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只因一路艰辛
不知道最初的先辈们在拍摄这部中国第一部影片时是怎样的心情,或激动,亦或是胆战心惊。但唯一明白的,是他们用那仅有的一架手摇摄影机,就这样,如此简陋的,完成了这第一次的无声摄影。
于是,1905年,中国人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影。
恍然间,时光已飞逝百年。出于纪念,2006年,京剧《定军山》搬上荧幕。中国电影已诞生百年。
由谭派的继承人谭元寿和杨立新主演的《定军山》于此际与观众见面。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同时纪念的也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重述历史,阐释现实,这是安战军导演最执着的坚持。
《定军山》作为一部京剧电影,巧妙地记述了国粹与影戏的融合过程。自从中国开始引入西洋影戏,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就对此十分钟爱。他热爱,他出奇的热爱,热爱到可以为此放弃一切。可是,尽管如此,融合的过程还是坎坷不断。从最初的谭老板的不同意,到给老佛爷演戏失误,又因此被捕入狱,到影戏匣子被撞毁,再到火烧戏园子,再到最后播放影戏的时声音过小。一切的一切,都给任景丰的坚持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他也曾想过放弃,也曾似冷水泼头怀里抱冰般痛苦而又万般无奈,但最后的他依然坚持着。最终把西洋影戏和本国的精华成功结合,也应此促进了时代进步与发展。
的确,最为一部本该把重点放在阐述历史上的电影,该部影片对于爱情的穿插似乎有点生疏别扭,对比例的把握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无论怎样,《定军山》的拍摄还是促进了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也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洋影戏与我们国粹结合的不易。也正是任老板的坚持,才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不管怎样,长路漫漫,一路走来已不甚艰辛。勿沮丧,勿批判,有的应该是以汲取的心态,取其精华,使己灼灼其华。
2 ) 很感动,也因此不讨厌京剧
看很多人骂这部电影,说剧情不符历史,说爱情没有深度,说里面的京剧把京剧给糟蹋了。
简单说,作为一个不懂原来的历史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中国第一部电影究竟是哪部的我,看电影的时候,对于任老板的执着,尤其是对于这个爱情悲剧,可能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个人非常感动,而且因为这部电影我也不讨厌京剧了。
你们说你们的历史事实去吧!电影出于事实,高于事实。我觉得打动人的电影是好电影。这部非常好!!!
3 ) 这样的电影
为了所谓的情节冲突,戏剧效果,高潮迸发,一味添油加醋地描绘无关紧要,风牛马不相及的副线,来叙述本质无辅的事实。剧情严重脱离主旨,一味描写摄影师傅小刘的祸福桃花运,生硬地将电影的产生结合起来。
这部电影唯一可看的地方也就只有当初的机器和众人的态度了。确实危险又贫乏枯燥。
总之世界是在不断进步的,我坚信,以不可想象的速度
4 ) 回忆中的错觉
不了解电影或者不熟悉中国电影史的人看了<定军山>,肯定会觉得没什么意思,没有因为所以,爱情也没什么新鲜吸引力,这是编剧的问题,很明显的把故事建立在人所共知的基础上还原那段历史,但真的忽视了更广范围更深意义上的接受了.所以故事本身最多只能给七十分.
然而因为有了几个好演员,人物立码鲜活起来,至少我能感觉到导演和演员的感情释放,甚至是一种真诚的低语和诉说,我是被感染了的.杨立新作为一个话剧演员的功力真的不同一般啊,作为商人的精明算计,作为平民的卑微谨慎,作为一个拥有自己梦想但却步步为艰的困窘和辛酸.没有太多的言语甚至也没有复杂的表情变化,但他的眼神却是传神精准,而最多的就是一个痴字,对影戏梦的苦苦追求,不舍不弃.怎么想好好做点事情就是这么难呢?看的人都一肚子委屈难受,真的开始心酸了.
影片没有什么曲折,老老实实的说故事,只是人为事而奔的劲一点一点的还让人不忍视而不见,典型的中国味,憋着的不爽快的但又决不轻言放弃的,沉重的.可是不管怎样又是有希望可期待的,所以任景泰最后直至累到吐血,可是"谭叫天儿"有接着唱,全场的人一起唱.不管什么时候多数人的自觉总会充满力量,让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血液沸腾(而讽刺的是这个多数里的多数却是一种盲目,不自觉的跟随而已,从心理学上讲).所以因为演员,整部影片增色很多,可以给出八十分.
中国电影百年,百年的纪念给出了<定军山>理所当然,情理之中.然而对于只有这样水准的影片,真的让人没有报以希望,给出憧憬的勇气,有的只是失望,置疑,或者是无关痒痛的让人爽口的叫骂,这就是中国电影百年的积累?这就是百年中国电影的水平,是没有人努力吗?还是努力的不够?问题在哪?让人关注却得不到一点温暖的回音.
5 ) 生拉活扯
一部很有纪实原素的故事被拍成这样,不免让人大失所望。
客观地说,这部电影出在现在国产电影百年之时应是当此时机,只可惜好端端的一个题材就这样被轻易地毁了,不能不说有些令人痛心。
影片中硬拉出一个爱情故事出来,让人喷饭,而更可气的居然是迎合近来的皇帝气味,生生弄出一个格格与草民的感情出来,以至东拉西扯引出麻烦无数,难道这样的事有可能发生吗?还不说过去了,那时等级森严的社会,就是现在一位白领丽人要爱上一位要饭的恐都是新闻一件,更何况还是萍水相逢之交。于此不得不说说编导大人们,你们就不能少愚弄一下观众吗?
至于国产第一部电影的产生倒底是怎么样的,现在离得时间也还不算晚,难道就不能认真地考证出来?就算是为了观赏之需,那也有点好的创意嘛,如此之作,真不好多说尔等什么了。
当然了,如果真的在第一部电影产生中出来了那么一个将要远嫁的格格与草民的纠缠,那只能说俺自己孤陋寡闻,乱放妖言了。
6 ) 扩展 | 中国电影史前·吓煞慈禧太后的电影机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正式放映了《墙》、《婴孩喝奶》、《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和《水浇园丁》等几部世界上最早的影片。
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随之,电影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侵略而进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首次放映了西洋电影。当时,电影是穿插在“戏法”、“焰火”等一些游艺杂耍节目放映的,也不叫电影,而是叫“西洋影戏”。
1897年7月,美国电影放映商雍松来到上海,先后在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处放映电影。1899年,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来到上海,他先后在福州路升平茶楼、虹口乍浦路跑冰场和湖北路金谷香番菜馆客堂内放映电影。
1903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接手加伦白克的电影放映业后,将放映点迁至大马路同安茶居内,再后又迁到福州路青莲阁,并在楼下租赁了一间小房做放映室,雇了几个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吹鼓手在门口吹吹打打,以招揽行人。
1908年,在放映中获利不少的雷玛斯建起了一座可容纳250人的虹口大戏院,这是上海正式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雷玛斯因放映电影发了财,从而吸引外国商人纷纷来上海争夺放映市场。
北京的电影放映开始于1902年初。当时,有一个外国人携带了影片、放映机及发电机来到北京,在前门外打磨厂租借福寿堂映演。影片内容多为“美人首旋转微笑,或者花衣做蝴蝶舞”等。次年,又有中国商人林祝三自欧美携带影片、放映机归国,也在打磨厂借天乐茶园放映。这是中国人自运外国影片在国内放映的开始。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正逢慈禧太后70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馆公使向“老佛爷”献上一台电影放映机和数套影片作为寿礼。祝寿的那天,紫禁城内热闹非凡,帝后嫔妃、王公大臣、皇子贝勒、公主格格纷纷前来观看“西洋影戏”。孰料,影片刚放到第三本,放映机因发生故障发生爆炸。轰然巨响吓得众人东奔西跑,狐跳狼窜,全无平日的威仪。
迷信的慈禧认为在她的寿辰庆典上发生此事,是不吉利的兆头,惊恐之余下了禁令:此后不准在宫里头放映电影。
事隔一年,清廷派五位大臣出国考察政务。五大臣之一的端方归国时,携回一台电影放映机,并在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宴请载泽时“演电影自娱”,还令“何朝桦通判任说明。”电影放至中途,又发生猝然爆炸的事故,何朝桦当场炸死。自此,清庭权贵均视电影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
就在慈禧和清廷权贵们被电影吓坏了的时候,京城的电影放映渐渐火起来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惧怕和排斥电影的慈禧太后死后,有一名叫劳罗的意大利侨民制片商拍摄了一部新闻纪录片:《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影片真实地记录了“老佛爷”出殡时极度奢华的场面。
在我国产生自己的电影之前,外国电影商除了在我国放映电影,还在我国拍摄短片。1896年,电影首先进入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香港。当时外国一些公司在香港放映电影并拍摄一些风光素材。
1898年,美国爱迪生公司的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摄了不少香港的风景和物事,剪辑成《香港街景》。1900年,美、英等都曾有电影拍摄师在中国拍摄过义和团运动的新闻镜头;1901年,美国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和法国百代电影公司曾派摄影师来北京拍摄短片;为慈禧出殡拍过纪录片的劳罗还在上海拍摄过新闻短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使》等。
1905年,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面世,这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影史拉开了序幕。
中国电影诞辰百年的纪念之作,导演美其名曰“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然而致敬任庆泰和谭鑫培《定军山》成片的故事,不谨遵史实也罢,却各种戏说无中生有,植入一场琼瑶式的格格和草民的爱情戏,占去大量篇幅,演员也毫无魅力。中国第一任摄影师刘仲伦被刻画成惹是生非之徒。浪费了谭元寿老先生的参与
每一部主旋律的影片都让我一次次的受伤,这次直接崩溃。大家还是珍爱生命,远离主旋律
就冲谭派,分数不该这么低
引用老师说的话“一片混乱”。。。。。。
豆瓣评分偏低了,怎么着也得踩及格线。最后那场在片头公开放映《定军山》,人们齐声配音的氛围还把我搞得感动的。电影本身除了爱情戏过多并无大问题,虚构性的故事情节反而给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要是再浮夸写变得传奇反而更不真实。
中国第一部电影
硬加上去的破爱情,其他还不错
其实总的来说我还挺喜欢的!尤其是谭老爷子还有任庆泰的那条线!但是徒弟和格格那条线不太好,能跳过去就跳过去了!我感觉有点突兀!不过谭老爷子很棒
什么梗,后面冒出来的徒弟和那个女孩儿什么梗,看的想弃剧
最喜欢最后一段大家一起唱京剧那段,感人。。。
这tmd也叫电影!!!
100周年
只有杨立新是亮点~
垃圾
完全不合历史,但是喜欢里面格格和仲伦告别的戏(既然不合历史,为什么刘仲伦又用了人家真名),“留影”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留念是什么。结尾离历史太远。但仍然感觉最精彩的时代已经悉数过去,吾生也晚。
算是看过吧
原版再也看不到,通过这个看历史也是不错的
两星算给中国电影先驱,片子一星都不值
编剧太糟糕了。
唯一的星给谭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