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四星是因为我是谢霆锋的粉丝,所谓求仁得仁,我去看了一部电影,里面nic发挥不错,我就满意地回来打了四星,仅此而已。
我在剧照展示区那里看到一个剧照:
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798807808/后面有这么一个回复:“当年拍男儿本色造成骨折,之后就没戴过戒指,还影响弹吉他。”
我不确定这消息的真假,但这消息让我心情忽然十分难以形容。
那个当初弹吉他唱歌给我们听,摔吉他给我们看的人,既然如今认定了这是一条比唱歌更好的路,甚至为此不惜伤到自己的手指,那我这样听他歌十三年的人还能怎样呢?不外乎有一部看一部,为他多给这电影加一星,只为他。
这么想的话,其实这年头我们当观众的,都比那些电影人要干脆、直接、简单、明了。
这部电影,如果单纯点,或许真配得上四星。
说回电影本身,其实整个电影,剧情上的硬伤不明显,最大的缺点是俗,用滥了的剧情在这部电影里面比比皆是,对于一个看着香港功夫片动作片走过来的观众,很容易出戏。
很容易出戏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编剧没有把理由想明白,一切事情没有那么顺理成章,就好比导演认为谢霆锋应该演一个反派,所以他就要坏,他为什么要坏,他怎样做到这么坏,导演和编剧不关心,这样一来,只看一个人的表演倒是没问题,但是总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剧情就到了这一步呢?想不通啊。。。
特效和动作方面,怎么说呢,陈木胜算是完成任务吧,马车的追车戏其实没有宣传时说得那么帅,不过确实感觉算是一次创新,不太成功的创新吧。
编剧之一张炭,编过无极,谢天谢地这部片子只是剧情俗套,至少不太狗血了……
武术指导元奎,此人喜好和刘镇伟合作,武指方面的经典作品应该是方世玉,我对他的印象就是喜欢耍兵器,这部亦然。每一场对打都有一点亮点处,但是要让我为此夸一下元奎,那我做不到……况且除了方世玉,我真没觉得元奎的武指好过,这个人喜欢耍兵刀,打出来的样子还行,但也就这样了,气场不合吧,我不喜欢这个武指。
表演方面呢,刘德华这个角色真是大大的浪费啊,投名状的时候,陈可辛说,他让刘德华演了一个最没挑战的,把最有挑战的给了李连杰,恕我不太同意,李连杰那角色锋芒那么盛,没见得不好演,倒是刘德华要演一个能被这么锋芒外露的兄弟欺骗的憨厚大哥,其实并不见得简单,一不小心就演傻了。倒是这部电影,可能是刘德华演了一个最没挑战的角色,他只需要摆pose摆pose和摆pose就好了,这不是坑爹吗?……谢霆锋有突破,但是有一个问题跟无极其实一样,就是谢霆锋演这么妖是为了什么?为了这个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何至于此?无极给的理由是馒头,新少林寺给的理由类似于野心和心魔,当然后者稍微高深一点点,但是感觉还是莫名其妙,这个人这么坏,这么贱,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坏,这么贱啊?……不知不觉,就出戏了。
至于成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最近做的事情我觉得都好像公益事业啊,就是四处打个酱油跑个场,感慨一下我跟这个演员多少年交情了怎样怎样,这部电影里也是,他就打了一个酱油,所谓的不知不觉学会武功救少林寺于危难中的那个桥段,也一般而已,没啥感触,而且为了表现所谓的不知不觉学会武功,居然还找几个小和尚把这个喊出来,我操,你是多怕观众没看懂啊?
如果说刘德华的萌点在于自己参佛的心得,那为什么不找李连杰来演呢?
如果说谢霆锋的萌点在于那些贱兮兮的耍帅和耍坏,那为什么不找大荒孤络来演呢?恕我直言,里面谢霆锋所有表情大荒孤络都做得出来。
如果成龙的萌点在于河南话,那我觉得王宝强和我的朋友孤独的万户都可以胜任,孤独的万户老师的河南话绝对比成龙的要好懂多了,而孤独的万户老师做了一辈子菜忽然学会武功开始能打了这种设定,真是既萌又励志啊,换成成龙就不行了,傻逼才会相信成龙不会打呢。
说起来,吴京、释行宇、余少群演的师兄弟三人,其实都还不错。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及格大片,算是对得起自己的投资和定位,也许没能把故事说好,但是放在如今的大环境,也算是合格。
对比一下制作团队就该明白,这不是一个可以给人惊喜的组合,这群人走到一起,本来就是为了拍一部合格的贺岁大片而已,为此你跑去看了还心急火燎地悲愤,那又何必。
被这部片子感动的人,也并非就比看出这片子缺点的人低一等,俗一些;只不过是他们更容易入戏,更容易被感动而已。而且,事实上这片子有跟《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II》一样的机巧,你觉得感动,其实是你被自己感动了,这个片子本身的整体感觉其实没有那么牛,牛到你感伤地流泪,只是你自己心里哪一环碰上了,忽然就觉得喜欢起来了。
这其实也是所谓的机缘吧,倒是跟片子假装要讲的东西不谋而合了。
就比如我看着电影,看到大结局之前,一群骑兵踏马进少林的时候,忽然就有些奇怪的感伤了,其实不要那么煽,不需要死那么多人,你要表现乱世里少林的悲哀,只需要这么一群马冲进来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坚持一些细节,远比生死更重要。
这确实不是一部多么优秀的片子啊,但是聪明的制作团队看穿了我们。
没人是为了看一部好的电影去的,有人为了这个人,有人为了那个人,有人为了打斗,有人为了少林,有人为了佛学的感悟,有人为了贺岁。
总之没人真的为了“看一部优秀的电影”而去看这片子。
这是一部聪明的电影,一如很多港产合拍片,香港电影人出了名的筋骨强硬生命力旺盛,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港人不死的精神的一部分,但恕我直言,我更喜欢《打擂台》、《老港正传》、《七十二家租客》所代表的那一部分。
还是希望谢霆锋能回去唱歌,或许压不住琴弦了,但是呜咽的声线总该还在。他最美的是声音,却在一部电影里用上了配音,我们这群歌迷,该笑吗?
尽管冠之以“新”,《新少林寺》是一部在各方面都显得很陈旧的影片,作为香港少壮派动作片导演代表人物之一,我不知道陈木胜这是一种守旧还是一种致敬,但我更愿意将这想象为他对这一题材的一种敬畏。在短暂的中国电影史上,《少林寺》不能被忽略的重要作品,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以邵氏电影为代表的传统武侠片的变革和推进,更在于其对内地广大观众的对电影娱乐本体的认识有着破冰的意义——电影居然能拍得这样好看。但是功夫片发展到现在,观众诉求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新少林寺》在各方面都显得有些不思进取。
香港电影人以古装动作片打天下,但有一个问题他们始终没有得到广泛性解决,就是历史的存在感问题,李仁港如是,陈木胜也如是,在这方面只有陈可辛做得比较好。《新少林寺》中的刘德华和谢霆锋的角色都是割据一放的军阀,但其行为举止都是按着香港黑帮片的套路来设计的,完全不是军人的行动逻辑,即使是政变也是简单的火拼式对决,谢霆锋扮演的曹蛮由开始的言必称“大哥”到后来的烂仔造型,感觉上都离那个时代很遥远。由此而来的很多人物行为都缺乏正常的现实逻辑,情节有霸王硬上弓的感觉,其实这种情况在早期的香港电影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如今的港式电影已没有了当初胡打胡有理的气场,面对通过各种渠道经过了众多优质电影洗礼的观众,已然失去了说服力。
从演员阵容上说,倒退20年,这绝对是一部重量级的影片,单说刘德华与成龙联袂出演就具有了众多的话题性(记得两人上一次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也正是20年前的《火烧岛》),但从现在影片的制作规模上看,出品方并未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制作上显得很拮据。全片景别普遍偏小,没有一个反应军阀乱世整体风貌的全景镜头,而且这是我最近几年内看过的录音最差的一部电影,普遍没有铺环境声,人物像在真空中对话,最典型的是刘德华率部进登封一场戏,后景是欢呼的人群,而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只有刘德华和师小红的对话,很滑稽。这让《新少林寺》徒具大片卖相,实际上粗陋之处比比皆是。
虽然名为《新少林寺》,这却不是对原版本的翻拍,不过里面有很多同质化的成分,《少林寺》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与这里的军阀火烧少林寺都是有史实做依托的,故事脉络也都是避难少林寺,此后寻仇报复,众僧仗义出手。但这里最大的不同在于,《少林寺》中李连杰扮演的觉远在寺中修炼的是武功,而《新少林寺》中刘德华扮演的侯杰修炼得则是心智,于是我们看到了李连杰在四季变幻中苦练各种武学套路的段落,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上至于海扮演的老方丈、下至成龙扮演的火头僧对刘德华不厌其烦的教导和开解,更有以吴京、释延能、余少群等义僧舍身忘死、视佛法高于生命的群像人物,让全片具有了浓浓的说教意味,这里的少林寺不仅仅是一座宣讲佛法、普度众生的寺庙,俨然成了乱世中苦难民众寻求精神寄托和肉体庇护的圣地,这让《新少林寺》充满了一种谄媚之气。如今的少林寺在新时代方丈释永信(他同时也是本片的监制之一)的领导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经营性利益集团,这无论如何也让我难以和影片中被捆吊起来如受难耶稣般的老方丈联系起来的。我可以接受一个以少林寺为主题的巨大植入广告,毕竟这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但难以接受如此完美英雄式的人物刻画和简单廉价的说教方式,这里只有成龙扮演的这个操着不知道是哪里方言的火头僧算是个没有被彻底符号化的人物,稍微费点笔墨表达一下他们面对生死抉择时的踌躇或杂念,会有损于这些英雄高大全的光辉形象吗?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凡人如此,佛祖亦然啊!
导演很想给我们讲清楚禅宗的一个说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却不得不坠落于商业片的魔咒,不知道是导演白痴,还是编剧白痴,总之,这就是一部白痴的片子。当片头“总监制”后面跟随着“释永信”这个名字时,我笑了。即使导演编剧都不是白痴,这部片子也要被“释CEO“搞成白痴片,禅宗只是佛教中的一支,而“释CEO”更无法代表禅宗。这个肥头大耳的方丈的出现,本身就是对禅宗祖庭少林寺的辱没,万万不要被他那“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头衔糊弄住。看看妖道李一印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头衔的名片,就晓得这些“中国XX协会副会长”的含金量有多高了。《新少林寺》片中结尾时,释延能手持双刀恶狠狠地说道:“少林寺,不可辱!!”真不知道,这个“不可辱”是对释CEO说的,还是自誉为是少林寺代表的释CEO对我们说的。
刘德华越来越成为烂片的代表人物了,在和胡主席握过手的今天,我想他不应该还是因为被黑社会用枪顶着头才被迫拍的烂片。以前我们总说刘德华诸人是票房的保障,可是华仔再这样透支自己的票房,难保将来有一天他会成为票房的障碍。我实在没看出在这部片子中刘德华除了耍帅之外有什么可圈点的地方。台湾琼瑶剧式的歇斯底里,香港警匪片式的飞车追逐,从山腰滚落至山脚后遍体鳞伤可发型依然不乱的BUG,加上那背诵党章一样的宣传说教台词,甚至还突兀地说出“少林精神”这样的书面语,都让人为买票进场而感到深深忏悔。
我们来说说谢霆锋吧。不得不说,不让谢霆锋演小混子地痞流氓似的角色人物真是一种资源浪费,他很容易地就把曹蛮这样一个奸雄人物塑造成了古惑仔,倘若重拍古惑仔系列电影,谢霆锋绝对可以取代郑伊健成为陈浩南的不二人选,那种其俗在骨的气质让人深深困惑,这样一个丢在大街上都很容易被人乱刀砍死的二百五怎么就会阴谋政变掉一代豪杰侯杰的大好江山?谢的表演辜负了“曹蛮”这个角色名字——很显然,“曹蛮”一词来自于“曹阿瞒”(曹操乳名)的变形。倘若霆锋小同学把生孩子的功夫用来读读《三国志魏武本纪》甚或《三国演义》,对曹蛮的角色把握可能就要好许多。当然,这不一定是谢少爷的原因,智者往往鹤立鸡群,白痴却常常影响一片儿。
范冰冰是个很有意思的女人,套用《沙家浜》刁德一的一句台词“这个女人不简单……”1月19日凌晨零点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新》首映时,银幕上出品人一栏上赫然显现着“范冰冰”的名字时,我就发出如上的感慨。这个毕业于某不知名演艺学校的海绵女从小丫鬟演起,在这个北影、中戏弟子霸占娱乐圈的大环境下,一直演到皇后女王。范爷如今已成为一种定式,倘若哪个导演拍片需要一个成熟花瓶,那范爷无疑是不二人选,在古装剧横行的今天,范爷占据了各个大片的津要,这个花瓶不需要多高的演技,影迷对其也无过高要求,她就好像一个青花瓷一般,无须多言,放在那里就是一件艺术品,为影片增光。不知道是范爷深谙此道,还是无心之为,长期以来她都一直恪守花瓶原则,在《新少林寺》中自然也不例外,雍容华贵的贵妇与落魄凄惨的女囚之间的前后对比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赵氏孤儿》里的公主庄姬与《苹果》里的洗脚妹,台词不必多,无声胜有声,像小品《主角配角》的陈佩斯所说的那样“我就是不说话,一样能把戏给抢过来”,这就是高手,这就是范爷。
不知道是谁给成龙安排的角色,反正我是在出品人一栏里看到杨受成的名字,能让成龙在一部电影里做配角(不是友情出演)的导演还真不多,在我印象中似乎没有。这或许就是《新少林寺》这部烂片注定票房大卖的原因之一吧。在片中,成龙那夹杂着山东腔的蹩脚河南话很容易让我们这些郑州人会心一笑。除此之外,就很难再看到成龙在片中的出彩之地了。他的角色设置,老套的令人发指,就是一个隐藏在少林寺里名不见经传但武功极为高强的伙夫僧。我真强烈建议金庸向制片方收取版权费。这样老掉牙的角色,真让人睁着眼睛都想睡着。打架的时候居然还说用炒菜和面的办法,真是俗的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陈木胜咱敢不敢与时俱进一些?21世纪都过去十分之一了,咱敢不敢不再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些桥段来赚取今天的票房?即使你想表达禅宗“人人皆可成佛”“起居饮食皆是修行”的宗旨,麻烦您换个方式,OK?
好了,说了这么多主演了。说说剧情吧。看这部电影,你不能把它当做一部电影来看,那样你会很痛苦,更不能把它当做一部严谨的电影来看,那样你会痛苦的要死,你应该把它当做一场杂技表演来看,这样,你就会惊讶的发现,哦买林定嘎嘎,这场杂技表演的剧情看上去还不错。
倘若你试图从这部片子中悟道,懂得一些佛法,那你就直接可以去死了。且不说禅宗这门本身就被人诟病,禅宗是修正主义的佛法,而由释永信做顾问的禅宗更是赝品的修正主义。就这样一个赝品的修正主义居然还被刘德华诸位当做了个宝,北京那场首映典礼的现场直播我只是大概看了两眼,看到刘德华大彻大悟的假象我真想跟他说说马云居士的故事。
李一能骗倒芸芸众生不是李一有能耐,而是芸芸众生需求庞大——且供给不足。儒家缺乏对灵魂归宿的解释,马教已被庸俗化,基督教又不符合中国国情,于是佛道两教与封建迷信相结合,给诸位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人打开一个出口,禅宗又以其简易功夫、顿悟成佛的特点而成为芸芸众生通往天国的终南山捷径。这不能怪刘德华诸人着相于“少林寺”,身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就如梵蒂冈之于天主教徒、麦加城之于穆斯林,对于佛教徒尤其是中国佛教徒具有特殊的神圣地位。
这样的着相虽可理解,但不能苟同。佛法云:万法皆空。禅宗又曰:众经皆是魔法,什么《法华经》《华严经》都是心魔,佛在心中,不需假借外物,不需假借经书,古时禅宗大师多有目不识丁者就是这个原因。六祖慧能有一名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空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每一个禅宗门徒都耳熟能详的二十字心法。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本无一物,何必执着于具相?佛经是魔,“少林寺”亦是魔,说什么“少林寺,不可辱”这本身就是在辱没佛法,佛没有敌人,成佛唯一的敌人是自己,没人可以辱佛,除非佛门弟子自己着相,认为别人是在辱佛。同样的道理,没人可以侮辱少林寺,只有少林寺众自己侮辱自己。
显然,侯杰是“豪杰”的谐音,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恕我多言,少林寺在当时其实就是一个宗教地主武装集团,他有自己的军事武装,我以前一直以为少林武僧是戒持刀剑的,可是当《新少林寺》中,武僧扔下木棍,手持大刀的时候,我知道了一切都是可以变通的。在冷兵器时代,武僧可以手持杀人的刀剑,那么在热兵器时代,武僧们是否就可以手持机枪AK47了?少林寺历来就有与政治势力合作的传统,从“十三棍僧救唐王”到民国年间的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其实深入来看都是少林寺作为一个宗教地主武装集团参与政治军事斗争的史实(具体参见“火烧少林寺”百度词条或少林寺官网中功夫人物之恒林等词条),不知道是陈木胜无知还是有意而为,在电影中掩盖了民国年间少林寺众大量持有枪械的事实,这也就让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少林武僧木棍刀剑对抗全副武装的军阀部队居然获胜的蹩脚剧情。据《登封县志》记载,民国初年,少林寺拥有僧众二百余人,土地一千三百七十余亩。主持恒林、妙兴先后担任“少林寺保卫团团总”,购置枪械,训练僧兵。其中妙兴更是作为军阀吴佩孚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团长率领少林僧兵南征北战,转战于豫西豫北等地区。我们可以想象少林武僧手持“汉阳造”或“三八大盖”冲锋陷阵的场景,也可以想象民国时期俗家弟子遍天下的少林寺在河南当地拥有怎样的势力?!在电影中,少林寺赈济灾民,发放粮食,俨然充当着红十字会的角色,大反派曹蛮的原型石友三也于1940年被活埋坑杀,受到了他火烧少林寺的报应。我们可以回想刘德华在片中那动情的说教:“少林精神”不灭!可是何谓少林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释CEO并没有背离他的列祖列宗,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里成为资本海洋的弄潮儿,释CEO如同他的先辈们一样延续发扬了少林寺积极入世的传统。
-----------------------------------------------
我是去参观其他少林寺影评才发现这个事情的,有三个攻击我及其他关于此片的差评的ID是同一天注册的,且只针对少林寺页面,甚至有一个ID敬业地足迹遍布有关此片的各大影评。。。。五毛党徒攻击持异见者可否再职业些?这就是陈木胜传授给你们的"少林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我会把那些恶意人身攻击的回复给删除掉,现在我打算不再删除了,让它永久保存,让时间证明,这就是你们的耻辱柱,这就是你们的嘴脸。哈哈哈哈。
拍电影是一个说故事的过程,纵使拍摄手法本身有千般不是,说好一个故事,基本上电影就过了合格线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的香港电影,说故事的水平是在逐年下降的,即使在最擅长的动作片和功夫片领域,退步也是明眼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一向是香港动作片领军人物的陈木胜,自从去年贡献出了那部《全城戒备》之后,也不幸步入了退步导演之列,而众星云集又翻拍经典的《新少林寺》显然是他的野心之作,可在我看来,本片中故事的质量,正和其野心程度成了反比。
动作片的最大卖点无疑是动作,而要铺陈出激烈的动作,必须有势均力敌的双方角力,连环的恶斗才能催生观众的兴趣和情致。《新少林寺》之所以给不出力,最大原因就在于片中互相角力的双方,实力悬殊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先看看军阀一方,枪炮齐备,人数占优,训练有素,又财力雄厚,还有外国势力做后援,占尽了物质上的优势。而少林寺和尚虽然武艺不凡,但在火器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只靠冷兵器无疑是吃了大亏,何况军阀手下也有身手不凡的武功高手,况且区区一个少林寺的人数,比起民国初年势力雄厚的一方军阀的军队人数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少林寺不但在硬件上处于极端劣势,在“软件”上也丝毫占不到便宜——片中反派军阀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典型恶霸,少林僧人却必须恪守“我佛慈悲”的训诫,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杀戒,还兼要保护劳苦大众——说来说去,少林寺简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
但就是这么一个强弱对比无比明显的局面,却要讲出一个超过两个小时的故事,这是摆在陈木胜面前的一道难题。处理的好了,可以呈现出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处理的不好,必然会导致牵强附会漏洞百出催人欲睡的后果。不妨先看看陈木胜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是以大量的悲情催泪戏来引导观众的情绪。诸位看官如果稍有留意就会发现,片中几乎主要角色都有不止一场的潸然泪下的催情戏,一般有稍微重要的人物死去,陈木胜必然会安排哭戏,务必将当时或悲哀或惨烈的场面从各个可能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渲染。死者临死必然有感人的言行或举动,旁者无不呼天抢地泪如泉涌,泪腺发达的观众,估计要在影院里掏出不止一次的纸巾。但陈木胜似乎不懂得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每次哭戏,都将情绪铺陈的满满的,沉甸甸的,就像老国产战争片结尾主角壮烈牺牲一样,不给观众留下丝毫的感情空间,第一次这样,观众泪眼湿润哭的稀里哗啦,第二次,大家就有点欲哭无泪,第三次,第四次……我不知道别人如何,但我已经坐不住,想等他们赶紧哭完继续开打了。
然后是以大量血腥残忍来制造场面上势均力敌的假象,淡化双方实力悬殊的本质。无论是一开始刘德华遭暗算的追杀过程,中间谢霆锋屠杀大众、虐待范冰冰,还是后半段吴京惨死,方丈受辱,少林寺终极决战,陈木胜都极尽残酷暴力之能事,把场面设计的十分挑战人承受能力。这个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十分聪明,因为观众是对主角和正义方的少林寺产生移情的,越渲染反派的残暴行为,越能激起观众对他们的怨恨,从而增加主角和正义方的“不败光环”,为他们不断以弱胜强创造了一种戏剧上“中止怀疑”的情境。但在我看来,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一方面,这是很偷懒的行为,一部题材相对现实的动作电影,不应该寄情于“坏人太坏,好人忍无可忍小宇宙爆发把他灭了”这种省力的编剧手段来侮辱大众智商,另一方面,片中的镜头实在有些过火,我是一个钟情西方血腥肢解类恐怖片和邪典暴力B级片的影迷,但在看到《新少林寺》中那些残忍的虐待和厮杀场面时,我还是觉得稍许无法忍受,不知道同样坐在影院里那些十来岁的小朋友们,会有何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绝对不推荐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去看本片。
当上面两个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还不足以弥补电影本身的逻辑漏洞时,陈木胜只好诉诸于最后一招——导演是上帝。所以,那些看完电影质疑“为什么军阀一开始能堂而皇之步入少林,后面却打得如此艰难”“为什么少林寺劫了人军阀没有立刻追杀,还让他们有时间撤离”“为什么救方丈时就看成龙打了几个拿刀的,几十个持枪的军人全被几个小和尚灭了”等等问题的观众,你们稍一认真就完全输了。大家想一想,假如不用这样看起来近乎无厘头的剧情设计来把故事组合起来,那么陈木胜的这部电影难免要陷入彻底崩分离析、片不成片的境地,更别提还能在电影院看到它了。总而言之,要看陈木胜展现他引以为豪的格斗、爆破、追车等动作场面,和他(看起来在本片中)更引以为豪的情感刻画和佛理说教,大家不忍受这种剧情上的错漏百出,是完全不行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华语大片一个通病,在华丽非凡的外表之下,掩盖不住的是电影人对于讲好一个故事彻底缺乏最基本的诚意的事实。
故事性观赏性都还可以,几位大腕的表现中规中矩,成龙的河南话真的出戏*^_^*有点搞笑,吴京和谢霆锋那段对决还挺带劲的,片尾曲挺好听!
什么玩意儿,再看国产烂片就自裁吧
理论上导演应该想传达一种叫 悲剧 的东西...但我怎么阅出笑点无数呢=_______,=唉唉~顺便编剧是谁?...台词太烂了真的
比较垃圾,看在我又哭了的份上,给3星
谢霆锋杀吴京的那个画面一直在我脑袋里重播重播...
不外如是,不过如此。无视时代的飞车爆炸狂,没有玻璃,还有木屑。即便请来老毛子放炮仗烟火,但陈木胜永远不会给我们惊喜
大师释永信请人拍的少林形象宣传片。净空、净能、净海,换成悟字你们都能去西天取经了。陈木胜延续了以往剧情松松垮垮的优势,动作场面竟也没发挥出来,这破玩意拍的这个苦大仇深,剧作满是废笔,漏洞一抓一把,佛渡世人,先渡自己吧,2011年第一部竟然是这么一个抓心挠肝的东西。
完全为了支持国产 不过这部实在太差…台词恶心的让我想吐 余少群的声音恶心的让我想吐 少林寺 却几乎没有什么功夫 几个主角的演技都没什么提高 浪费钱啊……
本人已成炮灰,各位施主请三思~
除了剧情拖沓模式化,人物个性干瘪及某些煽情桥段过于老生常谈之外,“鸿门宴”一场的调度安排令人惊喜,而刘的结局则有种意想不到的浪漫情怀。
可以看,比全城戒备略好,但是陈木胜始终是不温不火,而且逐渐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下坡越来越严重
《新少林寺》实在是太好看了!!典雅圣洁的范冰冰,潇洒不猥琐的谢霆锋,一点不显老态的刘德华和说的一口地道河南话的才成龙,这是一部弘扬少林奥义的经典言情动作片!!
哎。。。悲剧啊 死光
给三颗星完全是因为对原版《少林寺》有情怀,这次给分完全是怀旧情,感情票。
如果看电影是一场选秀,我就只能是最普通的大众评审团之一了,看、评电影先看它是否贴近我们、容易观赏,然后才是对它或深或广的解读评析。《少》在国内是一部标准商业大作,可能整体不够出彩,在几个剧情节点衔接不是很畅,台词依然示弱,但不影响它是一部有节奏、有观赏性的电影,陈木胜还行的。
集做作之大成,德华为咆哮事业添砖加瓦。
结局太仓促 赶着去投胎啊
可能是我看片儿之前给自己扎预防针扎太多了,我居然觉得这片儿还行……纠结中我深刻反省,以后TMD不能看那么多国产电影了……纠结完了还是改成2星了……平庸就是罪过!(另外,片中所有人都说”阿(a)弥陀佛“挺让人抓狂的,不应该是”阿(e)弥陀佛“吗?)
谢霆锋前所未有的帅啊。绝逼帅,绝逼阴坏。刘德华一定又肉毒,羊胎素了。。豆瓣这么多影黑很无奈。。
如果刘德华在掐完谢霆锋脖子之候,两人开始拥吻。。。在打完他一巴掌之后说,哥哥想死你了。那么我就可以原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