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乡归何处

HD中字版

主演:沃纳·赫尔佐格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德语年份:2013

 剧照

乡归何处 剧照 NO.1乡归何处 剧照 NO.2乡归何处 剧照 NO.3乡归何处 剧照 NO.4乡归何处 剧照 NO.5乡归何处 剧照 NO.6乡归何处 剧照 NO.13乡归何处 剧照 NO.14乡归何处 剧照 NO.15乡归何处 剧照 NO.16乡归何处 剧照 NO.17乡归何处 剧照 NO.18乡归何处 剧照 NO.19乡归何处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乡归何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80多岁高龄的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对其史诗系列作品的总结,亦是其电影人生的总结。影片的原始素材来自于其往年自编自导的现代德国史诗《故乡》三部曲剧集,而现在,这部大气磅礴的史诗则被搬到了电影银幕上。导演以强烈的黑白影像风格与冷峻的笔调,通过一个德国农村里农民生存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性、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绝对会让你受益良多,更何况还有另一位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的友情出演。\r2014年第64届德国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杰出故事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接触1971不可饶恕2002青涩之恋空手道2021顶层楼房我家那些事我的铁血金戈梦李玟“千禧之境”全虚拟VR演唱会中情局律师夺命直播再见语言不要追究过去搏击王国第三季爆笑虫子第一季霹雳战士龙三剑客新传十里森林死亡矿坑高校痞子田中风云Ⅱ国语誓约2012北平无战事神探默多克第四季聊宅之超能姐姐大作战

 长篇影评

 1 ) 我觉得只是看个电影,好电影年年有,没什么逼格不逼格的。第一次在豆瓣发影评,还带折叠,真没劲。

德国片 Heimat【另一个故乡】,长达近4个小时,我居然用两天时间分上下场看完了,而且全程无尿点,端着咖啡目不转睛的看完了。。。一部原以为会瞌睡的好片,看完之后上网翻豆瓣发现果然是小众,无啥出彩的点评的,可是意犹未尽之后还是发条说说Mark一下。。。有人说这片像白鹿原,我觉得可能是,都是乡土题材,,,但是白鹿原我没心思看,没民主的草民写一百部白鹿原都搭不上真理的一条胳膊。。。或许又有人说像【瑞士孤儿】,fine,我也觉得和瑞士孤儿有姐妹片的质素。观此片,让人对160年前的德国旧社会的劳苦农民的生活画面一览无余,这部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导演的坚持,,,所有卡司的粗鄙的服装,农村脏乱的场景,肮脏破败的建筑都真实细腻的毫不羞涩的反应了赤贫德国北部农村的真实面貌,可见导演的细腻与坚持,丝毫没有遮丑和粉饰的嫌疑。。。而电影的时代背景,天朝人民可能忘记了正是老卡马克思的年代,电影中的时代应该是马克思25~3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德国应该是现代文明的曙光初现的年代,而偏远的乡村却是赤贫,落后,文盲与绝望。。。和印象中德国作为欧洲最早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完全不沾边的样紫,或许这也是真实德国的另一面,,,,如果没有【洪堡】(那个和现代数学之父【高斯】做好朋友的德国现代启蒙博物学家,类似德国的达尔文,,,)在片近尾声的时候友情出场,都让人恍若觉得这出德国农村的白鹿原真是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故事。但是就是因为从时代中抽离出来的故事,才更可以让对德国历史不了解的其他各国人好好的看这一小群村民的人间悲喜剧,这部电影到底什么吸引人,,,,我看了4个小时,觉得最吸引人的是他真实细腻,和农村人的生活一样朴实,,,没有悬疑,没有说教,没有感天动地的戏剧冲突,有的是绵密的真实细腻,光这一条就觉得剧情犹如流水,水到渠成,没有费尽心思的冲突布局。。。。即使对德国人的宗教不了解,对德国人的生活不了解,可是还是会为语重心长的母子对话,,,爹生妈养的亲情不舍,以及全世界各地旧社会人民对于嫁了女儿如泼出去的脏水都心有戚戚焉。。。。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男主角的老妈对儿子的牵挂和揪心,,,这娃太淘气了,和我真的很像,这娃和他爹也矛盾与生俱来但又能人性和解,和我也很像,我10年没和我爸说一句话的冷战,最后我赢了,但是我爸却成老人了,,唉,,,他妈对儿子的舍身付出和中国老妈爱子心切无所不同,丝毫不因宗教,国别,民族习惯有什么差异,反倒是让我觉得更容易带我入戏,感同身受。。。让我又想起了【瑞士孤儿】,谁能知道同是说德语的瑞士德语族的旧社会也是那么悲惨,谁能知道为什么冷漠自私的瑞士人能变成那样富有和冷酷,原来,德语族确实有很多悲催往事。。。电影中最多的剧目是关于村民的死亡,前前后后重要的死亡过程有3起,每一起都是那么自然平静,,,或许只有对生活的苦逼与麻木到绝望的人才对死那么平静安然忍受,,,1年前前前女友说她妈死了之后,她爸就说过【早知道要死了还去医院干嘛】,,,她就对我吐槽说爸妈一直感情很好,怎么突然爸爸会说出这么冷血的话,让她突然很讨厌爸爸,,,我跟她说不是的,只有感情很好的人才能说这种话,,,老伴老伴一辈子走过来了,突然去了,还会说着活着的时候才会说的话,你爸爸这是当你妈还活着平时默契玩笑说的话而已。。。去豆瓣看了一下几篇没啥水准的影评,觉得也没什么好补充的,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所有德国农村的风土人情悉数上演,若不是囿于黑白的画面,乡野风光那不是一般的旖旎,或许电影的背景是一群赤贫到要去巴西原始森林逃荒的农民,否则用彩色表现那么美的田野不会让人联想到这赋税繁重又土地赤贫的荒野。。。。其实看完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新奇之处,或许是因为对于这部电影理解起来并不像豆瓣里的那些货们那么痛苦,在我看来都极其自然也很好理解,电影名字【另一个故乡】其实说的应该是主人公雅克布自己对青春年少理解中的乌托邦的另一个故乡和经过总总感情打击和现实磨砺后的成熟的理性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心中体会到的新的另一个故乡的对比与再发现。原来,不管发小邻居,骨肉兄弟怎么去寻找另一个故乡,,真正的另一个故乡是自己的追求和再发现,,,而且让人意外的是,德国村民的“孝道”让中国人也感觉怪怪的,,,似乎好像西方人被上帝带走之后,对于父母的孝,父母在不远游的责,都鲜少表现过,为毛这部电影里却这么炙热鲜明,,,也许是因为他们是农民,小农生活,彼此依靠,,,或许莱茵河畔的城市市民阶层可能已经不是这样生活了。。。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大爱无言,哦不,是大义无言,,,没有说教,没有费心的设计,,,全部都是平白直抒,犹如清明上河图,你若展开,精彩自寻,所有其上的内容本身就是最好的素材。。。人物,服装,风物,风景。☺。。。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电影的德语说实话比现代德语电影要耐听,,不知道是我德语渐长吗,还是德国农村人说话不矫情?居然好多可以听懂,,,原来,我常听的一首德语歌【梅裙·迪·帕勒迪】是【女孩的天堂】的意思~☺~到现在才知道。。。

以上是我在自己QQ空间里,今天刚发的说说,原文复制过来,,,,最后想说的是,看个电影就是看个电影,,,,电影只是载体,和看书,看报,看PPT没什么两样,,,看部电影能发现能收获就最好不过了,和装逼没关系,,,,即使没啥发现没啥收获,就当白看了,总会有更适合自己的电影,自己更喜欢的故事,,,但是为了逼格一定要绞尽脑汁实在无趣,,,,不管是看书,看报,看电影,只要有收获有新的体认,新的发现,新的认知,那就再好不过了。

 2 ) 雅各布的“自由”之路

影片开始,铁匠约翰·西蒙的小儿子雅各布不顾父亲责骂,弃工读书为自由之路做准备,决意要离开贫瘠束缚的家乡,奔向书本中那个自由新世界。然而他崭新世界迈出“每个脚步和真挚的决心”的过程中却被多磨的生活和难舍的亲情一次次阻挠。与此同时,他对自由的理解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就随着雅各布的笔记去探索看看他最终是否得到了他想要的“自由”?

1.

“朝圣者(迁徙到别处的人)的影子排着长长的队伍,蜿蜒地随着汹涌的波涛前行,带他们走向新世界。但是为什么我渴望的心如此问道:“为什么要永远离开家乡?”困扰我们的苦难不会持续很久,背井离乡很少能够找到幸福。”

站在高地上,眺望背井离乡迁徙的人,并称他们是朝圣者,可见雅各布对遥远他乡充满的渴望与憧憬,此刻的他认为那个只存在于书本上、不曾相见他乡就是新世界,通往新世界的途径就是告别家乡。但同时,他又对放弃家乡有所质疑,他想要新的生活,但又对故土眷恋。虽然他处处表着奔向新世界的决心,但内心中存在着挣扎。他只有在一遍遍品读书中对那个遥远地方正面的描述中寻求远走的决心与离乡的安宁。

2.

“我哥哥古斯塔夫从维塞尔的皇家步兵退伍回来,他在那边是龙骑兵团的马掌匠,为了那个从来不在乎我们普鲁士的国王伟大的荣耀。因此我要追随更好的事业,它的名字叫自由。我决定一年内离开这个只有束缚的家乡,寻找自由。”

雅各布此时理想的事业就是“自由”,雅各布认为在没有暴虐统治的新世界才能获得自由。哥哥古斯塔夫的经历坚定了雅各布离开独裁统治下的家乡的想法。

3.

“当我们小时候我哥哥古斯塔夫比我年长三岁,经常不得不牵着我的手,在夜晚时带我穿过我们的村庄。他常说如果你看不到路,那就必须把整个世界装在脑子里。他的意思是你要记住房子和道路中坑坑洼洼的方位免得陷入其中。而我所认为在黑暗中整个世界必须在我们的心中点亮,这样我们可以在黑夜找到我们的路。”

通过对比哥哥古斯塔夫和雅各布对“黑暗中行路”的观点可以知道,与哥哥“记住-躲避”相比,雅各布“点亮-寻找”这种观点更具有先进性,可以看出雅各布向自由出发的观点。但是他们两者还都停留在客观世界静止的认识上。

4.

“奥尔姆已经成为我真正的朋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现在明白哪里做错了。苦难都有他们的起源,不是在于上帝而是在我们的心中。自由不单只是摆脱囚禁,而是我们被赐予神圣权利。”

鲜干酪集会上,葡萄种植户们因不满当权者垄断葡萄酒交易而引发的一场群架,因为卷入其中雅各布与奥尔姆被捕入狱。相处中,雅各布被奥尔姆身上反叛、挑战权贵的勇气所吸引与感召。在雅各布思想中一个新的认识正逐渐清晰:自由不光是逃离束缚行为的境遇和奴役关系,也是为了公正的待遇、平等的权利而斗争的觉悟。这种觉悟远胜于懂得印第安语中各种绿色的说法更具有先进性。

5.

“那块金路易一直如地狱之火在我皮肤上灼烧。我曾千百次地问自己,能否用金币来衡量自由的价值?这些想法折磨着我敏感的内心。而且那个蔑视宗教以及其普鲁士国王的我的朋友奥尔姆,恳求我不要用金钱去抵偿那些无价的东西,直到公正重新来临。某个来自天堂的征兆会告诉我们,自由已经接近。”

雅各布的母亲给他一枚叔叔留下的金路易,让他贿赂狱卒出狱。然而他和新朋友奥尔姆心中“自由”的崇高地位,以及面对不公正逮捕理由的抗议让雅各布放弃贿赂。此时的雅各布已经被唤醒了捍卫公平、自由的思想。

6.

“我的朋友与我分享他所有的想法,但他从未提起过他嫉妒窘迫的境遇。一名正直工匠的骄傲让他避开这个话题。苦难是一种耻辱。一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保守的秘密。奥尔姆和他的家庭忍受着沉默的羞愧,没有食物,没有尊严。是不是只有风暴来临,才能最终永远吹散这不公与专制。”

这是雅各布对朋友艰难生活的同情,对朋友一家于苦难中保持尊严的赞誉,也是对不公与专制的控诉。此刻的雅各布捍卫公平、自由的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反抗无法实现公平、自由的理想;不公与专制需要革命风暴来推翻。这是德意志人民革命精神缩影在雅各布身上的星火之光,事实上1848年德意志各地爆发三月革命,但遭到镇压。

7.

“我听说一个秘密的地方,隐藏在亚马逊的丛林中,要得到这片天堂般的快乐,铭记自己对父母的职责,只有摒弃贪心,内心纯净地踏上旅程。但是母亲的病痛和冬日的艰辛,扼杀了我们所有理想国的信仰,把我们推入冰冷的淤泥中,压抑我们纯洁的内心。此文在这个不幸的冬天由冻僵的手指记下。在彗星来临的一八四三年。”

告别家乡奔向自由新世界的旅程因为母亲的肺病和季节原因不得不往后拖延。

8.

一八四四年七月八日写于沙巴赫。我将终止更新我的日记本,在我梦想宣告破灭之后。只要父母健在,我就必须留在这里,让他们有所依靠,直到他们死亡。我必须心怀感恩地耐心等待。在我写这些的时候,我的朋友弗兰茨奥尔姆正带着他的一家搭乘不来梅籍轮船艾米丽号,在迈尔文德船长的带领下乘风远航,通往幸福的港口。我们的思想将在宇宙中碰撞。”

雅各布满心憧憬的迈向自由新世界的旅程,在还剩四十一天就可以起航时,又一次因为家庭中的突发事件破灭。白喉病在附近的几个村庄蔓延,哥哥古斯塔夫的小女儿在这场瘟疫中死去。悲痛欲绝的古斯塔夫和杰切向众人宣布要去巴西。而雅各布只能继承铁匠铺,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在幸福港口敞开的新世界与家庭责任之间,雅各布选择了后者。对于雅各布来说亲情不等等,只好忍痛让梦想偃旗息鼓。

9.

“人并不只活一次,那个从暴风雨中幸存的人,会欣然跟随我到灌木丛生的森林,穿越无尽的草原,翻越安第斯山脉,指路的神灵会告诉他,踏上科学的道路就会找到自由。”

古斯塔夫和杰切走后,雅各布与佛琳切结婚,一起赡养着家人,雅各布改良了哥哥造的蒸汽机,让父亲感到十分骄傲。雅各布的研究得到了柏林学者认可。雅各布得到了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

“我只需要闭上眼睛,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遥远的国度、丛林中的未知城市,还有海岸线。”

——雅各布

 3 ) 回不去的故乡:历史包袱和永远的乡愁

    在说《另一个故乡》之前,很有必要介绍一下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洪斯吕克地区的现实纠葛与历史背景。

   《另一个故乡》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上下十年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完成了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创立;这个时间段,瓦格纳正极受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深受费尔巴哈影响,完成了歌剧杰作《漂泊的荷兰人》;这个时期,达尔文正在环球航行的旅途中,在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中获得的厚重的知识积淀,《物种起源》最初的大纲开始诞生….

    19世界的上半叶,在经历了系列普法战争之后,德意志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开始崛起,面对19世纪初法国的占领与统治,德意志民族越来越意识到为实现民族的崛起,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抵制法国文化入侵过程中,德意志深沉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最终演化为文化民族主义,《另一个故乡》发生的洪斯吕克地区处于法德边境,毗邻莱茵河,以酿造的优质葡萄酒闻名,19世纪初期属于相对独立的贵族领地,民族上德裔占据大多数,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此地曾经被法国所侵占,直到第六次反法联盟获胜,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才归于普鲁士。《另一个故乡》故事发生时期,在拿破仑战争后20多年,该地区的人民心中仍然埋藏着对法国侵略者的阴影,1840年的莱茵危机(法国七月王朝的首相声称上莱茵和中莱茵地区应是法国的“天然东部边界)也加剧了当地德裔居民对法的负面情绪,德意志民族凝聚力增强,地区民系对于德意志民族的归宿感也越来越强烈,这些均可见于《另一个故乡》的一些细微的情节中。

   拿破仑在几十年前占领带来了屈辱与反抗,也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自由平等的清风,此时距离欧洲1848年的革命也越来越近,当时德国进行的产业革命(影片中哥哥自制蒸汽机的情节是一个缩影)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上升,资本主义的崛起带来了思想上的清风,自由主义思潮不断的发展,代表资本主义的城市民众逐渐开始与代表封建势力的统治阶级(容克地主)开始产生冲突(影片中的红酒事件也是欧洲1848年革命前的一个小缩影),平民与贵族的抗争逐渐加剧。

   德意志的产业革命相对英法较晚,本身生产力相对落后,而容克地主对民众的盘剥更为加剧了大众的贫困,而后产业革命机械为主体的制度推进也进一步瓦解以手工为基础的家庭手工业,1840年前后期间,故事发生地洪斯吕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导致本来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陷入困境,对于故事的家庭主体(以家庭手工业与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而言,这些大时代的变化只能意味着贫穷。

   在贫穷与专制的双重压迫之下,洪斯吕克地区的德裔居民开始从故土流亡自谋生路,而此时的巴西刚脱离葡萄牙的统治,建立了新兴君主立宪的巴西帝国,由于地广人稀和封建势力的相对薄弱,加上新兴商业移民公司宣传的推动,巴西这遥远的“理想国”对于处于破产边缘的普鲁士农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便有了电影中普鲁士农民举家迁移巴西的情节。其实在真实历史当中,普鲁士民众移民的目的地不仅仅只是南美,北美也是他们的重要目的地,从现今美国人口种族构成中德裔占据第一位可见一斑。

   以上历史背景对于《另一个故乡》主要情节具有宏观上的影响,本片在故事细节上也紧密的联系了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在琐碎平凡的叙事中,暗涌着庞大复杂的时代巨潮。

------------------------------------------------------------------------------------

   只有一个对故土爱的深沉的人,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四个小时的电影时间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并不算长。故事发生在一个亦农亦匠的普鲁士家庭,大儿子是退伍军人,复原回家继承父业;小儿子酷爱阅读,富有自由主义精神,充满了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电影的旁白以他的口吻来讲述;母亲话不多,但是和每一个民族乡愁中的母亲形象一样,勤劳、善良,对孩子付出了无限的母爱,我认为她代表了最深沉的故土;父亲沉默、守旧、努力工作,代表了最广大的普鲁士农民;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有趣的老叔叔,我认为他代表着一种对历史的回望与继承。一家人在一个尚处于黑暗的时代,努力的经营着寡淡的生活,与贫穷、饥饿、疾病、死亡、压迫相伴。

   现实是赤贫的,但生活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却充满了生命力,在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里,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描述劳作,而劳作或许是和土地母亲联系最紧密的行为了,这大量的劳作段落,电影把人和土地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土地更以母亲的形象出现,不论贫富,你永远不会拒绝养育你的土地母亲,就像电影中雅克布所言:“我或许不会走进父母的房屋,但是我永远不会拒绝母亲的爱,在我的一生中,她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给予我崭新的爱。”于是影片便偷偷把最大的矛盾埋藏在了雅各布精神家园跨越大洋的引力和故土向下的重力之中。

   影片用了大量的农事和民俗活动展现了普鲁士乡村,这信息量极为丰富的图景给人展示了一幅史诗般的民族画卷,不禁让人想起了《清明上河图》,在这信息极为丰富的画卷中,夹杂着众多细微的历史脉络,像镶嵌在大理石上的纹路一般,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坚韧。

    黑白的色调赋予了电影更厚重冷峻的质地,但是作者也并未因此拒绝生命的光彩,在一些鲜活的细节上,作者毫不吝啬的还原了它们色彩,这些舒缓、鲜活的细微,向电影本身一样富有生命力。《另一个故乡》的黑白富有层次感,在丘陵、山峦、森林、草甸等等空镜头及叙事细节中通过光线、阴影上的调节,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纵深感、层次感,在人物的摄影上,也以距离较远的全景远景为主,空间上的扩展来了更多可读群像,在小格局的农村中扩展出了整个民族的史诗感,而优雅的调度和运镜,更给电影厚重的颜色填上了绵长的诗意。

  人类最古老的情感都是共通的,《另一个故乡》用超越民族与地域的语言挖掘出了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所以我们会想起我们的《白鹿原》,想起我们同样饱经磨难,坚忍不拔的民族,这些回不去的过往,都将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乡愁。

 4 ) 故乡实乃重负,人却渴望自由

1,Libert`e

心中的渴望,
他们也大声呼喊,
他们无畏牺牲,
他们没有清楚预料到权力即将到来的惩罚。

但是自由者拥抱情欲。
自制者睁大眼睛,渴慕,等待----
却什么都不会发生。
在音乐与舞蹈的狂欢中,
自由的冲动攫取他的爱情。

于是她在Liberte的呼喊声中流下泪水。

自由也有离别,
Du darfst.

2,翻译
Was kann es Größeres geben, als einen gemeinsamen Weg zu suchen aus Unrecht und Kälte?
有什么能比 从不公与冷酷中寻找一条公共的出路 更大的存在物呢?
......
Freiheit ist ncht das Gengenteil von Gefangenschaft, sondern überall in uns, als heiliges Recht.
自由不是囚禁的对立面,自由是我们普遍的神圣权利。
......
Tausendfach stelle ich die Frage, ob der Preis der Freiheit so in Golde aufzuzeichnen sei.
solch' Gedanken zerquälen mein zörglich' Herz.
千万次我置问,自由的价值能否以黄金衡量。
这想法折磨着我犹疑的心。
......
Wäre schon der Sturm da, der Unrecht und Willkür fortbläst für alle Zeit?
虚拟语气:风暴能否来临,吹散不公和专制,直到永远。

3, 故乡
故乡埋葬自由的渴望,
只有绝境才能使人远走他乡。

他乡是新的故乡,
故乡埋葬自由的渴望。

自由,
你在何方?

4,童年
童年是土房剥落的墙壁,
靠墙是破旧的书橱,
和几本心爱的旧书。

5,父亲
上帝是最大的父亲,
背弃上帝才是真正告别家园。
两个儿子都要远走,
父亲晕倒在上帝的殿。
---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这样才有自由。
神父说只有上帝才是自由的最后保障。

6, 再会,深爱的故土

Leb wohl, geliebte Heimat du
Ich zieh` dem fernen Meer zu
Und Weit in fremdes Land hinein
Leb Heimat wohl,vergiss nicht mein
Vergiss mich, Freund, nicht zu geschwind
Bleib mir treu, mein holdes Kind
Es muss geschieden sein.
Leb Heimat wohl
Vergiss nicht mein

再会,深爱的故土
我将飘过遥远的大海
迁入广阔的异国
再会,故土!

朋友,别急着把我忘记。
我亲爱的孩子,把我留在心里。
现在已是分别的时刻,
再会,故土,
不要把我忘记。

7, Nachtrag
Man lebt nicht nur einmal,
Wer sich herausgerettet hat aus der stürmischen Lebenswelle,
folgt mir gern ins Dickicht der Wälder,
durch unabsehbare Steppe und auf den Rücken der Andeskette.
Zu ihm spricht der Weitgerichtete Geist:
Auf den Wegen der Wissenschaf ist Freiheit.
人不止活一世,
自救于人生的大风浪者,
乐意随我一起,
背负安第斯山脉,
穿越无边的荒原,
进入密林深处灌木丛中。
指路的神灵对他说,
踏上求知的路,就能找到自由。

 5 ) 尘世如梭,家国别处。

我只需闭上双眼,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遥远的国度,原始森林里陌生的城市,还有海岸线。 人们把自己关在家里,可是死亡却能钻入所有的门缝。 我将迁移至海的那头。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你们需要的,我准备了一袋洪斯吕克的土给你们。 寒冬深深渗入地下,使我们的土地变成了坟墓。 只要父母健在,就要让他们有所依靠,在他们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我们必须心怀感恩的等待, 并继续活下去。 母亲病危,我为她的生命而狂奔。当我投身于大自然,不停歇一秒钟,不喝一口水,翻过山岭, 越过小河,看似被死神拖拽着前进,我一门心思的要拯救,我唯一所爱的母亲。 上帝一定喜欢把我的周遭变得自相矛盾,当我在监狱时,思乡的情绪成为一种病症,在我回乡时,转变为对我的爱的哀悼,当我刚开始体验初恋的感觉时,它就在逐渐的消失。我不愿意提及她的名字,也不愿意离她太近,因为她的另一种幸福让我心碎。所以我抵触父母的屋子,但不会抗拒母亲给我的爱,在我的一生中,她总是不断尝试给我崭新的爱。 是不是只有风暴的到来,才能吹倒这不公与专制。 我曾千百次问自己,能否用黄金来衡量自由的价值。 自由不单单是摆脱囚禁,而是我们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我思念爱的时候会想念相遇,也会怀念告别。 告别人世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还有什么能比寻找出一条走出不公和寒冷的道路更加值得的事情。 当这里暗无天日的时候,那边正阳光明媚。 十六日那天我们进入了大约南纬五十八度的地区。 因为我想释放心声,饱揽整个世界。

 6 ) 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的《白鹿原》

短评中有人说中间部分像中国的《活着》,看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总体说来更像《白鹿原》的原著。
同样是农民生活,同样有革命背景、社会变迁,有爱与欲,生老病死。有看透生活的人,有向往新世界新思想的人,睿智的人,反抗的人。

这部电影也有一个庞大复杂的人物体系,但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描述起来张弛有度。为什么《白鹿原》就拍不出这种感觉?看过白鹿原太久了,好多人物也记不清,体系更加复杂?也只是部分原因吧,听说220分钟的版本也不怎么样。

镜头运用简直到极致...构图、光影、长镜头、运动镜头。《白鹿原》画面也算挺好的。

电影中第一次出现色彩是马蹄铁,后面还有杰切的孩子出生门上挂的花环,蓝色花海(美哭),樱桃,蓝色浆果。杰切父亲的那块小石片一直都有颜色。个人猜想这些彩色物的出现关乎一个民族繁衍的精神象征。比如花呈现蓝色后母亲说她看到了所有的孩子,花环象征新生命的诞生(生死的交叠);雅各布介绍22种绿色的表达时爱情降临(爱情在生活中的希望之色,杰切结婚时的花环也是绿色);小石片像是一种向往带来的慰藉,德意志国旗更是民族精神的凝结;马蹄铁则是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蓝色浆果出现在雅各布的学术观点被重视之后(某种程度上的梦想实现)。
这些都是在艰苦的世纪中支撑这些农民得以生生不息的。

有些讽刺的是,雅各布是从一开始就想远离故乡见识外面世界的那个,也是一直到最后都坚守在故乡安安稳稳过日子的那个。片名“‘另一个’故乡“始终栖息在雅各布的心里,或许保持向往而又不经历幻想破灭的残酷是最好的状态了。

期待中国能够出现可以驾驭得了《白鹿原》的导演。
--------------------------------------------------------------------------------------9.21增补
不得不说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刚开始的前一小时里还有些焦躁,后面完全沉浸了,而且看完之后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回想。这部电影在不到四小时里讲了太多故事,塑造了太多完整的人物形象,有空就随机抽一小段儿温习,惊叹不已。一般来说都是电影难以还原书籍,但我在想,要写成什么样的一本书,才能还原这部电影。史诗,当之无愧。

从个人情感上来说,偏爱的电影是《饲养乌鸦》;从电影本身来说,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部。

PS:看过这部电影,可以再尝试一下 看看两年前看不下去的7个小时的《撒旦探戈》了。

 短评

纵使不喜欢这类电影 也觉得拍的好

4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能给你归属感的地方叫故乡

6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9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一部描绘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乡村生活及移民潮的史诗,细碎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脉络与人文情怀。冷峻厚重的黑白影像里零星点缀的彩色物件极具诗意感,摄影、构图和用镜简直美出新境界,每一帧都是艺术品。配乐悠扬沉郁,场面调度异常精准。农忙、革命、梦想、爱情、亲情、宗教、乡愁...泪流满面(9.5/10)

1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田园乡村诗中景,万物生辉一点红;百年乡愁琐庸事,庞杂暗涌时潮巨;此回不去又奈何,皆为凡人永之愁。

1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故乡

15分钟前
  • 瑶一瑶
  • 推荐

黑白光影清澈细腻无比,偶尔出现的彩色必是点睛之笔,多以感情升华为主旨;镜头灵动多变,教科书上但凡出现的基本都有了;个人编年史折射时代变迁,题材并不新鲜,但能拍出既文艺又史诗的感觉,的确不易;特别喜欢田园风光的描摹,时代再宏大,落到个人,总是结实务实的。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部经典的电影,细细品味让我受益良多

23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淳朴的故事很动人。

2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一面国旗、一片玛瑙石、一枚金路易、一颗彗星、几簇绿草、一个花环、烧红的马蹄铁、蓝色野花、红色樱桃。。。苦逼的乡下青年,美人被抢了,巴西去不成,无端关监狱,洪堡也不去见。。。我想起了阿Q,而且是文艺青年版的,不过毕竟他还是睡了吴妈。。。这片子精炼成2小时可以吗?

30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很好

35分钟前
  • 推荐

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

37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很好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

42分钟前
  • 天地一沙鸥
  • 力荐

尘世如梭,家国别处。

4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故乡三部曲的前传,时光倒流150年回到洪斯吕克附近虚构的小村庄沙巴赫,就像一部关于乡土人情的史诗。它的剧作在叙事手法上非常的符合好莱坞经典叙事的那套,只是导演觉得艺术需要缓慢,需要给观众时间去凝视,去感知,这在某种层面上很像蔡明亮,但他在艺术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观众的亲和力。★★★★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1.信仰、初恋、争斗、死亡、责任、学习、婚姻、生儿育女,人的一生就是在折腾着这些事;2.有时坏,有时好,梦想碎了,再拼一个,总有一个理由让你把生活过下去;有时阴,有时晴,泥泞的土才会富饶,寒骨的冬终会过去。哪里有眷恋,那就是故乡。

4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这是目前为止看过的最有德国气质的电影,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文化中惆怅迷人的部分,但纯粹从人的角度看,又与时代地点无关,因为每个成长在闭塞环境中又耽于幻想的人,都能在雅克布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否能去远方并不是最重要的,雅克布最美好的一点是不曾失去改变的热情。此刻看到尤其感动

54分钟前
  • 子东文
  • 力荐

普鲁士故事。乡村凋零闭塞,中世纪长尾扫过。另一个故乡,圣诞节开玫瑰的应许之地,却只能在语言的罅隙里轻触。历史巨轮忘记碾压之处的个人史诗,或许,故乡即你永远无法离开之处。

57分钟前
  • cassetteman
  • 力荐

影片如乡村田园诗一般的风景和农民生活的质朴,这虽然是一部接近四小时的电影,但剧本的叙事结构并不是拖沓冗长,反而它设计得非常精细。

60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神乎其神的镜头调度,画龙点睛般的色彩运用描绘一个满怀梦想却被现实打磨光滑的人物的历程。似乎这故事非得用225分钟讲完,少一刻钟都不行。看完心中有一股化不开的气。★★★★☆

1小时前
  • 坍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