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然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割礼龙凤斗》。拍这种片子来抵御马图拉的旧习俗,村里的妇女再也不用白天憋尿,晚上走几公里,跟做贼一样,还得忍受随时可能出现的车灯!
这部电影就告诉你,在印度建个厕所他有多难。在我们还在为100多年前清朝的人们可以在长安街上随意大小便羞耻时,人家印度还在经历这玩意儿。
而马图拉这片区域就是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最早产生佛像的地方。在印度北部。马图拉!!
一个村子,延续了数千年的风俗,男人只是在河里面大小便。他们不会与时俱进。你要跟他讲文明,他会用《罗摩衍那》史诗的梵文来反驳你。我们只能一脸懵逼。
最后什么促使男人拯救了妇女呢?
爱情,和喜剧。
代价是什么呢?差点输掉了整个家庭,整个村子,还有尿壶俱乐部。因为当地女同胞都习惯了这种远足露营的如厕方式。
2
印度人敢于正视自己的羞耻,让人佩服极了。也是因为雪峰老师推荐,才看了这部电影,对于里面的主角和故事都很感兴趣。
相信和《割礼龙凤斗》一样,这部电影的效应绝不仅仅是娱乐方面的,他对很多落后村子的传统观念应当有巨大的冲击作用。让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多想想。
我想印度女性经常受到性骚扰也是同样的问题。还有溺死女婴、种姓制度等等问题。
很多人歌颂伟大的毛主席,说他把中国传统封建的旧观念全部打掉,因此我们才能比印度超前了一大截,我是承认的。其改变的力度之大,对中国有很强大的推动力。当然也包括妇女问题。
当传统观念 强烈撕扯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时,只有伟人能够碾碎一切。
其实也和中国很多传统糟粕问题类似,看问题的视角很重要。大男子主义啦,孝道啦,要面子啦,等等,都有因为极端而丑陋的一面。
都已经是手机和网络满天飞的时代了,他们的观念仍然落后得惊人。还是人的问题。
都不知耻,自然没有行动。
社会的有识之士估计也没什么办法。就像成天只知道看美女歌舞的叔叔一样。
3
影片必须拍得很讨人喜欢,否则根本就不会有人来看。所以就没拍的那么现实主义。
里面当然有歌舞,有爱情,有笑料,拿各种色彩往脸上喷的洒红节(迎新春,又叫胡里节),有火车传书,有脸谱化的政府领导。
但我最难忘的还是最后的一张照片,原来所有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
世界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到处都有。我们经常因为具体的情况而忘记这一点,也没有去坚持真理。不管哪里有女性歧视,哪里有种姓制度,我们都应该坚持:
人类生而平等。
现在社会进步了,这种观念已经延伸到动物身上: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
最近总是在公众号或是论坛里看到“印度电影崛起,将称霸世界”类似的营销文章,让我既尴尬又好笑。尴尬在于国内题材限制,好笑在于并不是敢于揭露敢于呐喊就是好电影。
从三傻到pk再到摔跤爸爸~起跑线等等,印度电影每一次在国内上映都是大喊为xxx发声,更严重的甚至打出改变一个国家的旗号。可是,我们去看电影难道是想看你看你站在那里巴拉巴拉说教一大堆,再用各种尴尬的镜头语言来告诉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这和80年代粗制滥造的香港电影除了题材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没什么区别。当然,一竿子打死一群肯定是不对的,比如去年在国内大爆的《摔跤吧爸爸》镜头语言与与叙事方法就比较好,哪怕放在工业相对成熟的香港电影中也是中等偏上。但是,相对而言,印度电影在国内吹捧严重,评分虚高的现象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就以这部电影为例,为了爱情,费劲千辛万苦建个厕所,中间出了无数个尴尬的笑料,表演也让我差点起鸡皮疙瘩,叙事风格与剪辑更是不需多说。而就是这么一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甚至有点烂的电影,拿到如此之高的分数,竟然只是题材,竟然只是为印度女性发声,实在让我感到好笑。
或许,我们在看到题材新鲜,敢于呐喊的电影时,我们还应该思考他的工业水准与艺术水平。而不是如旧中国一样站在台上大喊我爱国家我爱~就定性这个人是个好公民。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我觉得比《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好看多了!不能因为没有阿米尔汗就打这么低的分啊。电影讲了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印度人用着最新型号的智能手机,家里却没有厕所。看的是印度故事,想想我们其实也差不多,我们的女性被性侵被骚扰时,网络上都是攻击她们穿的少,晚上出去晚,是自己的错。我们的女性在职场应聘时候受到不公平待遇,你什么时候结婚,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生不生孩子,女性性别在职场竞争上处于劣势。我们的女性在中年离婚的时候,被人说“男人四十一支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被人说“女人离婚了就是二手货,没人要。”我们的国家男女比例失调已久,男性比女性多出4000万,重男轻女的人还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仔细想来,我们女性地位并不印度高多少,只是矛盾没那么激烈罢了。
电影中触动我的第一个地方,是女主声嘶力竭的向妇女们喊,希望他们她们清醒一点,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为难女人的经常是女人,奶奶要抱孙子不是孙女,经历过性别歧视的职场女上司转而压迫新人女性。我们没有女主坚定的信念和睿智的头脑,大多数人都去委屈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传统和约定俗成,我们没有男主这样一个来自歧视对方的,一个男性视角的坚定无条件支持的力量,我们甚至都没有家人作为坚实的后盾。经历过家暴,丈夫出轨的女性,回到娘家会听到这样的话“将就过吧,还能离么”说出这样混账话的是我们的骨肉至亲,我们的父亲母亲。
我自己的家庭,我的妈妈就觉得,从我出生到现在,20年如一日去我奶奶家过春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留在我姥姥家过年?为什么生了孩子要跟爸爸姓?跟妈妈姓不行么?这样的问题困扰我很久,我知道不会得到解决,至少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映了教育问题,《小萝莉与猴神大叔》反映了印巴冲突,《我了个神》反映了印度宗教问题,《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直面性别歧视,这是我们瞧不起的印度拍出的电影,我们隔壁韩国拍出了《熔炉》《素媛》这样的改变法律的电影,看看我们拍出的都是些什么玩意,也许我们拍出过,也被广电封掉了,b站被整改,视频被下架,我们追个国外剧要费尽心思找资源,引用一句台词,在我们国家,对抗文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错,印度电影总是以发人深省的主题赢得观众的心。只有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并虚心去改正,才是长久之道。电影中,女主为了厕所据理力争,甚至上升到离婚,这就说明了有些事是不能妥协的,为什么男主爸爸不改变,就是被陈旧的思想固步自封了。。记得最后女主的爷爷去找男主爸爸谈过,他说:如果你自己不去改变,那你就什么也改变不了。是的,跳出一个圈子很难,需要勇气,会遇到问题,可是只有争取了,你才能证明自己的坚持是对的,不然,永远都是井底之蛙!没人打破僵局,就永远是死局,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能创新的人,但太少了,墨守成规仿佛已经是这个时代不约而同的现状了!!!可悲
你知道孩子们怎么了吗?可怜的孩子们晚上出去,她们被强奸,挂在树上。
不难。
你只要面对其他妇女的反对,无视公公认为你亵渎宗教的指责。
当然,还得有个愿意“为你而抵抗全世界”的丈夫。
这便是[厕所英雄]中所发生的情节。
印度的厕所问题早就“举世瞩目”了。
他们多半在铁路边大便,也在沙滩大便。在山上大便、在河畔大便、在街上大便。他们从不遮掩。
露天大小便的人们组成印度特有的景观。
连印度水利部长也加入这一大军。
2012年,有机构统计单位平方千米内露天排泄的人数。
印度当然独占鳌头。
建好的厕所也因没人用而废弃。
[厕所英雄]里,公厕变成理发店、裁缝店、牛棚。
印度人为什么偏爱露天大小便呢?他们的水利部长是这么说的——
当你想方便时,你就得方便。
听起来颇有顺应自然的意思。
露天大便有很多好处:早起,勤劳,有体力,可以呼吸有益健康的新鲜空气。
事实并非如此。
露天排泄导致霍乱、痢疾、甲型肝炎等疾病的传播。国家因此损失超过540亿美元。
这个问题还要从传统文化说起。
电影里是这么说的——
这文化具体是什么呢?
印度人普遍把排泄物看作污秽之物,家里装厕所是“不洁”的象征。
而在户外田间排泄则是回归自然,才是“洁”。
[厕所英雄]中,男主的父亲是个虔诚的印度教徒,他说:
尿液、粪便这些污秽之物怎么能和祷告的神在同一个院子呢?
这里还要提一嘴印度种姓制度。
除四大种姓外,有个被排除在外的“贱民”阶级。
父亲自恃为最高的婆罗门,若家中有厕所需要自己清扫,岂不是“贱民”的活法?
印度不少城乡,至今延续官方明令禁止的传统做法,强迫“不可接触”的贱民(多为女性)清洁家庭旱厕和露天排泄物。
影片里,延续露天大小便的传统甚至上升到维护国家尊严的高度。
如果说男性是不愿意去厕所,那么,女性的“不愿意”则包含更多忍耐。
可怕的是,这种忍耐在长期不平等地位的掩盖下,变成了理所应当,变成了心甘情愿。
甚至,异化成一种美德。
[厕所英雄]开场,一群女人说说笑笑。
黎明破晓前,相约去偏僻的田间方便似乎成了聊家常的茶话会。
只是,路上故意投过来的闪光与男人猥琐的笑容打破这一幸福的表象。
实际上,和男性相比,露天大小便会让女性付出更多代价。
印度大部城镇,在靠墙的地方贴几块瓷砖,挖几个坑,就成了专供男人使用的公共厕所。
女性则无法享受这样的"便利"。
没有自己的洗手间,女性受害最深,因为到处都有窥视的眼睛。
她们被迫减少喝水,趁着天黑去偏远处外出方便。
而这,又带来更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011年,印度总共有超过400名女性在上厕所途中遭到强奸。
你知道孩子们怎么了吗?可怜的孩子们晚上出去,她们被强奸,挂在树上。
一个17岁的姑娘被杀,为什么?因为他爸爸没有造厕所。
早在印度脱离英国统治时期,甘地就提过要改善卫生状况的想法。
卫生比独立更重要。
他身体力行,亲手清理粪便。
1999年,印度政府推行“全民卫生运动”。资助修建九千多万间厕所。
两千多万至今下落不明,一千多万不再使用。
六年后,当局发起“无厕所,无新娘”运动。
又过了五年,某位新娘因丈夫家没有厕所决议离婚、离家出走,引起轩然大波。
自此,这一运动才获得全国范围的响应。
一些印度妇女据此,组织“争取撒尿权(Right to Pee)”运动。
2014年,印度总理穆迪宣称,为迎接五年后的甘地诞辰150周年,发动全国性的“清洁印度”运动。
五年内实现家家有厕所,解决印度的卫生问题。
两年后,一项调查显示:
已经实现“家家有厕所”的300个印度村庄里,大约有40%的居民仍在户外排便。
[厕所英雄]里,村民们坚持反对在家中造厕所。
印度的厕所问题远没有解决。 正如[厕所英雄]里展示的,更多的女性像女主一样,为自己的权益站了出来。
去年,印度又有一起离婚案。 女子结婚五年,不忍丈夫拒绝在家中安装厕所。
好在,向来谨慎处理离婚案的印度法庭,终于同意了这一请求,并说:
村子里,妇女要等到天黑后,才能响应“大自然的召唤”,这不仅是肉体上的虐待,更是对谦卑女性的侮辱。
也好,至少不是孤军奋战。
-
作者/范什默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能用手机却没有厕所,太诡异了。好想知道那部手机到底是啥牌子的。之前去印度上厕所成为旅行团的大问题,每到一处司机和导游都要去确认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BTW印度的基建真的是个大市场。
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有意思。影片的大部分都比较无聊。
印度电影里真是非常重视妇女儿童的权益,可现实国情是强奸频发,真是绝望和可怕。
两星半,放在印度片里不是好的,仍是挑战传统和女性问题的以小见大,出发点新颖,指涉犀利。可是50分钟才进入主题,前戏太拖,之后进展温吞、细节琐碎,许多情节完全可以删掉或一笔带过。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反抗的故事,拒绝洗脑,勇于夺回本就属于我们的权利,翻身做主人。
天啊,也太墨迹啰嗦了吧
1、男主是我在印度电影中看过的最丑的男一号了,但他为爱建厕所,百折不挠,是为男神。2、一直不想去印度旅行,除非女性在这个国度获得足够的尊重。3、印度政府的权威和执行力,在愚民和传统面前,不堪一击。
非常印度味的电影。从厕所问题出发,以喜剧的形式,探讨了印度社会诸问题。印度人比起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与社会有着更多的反思。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以前所未知的一些知识。
很好奇,为什么印度的电影都敢把社会现实问题、文化问题拍的如此直白,我们却还得遮遮掩掩呢?有时候让人知道一些陋习,未必也是坏事啊!电影充满了令人感动、愤怒和诧异的情节,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会存在不建厕所的陋习吧。
印度电影继续照进现实。
印度有些乡下地方,家里是不能建设厕所的,所以男子可随处大小便,女子必须半夜结群挑灯,到远处的森林里如厕。这部改编自印度真人真事电影中,男主为了女主,挑战传统习俗,就为了在家里建个厕所给她。为了爱情,2 against the world. 5星!Very inspiring!
女主面对男主的亲昵行为,直接一把推开:这不是扮演沙鲁克·汗的时候。这话说的妙,跟我们常说的别装梁朝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在本片中,这话很明显是带有嘲讽意味:你丫蹲在野外拉屎,还装什么帅、卖什么萌、搞什么飞机!真是一部佳片,由厕所入手,引导观众了解印度的婚俗、家庭日常与如厕观。
应该直接从最后三分之一看起。
只是厕所而已,在我国已非常普遍,然而对于她们来说太重要了。今天还在腾讯新闻上看到印度厕所稀缺,污水倒入圣河卫生状况堪忧,犯罪率较高,女性野外入厕更是心惊胆战。最近几年印度的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处境依然不好,希望印度女性据理力争,早日崛起!
太长了,太多载歌载舞你侬我侬,男主角角色是36岁?看起来像56岁!感情戏不舒服,还好不油腻,男主很聪明很开明,厕所是一个好问题,也符合他们的国情,传统不一定都是好的,很多经典语录啊。你想有妻子,得先有个厕所。
好长啊,铺垫的有点多,厕所跟宗教有关?搞不懂。
爱可以超越宗教,超越习俗,超越偏见,请拥有爱,而不是逼人删光微博
我觉得印度电影很多时候,比国内电影更尊重女性。至少,印度很多电影人,愿意用他们的表达方式,去探讨女性地位这个社会问题。
受过高等教育、原生家庭开放自由的年轻女性,居然能被卖自行车的农村中年光棍用低级PUA术骗走,就算这男的后面思想觉悟一路飙升,我也是品不出什么真爱感了。国内对应的题材大概是《山东上桌吃饭英雄》吧。
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来诉说女性得不到尊重的沉重话题……阿三能直视传统文化的陋习,能黑官僚主义,能有女性主义的觉醒,能去非洲国家打工创业,能来中国合作做生意,能歌善舞,保留自己的特色,还特别能生孩子。再不努力,世界就是印度阿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