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很多的一部片子,真心不推荐。噱头过多,客观和学术性极差。篇幅有限,只好简单举例:1,立意不对。历史上南宋并不是一个单独意义上的朝代,赵构(恢复)建立的依然是宋朝(赵宋),我们后人为了区分历史时代而采用北南宋的叫法。2,过度褒南贬北。我理解浙江人为了衬托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的地位这样褒扬南宋,但是不可以过度美化南宋,说什么北宋大多数物资都来源南方,太偏激。第一,其实正是因为北方长期作为战争缓冲带,经济自然而然破坏,才保全了南方的发展和繁荣。对于统一国家来说,地域发展不平衡是战略平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第二,历史上的南朝一般认为都是偏安一隅,没有真正意义上取得过完全的统一,稳定和繁荣,南宋也一样,抗金抗元战事一直不断,所以恰恰是在北宋时期,江南腹地才得以一直安逸,南宋时期,同理,因为长江天险战事紧张,才得以让岭南两广两湖得以迅速发展,完全意义上的南北地域割裂都是相对的。3,逻辑顺序谬误。比如,杨门女将中国历史上真实并不存在,引用文学京剧不是一个好的讲历史的方法,另外就算杨业,杨延昭杨家将的角色需要被烘托,他们也是抗辽而不是抗金,片中前一句说的是抗女真族,逻辑混乱着实显示其编辑审稿不力。此片绝非佳品。
1.宋朝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朝代,不必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宋词,看看宋徽宗赵佶和宋高宗赵构两父子的书法和绘画吧,赵家天子个个文艺青年中的翘楚。还有徽宗最爱的天青色汝窑,日本人最爱的曜变天目盏,哪一件不体现着宋代文人骚客高级的美学。
2.宋朝尤其是南宋,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更是如火如荼。市舶司泉州港舳舻千里,百舸争流,相较于明朝郑和下西洋那种掏空国库的航海,南宋的航海才是真正开放自由的对外贸易,比西方大航海时代早了3~4个世纪。同样是资本主义萌芽过的两个朝代,明朝政府一味地重农抑商,政治和经济制度严重抑制经济的发展,而宋则像唐一样“海纳百川”。
3.宋朝文人地位极高,武将的权利被削弱,这也是历来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亲奸臣,杀岳飞。这也许是宋最大的败笔(虽然这和中国不断加强的中央集权有关)。但宋本来就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辽、金、西夏、蒙古,强敌环伺,也难怪它富而不强。绍兴和议用对宋来说九牛一毛的岁贡,换来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发展经济文化,不可不佩服宋的政治智慧。汉武帝迷信武力,穷兵黩武,用十多年时间便掏空了文景之治40多年休养生息的国库,民生凋敝,人口锐减,战争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边患问题。
看完对《东京梦华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纪录片是15年至16年时开播,当时我还在南大读研二,如今转眼,五六年就过去了。南宋一百五十多年,何尝不是如此岁月匆匆?
当时下载了一两集来看,到了昨晚,才一口气把七集内容都看完了。纪录片其实还有一集《仰天英雄》,讲述的是岳飞到文天祥一群南宋爱国英雄的故事,可惜这一集只有解说词,不知道是没有拍摄,还是拍摄了没有播出。
作为南方人,对南宋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南方奋起,完成对北方历史性的超越,成为经济、文化的重心,深远影响着今后的中国历史。从“南方的彻底超越”的意义而言,虽然南宋已经过去七百多年了,但作为南人,总有千丝万缕的感情。我身边的朋友们,就有宋宗室、文天祥、陆秀夫的后人,而南宋最终就在我们广东画上了休止符。这种感情,难以名状。
本片的制作者,浙江卫视的工作者们,他们就在南宋的故都临安。杭州是研究南宋史的中心,据临安而治宋,南宋史的研究极为客观。杭州社会研究院就出版了系列南宋史研究,蔚为大观。
陈寅恪先生说:“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北宋和南宋,虽然没有西汉、东汉那样区别巨大,但也差异不小。如张邦炜先生说:“北宋多数时段处于和平环境,南宋长期处于战时或准战时状态。战时状态制约并牵动着南宋社会的诸多方面。”南宋的各项成就巨大,是真正的“造极”。
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南宋王朝全方面的造极,一洗过去国人心中积贫积弱、偏安一隅、苟且偷安、腐败懦弱、乏善可陈的印象。堂堂的华夏造极之世,被贬低为偏安的“小朝廷”,仿佛存在就是过错。
这部片子从南宋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诗歌、书画、戏曲、理学)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全方位地介绍南宋文明。南宋虽然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最为深远,恒久绵长。所以本片着重介绍的是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而不是以往以政治、军事历史为主线,兼顾经济、文化的叙述方式。
确乎,这部片子给许多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作为一个同样热爱南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也深知爱之切,难免眼中一切都自带光环。虽然我很理解主创者作为杭州人、浙江人对南宋王朝的深厚感情,但纪录片毕竟还是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克制,虽然片中采访了很多中外著名学者,借他们的口来称赞南宋各方面的成就,但却反而像找他们来站台,把南宋说成一个完美的时代。
确乎,比起日后的蒙元乃至明清来说,南宋的许多方面的成就都是可圈可点的。纪录片中许多叙述的历史事实也是真实的,但纪录片的情感倾向以及语言叙述,感性已经超越理性,对南宋王朝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外,难免显得有些过于吹捧。虽然作为南方人,我也很容易代入南宋(对于辽、金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作为历史纪录片,不注重克制反而会伤害作品本身的质量。给人一种为了吹而吹的感觉。
总体上很有意思 但是有的篇章让人觉得有点小气和矫情
很喜欢里面一句“南宋不单指朝廷而是这个时代” 所以竟然有人是因为南宋孱弱而低分还发表自己“军事意见”……大概直男癌到没救了。重点明明是该时代的人文经济
还行吧,有些地域优越感
真的是,很粗制滥造了……尤其拍的那些有的没的……那种萎靡的文学观,也令人咂舌
南宋的历史哪能演绎,向来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对坚持东南本位“正统文化”的士大夫来讲,赵构的青睐不仅是江浙获得华夏正统性的佐证,更是“经济重心南移”波澜壮阔历史戏剧的最终章节。拍摄本纪录片的浙江卫视,很明显秉持了这种观点,在引用专家对南宋进行赞美的同时,也旁敲侧击的为这个流亡集团在对待北庭时的软弱,对光复中原宏大叙事的麻木进行了辩解。这种赞美和解释的受众从来是针对于南方,且主要针对于江浙读书人的,金国和“北方”则作为他者,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倘若一个秉承“金也是正统”,或者“南逃抛弃我们”的北方人视角来看,是无论如何也欣赏不来“南宋保存了华夏文明正统”这种说辞的。本片评价当中不少那些义愤难填的影评,大概就是这种错把自家当成受众,结果发现“人家根本不是拍给自家看的”之后,发出的愤慨之言。
比较喜欢发明时代宋画江山这两集 沈括苏颂秦九韶这些被仕途耽误的科学家都好牛逼
看展之前的功课准备。三星半吧。。。拍的有点形散气散的。每集的导演都不一样风格也迥异,每集自身的逻辑也交代不清,跳来跳去看得我有点累。镜头一切变成外国建筑的时候尤其突兀。文学那集太过强调爱国情怀而忽略姜白石清丽一路很不专业,同样宋画一集对刘李马夏的论述也不够。
这么好的题目,拍的太烂了点
似乎是当今拍纪录片的趋势,使用了航拍,动画等技术。台词写得不行,连一位中学语文老师都能挑出很多错误来。扮演古人的现代演员庸俗不堪。不过,每次的片尾曲(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613639?from=search&seid=17362780741607356733)还是很好听的,虽然演唱者把“蓦”mo念成了mu。
颇有人文气息,若无南宋,汉唐的风韵怕也零落在金戈铁马中。也或许只有在乱世:诗词、科技、戏剧、书法、绘画才能混杂着人们内心无奈、憧憬、敏感、脆弱的复杂情感达到艺术的高峰...
良心话,卫视和央视比起来,纪录片这块儿差距还是挺大啊,其他不说,这稿子为什么会这么令人尴尬?
第三集太差了
都说第五集是最好看的果然名不虚传。这部纪录片最好的地方我觉得是可以抛砖引玉,让其他各地的地方台都制作一些自己省份的历史纪录片。比如辽宁可以拍一下《大辽》。
《西湖》的班底,只继承了《西湖》的缺点:情怀过度,逻辑飘忽。。。考据不到位,认识不完整,史观不像话。ED多一星,不能再多了。
一星给我心心念念的临安府,一星给第五集的镜头和奇思,一星给陆放翁,然后我找不到点了,言不甚详,语未尽意。浙江台的精力都用在综艺如何跟马桶撕逼了,一个纪录片居然拍出了综艺的味道(・ิϖ・ิ)っ
不是很懂评论里那么多说洗白南宋的是什么意思,都是历史,只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而已,南宋的诗词文化、商业发展本来就很值得学习阿,长点脑子吧。
把有钱就能证明一切的理念挂在嘴边且不以为耻反以荣,祖宗八辈都没见过钱才这么把钱当回事儿真不懂么?还好意思弄几个老外来“证明”,整日耿耿于怀少数民族打你,自古以来你冲着人家张嘴蛮夷闭嘴戎狄的犯贱不说了?最关键的是——老外就没抽过你么?呵呵~欺软怕硬见利忘义秀下限无极限的五星级神作~
太对不起期待
美则美矣。
比较接地气的一部作品,但深度不够,共鸣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