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记得以前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节目邀请王小帅做了一回嘉宾,那期节目的主题是回顾2007年的商界,评点最具价值的公司和个人,一起做嘉宾的有王志东和一些经济领域的人士。当时我就觉得王小帅参加这样一个节目非常奇怪,对主办方的邀请他的目的表示怀疑。然后在谈到史玉柱的巨人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王小帅发言了,大意是你们刚才讨论了半天,我基本上没听懂,但你们刚刚讲他的网络游戏发展到美国去了?我觉得是件好事,可以去祸害美国的小孩了,别在中国害人了,这个上市很好。我当然不怀疑王小帅会分不清上市推广游戏是怎么回事,但这样一段发言,让我认识了一个率真的王小帅,率真的还像个孩子,有着简单分明的价值观。于是,《左右》这样一个人性复杂、感情纠结,挑战传统伦理道德的故事,让王小帅整的太过直白和简单,影片没有停下来让观众去体会一下那种反复和挣扎,一切都在玫竹的不容商量的语气下被推动,包括观众。
玫竹,爆发了母爱的女人,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角色。她和肖路离婚时什么都没要,只带走了女儿禾禾还有恨。我不能体会到她当时的伤痛,但我理解“一辈子都不会见他”是怎样一种决绝。在那样最艰难的日子,禾禾是她生活下去的支撑,这也不难理解女儿对于她生命的意义——治不好,我会抱着她一起死。至于老谢,我相信她从来没有爱过,一个受过伤的女人是很难再去爱上谁的,和他在一起,只是生活的需要,尽管“他是上天赐给我的最好的男人”。也许这样的好,是说他不会像肖路那样再带给她伤痛。我无意去批判玫竹的自私,只是影片中我没有看到她在女儿和老谢之间的挣扎,左和右,她似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左,然后以坚定的口吻摧毁掉别人的矛盾和挣扎。从对董帆,开始时“我会找她谈的,我会求她,我欠她的,下辈子、八辈子都还给她”,到后来的“我不管她怎么想”,她心中对老谢的态度可窥一斑。也许直到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她才会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男人。
或许她能从身体上救好一个孩子,但是她在心灵上伤害了两个孩子。
老谢,四包烟完成蜕变的男人。导演说他是本片的男主角,也许从他身上体现出了极少数人才有的人性光辉,不然只从出场时间上来看,我还真不信。极少数人,是因为这是不被传统价值观所承认的,是轻易会被扣上“窝囊”这样帽子的,但是老谢过了自己那一关,通过四包烟。影片中两次描写了他买烟的经过,弓着背,从矮小的杂货店钻出来,走到大铁门旁,靠着,抽出一根烟,夹起,塞进嘴里,点火,深吸一口,然后开始定格。没有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大家只知道抽完这根烟之后他回到家便嘿嘿地笑,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事情的发展留给他的选择余地并不多,他没有什么能改变的,能做的只有接受,影片最后给他的特写,是一个疲惫、苍老、无奈又想掩饰的表情。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敬之处,这里的可怜,只从世俗的角度来说。
肖路,乱乱乱的男人。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儿都乱的一团糟了”,这是个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他心力交瘁,无力应付。虽然男人的理智能帮助他看到玫竹的不理智,“做人不能太自私了,你这样做对得起谁?”,但是他并不能改变对方说服自己。考虑的问题越多,人越难做出决定,于是在半推半就之间,在其余三人都帮他做了决定之后,他才去医院。
董帆,莫名其妙的女人。她和老谢的角色定位应该一样,但是男女的差别让她的戏剧冲突不是那么强烈。也许王小帅认为这样的角色只要老谢一个人撑拖就够了,对她的处理明显减少和粗糙了些。如果说老谢有了几年做禾禾爸爸的经历,从疼爱孩子的角度来说,老谢的升级还好理解,董帆只见过孩子一面就能完成老谢同样的人格升华就显得太突兀,尤其是后面说飞机遇险的时候,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禾禾的面容就更牵强了。
以上言论,仅是我看了公映版本之后的一些感受。听了一些坊间传闻,感觉删减和改动的地方还是有的,期待着能早日看到完整版本。
2 ) 人性挣扎,《左右》为难。
《左右》的英文名《In Love We Trust》——因为爱,所以相信,取自《圣经》中的一句话。王小帅说,他希望人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可以凭借爱走出困境。
我没有选用电影上映时的正式海报,不是因为那张令人窒息的红色大床。而是海报两旁不起眼的两行小字,“温情挑战伦理最极限”、“离婚了,我们还能再爱一夜吗?”无可否认这是十足的噱头,看完影片以后,我更是对这两段愚蠢的宣传语嗤之以鼻。相比之下,这一张写着“导演王小帅年度诚意奉献”的海报,才让我们看到了本片真正要传达的主题,那就是——爱。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不普通故事。
房屋中介枚竹(刘威葳)带着5岁的女儿禾禾与老谢(成泰燊)平静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医生告诉她禾禾得了白血病,并且发现得有些晚了。医生提出:如果禾禾有个孪生弟妹,就可用脐带血救姐姐。为了救活唯一的女儿,枚竹决定找到前夫肖路(张嘉译),要和他再生一个孩子。
一个让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理由,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自己的决定将如何向深爱着自己和孩子的丈夫表白。自己的前夫会不会同意?并且前夫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现任老婆董帆(余男)?四个中年人,被一个孩子的生命,不得不纠缠到一起。是听从命运的争斗,还是道德的判断。
而接下来的问题更是令枚竹没有想到,在做了大量思想斗争之后两家都同意了。但尝试多次人工受孕的结果是,枚竹的习惯性流产无法成功。不服输的枚竹决定不放弃,她希望用自然性交的方式再试一次……
如今的王小帅人到中年,我们在他之前的《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里,看到的是“青春残酷”。今天,42岁的王小帅,放下他拍熟拍惯的青涩爱情,将电影视角转向中年。他和他的电影,都更成熟了。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将中年的心态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左右》故事里的四个主要人物都是很无奈的,就是命运给你的东西你不得不担着。“左右”,并不是选择左或者选择右。而是一种左右为难,左右命运,或者被命运左右。这就是中年的“残酷”,必须面对命运更无奈、更残酷的安排。所以,从骨子里来说,导演王小帅的风格并没有改变。
本片最大的作用,就是很本真、很忠诚的反映现实中国。对于西方观众而言,在奇观化的古装武侠动作电影、乡村题材的电影之外,遇到正在变动中的城市形象,正如《左右》中的小区、工地和地铁,以及头顶的天空,阴晴不定,然而却实在是当下的中国,发展中、进步的中国。
《左右》故事的取至真实的生活,它或者更适合制作成一档情感访谈类电视节目,可以任意煽情,豪不节制。但是决定改变成电影,确是一个不容易做好的题材,一不小心,便会陷入煽情的窠臼,浮在外表或者是牵强的内心描写。
本片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中年人的压力和责任。人到中年,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些压力是可以逃避的,比如工作压力太大,你可以走,甚至你跟自己的爱人关系特别冷淡时,也可以有外面的朋友帮你解脱。但是,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或者我们身处其中之一,你会作何选择。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观众看完影片都发出的疑问,当我们面临主人公那情感与责任时的内心挣扎与冲突,我们是否还能坦然面对。
如果我们将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弱化掉,单单从‘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会是一个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话题。
在伦理和现实两个层面。这个故事的残酷性还远非如此,脐带血最后能否有用,日后如何向新生的孩子解释。本片中两个男人相对克制,但他们都发现自己被两个强势的女人放置到天平之上,这不是感性与理性的斗争,甚至没有对与错,这样的选择既深刻又滑稽,几乎没有自然和平淡的决定可以让他们平衡,刻意、压抑和被动,他们只能这样,但因为关乎生命,下一代是他们生命的延续,但他们却在三岔口上徘徊。在亲情、伦理和情欲之间,有着多少敏感、困顿和无奈。
用导演王小帅对于电影的视角,“我始终觉得人是一个太弱小的生命体,所以对处于任何状态下的人,我都试图以一种温暖、怜悯的态度去解读他。”
本片在年初的第58届柏林电影节上一举夺得最佳编剧“银熊奖”。评委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它充满了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在观影过程中,我两次无声的落泪,第一次在董帆(余男)想通了给丈夫打电话的时候,她趴在门上无助也无奈的哭了,只是要求丈夫在事后答应她,也生一个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是作为一个女人,出于一种母爱使然的本能。余男把片中那个好强女人演绎得十分到位,她渴望做一个母亲,所以在看到孩子生病的样子后,她决定放弃自己。
第二次落泪,是在片尾老谢(成泰燊)对枚竹说,别让任何人知道孩子不是我们生的,我们把他/她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大。这个本片台词最少,身份最淡薄的丈夫角色,一下子拉回到我们身旁。他总是最关心、体贴妻子与孩子,总是默默的接受所有事实,买烟成为他唯一的解脱和释放,或许那也是一种难掩的逃避。
纵观全片,可以看出导演对于细节的把握和拿捏。董帆去家里找枚竹谈谈,刚好枚竹不在家,这样的设置精心而合符常理。可以想象如果两个完全对立的女人,面临同样的问题时,难免会出现激烈的争执甚至吵架,女人都是感性的,一切听由心声。而影片让我们安静的透过董帆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温馨的家,没有人会愿意破坏这一切。
影片最后的结尾,留给观众的悬念,到底成功怀孕了吗?孩子得救了吗?两个家庭呢?诸如的问题无法一一呈现,却通过小小的情节设置告诉大家。影片最后,两家的女主人都下厨做饭,然后与丈夫一起吃饭。她们身穿的都是红色的毛衣,这里的红色不再是床单的刺眼和挣扎,这里的红色象征着希望、成功与胜利,而生活的延续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安静的晚餐。
影片的第一女主角,饰演枚竹的刘威葳,其实在大银幕上的第一眼就感觉到熟悉,慢慢在记忆中搜寻到多年前的电视剧《红十字方队》,回来就上网查对,果不其然她就是当年的女主角司琪,好些年没有看见她的作品,主要是我看电视剧的确太少,而这样一位大器晚成的女演员,在本片中留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让我们想到了当年《红十字方队》里的司琪,她们同样倔强、独立、果断的性格,相信也给不少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至于饰演枚竹前夫肖路的张嘉译,也把角色诠释到位,甚至在柏林参赛时还有传闻他会拿下影帝。得奖与否并不能彻底概述一位演员,只是他的表演已经使我记住这样一张面孔,已经足够了。
3 ) 《左右》——左右为难,拧巴有理
常看电视纪实或者新闻栏目的人应该对这种故事不陌生:一个孩子换了白血病,化疗不见什么成效,等待配型的几率小到几乎与等死没区别,所以医生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生一个孩子,用患儿的弟弟或者妹妹的脐带血来救患儿。
这是《左右》的开始,不过与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故事不同,《左右》中患儿的父母已经离异,并且各自有重新组成了家庭。于是为了救白血病患儿再生一个孩子,在患儿的亲生父母身上就变得不那么顺理成章,而成了左右为难。
不救,这个一个活泼的生命,尤其这个生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救,那么又如何面对各自的家庭?而对于即将到来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救与不救都有太多的个人选择和理由,不能简单的用对或者错来判断。
王小帅在给自己摆出上面这道难题后,给了主人公一个决绝的选择:救女儿一命比其他任何都重要。比自己的家庭重要,比前夫的家庭重要,比传统伦理道德重要,也比未出生的孩子重要。
如果说这是一个现实中个人做出的选择,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影片主人公从左右为难变成一根筋后,造成了影片迅速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三次人工授精失败后,患儿父母两人决定要用原始方式代替科技。
理性的说,两个人人工授精这种高概率事件都失败了,那么传统方法成功率有多高?如果不成功是不是两个人要一直维系着这种性关系?假设成功,那么未来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是否公平?
如果要继续这个故事,那么主人公就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逃避只能让人感觉救人变成了虎皮,影片的兴趣点转移到了尴尬的性行为上面,尤其是这种行为对双方家庭的冲击。当他们的另一半终于为了孩子再次接受他们的行为后,人性光辉闪烁,影片又艺术的嘎然而止了。
不过现实生活不会像电影一样,讲个半截子故事想拉倒就拉倒,人生也不是只有120分钟,只闪耀最后一分钟就可以了。生活更多的是责任,是负担,是家长里短的付出。做出决绝的选择可以一分钟,但是后果可能是一辈子;同样家里人的豁达能否让人性的光辉能照耀下去呢?他接纳主人公行为的那一分钟人性闪耀要靠他后半辈子的实际行动才能照亮,不然他和骗子有什么区别?
因此,人性不是靠表态表出来的,而是要靠行动来证明的。这个故事有一个左右为难的开始,却没有他们做出自己选择后的担当。敢选择没担当,这样的人物除了一贯电影学院式的拧巴,那种对着空气发狠的劲头儿,其他的剩不下什么。
4 ) 左右自己
正在看一部电影,《左右》。导演王小帅。
影片一开始是女一号枚竹给司机指引方向……左……右……她可以指引司机左右方向盘,却左右不了生活,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
宿命论者说,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你放弃也好,坚持也罢,都是命运的安排。你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也是命运,不是你改变了命运。你不在命运外,你在命运的掌控里。
左右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情。
让我震撼的是男一号的胸怀。对妻子和她前夫的女儿禾禾他视如己出,百般疼爱。而当他通过手机发现妻子和前夫用纯天然方式造人时,依然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妻子回来以后,他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吃饭时他说:我有个请求……孩子生出来以后,还是咱们来带。而且,跟他们说好,不要给别人说,就说那孩子是我的,是咱们俩的。明年,等孩子出世以后,带他回老家过个年……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女人遇到这样的男人,除了感动到骨子里,除了感动到抱着他哭一哭,还能怎样呢。
影片只有生活,平淡的生活。没有激情。爱情也已经退守到一个很次要的位置。两个人在一起感觉只是生活,不是爱情。可能爱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终究会变得无足轻重吧。故事选材很大胆,但情节过于沉闷,敏感的选材不那么容易把握。不够吸引人,可以预见票房应该不会很高。
影片也有一些情节令人忍俊不禁。
肖路狼吞虎咽吃完饭去医院捐精,老婆董帆:这么急干吗,赶飞机啊。
肖路呵呵一笑:不是赶飞机,是打飞机。
董帆:去,别瞎说……要不要我去帮你?
肖路双手合十对这董帆:谢谢老婆。这种小事,初中时候我就练过。
董帆给肖路披好外衣后抱着肖路:那也不许她(肖路前妻)帮忙。
晚上肖路与董帆做爱,董帆哼哼笑了几声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肥水流了外人田了。
这些情节让我想起一些过往的画面。初三时我在镇上读书,中考前几十个人一起住一个宿舍。床是通铺,人都挨着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表演打飞机,想想一群人围着一个人看他手淫,那什么阵势啊。那年纪没几个人知道手淫,我经常在书上看到手淫,但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看人打飞机之后才茅塞顿开。思想就是这样被启蒙的。打飞机那哥们简直是英雄。大二我给女朋友解释肥水不流外人田时说,一滴精液十滴血,不可谓不肥,肥水从伦理上说当然不能流外人田,该留内人田。女友深以为然。
转眼劳燕分飞,如今我又孤身一人。往事历历在目,却永不复重演。人生像奔向死亡的火车,有起点,却没有归程,真叫人不胜唏嘘。
春风得意不免左顾右盼,生死抉择自然左右为难。选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从来都是个问题。命运弄人,我们总是要面临选择,面对取舍。这个时候,我们要把眼光放长点,心胸放开点,想好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左右不了命运,就努力去左右自己的心情吧。
5 ) 伟大的母爱
也许现在的我很难体会到母爱的滋味,但是我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爱。没有想过以后的我会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清楚的知道生命的意义,尤其当有机会挽救自己的孩子的母亲是怎么样奋不顾身的相近办法挽回即将逝去的生命。对于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尽管这次不情愿的做了人,就应该努力的做到人尽。故事也许会有些违背伦理的做法,但是请换个角度想想是伦理重要还是生命重要。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可是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6 ) 关于老谢
我认为不会有像老谢一样好的男人。
那种宽容大量,那种面对任何事和人都用笑脸来掩盖自己内心冲突的男人,那种知道了自己老婆和前夫上床后还能镇定自如的男人……
太好了,简直如小说里面的人物。
却,电影里面的老谢除了笑容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买烟。
很多时候老谢面对老婆的前夫,面对一些他一下子无法接受的事实的时候他的烟总是刚好抽完,影片中有好几次老谢到楼下小卖铺买烟的画面。这时候的老谢脸上没有了笑容,只是一个寂寞的抽烟的中年男人。
王小帅导演说,演老谢的演员曾经询问过究竟要如何演这个老谢,导演说只要笑就好了。
果然,笑容是老谢的面具,我们看不清他的心里感受,琢磨不透他的心理活动,他总是用笑容来掩盖了一切。
这个时候我看到的老谢除了好人外,还有一个“弱”。
他的弱使得他在这整个事件中完全没有说话的权利,只能被动的接受,只能笑笑,然后抽烟,最后接受事实。
王小帅导演说,老谢就是窝囊。
是的,窝囊!
老婆和前夫上床了要生孩子了,他只能窝囊的接受,在窝囊的前提下维持自己的自尊,让未出生的孩子跟他们过,向外宣称这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带回老家一趟。
是的,他不能扔下枚竹一走了之,他的性格不能让他这样做,他又无法去左右整个事情的发展,他只能窝窝囊囊的留下,笑着面对一切,偶尔到楼下买烟。
没有像老谢一样好的男人。
却有很多像老谢一样窝囊的男人。
都他妈能上电视了……
预热下周的《亲爱的小孩》,感觉故事竟然对于剧作化的改编与进行相当理想,不免有点期待;而两组演员彼此的发挥也很出彩,这么多年为刘威葳没有什么电影后续感到可惜(除去《嘉年华》的惊鸿一瞥,还有接下来大概还行的《刺猬》)。从电影一开始,就将观众送入各种选择的境地;以身试错还是置身事外,救还是不救,守住“道德”还是达到目的- -有很生动的窒息感与带来的困境,也就自然愿意相信了角色的境遇。当然部分桥段不免生硬,并且留白出一种很尴尬的状态;比如枚竹不小心摁开的电话让老谢听到,又比如董帆带着同事和老谢的见面;但好在这些没有将它想要聚焦的困境和问题冲垮,也就足够了。
人人看待事物的出发点不一样,这简直是最让我唏嘘的一件事儿。本来想说这片是关于婚姻伦理亲情的矛盾,字幕出来时突然觉得这是关于“执念”的故事——如果枚竹注定要经受丧女之痛那就只能接受,人工授精失败就是一个征兆。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我没当过妈——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是我的菜。2013.3.23.DVD
如果为了拯救孩子的生命,父母倾其全力可以被称作无私的话,那么为了挽救一个生命而创造另一个生命该怎么算呢?对于父母来说,眼睁睁看着孩子生命迹象的慢慢消失是件残酷的事情,但对于另一个被创造出的孩子,他的人生从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这部电影真得超级膈应人。可是一个母亲为了救孩子她能怎么办,每个母亲都是潜在的王者,勇敢无畏,为爱牺牲。看的是腾讯狗删减版,所以不知道那段出租屋的船戏细节过程,不知道女主是超级快乐的。如果不删减的话,电影的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
加油 小帅!很好的故事 尺度把握得也很好 不过总觉得离极好 缺了些什么
现实中真有其事,详见CCTV-12播过的《法律讲堂:两个家庭救一个孩子》(又名《婚恋变奏曲-生死抉择》)。只不过这个原本很感人的故事,到了王小帅同学的镜头下,却演变成了言情剧与激情戏……
人性可以为了一个生命放弃尊严放弃家庭放弃自我价值?只能说这个男人实在太好了,好的让人觉得不真实,连行为上的抵抗都没有,虽然内心的挣扎是存在的。个人感觉这样的男人或者说是人,会让人有不确定感,好的过分了,最起码电影应该在行为或语言上应该给我们给兴奋点。也许是我自己有着相当部分的阴暗面,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大概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好人存在的。
左右啊左右,王小帅的年龄在增长。这部电影让我记住的是演员们的演技,缓慢节奏下的音乐效果,还有一直压抑的气氛,而电影本身,确实。。。
都不知道怎么说······谁变态?谁自私?谁脑残?谁他妈大剪刀一挥给剪得完全无震撼可言了!!!
王小帅跟娄烨一样膈应人
这种席卷、破坏一切的母爱与其说伟大更让人不寒而栗。它疯狂啃噬撕咬离自己最近的所有善意和美好,孤注一掷苛求一个渺茫的希望。假使愿望成真,途中那些杀人不见血般的伤痕又有什么可以治愈呢?每个人都左右为难,其实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无法重来的永久痛苦。
左右,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为难,还有生理上的徘徊...剧照上枚竹的表情,可见一斑.
其实后面越来越慢的同时也越来越有范儿了。台词该赞,片尾音乐也是,几个伏笔,都算埋的自然巧妙,不虚编剧的奖状。 要说的是,风格有点呆滞了,越到后面反而越有矫情劲儿,加上动不动的笑和反复出现“检查”“荒唐”等词,到底还是有点儿
人生时常被意外左右。—— 2022.06.11:因为看了电视剧《亲爱的小孩》,于是就重看下电影《左右》。时隔多年,淡忘蛮多,直接观影,没想到主演了《亲爱的小孩》的秦昊竟然在《左右》中也有客串出演。
为难是为难,不过还是知道什么是重要的。难度在于如果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怎么办。怎么办也得办,所以自我拧巴。
张嘉译很适合生活化的角色;余男有点丑;成泰燊一副没本事男人的好脾气样。男女主角用这种非同一般的方式形成交集,又回到各自的家里。两个家庭的人们虚弱地笑着,就着饭菜,咽下生活的苦辣酸甜。
这不就是毕淑敏的血玲珑么。。。
前夫的爱,现任的软,呕吐不能,女儿的幌子,交欢的尖叫。四个没出息人,组成的生活烂故事。可本来生活就很烂。
王小帅总算拍了一部看得懂的电影,但这种事实在是无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