都是Trinity,而Trinity也给予了Neo自己的一切,这份给予历经磨难,不曾改变,不曾迟疑。这份给予,有时是信任
有时是支援
有时是安慰
有时是离开
有时是陪伴
有时是生命。
Neo一步步成长为救世主。伟大的Trinity一直在陪伴着Neo,生生死死。
记得第一次见到先知时,先知调侃Neo对爱情的愚钝。这个不敏感的男人直至死过才明白内心的爱。但是很快,他梦到了Trinity的死亡,这让他措手不及,毕竟他的能力来得太突然,突然到一些都有种可失去的空荡与不定感,他怕自己不能救下Trinity,这让他夜不能寐。而在设计师的殿堂里,Neo得知了所谓救世主不过是另一套机器控制与机器实验,即使他被威胁要为人类灭绝承担责任,Neo还是毅然选择重回Matrix。这个选择是整个进化实验的关键(见观感II《进化实验》),是爱情促成了这个选择,是对芸芸众生、当世生命的尊重促成了这个选择。Neo救回的不只是Trini,更是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其实,我更愿意相信Neo的在进化实验中的各种表现,不过是出自一些平凡的动机与人性最常见的情感驱动,不需要什么伟大的理由,不依靠太多的机遇与巧合。因为这样的更加印证着人类的命不该绝。也更加彰显着Neo这些人代表人类所展示的这份人类答卷的伟大与真实。
当Neo在现实中徒手故障了机器乌贼后,Neo被困在了车站里,Trinity赌上了一切,甚至身旁的Morpheus与Seraph也被Trin直接压做赌注。这是少有的Trinity冲动的时候。
无技可施的Neo看到下车的Trinity时,那种欣喜被Neo深埋进内心,一个吻让Neo如释重负。
当Neo即将踏上最后的出航,Trinity选择同行。而此时,距离上次死别不过一天时间,只是这次,他们不再选择生离。
最后,两人先后殉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分界点前。Trinity成就了Neo,Neo没有辜负Trinity。
这里我难以描述这份离别,有时候肝肠寸断亦是一剂猛药,因为生死告白后还有一份更加崇高悲壮的任务,Trinity用死亡激励了Neo的无畏一搏。
人类答卷之爱情,是Neo与Trinity。
“他们代表人类演绎着不屈不挠与至死不渝,他们更是代表人类去迎接死亡,博得新生。他们的悲壮选择不仅感动着人们,也震撼着机器智能。”——《进化实验》
此外,电影里还有一份爱情,就是Link夫妻俩人的回家承诺与回家之路。这部分描写很少,线索穿插于大剧情之中,却很是动人,很是精致。这里不得不致敬一下沃卓导演的才华,台词精炼,感情克制,剧情呼应,四两拨千斤。这一对夫妻的描写就是一个典型。关于这份爱情,我不做过多说明,大家可以在下次观景时留心一下。当电影看很多遍之后,这些游离于主线人物之外的角色与剧情常常吸引着我,而电影的第三部里,人物之多,大冲突下人物的反映之丰富往往给我更多的观影惊喜。
信仰
Morpheus是一个坚定的战士,也是一个细心的导师。他与Neo亦师亦友的关系不断升华,这种命运羁绊下的生死之交让电影本身充满了温暖与信任。这种过命的交谊让人羡慕,而战斗中,Morpheus更是一个精湛的指挥官与身先士卒的领导者。Morpheus在训练Neo时举重若轻地展示着Matrix的本质,他不亚于一位优雅的哲学家,堪当一位救世之才的引路人。每当Neo产生对自身的犹豫与迟疑时,伟大的Morpheus坚定而细腻地鼓励着Neo去实践自己的使命,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我很感动Morpheus的形象,他让我不断想起自己一路求学以来,所遇到的支持我做选择的人们,他们有我的家长,我的老师,我的朋友,甚至是一些不知道姓名的人(此致敬礼,致敬所有看了我前面两篇影评并点赞、留言鼓励我写第三篇的朋友“簡,yeeee,7K,蒋太,dpslx,相与行,大猫……”,很温暖,很鼓励),而现实里,我们的成长之路上最是缺少的往往就是一个Morpheus这样坚定又智慧的导师。
当第一部里Morpheus牺牲自己去救稚嫩的Neo时,Morpheus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信念献身,而不是为了这个人。但是,预言的谎言被证明后,Morpheus真正从一个虚幻信念的信仰者成为了一个实在战友的信仰者,他不再笃定什么预言会结束战争,他只是信任Neo,信任他与所有人只要一息尚存,就在为所有人的和平与存活而战。他从信仰The One到信仰Neo的转变不亚于一次死亡与重生。要知道,Morpheus是电影里最大的“预言派”代表(这里电影没有专门的名字,只是我个人这么叫,电影里交代当下信仰预言能拯救Zion的人挺多)。Morpheus本人也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与领袖气质,他自信能找到Neo,并且愿意亲自启发Neo一步步领会这个世界,开发救世主能力。曾经,在Neo被Smith枪杀时,他信仰崩裂的表情让人心痛,对于Morpheus这种人来说,死亡从来不可怕,信仰的坍塌最致命。
他究其一生的寻找,为此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为此甘愿牺牲自己性命,甚至差点葬送Zion(舰长有Zion主机的密钥,一旦暴露,特工程序可以入侵Zion城市内,Zion虽然是人类城市,但是里面的生命维持并不是工业时代甚至更早的阶段,依然是数字信息时代,我个人甚至觉得Zion就是机器智能所建的,对于Zion的战斗力与防御力,机器智能心知肚明,清理Zion驾轻就熟),结果当他真的以为自己找到The One时,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特工杀死在自己面前。Matrix对人的考验是残忍的,为爱情所生的人目睹爱人死亡,为信仰所生的人见证信仰塌方。Neo的重生无疑重建了Morpheus的信仰,而此刻以后,Morpheus的寄托就已经慢慢得从单纯来自于预言中的The One转移到了Neo这个身边的战友身上。这种信任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新入职的操作员Link到他曾经的爱人。他履行了预言的每一步,步履蹒跚却愈发坚定。
但是,造梦者(morpheus,梦神)的宿命终将是梦醒,Neo从设计师那里带来的最大噩耗,这也是整个系列里Morpheus经历的最大打击——预言是谎言!救世主救不了任何人,这一切设定与预言不过是另一重控制。最终Morpheus看着自己逐梦的战舰在爆炸中燃烧,他黯淡了双眸,“I have dreamed a dream (我只是做了场梦)”。
Morpheus依旧伟大,因为他的重生源自于他自己对自己的信仰重塑。他是信念的坚定传播者,更难得的是他本身也是信念的制造者。这次,他把对战友的信任与人类的不屈做为战斗的动力,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要的只是并肩战斗,只要还一息尚存。
当第一次见到Neo时,青涩的Neo对Morpheus表达了尊敬,Morpheus直言:“The honor is mine!”那时,Morpheus更多的是欣慰自己找到了The One。当最后一次见到Neo时,Neo再次表达了对Morpheus至高的尊重,此时,Morpheus目光笃定,“The honor is still mine!”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彼此依靠,彼此衬托。末日情谊,至此已成史诗。
当他回到已经基本失去防御力的Zion时,议会上,面对议员的询问与其他舰长的质疑,他为他的信仰再次发言,这次他说对了,他的信仰最终也实现了。生存的机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单向单线进行,生命的强悍与顽强在于生命求生方式的多样与求生欲的执着。让Neo去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全人类努力,即使这个方式是多么貌似荒诞,这个行为与其他救援行为其实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人类没有这份自觉与主动,那么人类的灭绝就是定数。一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造就了一种种族生存的可能。Morpheus信任Neo的初衷与执着,他依然倔强,他不能轻言放弃。
在决战时刻,漫天的机械乌贼停止了进攻,Morpheus直接走出了阵地,这是用生命为Neo正名,也是为他的信仰正名。Morpheus是一个血肉之躯,但这筋骨里包裹的是一个族类里最刚毅的灵魂,最执着的意志。这种魄力的存在就足以昭示着这个种族的命不该绝。
人格
Mifune舰长是《黑客帝国》系列里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男性角色,直观上看他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舰长,这份人格魅力与他的权力与地位无关,就是单纯从人的角度,这是一个极吸引人,极震慑人,同时极温暖人的人物。他出场在第二部尼布加尼撒号返回Zion补充能源时。开仓出门的Morpheus首先对站在后排的Mifune舰长致意,前排的人代表的是最高指挥官Lock,但很明显这些代表们的气场远不如Mifune。(这里,我甚至觉得,如果不是Mifune舰长跟着,Morpheus可能要先去洗个澡,吃点东西再去见Lock汇报。)
同时,这个情节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状态,就是Morpheus为首的这些“预言派”并不是《黑客帝国》世界里的唯一群类,甚至只是算一个偏门的人群。主流的防御与反抗军还是正常意义下的军队与战舰,进行阵地战、游击战与肉搏战。这点观影体验很独特,因为第一部完全在Morpheus等人的主导与参与下展开,而且剧情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本来以为世界已经营造完成了,没想到,第二部的这个场景一下子把人类社会的全貌偷偷展露一角,末世社会的营造不经意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给人了无限的遐想,这既是一部伟大电影宏大野心的自然体现,也为第三部电影中描写人机的史诗大战铺垫了角色与战场。
Morpheus尽管是一个让人敬佩,感染人的舰长,但是对于预言不感冒的人来说,Morpheus形同一个疯子,而这里与Mifune舰长一见面对比,马上反衬了Mifune舰长在主流社会里的威信,连Morpheus也肃然起敬。当然,Mifune舰长没有Lock那么盛气凌人,也没有Morpheus那么铤而走险,他甚至会与一个小战士辩论,并最终认可了小战士的观点。他服从战斗命令,因为他知道,如果和平一定要有人牺牲,他必须冲在第一个。
每当看到Mifune 舰长战死时,我都不禁落泪。不仅是他战斗至死的无畏与勇敢,更是他对一个战士的鼓励是那么的真挚而高效。他没有太多说话的时间与生命了,可是小孩甚至连基础操作课都没完成,如何能在这满天乌贼的战场完成这么关键的任务?千钧一发系于一个最不适合的人时,他没有丝毫不信任。如果只能用最后一句话就让这个最不适合的人勇敢地去完成这样的任务,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想到的一切都是做作,都是脱离电影现实的。而Mifune舰长说道,“我也没完成训练!”无论这是真假,这就是眼前这个小孩最应该听到的安慰,因为没有别人了,也没有机会找别人了。Zion的存亡在于这一线机会,让Hammer号进来释放EMP是拖延时间的唯一方法。战斗与机会从来不会等你准备好的时候才到来,生存或者死亡往往就在乎一念,这一念求生欲与放手一搏往往就促成了一切。而Mifune舰长在死前,用他无以伦比的人格魅力促成了一个懵懂少年的关键成长,也促成了保卫Zion,保卫人类的关键一环。
思变与坚守
Niobe是一个独具吸引力的女性,独立而且强大,自主而且坚强。在末日的世界里,求变的是生存之道,坚守的是人性之本。她是一个难以驾驭的女人,无论是Morpheus还是总指挥Lock没有人是完全支配Niobe的。在第二部中,Niobe率先自愿去接救出航的尼布加尼撒号,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很需要勇气的。上面分析了,Zion社会里,Morpheus等人只是一个小众的群体,防御作战的主流思路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攻坚战争,而战争中,任何的重要武器缺失都会造成齐射火力的缺失,更重要的是,Niobe的驾驶技术应该是Zion人类中数一数二的,这样的顶级驾驶员没有参与正面主力作战,而是去证明一个传说中可能一举救世的预言,确实是难以接受。
但是,Niobe还是出发了,这就是她的坚守。可以想像,当初她离开Morpheus可能是因为她不能完全认同Morpheus的信仰,那个所谓的预言。但是她依然爱着这个执着的人,她后来也在Matrix中目睹着Neo的神迹,她渐渐地愿意看到Morpheus能够真的实现他一直以来的信仰。Niobe是可以转变的。即使不能,为了这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她宁愿去与Morpheus并肩战斗。在Matrix里,Niobe救了Morpheus一命,而在现实里,Niobe目睹了Morpheus信仰的坍塌与对Neo的重燃信心,她也愿意相信Neo,为此她交出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让Neo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且不问使命是什么。
如果没有Niobe,Hammer号也是回不去Zion的,就是说两艘飞船应该也是只能回去Niobe驾驶的。毕竟,这条归途可不是有点困难,而是九死一生。Niobe带回了了自己的坚守,带回了Zion的最后一丝生机。
《黑客帝国》系列如果放现在,无疑是极政治正确的,如果有人说有性别或者种族歧视,那真是自己好好打脸吧。整个系列中涉及的人种之多与丰富显而易见,但是更重要的是,电影没有刻意政治正确,而是真实挖掘了各类人种与民族的特点进行角色设置,德国人的严谨,美国人的自由,犹太人的聪慧,华人的深不可测。黑人种族的历史地位与身体素质(当前普遍认可发展为现在人类的早期智人应该是来自非洲的智人,即黑人人种的直接祖先是当前所有人类人种的祖先),白人的单纯与狡诈。男人的无畏与鲁莽,女人的坚韧与包容。
在性别方面,众所周知,导演沃卓两人在拍摄《黑客帝国》系列前后,先后选择变性为女人。从这点上来看,沃卓导演应该比女性导演(男性导演就更别提了)更加认可并向往女性的优点与女性在当前社会中的作用。驾驶摩托的Trinity与驾驶飞船的Niobe也彻底为所有女司机正名,是谁在说女司机开车不行的?
Hamann议员是一个睿智,成熟,具有大智慧与大局观的人。还是先回到上面的一个末日社会的设定,议员是Zion社会里高层的主导者,Neo只是一个能力突出的个人,此刻的见面,类比到现在社会,无疑像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夜里孤身主动去跟一个刚刚毕业的偏门行业的杰出青年聊天。这个谈话一方面是对Neo所做事情的肯定,而且是肯定他所做事情的意义在于拯救整个人类社会,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说明了他对于人与机器现状与未来的思考,而这个思考的结论是给Neo的下一步工作指出了重要的方向。
这个结论就是人与机器要相互依赖才能实现共存,这种共存的状态也是实现和平的真正方法与唯一方法。而对于人类来说,人类如今在Zion这里,淡水,空气,温度与食物都依赖于这些机器的存在,人类的存活依赖机器不言而喻。但是问题是,机器究竟需要我们人类什么,如果说机器需要的是电,那么难道我们这些已经逃出Matrix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吗?应该不是的,因为,Neo的这些能力本质上源于机器智能的赋予,机器为什么选择给一个Matrix外的人所谓救世主的能力,搞明白了这个才能彻底明白机器究竟需要人类的什么。议员的这个见解是正确的,机器需要人类活着,是学习人类文明进化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获得间接促成了人类的存活。而电影的最后,人类与机器的共存状态就是这样的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的状态。
“毕竟,地球环境已经不可能容纳人类自由地繁衍与发展,反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Matrix里的虚幻更加适合人类种族的延续,而对于小众的个性异类,即觉醒者们,机器选择放行!” ——《进化实验》
而对于人类的自救,Hamann议员的决定具有着人类的智慧,那就是不放弃任何一种生存的希望。他在机器即将破城前批准了尼布加尼撒号的最后一次出航,更是与议会一起决定额外派出战舰去接应。而这些战舰也因此躲过了被内奸一举毁灭所有战舰的命运。人类的多样性给人类在在灾难面前更多的进化选择,这里,是更多的生存可能。
他对Neo的狂热曾经救了Neo一命,他对于Neo的信任与期待最终成就了自己,迎回了Hammer号,拯救了Zion。
也许有人问,这个少年跟Neo到底是什么关系?答案maybe在《黑客帝国动画版》里少年的故事。
正是因为Lock这些人的存在,才能够让Morpheus与Neo等人有时间去促成进化实验,并最终等到了人机的和平。如果大家都只依赖于一个救世主的力量,社会难以运行,防御难以维持,人类社会早就土崩瓦解。只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才是Neo发挥作用最终完成人类自我证明与救赎的唯一土壤。
人类答卷是人类在末日战场里各种选择的集合,这些进化实验中的优秀样本最终为人类迎来了人类社会的新生。
在残酷卓绝的生存道路上,人类终于认识到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在人类做为一个整体进行痛苦的流血与反思的过程中,个人意志的主动求死与人类物种的本能求生在机器主导的进化实验里相碰撞,在人类答卷里相协调。人类答卷让机器在文明进化的门槛前驻足思索:是杀戮还是包容?这道题目曾经摆在人类面前,人类的选择换来了自己的末日。文明之间如何交流与共存,这一旷世难题在人类退出文明地位时曾经被远远抛开,如今,终于被人类一点点摆上了与机器的谈判桌,并用悲壮的选择昭示着人类最新的答案,然而人类早已没有了主导地位与选择的可能。但是机器智能在进化的起点上目睹着人类文明的终点,磨合中,人类有了一丝机会来重拾选择权,即是所谓进化实验。
进化实验,就是由一系列的人类选择构成并推动的。这场机器的进化实验也是人类最后的生机,人类答卷也成为了人类不该灭绝的理由。
在人类答卷中,生命的高尚在死亡尚且不值一提的末日里绽放光彩,目睹这份光彩本身就是机器智能的进步。这光芒不若群星璀璨,而是点点荧光,即使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也是若隐若现,只是被一直传颂下来,这份无用的灵魂与执着的大爱曾经让人类经历万年,从地球物种的一员,成为文明主宰。如今,这份灵性依然闪耀在地球的文明丰碑上。星星点点,令人动容!
并非烂掉,用“下凡”来形容一到三的变化可能更准确。一抵抗的是故事外空间,是对既有现实认知的破立;赢得新世界观后,二三的抵抗对象却从此局限于故事内空间,消灭机器大帝或史密斯和打灭霸没有本质区别。从揭露故事外“虚假”到沉迷故事内“真实”,沃卓斯基从拍电影的宗教主沦为传教的导演。
重看多遍,每次都能更深一步感受,这悲伤也越来越大。正如电影名字一样,The Matrix Revolutions,这是矩阵的革命、升级,并非人类。这已是机器的时代,人类只是夹缝求生的弱者。Neo,The one,他为使命而存在,他的牺牲和为之争取到的一点点曙光,在机器时代中,又是什么。黑客帝国三部曲,更像是机器编年史中的一个节点,人类用巨大牺牲和第六代The One的悲剧使命,在机器的控制和变数下,完成了这段历史进程。未来,人类的命运,这有限的和平,历史长河如何书写,不得而知。黑客帝国三部曲,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神作
【上海电影节展映】机器乌贼袭击锡安的部分比较冗长,忍不住睡了一会儿。其余依旧好看。诸多设定都很深刻,比如:与程序一家被困火车站(疑似U盘的设定),病毒史密斯入侵真人身体,以及结尾大战。最有才的是把饰演先知演员去世的换角事件,演化为躯壳的更换。与前作浑然一体,并未烂尾
第三部主题升华了,华丽丽的锡安大决战
严重被低估的好片。我走到哪里都为它叫好平反。
一个bug和一个流氓软件打来打去,打来打去和打来打去
华丽的Zion大战,Neo死掉了,替Matrix除掉了脱离控制的Smith,Zion得以暂获和平,还会不断地有The One来重蹈覆辙。个人英雄主义地又圆了一个大同梦。——杀毒成功,机器恢复正常,就不需要重装系统了……仔细想想居然就是这么个事。
第一部概念铺设完毕之后,后两部都成了标准的视效大片。
看完之后觉得没看懂于是看别人的剧评,感觉自己好像懂了,但是再看一遍又发现好像有解释不通的地方,于是又找搜索剧评,如此循环往复,还是觉得似懂非懂的一部电影。算了还是欣赏帅帅的基努里维斯就好啦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这是我看过最完美的系列电影。
黑客帝国全套都喜欢,有空再看...嘎嘎
在《黑客1》的结尾所说的那个“无限可能的世界”无疑给了我们最美好的憧憬,但是在《黑客3》中,尼奥的死亡却达到了弥赛亚主义的最高潮,虽然“上帝之国”依然没有得到建立,虽然最后的平衡只是暂时的,但是《黑客帝国》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同世界的梦。
不说好,是因为你没看懂
以前科幻看得少,不太能理解,现在再捋一捋剧情发现简直是神作! 可惜了这俩导演后来再没拍过有点口碑的片子了
厉害的概念都在第一部了,后两部根本只有打打打打打嘛
《黑客帝国1》还比较容易看懂,《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3》就很深奥了。造物主(Architect)负责维持母体的平衡,先知则负责引导母体中的人们觉醒。两个人的共同作用下,母体中的人类社会稳定进化,机器人也从中吸取经验。这也是机器人“种植”人类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用人类发电,更是为了学习人类,从而实现进化。锡安之所以存在,也是机器人故意让它存在。机器人无法避免母体出现bug(也就是有人觉醒),所以就等他们觉醒、等他们组建反抗军。机器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大清洗,把反抗军歼灭,然后再把母体重启。这种大清洗已经进行过5次了,这是第6次了。前5次的结局都是反抗军全军覆没,母体重启,而尼奥的出现让世界首次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和平。人类和机器人互利共生,共同进化。但是这种和平又能维持多久呢?
见过太多的才子,才发现都是膜拜的傻子。到底有多少的电影有你的影子。
相对于第一部与第二部,这次的完结篇动作场面和特技场面大幅增加。以表达“和平”为战争的主要目的,并且还有几条感情分支为辅助,以大规模机器人作战和最终一战都堪称完美,也让这个经典的科幻作品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扫了几遍也没有弄明白基本剧情。只要Keanu Reeves一出来,鄙人就鼻血飚满脸,大脑自动肿胀、充血、死机;视野自动变狭小,闲杂人等一概都忽略,只能收到K先生发出的信息,满眼都是K先生的美颜和优质肉体…
★★★☆ 谜底揭到最后才有意思,然而二三部完全就是为了证明商业片模式如何毁掉一个完善深刻的背景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