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开启了太空题材的一种故事模式。后来拍摄的各类科幻电影,效仿者可谓不计其数。单从艺术性上讲,《惊爆银河系》在同类题材中算不上优秀,且知名度不高。
这是一部旨在滑稽模仿《星际迷航》系列的低成本科幻喜剧片,但与那些为幽默而幽默、反而容易把故事搞砸的影片相比,《惊爆银河系》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故事讲述得比较扎实。
最令人惊喜的是,全片叙事框架竟然体现了后现代理论中的关键议题,进而可以看成是一则后现代寓言。
演员与角色傻傻分不清
科幻电视剧集《银河访客》曾经风靡一时,尽管已停播18年,但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依旧会聚在一起,参加各种粉丝见面会。这里,《银河访客》与电影本身的片名完全相同,都叫《Galaxy Quest》。我们将会看到,这个安排不只是为了追求喜剧效果,而是富有深意的。
在一次活动上,有几位举止怪诞的粉丝找到剧中的船长饰演者贾森,他们自称是来自卡拉图星云的塞米安人,表示自己的星球正遭受外敌入侵,希望贾森能够出手相助。
这里的关键设定是:当塞米安人看到《银河访客》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以为它是来自地球的历史纪录片。船员们因此成为了塞米安人心中的英雄,其事迹被广为传颂。当他们面临外敌入侵时,便期望贾森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危难。
塞米安人甚至依照剧中的情节设定,原样制造出了船员们驾驶的保护者号飞船,将这个原本虚构的事物变成了真正的宇宙飞船。飞船的所有细节,包括内部构造、动力装置等等,全都符合《银河访客》里关于飞船的情节交代。
后来的故事自然成了贾森带领船员们假戏真做,帮助塞米安人击溃外敌,并成功返回地球。
整个故事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十分巧妙地表现了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著名的拟象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超真实和“内爆”。
比真实更真实
让·鲍德里亚通常被称为“后现代的大祭司”,其思想对当今世界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拟象理论解释了今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体现出对人类生存境况的敏锐思考。
“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一种超真实。”鲍德里亚认为,拟像创造了极度真实但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虚拟物象与虚拟场景。
对于塞米安人来说,《银河访客》里的世界无疑承担着拟像的功能,并具有超真实的特征。
所谓超真实,就是比现实更现实,比美更美,比真更真的模拟。而这些模拟出来的东西反而成了人们对真实本身的判定准则。随着超真实的降临,拟像开始构建现实本身。
迪士尼乐园便是典型的超真实案例。这里比外面的街道更干净,比现实世界的人更友好,它浓缩了美国人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它看似一个童话世界,其实比真实的美国社会更加真实,更加令人信赖。
正如鲍德里亚所言:“这不再是一个对现实的虚假加以再现的问题,而是掩盖现实已经不真并因此挽救现实原则的问题。”
《银河访客》里的人物和情节,以及他们驾驶的保护者号飞船,犹如塞米安人眼中的迪士尼乐园,变成了一种在鲍德里亚称为“幻境式的(自我)相似”中被精心雕琢过的真实。
船员们的英勇事迹比塞米安人的现实境况更加完美,也更加值得仿效。模拟《银河访客》成了挽救其现实原则的途径,他们努力让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剧中的情节。
原型,消失在仿造中
超真实同时意味着,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这个概念是鲍德里亚从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那里借来的,但完全颠覆了它的原始内涵。
在《后现代理论》一书中,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贝斯特对“内爆”给出了较为准确的概括:“在后现代世界中,形象或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与此相伴随,人们从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也均告消失。”
比如观众经常会把电视剧里的医生当成真正的医生,某个饰演坏蛋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遭到路人唾弃,影视剧中的虚构历史则会被铁杆影迷当成真实历史来严肃对待。
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完全以影像为中介,由此形成了鲍德里亚的老师、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
而塞米安人体验到的无疑是最为彻底的、百分之百的“内爆”,所以才会将现实生活中的演员当成了真正的船员。对保护者号飞船的仿造则完美体现了拟像的超真实性,在鲍德里亚著名的“拟像三阶段”中,恰好处于第二个层级,也就是工业生产的模式。
在影片的基本设定中,塞米安人被认为拥有高度的技术文明。这艘由人类虚构出来的飞船,竟成了塞米安人进行仿造的原型,他们运用地球所没有的高科技,原样生产出了真正的飞船。
正如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写到的那样:“这正是劳动,正是机器,正是与戏剧幻觉原则根本对立的整个工业生产系统。”只要塞米安人愿意,他们可以生产出无数艘这样的飞船来,到那时,《银河访客》里的原型飞船就不再重要了。
学者严翅君在评价这一过程时指出:“‘原本’被排斥在体系之外,生产出来的都是一些没有差别的‘摹本’。而且‘原本’一旦进入生产体系中,就立刻被‘摹本’化。”
“内爆”无处不在
和塞米安人的经历一样,《银河访客》的演员们最终也体验到了拟像与真实之间的“内爆”。在鲍德里亚的概念体系里,“内爆”的种类和范围很广泛,而剧中角色所经历的,则是如凯尔纳和贝斯特所说的“媒体的符号制造术与真实本身之间的内爆”。
当他们乘坐飞船返回地球,误打误撞进入到影迷纪念活动现场,从舱门里走出来的那一刻,突然受到了影迷们的热情欢呼。这一刻,他们是恍惚的,已经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真与假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内爆”发生了。
影迷将他们当成演员,而他们却真的变成了船员。但在舞台上,他们又仿佛再次回到了剧中的角色,他们刚刚完成的真实壮举再次变成了拟像中的超真实。
片中为贾森提供了重要帮助的资深影迷和技术宅男同样经历着“内爆”。他们心中的《银河访客》,可以用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话来形容:“真品和赝品之间的区分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每一个当代的事件都是现实和想象的混合物。”
《银河访客》和《惊爆银河系》共用一个名字,则体现出创作者有意将这种“内爆”延伸开来。片中所有角色都在拟像世界里打转,而他们的遭遇又通过屏幕传达给了真正的观众,也就是我们。
在高度发达的媒介环境下,身处景观社会的我们,正如片中的影迷那样,也经历着无处不在的“内爆”。
本文参考资料:
【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谢立中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严翅君、韩丹、刘钊:《后现代理论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部很富有娱乐性和趣味的电影,尤其是对于ST粉丝、科幻电影粉丝、或者是曾经痴迷过任何一种虚构世界观的粉丝来说。单看情节、视效、画面、节奏,本片都是标准的商业科幻冒险动作类型片,充满了无惊无险的套路,而且主角也都知道这是套路。但很奇妙的是观影过程并不乏味或令人反感,甚至觉得该片似乎很轻描淡写毫不费力地实现了不浅薄。
电影的所有的所有都围绕电影中的虚构剧集Galaxy Guest展开,电影着重描绘了两大热爱Galaxy Guest的群体,一群人是明明理性上知道这只是部电视剧、感性里却依然相信其真实性的死宅粉丝,另一群是因为没有欺骗能力、在宇宙中颠沛流离、“被迫”信仰该剧的赛米安人。前者相信大家很了解了,他们的群体在美国是看美漫打游戏收集模型的geek/nerd,在东亚是看日漫打游戏收集手办的二刺螈肥宅。这群人的普及性和文化影响力,相信在2021年已经不用过多去讨论了,总结来说就是他们选择去相信并热爱一个虚假但又极富细节的世界,或许是为了逃避现实,或许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总之他们很享受、也很快乐。赛米安人,相反他们其实在剧里是没有选择能力的,生理上他们甚至无法理解欺骗和伪装,心理上他们在宇宙中流亡逃难时正急需这样一部充满正能量和启迪性的“历史纪录片”去帮助整个族群建立信仰、憧憬光明。这更好理解,就像是相对落后的古人,用神话和信仰去填补面对未知的恐惧、增加面对死亡的信念和勇气。比较虚构幸运的是,现实里迷信宗教只会带领人类走向愚昧无知,但电影里的赛米安人相信地球人拍的肥皂科幻剧,竟然还走向了科技飞跃(有的人会觉得赛米安人本身科技发达、然后还原电视剧配置,但我对这个因果关系不太认可。就好像没人知道欧米伽13是什么,但它竟然还如同神笔马良一般被完美还原了)。
如果说赛米安人和死宅粉丝对Galaxy Guest的信仰都很符合情理,那几位演员们对于Galaxy Guest、对于自己的角色的接受过程就有些有趣了。他们明知是假,甚至很多人起先对此嗤之以鼻,但最后的结局依然是全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走向圆满大结局——很明显这不是一个探讨自我怀疑和反抗精神的剧本,如果观众们想看那个,大概会直接去看黑客帝国。
剧组几位主角or船员,他们对Galaxy Guest的价值观和接受度很明显都各有特色。Tim Allen演的舰长,标准的ENTJ,剧里剧外都自信、积极、勇于领导和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角色相当推崇,当然这一切都要构筑在他的价值被人认可的前提下。无人打击他,他就是可以谈笑风生、敢于牺牲的舰长;有人质疑他的存在价值,他就立马变成躲在角落里酗酒度日的怂人。可以说他从来不在乎Galaxy Guest是真是假,他最在意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Sigourney Weaver,一个常年荧幕上的tough woman,饰演了一个无脑露胸女花瓶,可以说将恶搞和讽刺值拉满了。她在影片一开始就吐槽过自己的角色只干两件事:露奶和重复电脑提示,但搞笑的是,她即使吐槽,却在之后非常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定位:露奶和重复电脑提示。甚至贯彻地比任何一个人都彻底,有人不让她重复电脑提示了她还会生气。很不幸在当今倡导女权的环境下,看到这样一个意识到stereotype还乐于遵守stereotype的角色是女的不免有些腹诽。但另一方面这位女花瓶确实也代表了一种活法,我不抵触我也不反抗,我遵守,然后我过得也挺快乐。
Sam Rockwell饰演的本该便当的临时角色,在刚出场时百般胆怯退缩、屁滚尿流,最后却突然英雄附体、充满了使命感。虽然电影里没有交待这一转变的具体过程(也有可能我看的不仔细),但我觉得这个角色有点像舰长的补充版本。一个是舰长男一号,一个是临时群演;一个自信又靠谱,一个胆小又畏缩。他从一开始觉得自己甚至没有一个角色、没有一个使命,到他通过建立使命给自己找到了自我价值,这份主观能动性告诉了我们,起点低的人,要么自怨自艾,要么勇往直前——当然,现实里草根翻身基本不太可能。
小黑哥驾驶员和(看起来像犹太人的)技工,没啥太多性格刻画,倒是对他们的智力水平有所表述。同样是船员中的技术骨干,小黑哥无师自通、演了点戏就能上手开飞船,只能形容为智商高。技工一上舰就对星际冒险兴奋异常,后来更是搞上了外星小妹,可以说毫无排斥。但实施数字传输,在遭受第一次的失败后,就开始自我怀疑,靠舰长鼓励再三,才重拾自信,最后灵机一动传输石头怪扭转局面。这两位的角色对于Galaxy Guest和自己的角色都没有什么信与不信之说,只能说技术人才,不管是现实还是虚拟,追求科学,掌握技术,就不会迷茫。
最后,当然是我们最爱的Alan Rickman饰演的外星参谋,很明显那个眉毛画的就是模仿spock。我个人对这个角色最有感触,除了因为演员自己最有个人魅力,主要因为这个角色是个不折不扣的cynic。他从一开始就愁眉苦脸,好像全世界都欠自己钱,看谁都不爽,主要是看自己的角色不爽。即使这个角色在Galaxy Guest里戏份多又有深度,深受粉丝爱戴,但他觉得这角色又蠢又尬,虽然出来跑场子但台词都不肯念,甚至迁怒于喜欢角色的粉丝。他可以说是最讨厌最鄙视Galaxy Guest这部剧以及里面那些傻得冒气的角色的人,他也应该是最具反抗心理,随时随地可能会罢工的人,但他居然最后忍受了这一切,与自己的角色达成了和解,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同样作为一个cynic,我时常觉得很多东西没有意义,包括自己的存在,约等于一片虚无。如果你不认可这个世界的世界观,基本就失去了一切努力的意义,包括个人价值的实现。顶着造型像异形的参谋,很明显无时无刻也都在经历这种自我怀疑,直到他经历了奎克,自己的塞米安人小粉丝,死在了自己的怀抱里,死前还在守护着对他角色的尊敬与热爱,即使这个角色他自己嗤之以鼻。我想或许那一刻起,他意识到了即使自己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但若能给他人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和信仰,那么它或许就是值得的。即使你认为它是虚假的,但有人相信这是真的,那么或许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真的。很遗憾这种体验没有在粉丝求签名的时候就发生,而是用生命与死亡的代价换来。他虽然cynical,但我想他并不自私。最后降落地球从飞船里走到粉丝现场,他面对着台下人的欢呼声,眼里终于有了触动。我想他会从一个cynic,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推荐一个演员与外星人的故事——
啊,错了……
是这个。
看剧(发)照(型),有没有一种迷之熟悉感?
齐头帘最符合逻辑!
是的,这是一部恶搞《星际迷航》的科幻喜剧片。
一说恶搞,听上去就像个渣制作、低智商、五毛特效、十八线演员凑堆的廉价片,然而事实是,这部片子特效合格,服化逼真,演员咖位惊人,而且真的很有趣。
名字叫做《惊爆银河系》。
看卡司,不少熟脸吧:第90届奥斯卡最佳男配山姆·洛克威尔、“异形之母”西格尼·韦弗、“斯内普教授”艾伦·瑞克曼。
影片在当时广受好评,烂番茄新鲜度90%,站内评论认为,尽管它是一部建立在《星际迷航》基础上的恶搞片,却“机智、幽默,无需任何《星际迷航》的积累也能欣赏得来”。
《纽约时报》和《芝加哥太阳报》都表示了对它的喜爱,前者认为它运用了大量太空冒险片的流行元素,使之更加经久不衰,又同时恶搞它们一番,接地气且十分有趣。
种种优秀表现,让《惊爆银河系》拿下了2000年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最佳导演等九项提名。
同年,它还斩获了雨果奖最佳戏剧表现奖。虽然雨果奖长篇小说更为人熟知,但最佳戏剧表现奖的重量也不轻,《异形》《银翼杀手》《楚门的世界》《盗梦空间》这些大名鼎鼎的科幻佳作,都得到过雨果奖的认可。
当时的对手是《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钢铁巨人》《黑客帝国》《第六感》。
可能是恶搞喜剧片的地位天然比不上严肃正剧吧,《惊爆银河系》的成绩没能让它获得相应的传播度,另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人一看是《星际迷航》这个超大体量系列的恶搞片,就不敢看了。
实际上,正如烂番茄评论所说,看它没有门槛,因为它只是部分元素有一种浓浓的《星际迷航》既视感,却与后者的故事没有任何关联;它的一部分笑点来自于玩《星际迷航》的梗,但也有许多无基础观众能get到的幽默。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过气演员,虽然演技拙劣,但因为主演的科幻剧集《银河探险》(原型《星际迷航》)概念浪漫,收割了一大波死忠粉。
雷普利、教授,你们演得好假啊。
时隔20年,演员们再度聚首,参加粉丝见面会。台下人潮涌动,一些粉丝还cos了剧中角色、穿着舰队制服出席,其中不乏年轻面孔。可见,《银河探险》魅力持久、影响深远。
剧中的龙套演员(山姆·洛克威尔饰)担任主持,他在第81集中一出场就被怪物杀死,主演们对他都没有印象。
然而,演员们很不爽。
艾伦·瑞克曼饰演的亚历山大(剧中人物,以下称呼相同),曾经是个演莎翁剧的实力派演员,自从出演了《银河探险》,他就被定型了,只能在这部剧里“说那些愚蠢的台词”,甚至连这些愚蠢的台词,他的份儿都没有主角贾森多。
亚历山大曾经是《理查三世》的演员。
格温(西格尼·韦弗饰)却很羡慕他,因为他演的至少是个正常角色。而格温,电视评论会用六段篇幅描述她的身材、衣服,在剧中,作为舰队唯一一个女性,她的角色是个只负责养眼的花瓶。
因为是花瓶,所以低胸装是必备装扮。
舰队指挥官贾森(蒂姆·艾伦饰)看上去最得意,他是主角,戏份最多,角色最迷人,所以面对粉丝的热情和崇拜,贾森表现了极端的自得和骄傲。但在厕所隔间里,他听到了粉丝的真正看法:他像个傻子,连他的朋友都拿他当笑柄,这些人也就这样了。
贾森很失落,其实,除了《银河探险》他也没别的拿得出手的东西了,而这唯一的骄傲也不过是自以为是。
这时,一群行为怪诞的人造访了他。
他们自称是从卡拉图星云来的赛米安人,族人正受到侵略者萨理斯的屠杀,但他们相信有指挥官的援手,族人就有希望。
贾森一秒get:这是个《银河探险》的新通告!
然而,问题解决,赛米安人们送他回去的时候……
一扇巨门打开,眼前的景象超越了贾森想象。
贾森穿越虫洞,回到了自家泳池边。
惊呆惹……
外星人、敌人、战舰,都是真的!
原来,赛米安人是一个不会说谎的种族,他们看到了《银河探险》,无法理解“戏说”的概念,将之当作了地球的纪录片,将贾森等人当作了银河英雄,并以《银河探险》的世界观构建了自己的世界。
正当贾森迫不及待向格温、亚历山大他们转述这一神奇经历时,赛米安人又带来坏消息——残暴的萨里斯还活着。
贾森邀请他们一道和赛米安人回去,他们把赛米安人当作狂热粉丝,表示了不屑,但随即反应过来——
这是个新通告!
过气演员们集体不淡定了。
嗯,他们会很快被教做人的。工作不好找,送命的机会倒是有一个。但是发现真相时,他们已经没有退路,面对萨里斯的攻击,他们只能选择对抗。还好,因为武器装备和敌人设定都和演过的剧集内容一模一样,面对外星敌人,这群不靠谱的演员只要记好当年的剧本,发挥好演技,还是能勉强一战的。
一群过气十八线,就这样在外星人盲目崇拜的目光下,回忆着剧中的情节来打另一群外星人。
片中,他们用各具特色的逗比,提供了观众一个又一个笑点。
还记得粉丝见面会上那个主持人吗,龙套演员,出场就挂。
被牵扯进这场大战外星人的危险游戏中后,他时刻担心自己会死,因为——
一脸嫌弃!
原本就紧绷着神经的演员们,此时还要安慰喋喋不休地发散着焦虑氛围的他,亚历山大眉头皱得快把特化鼻梁挤掉。
技工弗雷德爱说冷笑话,但整个小队没一个人接他的梗,反而会严肃认真地纠正他。
Miners(矿工)和minors(未成年人)读音相近。
顺便一提,在这部电影里,你能见到艾伦·瑞克曼贡献花式嫌弃脸表情包,也是一个看点。
傲娇嫌弃脸。
几个人之间的不默契也让人连连失笑,在和萨里斯视频协商时,贾森给了格温一个抹脖子的手势,示意她暂时关掉视频,格温回应了一个手势。随即,贾森向同伴们解说战术,并讥讽萨里斯又蠢又丑,在剧里是他的手下败将。
萨里斯的声音传出来:“我并非又蠢又丑。”
贾森:“……”
一点默契都没有!
在搞笑这件事上,赛米安人也不遑多让。他们的真身是章鱼型触手生物,但不知为何喜欢变身成人的样子,穿上衣服行动,这导致他们的动作十分僵硬。
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
也十分喜感……
激烈鼓掌.gif
吃瓜群众都有看的理由了,ST粉能没有吗?不能!
《惊爆银河系》对《星际迷航》的致(恶)敬(搞),简直是全方位多角度。
有围绕情节的。
赛米安人中弹受伤。
赛米安人的血是绿色的,《星际迷航》中的瓦肯人血液也是蓝绿色的,因为他们的血红蛋白含的是铜离子而不是铁离子。
贾森一面防御一面和队友沟通。
指挥官贾森与怪兽对峙一幕,动作笨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星际迷航》经典一战。
是的,就是那场“聪明对聪明,暴力对暴力的竞赛”!
《星际迷航》第一季第18集经典情节。
双方仿佛被慢速射线击中,贡献了本作史上最搞笑动作片段。
“看,我出个拳。”“那么,我出个腿,你看清了。”
ST粉,在《惊爆银河系》中看到那一幕,想必会会心一笑。
除了情节设定致敬,也有花絮性质的致敬。
很明显,《银河探险》中贾森等人乘坐的NSEA保护者号,是对企业号(NCC-1701)的拙劣模仿。
NSEA保护者号。
但是,保护者号的数字编号“NTE-3120”,代表的含义是:Not The Enterprise,即“不是企业号”。
比起这类幽默向的致敬,还有一些则让人唏嘘。
艾伦·瑞克曼饰演的亚历山大,自从出演了《银河探险》就被定型,这个设定来源于《星际迷航》演员的个人经历。
《星际迷航》中的魅力角色史波克,是一个混血瓦肯人,他的人气之高,使得史波克牺牲的情节引发观众强烈不满,编剧后来不得不把他写活。
瓦肯手势。
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在出演史波克之后,鲜少再有其他重量级角色的出演机会,他甚至为此写了本书,叫《我不是史波克》。令人欣喜的是,他最终在定型之中找到了出路——接受并把这一形象发挥到极致,日后他又出了新的自传——《我是史波克》,并在2013年的《星际迷航2》中饰演了老史波克,再续经典。
年迈的伦纳德·尼莫伊。
此外,山姆·洛克威尔饰演的龙套,是对盖伊·瓦达曼的致敬,他没有大副史波克那样受关注,但兢兢业业,为《星际迷航》贡献了大量小角色。
龙套演员盖伊·瓦达曼。
连这样不起眼的演员都被《惊爆银河系》制作人员关注到并致敬,真的是暖心,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星际迷航》的一腔热忱。
影片的最后,贾森等人再次团结起来,搭配作战对抗萨里斯,在遇到科技难题时,贾森想到了粉丝见面会上,那个把电视剧情节当真,满怀激情问他舰队技术问题的geek男孩,他联系上男孩,男孩激动不已,立刻上线,叫上了一群《银河探险》技术粉,一起帮贾森打败了萨里斯。
见面会场外,一群人列队迎接贾森等人的归来,高科技飞船呼啸而过,激荡起的是那群少年心底的信仰和梦。
Geek们迎接英雄归来。
《惊爆银河系》,就是给ST粉、甚至科幻粉的一个梦。
想象一下,在你怀疑的时候,在你失望的时候,英雄们发来宇宙连线,告诉你们:都是真的,我们正在受到邪恶反派攻击,我们需要你们帮助!
想不激动都难。
就算你不是ST粉,你怎么都会有个年少的不真实的梦,比如有些人仍然在等待猫头鹰来信,那么这段就一定会打动你。
这是一部集笑点与情怀于一身的作品,而它的情怀不止于《星际迷航》,所以,请别因为没看过《星际迷航》错过它。
本文首发于公号:架空(ID:jiakong2017),这里是科幻、奇幻、悬疑、惊悚的世界,欢迎关注。
起承转合,人物命运和态度的变化。一切都那么完美。堪称好莱坞经典模式的编剧教科书。好好研究,收益菲薄
2008年5月9在同学家聚会看过的DVD 之所以日子记得清楚因为那天是毕业典礼前夕 而且下了一场五月大雪 至今仍是我留学生涯的一段传奇经历今天突然记起电影名字 就来tag一下 特技挺假的 stupid but funny somehow
又是技术宅拯救宇宙么。各种欢笑各种感动,但还是节奏掌握的差了些。
科幻喜剧啊!!在办公室又不敢大声笑,憋得胃抽筋。。。无比蛋定技师,搞笑跑龙套的,重复通讯女,怨气参谋,各种搞笑人马哈哈哈
真算得上事对“星际迷航系列”一个不错和有趣的改编,融合虚构的星际迷航系列剧情加上真实生活地再次重构,让这部恶搞一般的致敬显得既真实又迷幻,亦真亦假之间显得更加好玩和耐看了。ps:都是蛮熟悉的演员,却叫不上名字,只记得有个人感觉像黄秋生。
"By Grabthar's hammer, by the suns of Warvan, you shall be avenged!"
我记得小时候我好像还有张碟。我记得星际之门里也有类似戏仿的一集。西格妮·韦弗里有一句爬通风管道场景的台词“Ducts? Why is it always ducts?”,让人会心一笑(在那个还没看过异形的年纪肯定是get不到的)。
影片有意拙劣模仿长盛不衰的《Star Trek》和该片的狂热影迷,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搞笑的。
于是远赴地球寻求保护者们的帮助,贾森和亚历山大等船员假戏真做,帮助塞米安人对抗宇宙邪恶势力
3.5 创意实在是太强悍了,类似科幻片片场版反向《开罗紫玫瑰》×2后双重嵌套,致敬《星际迷航》最终极的迷影同人篇。但执行还是太爆米花啦,一阵阵笑完后就感觉没什么特别惊爆的新东西。
这片子本来应该是派拉蒙的吧,被梦工厂做的一股子山寨味道哈哈,所有专有术语都做了替换,飞船外貌做了改装,四男一女的船员,一看就知道是说star trek的。算有点深度。
温馨热血戏中戏,呼应了前天看的《Seven Psychopath》。简单说,看这片子的乐趣就像你发现西格妮韦弗胸特别大身材特别好,一点都不像你记忆中打败异性的那个她。
对真爱影迷来说,哪怕再难以置信的电影,都有一个大大真实的“小宇宙”存在~~~
但可曾幻想过一群过气的科幻剧演员有一天他们竟有机会驾驶着剧中的飞船和真的外星人作战?这就是银河追缉令!命字很土,但却是一部难得的科幻喜剧佳作,在现实中被定性迷失的演员在太空之旅中重新发现了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心的呢?演员阵容强大,有:法师斯内普、山姆洛克威尔、蒂姆艾伦。
希望童话和英雄永远是真的,不愿向孩子解释我们的软弱无力。
有强烈地向Star Trek致敬的感觉。如果这事真发生在Geek们身上就太棒了。阿兰·里克曼又演了一个马文式的角色~~
多么可爱的电影!我已经能想到谢耳朵见到captain spock的表情会有多像Teb!
恶搞《星际迷航》,科幻片演员去大战邪恶外星人。虽然制作简陋,但还是有不少谢尔顿喜闻乐见的宅男槽点。演员还请来了异形女和斯内普教授……
简直就是拍给TREKKER们看得!!!哈哈
科幻喜劇迷必看!!有夠歡樂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