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文·卡拉的手指在刚刚割腕自杀的男朋友的身上安静的移动,旁边的圣诞树一闪一闪的照亮着这个昏暗的房间,血流了一地。不知所措的默文表情呆滞,不知该如何应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她草草的看了几眼他的遗言"Be brave ,I love you",静静的拆着他留给她的圣诞礼物:一件皮衣,一个打火机,一部随身听,一盒磁带(上面写着songs for you)。
好喜欢这部。“i wrote it for you i love you be brave”令人反胃的男性自恋叙事,一种理所当然的take心理,而默文卡拉眼神空洞地看着遗书,在键盘上打下自己的名字,把叙事的主体take 回去,房间里的尸体像废纸一样在画面边缘,她冷漠地迈过尸体,带着墨镜肢解浴缸里终于露出面部的塑料生鲜制品,用一把生锈的铲子举办只有蛆和蚯蚓参加的葬礼,拿着所有的钱带着女好友逃离,她像被释放的野外生物一样自由快乐,再也不想回去那个笼子。音质杂燥的磁带机和迷幻的曝光灯,配乐太好了,ont only music is for her,everything is for her(突然有点理解hotelsex之后她立刻离开也许是为了表达一种应激,但还是不太喜欢这段)
30分钟前
「」
力荐
朋得有滋有味 有理有据 fucking triumphant
34分钟前
Kenergia
力荐
想起反基督者
36分钟前
无鬼斋
力荐
令人自省的影片、有些复杂。Samantha's best performance、soundtrack is awesome、Pure cinema。
塑造默文角色的功夫一大半都下在以女配角为首的一群乐天到几乎白痴的旁人身上,未免也太偷懒了。
女主角异常冷酷、对任何人和事都无所谓,同时又让人无从考证原因的设定还是很有趣的。但整个故事的走向——伴侣自杀、获得意外之财、公路旅行什么的,总感觉太像迷茫文青想象中会出现的人生了。导致整部电影酷但空虚。
#EIFF# 散场之后脑子里开始唱:點先可以沒憂愁/點先可以沒淚流/點先可以自由
我很喜欢这个导演,她将孤寂种在开口与不开口之间,再以心底的难过将其滋养,小心呵护,是的,连孤寂也要我们小心呵护,要守护它成长啊,毕竟孤寂才是我们的最终伴侣。/ “我叫默文·卡拉。”不断有人问起你的名字,这意味着你处于逃离的过程之中,不断走向陌生,可会走向新生?在逃离时逃避,逃离是逃避的方式,但逃避不能作为逃离的结果。我们始终只有一个名字,局限,或许这也意味着逃避的不可能,人无法逃避自己的名字,人不能逃避的不是眼前生活眼前人,人不能逃避的是自己。
当然你可以说,电影里这个女人将男方写的书占为己有是不道德的。但其实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改编于一个男作者写女人的书,其实这种挪用和改造本身就是在反抗男作者的自我为中心。所以说女人在男人死之后,她的种种无情的反应。却又反映了在这个后现代社会亲密关系早就不再紧密结合,当然也不需要放大自己的悲戚。女人想要生存下去,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需要冷漠自我,控制好自己的人生。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苏格兰潮湿阴冷,西班牙艳阳高照,贯穿一致的是镜头前不变的饱和、对比双高的浓烈色调,以及每一帧极具设计感的画面构图。从《捕鼠者》到这一部,拉姆塞至少证明了哪怕走出了苏格兰的comfort zone,她也同样有强大的影像表达力,可以将抖动焦躁而艺术感强烈的画面与人物细腻内心勾连。走进西班牙野外的她,家乡所伴随的沉暗、忧郁、萧瑟一瞬间变成了古怪、猎奇、冒险的心理解放,而莫顿为这个角色带来了一种冷漠面孔下的乖张心理诠释。随着莫顿和拉姆塞的视角,不光是跟角色一起身处于这个类公路电影的旅程,也是作者对人物之外、周遭事物的旁观和轻轻触摸,既是Morvern也是拉姆塞的情绪的排列。Lanny与Morvern二人的真诚友谊。无关乎于电影叙事或解读后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拉姆塞惊人而全然不自知的影像才华,将雕琢和抒情融合并行。
在一个时间非连续性的素材所组织起的情境中,我们察觉到一种“失神”。对于情绪的抒写,拉姆塞把握住了这个悖论性的表达:人物越是陷进迷茫与沉默,反而越能够抵达真实的情绪状态,一如《捕鼠者》中的男孩前往那片窗外的麦田,冲动驱使着这种没有语言和神态被袒露的情绪氛围,在环境中升腾。拉姆塞最大的美德正是在于,不加以任何剖析地,让这些边缘、古怪的“不正常”之人在不言一语的同时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生命姿态。
无望的爱,无形的日子,无声的呐喊。没有传统意义的叙事线,是因为女主的生活没有能辨析的转折、高潮和始终,像呼吸机上那根孤苦的线。她卑微的日子和格拉斯哥的灰暗是如此匹配,以至于烈日黄土的西班牙让她慌茫。Morton不动声色就释放剧烈情感的脸是个漩涡,她绝口不提的寄养童年,也许就是角色的前传,在此合而为一。
不知所谓的哀怨与自我救赎,着重点太散乱 表达很模糊。幸而观影过程还算流畅 表演较自然否则会很难以下咽
好喜欢这部。“i wrote it for you i love you be brave”令人反胃的男性自恋叙事,一种理所当然的take心理,而默文卡拉眼神空洞地看着遗书,在键盘上打下自己的名字,把叙事的主体take 回去,房间里的尸体像废纸一样在画面边缘,她冷漠地迈过尸体,带着墨镜肢解浴缸里终于露出面部的塑料生鲜制品,用一把生锈的铲子举办只有蛆和蚯蚓参加的葬礼,拿着所有的钱带着女好友逃离,她像被释放的野外生物一样自由快乐,再也不想回去那个笼子。音质杂燥的磁带机和迷幻的曝光灯,配乐太好了,ont only music is for her,everything is for her(突然有点理解hotelsex之后她立刻离开也许是为了表达一种应激,但还是不太喜欢这段)
朋得有滋有味 有理有据 fucking triumphant
想起反基督者
令人自省的影片、有些复杂。Samantha's best performance、soundtrack is awesome、Pure cinema。
片尾曲
太完美了 了无遗憾
8.5/10。女主男友自杀,她后来还得知男友生前出轨了与她闺蜜睡过。电影讲述了女主不断试图在“释怀过去”和“纠结于过去”间徘徊(其中一大主线是女主踏上公路之旅)。影片运用忧伤而冷冽(后段虽相对温暖但温暖地克制)的高水平摄影美术、大量手持、松散的叙事结构营造了迷茫混乱的氛围(契合女主心态),但作为角色导向的电影本片角色心理曲线很模糊(也或许是较模糊),扣1分。
所能想象的最懒惰的那类“作者”电影,甚至“空虚”本身也是虚假的,看不到导演调动自身经验;对于有作者表达的作品我一律两星起,但只有“作者”没有“表达”的拉姆塞算不算是像女主角那样假扮“作者”的伪作者呢hhh
男友死后被当作背景提及,完全围绕女主的心理行为去叙事,绕开道德批判,甚至不做批判,只说怎么能够自由。而人物因为巧合事件获利未被揭发,让她以为自己真正获得了自由。某种幽灵会伴随她。确实是讲述女性经历的。
如果将拉娜当做一个清醒的对照,那么种种迹象表明事情的真相很可能即是默文的男友已经抛弃了她而出走,自杀不过是默文逃避现实的疯狂臆想,小说和银行存款本身就属于默文,只是作为佐证臆想的小细节而被篡改,因此电影大部分时间所处在的一种半真空状态便显得尤为合理。
目前为止,琳恩·拉姆塞的四部长片作品,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极具一致性,很有导演特有的风格。在她的作品里面,你能体会/感受/看到:孤独、迷茫、丧、忧伤、疼痛、隔阂、破败、脏乱、死亡/自杀、曙光等等。在本作里面,默文·卡拉是幸运的,到最后,她可以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