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看了毒sir的影评决定来看,想着买早点的票子看看到底值不值得,果然很值得。一如既往的程导的风格,但比以前的更容易理解,空境超美,非常有那个年代的感觉,加上演员们的演技都很不错,音乐音效都非常完美的契合,各种上海话日文等语言穿插,营造了当时年代的氛围感,会带家人好友们继续二刷!
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像《无名》这样,让我思如泉涌、不吐不快。每刷一遍就有写一篇影评的冲动,今天先献上我的第二篇《无名》影评,等我三刷后再来写第三篇影评。 第一篇影评致敬了程耳导演,第二篇来聊聊《无名》之“三个难”和“三个最”。
一、《无名》难懂?NO,程耳导演做了“最大的妥协”,用三个女人三条线,让故事线脉络清晰。 很多没看过电影就给《无名》评价的人,声称《无名》的非线性叙事,看不懂,说他讲不好故事。事实真是如此么? 程耳导演生怕观众看不懂,用了三个女人的故事线,即便看不懂他埋的诸多细节隐喻,也丝毫不影响影片的观众,理解主角的情感变化、情绪的递进、故事的发展,《无名》很容易懂。 第一个女人,周迅饰演的陈小姐。她是《无名》这部电影故事的源头。因为她,才有了梁朝伟饰演的何先生铤而走险的系列布局,何先生是布局者;
第二个女人,江疏影饰演的江小姐。她是《无名》这部电影的引线,她作为女特务刺杀任务失败,不仅引出了唐部长这个骑墙者,更为关键的是,她留下了日本旅居要人名册,这个名册是破坏和谈、搅动风云的关键所在;
第三个女人,张婧仪饰演的方小姐。因为她,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遭受着爱人的误解,以及王传君饰演的王队长的背叛。王队长这个背叛者,也成为叶先生《无名》下半段发生蜕变的关键因素。
三个女人,引出了布局者、骑墙者、背叛者,而叶先生则成为整个棋局的破局者。 虽然《无名》仍旧延续了程耳酷爱的非线性叙事风格,仍旧埋了很多细节,但这三个女人三条线,安排得明明白白,情感的爆发和递进也清清楚楚。 哪怕你第一遍没看懂公爵是藏在电影的哪个角落的哪一位,看不懂电影的很多镜头隐喻,这些都无所谓,丝毫不影响你对于电影的欣赏。 如果说,程耳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非线性的炫技玩得有点任性,那么在《无名》中,他已相当收敛,为照顾观众的感受,让大家能看懂,他做了“最大的妥协”。我和朋友是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其中初中生都看懂了,大喊过瘾。 但凡走进影院,对这段历史略微了解的人,在三个女人三条线的推进下,都应该不难理解电影的剧情。
二、《无名》难看?NO,王一博贡献了“最惊喜的表演”,《无名》会成为日后电影学院学生必拉的神片。 春节档是资本的博弈,《无名》被恶意攻击最多的点,是程耳大胆启用电影新人王一博。 可程耳用人一向大胆,甚至从不试镜。当大家以为他相中王一博的照片好歹是类似《抉择》中蒋先云的剧照,昨日《鲁豫有约》节目组公布了程耳看中的照片,竟然是王一博一部纪录片中,参加摩托车比赛小憩时的素颜照,他甚至戴着口罩,闭着眼,感叹程耳的独具慧眼。
所幸,程耳又一次证明了他选角的毒辣眼光。 《无名》前半段梁朝伟的何先生负责埋伏笔,后半段从叶先生遭受好友背叛,方小姐被虐杀开启了快节奏的模式,后半段的爆发戏和戏眼几乎都在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身上。 王一博很好地驾驭住了叶先生这个角色,甚至可以说,他已经和叶先生融为一体。在他听到方小姐让他怎么不去死,大受刺激的他到小巷大打日本兵发泄。这段打戏可谓酣畅淋漓,观众大呼过瘾。但在打戏收尾的一处别致的设计,却让这段打戏独具叶先生的味道。叶先生嫌弃地推开了日本兵的头,整理了自己被弄脏衣服和领带,这一幕据王传君采访所言,都是王一博自己设计的,他说一博把自己“打进去”了,其实就是融入了角色。叶先生的人设是略有洁癖,不喜欢血腥却在时代的洪流中必须沾染血腥。受到爱人误解也无从辩驳,失去了很多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珍贵的东西。
王一博不仅打戏精彩,文戏同样出彩。 他的三滴泪,让这个人物层次更为丰富。第一滴为失去的爱人所流,让人肝肠寸断,狠狠共情,恨不能伸手到镜头内给他安抚;第二次流泪,为背叛的朋友而流,他所认为的朋友亲手伤害了他最爱的人,甚至连他也不想放过,对朋友失望的泪;第三次流泪,一切归于平静后,他在佛堂前的泪,失去了至亲爱人朋友,留下了满手的血腥。
其实看到他在电影里的几次流泪,突然想到程耳相中他的那张闭眼小憩的照片中透漏出来极致反差的脆弱感。演员必须是多层次可塑性强,能给导演灵感。不知程耳导演能否看到我这篇影评,我的猜测可有几分道理。 如果说,三次流泪王一博塑造了极致的脆弱和反差感,那么他的三次抽烟,把叶先生人物成长线清晰地刻画了出来。 第一次抽烟,叶先生和王队长在无聊闲暇抽烟吐圈圈玩,这个时候的叶先生在麻木的杀戮中还带点小憨憨;第二次抽烟,是在亲手割喉了唐部长的卧底后,满脸血腥中想点燃一根烟,这时候已经有狠厉;第三次抽烟,是全电影最让人血脉膨胀的一幕,他用着低沉且富有磁性的声音,说出那句日语“请你等一下,让我想一想”,他点燃了一根烟,扭了下脖子,“我不同意,你脱下这身军装,去做一个普通的农夫。”全电影最燃的点,在这一刻轰然而至,此刻影院的观众仿佛被电到了,叶先生魅力四射。
一个好的演员,是可以给电影角色赋予灵魂。王一博在《无名》里做到了。程耳说他仿佛就是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在拍戏现场,即便没有王一博的戏,他也会和王传君穿着戏服出现在现场学习。 据说在程耳最初的剧本设定中,叶先生并没有那么多。因为一博的演技越发精彩,让他灵感迸发,越拍越过瘾,才有了现在的叶先生。 王一博因为自带流量,让《无名》还未上映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正如很多电影博主和业内人士看了王一博在《无名》的表演所说,没想到电影新人能有这样的呈现,表现可圈可点,可以说是惊喜。不要对流量有偏见,不要因为长得帅就认定他不会演戏,先入为主的偏见会让你错失一部好电影。 这部影片,日后必会成为电影学院学生必拉的神片。
三、《无名》难过?NO,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隧道尽头终有光。 有人说,《无名》遭遇了这波无妄之灾,肯定接下来会难过了。 但在我昨日写这篇文章时,无名已无惧风雨,票房破4亿,超越了上映前各路机构预测的3.5亿,此时《无名》上映仅4天。 高品质电影,必然可以走长线。 4天时间内,各路电影业内、电影博主,甚至是真的走进影院看过《无名》的观众,在各平台纷纷为《无名》鸣不平。 诚然,从《无名》勇闯春节档开始,就注定了这不会是一条平坦的路。春节档本就是资本的博弈。 “隧道尽头终有光”,这句话是《无名》这部电影最好的注释,不仅是戏内,更是戏外。 就在我帮《无名》写这篇影评时,“无名体”今天开始在网络蔓延。作为一部春节档小体量的电影,已然成为比春节档头部电影最受关注的影片。 DB显示,已有44万人看过《无名》,远超同时段上映的春节档头部电影。 不得不感叹一句,《无名》不火,谁火? 偏见和恶意,或许能短暂的影响舆论。但相信随着电影走上流媒体,会有诸多被恶意评价影响的观众看到真实的《无名》。 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喜欢《无名》剧组这样淡定的回应。 好作品不会被埋没,隧道尽头终有光,把这句话献给《无名》剧组所有为电影付出辛勤努力的制作者。 电影史上会感谢曾经的春节档,有这么一部《无名》。
奔着梁朝伟周迅张婧仪去看电影,结果变成了流量明星演技大赏……大年初一踩坑烂片。
剪辑:两个小时全是片段拼凑起来,一个场景说着说着话,还没搞清楚角色身份就切到另外毫不相干的一个场景??例如梁朝伟和黄磊说话的片段,聊到为什么弃暗投明,就切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后才又切回来继续演。根本不知道主线是什么,电影想表达什么。
剧情:混乱,为了捧王硬塞了很多打戏,梁和王有一段双方打得难舍难分,头破血流,表情扭曲,从房间打到楼道再跌落楼梯仍然绝不出胜负的戏,尤其在王是知道梁和自己都是潜伏的背景下,这场戏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大年初一安排这么血腥而又无用无聊的戏码。
声音:音乐声效很有气势,每次剧情无聊到走神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音效突然一下子把你吓回来…
演技:无论什么角色,每人都有静默抽烟思考的镜头,然而演员的演技并不足以让这些镜头表达出故事感,浪费时间。王的演技更是让人看不明白角色在干啥,看谁包括看心爱的未婚妻都一脸仇恨,很出戏,明明电影海报上梁朝伟才是主角,结果电影里面还没有王的戏份多,无语。
小鲜肉的演得好吗?很差。但更差的是导演通篇的“刻意”。刻意的对白、刻意的方言、刻意的镜头、刻意的色彩、刻意的叙事。他仿佛在用这些“刻意”刻意蒙蔽观众的双眼,营造一种“伪艺术”、“伪审美”。把讲不出好故事的责任推卸给观众的“艺术门槛”。
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最不需要的就是故弄玄虚,用大量的运镜去夸大人物或者说人体本身在影片中的作用。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是让观众毫不费力得身陷其中,不必解读,单纯欢喜。
如果给王一博的演技打分,我打一分,他未来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赶。但我会给导演打零分,为他对电影,对艺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打零分。
可以说,《无名》让我们更加信任,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程耳这部作品,的确给每一位爱电影、认真看电影的人,贡献出了最大的诚意和才华。试着分享一点感受,放心看,不剧透。
关心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故事发生在上海的“孤岛”时代,有些故事在收官,有些故事在展开,程耳妙就妙在布局,电影的前半部分观影过程,有些看似已经展开的故事即将结尾,有些看似已经结尾的情节却只是开端,但是这些布局环环相扣,没有闲笔,也没有废笔,你会发现自己在观影过程中所有的思考都是有用的,这些思考的细流,在最后一刻,被程耳啪的一下,导入一条明河,前方一片汪洋,也光芒万丈,你觉得自己的智商和审美得到了极大地尊重,可以说,我们有思考有智慧,就是为了用来这么爽的。太淋漓的观影体验了,谢谢程耳。
最近的原因,好久没有看电影了,然后我重新发现,象征手法,搬到大屏幕上,是如此的的具有表现力,说两个已经出现在预告片中的了吧,一只狗和一只羊,都是杀戮中的动物,一只狗在空中的飞机上,他的主人在轰炸这片土地,一只狗在被轰炸的土地上,在雨中,在断壁残垣中,瘸着一条腿,艰难的寻找避难所而不可得。乱世人不如狗,狗也不如狗,程耳的镜头会说话,真的让人仿佛听到那个年代的惨痛和呼号,对了这一段的配乐也很绝,凄怆响亮,悲愤彻云。
那只羊现在出现在《无名》的电影中,它以后,会出现在各种结构电影的教材中。在这只羊出现之前,是一组非常惨烈的镜头,然后镜头一转,一只洁白的羊站在光明中,仿佛有圣光一样,它无辜、纯净,即便不可能,你也会在这一秒钟,去妄想一些救赎相关,但是下一秒,它变成了一锅肉,老实说,我的心中,在那一瞬,被勾起来最大的仇恨,不可救赎,不可消弭,仇恨的起源在于之前的故事,但是这只羊仿佛是一个引子,他直接引爆了你的情绪,手法太牛了,拿捏观众情绪的能力也太厉害了。(对了,这里说一下,别带十岁以下的孩子去看)。
说一下演员的表现吧,有的人会说,我因为谁谁谁去看的,我因为谁谁谁不去看的。我想说,如果你是影迷,如果你喜欢有质量的电影,如果你喜欢程耳,那你一定要去看。所有演员,所有线索,都在导演的掌控之中,我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但是他实实在在的做到了,这个故事非常的“利落”,线索和节奏都恰到好处,他想表现的都表现出来,他想传递给你的,你也会接收到,观影体验非常的精妙。
梁朝伟不是你以为的“易先生”,完全不同于阴郁沉默的另外一重气质,而他完成得也超级厉害,这部中的他应该是他最近最好的角色了。对了,他在影片中台词竟然超级多,普通话原声台词,和采访中的他仿佛换了个人,很棒很棒。而这部中的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戏中戏,他又智慧又果断还有情义,文戏很棒不用说了,打戏竟然意外的精彩。
王一博的形象也可以说,和他过去演过的所有形象都不沾边,因为他的戏,涉及很多关键性情节,说了就剧透了,我只能说,阴狠、压抑、邪气表现得太好了,我知道过了今天,很多人会讨论他卡车上的笑,我只能说,当时,让我想起爱德华诺顿,如果你对这个演员本身没有偏爱的话,看了这个笑容,你会恨不得冲进屏幕打他。而他表现最好那一场戏,现在我还不方便讲,程耳把最后一个线索留给他展开,真的很大胆,所幸是他接住了,那一刻我真的血液凝固不敢呼吸,太震撼了。
周迅,每个毛孔都会演戏,这里她也不是顾晓梦,她只是陈小姐,更坚韧,更坚定,更成熟,窃以为,调教周迅梁朝伟这种之前有过类似形象并且表演非常成功的演员,比调教王一博这种年轻人要难多了,但是程耳还真的就,让每位演员,表现都这么完美,熨帖,太服气了。
大鹏也不像大鹏,可能对于大鹏来说,最成功的的就是当他演一个严肃角色,没有人笑,他做到了。他的每一场戏,观众都没有像一般人看到喜剧演员一样笑出声来,大鹏是这里最大的“官”,也是最狡猾的骑墙分子,对了,大鹏这个人,导演用了很多呼应和象征手法,在昭示他的结局,等方便剧透时候我会重点写,这次可以说的是,一个镜头他站在两面旗帜的中间,巨大的旗帜,一个中间的他,画面干净而表达力十足,哪怕是对象征手法一知半解的小孩子,也会看出其中透露的骑墙、投机。
江疏影好像一朵行将枯萎的芍药,她对情节的作用,主要是侧写出大鹏的阴狠,也对应了王一博的一句台词。
张婧仪是这其中唯一没有反转的角色,所以她的愤怒、仇恨都比较直接。
最后要说,程耳真的擅长布局,擅长埋线,一个血点子,暗示一场暗鲨,喷溅的血液,暗示一个阴谋者的失败,一滴泪,代表了深藏的情感和误会,当你足够细心,环环解密,然后最后和导演一起揭晓答案,真的是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这篇影评先写到这,希望你看过电影之后,我们再来讨论,真的很久没有这么好的观影感受了。
上海的孤岛时期,是各个间谍机构活动最剧烈的时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地下工作者们,没有姓名,抛弃自我,投身到一场一场的伪装中,在纸醉金迷中仍坚守心中的信仰,为理想献身。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沉重的话题,克制的表达,程耳用他的才华为无名者立碑。 画面色调偏暗,但屏幕外的观众,能一直感受到光亮,那是无名英雄们燃烧的信仰之光。
王一博哪有那么差,程耳抓他的气质抓得很准,好导演可以成就演员。
你俩既然都是共产党,那干哈打的那么狠…还扔楼下去了,那是真想干掉他的样子……王一博居然还行,虽然有几场特写还是差了口气,和高手过招也是,但整体没算掉链子,还是得要导演调教才能出来。梁朝伟和周迅,不用多说,跪就完了
程耳真的太会拍了几个空境 没有台词 画面就极具冲击力真的情绪一下就被抓住了几处暗喻也给的特别恰到好处 一下就能懂每个镜头都有他要表达的东西 没有什么无所谓镜头两段打戏特别特别爽 没想到影帝六十岁的人了还这么能打 王一博自然是帅得酣畅淋漓 看完首场 迫不及待想二刷了。几处细节要再品一品!
最后王一博是共产党这点觉得崩了,如果是国民党觉得演的合适。。
包了一层费列罗包装的王致和臭豆腐
啥呀,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只能通过剪辑来变得悬疑吗
程耳,梁朝伟,周迅,为什么有个王一博??
重生之易先生审王佳芝
黄磊劝周迅跟他一起叛变革命去广西种地的时候 我还觉得 没毛病啊种吧干嘛不去啊 后来发现她老公是梁朝伟 那确实不行哈哈哈哈哈 你去吧我不去了
我是个软弱的人,看不了这种剪辑混乱的电影。
冲王一博来的观众欣赏不了程耳的风格,爱程耳风格的观众看不上王一博。再加上还有一群欣赏能力处于熊出没地带却为了装逼自己错选无名感到受骗反赖电影的巨婴。心疼程耳…
是怎么做到既不商业又不文艺的…
程耳就像是郭敬明的soulmate,着迷于上海的某种情怀,拍的时候把所有想法都放在一起,形式都最终到了极致,却只剩下一个花架子,少去了本质的精神。#于冬冤大头实锤
影片结束我还舍不得走,还沉浸在剧情中。程耳,我终于还你的电影票了!无名值得!笑到最后!我还要再看!永远相信程耳!
中间的打戏太爽了
1.大年初一鬼子屠杀中国人晦气,你带着这么主观的感受去看一个谍战片,真的大可不必,完全可以直接看其他那几个合家欢。2.说逻辑混乱剪辑零碎的,建议你带上脑子再去电影院,故事明明很完整,细节表达也都很到位,一些倒叙和插叙也让整个电影更有层次感了。3.画面很符合当时的场景,确实震撼,很深刻地能得到共情,说诡异阴森的还是,你大可不必,这个电影不适合你。4.不是任何人的粉丝,也是第一次看王一博演的戏,客观评价演技可以,和老戏骨一起也一点没露怯,对角色完成还是很好的,我认为已经达标了。5.这电影已经完全超出预期了,有心思好好看电影的强烈推荐去看,娱乐为主的就算了。
程耳需要给李安版权费吗
买票的时候三十六线小县城还只有上午场,不能剧透只能说对得起我早上九点坐在电影票,是商业片但有程耳一如既往的细节讲究,影帝影后不用说,两个新人也挺好的,能让人沉下心看。
剧情稀烂,还有术业有专攻,演戏真的需要天赋和实力,大荧幕只会更暴露短板,伟仔爱惜羽毛吧
无名在我心里的演技排名:1梁朝伟2周迅(和梁生拥抱那里脸部表情绝了)3日本军官4王一博5黄磊6王传一7江疏影8大鹏9张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