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晚了这么久才在房东的推荐下看到,但有些电影是不会随时间流逝而褪色的,什么时候看也不算晚——亲爱的Frankie,我们用尽一生所追逐和保护的,不正是为亲爱之人所做的无怨无悔么,不正是这温暖而宽广的共渡之时光么。
英文是DEAR FRANKIE, 译名可以是《亲爱的弗朗基》、《弗朗基 我的爱》,不得不说,后者的翻译仿佛夹杂着微微的轻叹,有一种气息萦绕的温暖感觉。
可爱的九岁半的小男孩弗朗基听力障碍,聪明了得,又会读唇语,又善用人心(纯褒义)。他的妈妈莉兹多年来不间断地以父亲的名字和弗朗基通信以分享心情,并描绘想象中千山万水的风景。莉兹向弗朗基描述,爸爸是一位海员,随船漂泊四方,可惜没有机会登陆上岸。莉兹还杜撰了船名,以增加可信度。
弗朗基和妈妈、外婆一起生活,片头就出现三个人搬家的场面,弗朗基对此习以为常,妈妈焦虑惶恐的脸上,并没有搬到海边的憧憬。这个谜题,直到接近片尾处才揭晓,弗朗基的亲生父亲暴力成性,将弗朗基打成聋儿,莉兹为保护儿子,离家出走,四处搬家,以避免被他找到,也为了避免自己忍不住跑回那个家。
最不凑巧的事情发生,杜撰的船名对应上了实物,同名的船即将在他们暂时居住的小镇停留。弗朗基知道了这个消息,从之前,通过地理课,图书馆的课外阅读、弗朗基已经留意到这艘船的行踪,而亦敌亦友的小伙伴的挑衅更激起了他的好胜心,忐忑地定下赌约,弗朗基既期待又犹疑地热望着父亲的出现。
莉兹深爱弗朗基,独自到海员聚集的酒吧,却被误认为“特殊工作者”,莉兹只是想找到一个“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需要一天角色扮演的男人来保护弗朗基小小的、不该被戳破的心愿。
通过朋友玛丽的帮助,莉兹和”爸爸“约见,拟定报酬,关键是将她和弗朗基几年来的通信情况进行交代。赴约的“爸爸”无与伦比地帅,沉稳深邃,高大威武。弗朗基并不知道母亲暗地的经营,既不敢触及妈妈内心的隐痛,又无法阻止自己对爸爸的向往,便在赌约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莉兹约好让“父子”见面的那天玩消失。终于见面的两人从一开始的尴尬沉默,逐渐升温,细心的“爸爸”读了弗朗基的信件,带来了弗朗基心仪的礼物。对于弗朗基喷薄而出的感情,热烈激动的拥抱,“爸爸”微微错愕,并不适应。然而一整天的相处之后,“爸爸”主动提出第二天继续的约会。泼辣嗜烟的外婆以各种不友善考验这个陌生的男人,却也和莉兹一样,在最后答应的“爸爸”额外的与莉兹、弗朗基一起相处一天的要求。在此时,“爸爸”已经走进了弗朗基的内心,知道他真正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所以第二天晚上,当在party上,弗朗基的“小赌友”再次邀赌,打赌弗朗基不敢约台上的女孩跳舞时,“爸爸”才会鼓励:“如果你敢邀请她跳舞,我就敢邀请你妈妈跳舞。”似假如真的邀约,两个人翩翩起舞,而预想中会走向那个女孩的弗朗基,却在前行后转身,在女孩噙满笑意的等待中,痴痴欣赏起“父母”的温情共舞。在弗朗基的内心,这是比前一天更加美好的相处吧。
片尾,莉兹按习惯去邮局取弗朗基写给“爸爸”的来信,却在信中获知,弗朗基早已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在与“爸爸”分别前问:“will you back”,这个已经声带并没有损伤,却已经许久不说话的孩子,愿意用他生硬艰涩的吐字,和明知道不是生身父亲的“爸爸”交流。
至于露出破绽的那一刻,我想,应该还是酒吧里玛丽微醉后和“爸爸”的聊天。聪慧如此的弗朗基,又怎么可能被轻易地蒙混过去。所以,之前见到“爸爸”初一刻的惊疑,将“爸爸”挑拣来的“王牌打水漂石”偷偷藏起来的暗爽,与每一位相熟不相熟者介绍“这是我爸爸”的洋洋自得,只有确信,才会有那样真诚的喜不自禁。而最后获得认同的,也必定是真心的付出与交流,而不是那个生死垂危之间、只为满足自己临死遗愿强求见面而对以往的暴行无所悔改的所谓“血浓于水”的父亲。
起伏的绿色山丘,飞扬欢快的音乐,一条蜿蜒小路,一辆破旧的汽车随音乐摇摆,车里两个女人挤着一个小男孩,随音乐哼唱,满面春风。影片开头就吸引了我。
Frankie耳聋但聪明细腻,母亲和外婆视他如珍宝。他常给远航在外的父亲写信,但那头却是不忍儿子伤心的妈妈在扮演。当父亲的“那艘船”将要停靠码头,妈妈又找来替身,为Frankie扮演了一天的完美父亲。
不能说话的Frankie,温柔细腻都写在眉目上。对“父亲”的展颜一笑,让画面充满阳光。外婆长相略微粗糙,短短几次镜头里,她对女儿外孙的爱和保护直击人心。单亲妈妈学历不高,但以“远航的父亲”为名给儿子写出丰富遐想的信,为儿子坚韧不拔。
相比之下,代班父亲帅气有余,底蕴不够,加之来历不明,时不时让人出戏。最后出场的家暴丈夫,很难在有限的镜头里表现完整。开篇温馨,前半段细腻,但随着故事的展开,结构越来越松垮,许多铺垫没有接应,让最后Frankie其实已知真相的结局颇为莫名。实在可惜。
導演把片子拍得細膩動人,情感委婉含蓄而不濫。沒有刻意設置的一幕幕催淚畫面,卻把觀眾一步步投進到法蘭奇的情感,一次過在片末,連繫著全片的核心-信件上-總括出來。積聚、壓抑了差不到兩小時的情感終於在最後一幕給打開了缺口盡情宣洩出來。這種專心致志的、用整套影片來啄磨一份情感的方式其實很考功力,相信不少觀眾也有給這類型戲悶得差點睡著的經驗吧。可這套《爸爸愛的回信》就絕沒有這種情況,聽聞回響均是讚不絕口;尢其重要的是完全聽不到批評這戲悶蛋的微言,於這類型戲內說,著實難能可貴。個人相信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導演能把一段真摰的感情以猶如無添加的形式真實地呈獻過來;許多本來在尋常類型電影中已被著墨成催淚位的地方都嚴謹地控制著,絕不容許濫情,著力把一幕幕該哭未哭的畫面化作餘波未了的情感打進觀眾心內,並在最後才一次過讓其一發不可收拾。
我喜欢片子里面的每一个人,当然最后的那个爸爸除外。亲爱的,小法兰基,性情是乐观的,DEAF不是DEF,聋子又如何?我是足球白痴又怎样。小法兰基是勇敢的,为了妈妈,我会主动地邀请小姑娘的。小法兰基是平和的,爸爸走了,妈妈会难过的,希望她能过得好。充当假爸爸的那个陌生人,我们可以做朋友的,你会喜欢我的海马的。
还有那勇敢的,害羞的妈妈。爱护着外孙和女儿的外婆。那个硬朗,温情却陌生的戴维,那个邻居那个歌手。。。
所有的一切都是平静的,心里泛起的是轻轻的涟漪。
我想给十星!!!!!!!!
温柔细腻,摄影配乐超赞,这样的电影配上Damien Rice的歌想不感动都难。
小清新们喜欢的电影
cctv6国配版,真情实感方能动人,关于爱以及如何去爱,温馨却不落俗套的英式小品。儿子给爸爸写信述说心事,妈妈假扮成爸爸给聋哑儿子回信,一来一回,这爱的谎言却无意间勾勒出人间的至善至爱。单亲妈妈的心酸,聋哑儿子的孤独,原生家庭的阴影,生活的艰辛,都在那些只言片语之间弥散开来……所以亲妈妈为什么不能和又帅又酷又有爱的“假爸爸”走到一起呢?ps,饰演妈妈的艾米莉·莫迪默演技一流,话说谁会想到饰演胡子拉碴的船员“假爸爸”的会是曾经在《歌剧魅影》里帅到天际的杰拉德·巴特勒呢?
單親家庭的小孩看這片子應該會有更多層次的感觸
哗哗哭一片儿。OST好。另外好好记住一个Gerard Butler。
從Butler出現到離開這一部份展開的差了點,故事平了散了很多而缺少足夠的情感發展的鋪墊,倒是應了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整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敘事上的隱忍與平淡,不溫不火地鋪展,情緒卻在這種舒緩中慢慢地醞釀并漲足,最後的略顯俗套的包袱也抖得水到渠成而不會心生厭倦;Mortimer的表演是一看點。
2008-10-9
一切都源自爱,一切又都为了爱…
看哭了...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还能感受那温柔。
21_036。里面的两位母亲都为自己小孩付出很多,总体来讲就是关于母爱的电影,并不需要一个男人来依靠
小成本,大感动。演员选得都很对。9 out of 10
细腻温婉。虽然故事不算新鲜,但还是挺感动的
温情片。可总觉得拍的不够好…
演出佳,情绪佳,配乐佳,虽然剧情未免有点老套,但泪点众多。PS,Gerald出场那一刻真是眼前一亮啊!
如此细腻动人,半年或者一年才能看到一次这么好的片子吧。
我不说,不代表我没看到,不代表我不爱,不代表我不悲伤,不代表我不在乎,不代表我不感激
Damien Rice的歌恰到好处。
淡淡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