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在我心中反复酝酿打磨了大概8年,从2011年被电影《左右》打动买下改编权就开始了。最大的转折点是2014年我做了父亲,女儿的出生与成长,带给我许多的感悟,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与家庭关系等等,都让我有了全新的认知。肖路初为人父的体验就像我的个人体验——医生把她交给我,我不敢接,不会抱;医生告诉我一大堆喂养的资讯,那时候脑中一片混沌的我赶紧用手机录音。我开始尝试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肖路与方一诺的关系。
一:
当了父亲后,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经常会想,我应该怎样去教育她?
我不想告诉八岁的她:未来的生活全是阳光明媚,没有一点风雨,
我想告诉她:真实的生活里有甜就必有苦,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我不想告诉她:未来的路会是一马平川,
我想告诉她:未来的路,有时也会遇上荆棘和坎坷。
我不想告诉她:爱情里全是鲜花和美酒,未来总有一个霸道总裁等着你,
我想告诉她:爱情里也会有伤心和失意,甚至会遇到错付和背叛……但我也会跟她说,不要依赖于任何人的爱,不管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一定一定要爱自己!
生活本就有它最真实的样貌,在女儿面前,我既不想丑化它,也不想美化它。
至于恐惧,我一直认为,恐惧来自于未知,
比如你回家要走一段夜路,经常走的你,还会恐惧么?
只有你知道并且清晰了,你才不会恐惧或者不再那么恐惧。
二:
《亲爱的小孩》具备一个极致的故事核,每个人都因命运的无解与选择的两难,而陷入情感的纠结与挣扎。这个题材本身就具备了一个无解的戏剧核心,拥有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现实主义题材,相比类型片,格外有难度,但我从未放弃过坚持家庭论理、现实主义这个创作方向,这个坚持的过程却非常的不容易。直到2020年中,我遇见了现在的平台和团队伙伴,大家在这个坚持点上不谋而合。
从创作想法到完成剧本,从剧本到影像呈现,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在践行这个创作初心,于是有了现在《亲爱的小孩》“出生后”的模样,或许仍有遗憾,但我知道,我们已竭尽全力,问心无愧了。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如同单行道上疾行的汽车,没有回头纠错的机会。
婚姻与爱,如此复杂,《亲爱的小孩》或许给不了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希望每个人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依然可以有力量,拥抱未来与自己所爱的人。
《亲爱的小孩》:论方一诺的性格有多让人膈应
说方一诺的坏话,这本身就是一个找抽的事,因为就我看过的这十八集中,从弹幕来看,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心疼方一诺,随处可见的都是什么“方一诺要坚强……”、“心疼一诺……”、“要挺住……”、“方一诺最棒……”、“风雨之后还是风雨……”诸如此类的,可见方一诺这个角色,在这种大女主的剧中,人气有多高,我上次写了一句说她性格作,马上就招了骂。
但是换个角度想,其实方一诺,是不是挺作的呢。至少我看到了十八集,每一集,她几乎没有不作的。性格强,敢爱敢恨,快意恩仇,这似乎都是褒义词吧,但是放在这个角色身上,我真觉得,这所有的美好,都成了她的负累。她的性格如果不那么要强,不那么让人膈应,她的生活会轻快得多,她身边的人也会幸福得多。
方一诺最爱的人,应该是女儿禾禾。这一点,估计不会有人有异议吧。但是看看她所谓的爱,带给了女儿什么呢?
衣食住行,这都没什么好说的,为人父母,这是最基本的。但是第一点,她完全剥夺了女儿与父亲的天伦之乐,生身父亲完全不被允许出现在女儿的生活中,这算什么,以爱之名剥夺了别人的爱吗?
我不知道多少人记得禾禾小的时候,在公园玩滑梯的时候,对着陌生的男子喊着爸爸爸爸的那组镜头,看那一段的时候,我是挺崩溃的,多狠的娘呀,能对自己的女儿如此狠心呢。就算她的父亲犯过错,而且也没人敢去替肖路辩驳,但是禾禾何辜?为何她就不配享有父亲的疼爱与慈悲呢,你去惩罚丈夫对你的背叛,这一点问题也没有,你就再如何去惩罚他都无所谓,分什么家,直接让他净身出户,这不天经地义吗,你就偏不,你非跟他分一半家产,只不过为了显示你的大度吗?但是这边厢在人格上完成了自我的大度,那边厢却直接剥夺了女儿与父亲的所有天伦,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是惩罚了丈夫,还是女儿呢,有考虑过你以爱之名裹胁着的女儿吗,她的确是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但是这是她的错吗?
方一诺似乎也知道,因为她和谢天华的故事,就是从禾禾的那一组镜头之后开始的。
在我看来,这就让她和谢天华的故事,也显得那么让人膈应了。老谢,多好的人哪,大学时期就喜欢她,一直当着备胎,备到她结婚,备到她生娃,备到她离婚,在她离婚后又等了她三年,直到有一天,禾禾都会玩滑梯了,她一滑,看着陌生的男人喊爸爸,别的小女孩对禾禾说,这是我爸爸……旁人看着都泪崩,何况她娘呢,于是她就这样接受了老谢的表白。
你说这是爱情吗,我看着一点爱情的味道都没有。更像是百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故事,谢天华,好好的一个大好青年,硬生生给熬成了鹰。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谢天华的姐姐说的那些话,纵然是真有点难听,但是其实也还是挺过瘾的,至少在这剧里,这像是一个理性的声音,纵然难听点。
到十八集了,她去给禾禾付医药费,你不拿肖路的钱我是能理解,但是你连自己同床共枕两年的丈夫的钱都不花,你非得要自己扛着,这扛着扛着都快成杠精了,何苦呢。是,说好听是要强,是自主独立;但是换个说法呢,这就完全没把老谢当丈夫,没把老谢当禾禾的爹呀。怪不得老谢会三更半夜跑去面摊上喝酒,而且还多次。好不容易从万年备胎熬成正室,把满腔的爱都给了这个女人以及她的女儿,但是到头来,人家就没跟你一条心,你是老谢你心不寒吗?
老谢幸福吗?他以为他娶的是爱情,到头来他发现,他连给她女儿奉献的权利都没有被赋予,你看着老谢满脸哀怨地坐在面摊上喝酒的那副疲惫的躯体,你就忍心让他这样吗?
再说肖路。肖路犯错,这无可置疑,所以肖路被离婚,这也不值得半点同情。但是反观肖路,自开剧到今天,他就犯了那一个错,这个错就真的足够如此一直惩罚他吗?
相比之下,肖路的人性显然比方一诺更成熟得多。你看他在剧中的一些旁枝末节透露出来,他的女人缘应该是很不错的,比如曾经公司里的同事就说过他——没有肖总拿不下的女客户;比如对他一往情深的朱珠,明明被他多次断言拒绝但是方一诺一个电话她就能放下尊严直奔那些鸿门宴,你说她对肖路不是执念是什么;比如他的第二任妻子董帆,多么温柔善良年轻美丽……所以肖路的人设应该是一个很讨女人喜欢的人,但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选择了她,并且一直在纵容她的性格强势,至少他是包容的。
我们不说这两种性格算不算互补,但是看看这场婚姻的结局。也罢,因为是肖路犯错,所以这结局也不算冤,但是从此与女儿成路人,如果不是老谢为人厚道,他估计连偶尔偷偷见女儿的机会也没有。而这掐指一算,至少也得是老谢与方一诺结婚之后的事了,所以,他不得亲近女儿,至少在是女儿三四岁之内吧。
女儿得重病不被告知,他连句责罚的权利都没有,因为当年他曾经醉酒犯色。但是,作为一个父亲,自己的女儿身患重病,他的疼痛,跟方一诺是一样一样的——方一诺当时是满屏的怜悯与祝愿,肖路有啥呀,连说一句重话的权利都没有。但是他依旧没有逃避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去做了配型,要出钱要出力,但是方一诺又在做什么——在肖路配型失败后,她又一次想把肖路从女儿身边驱逐走。
我们退一万步说,假如女儿最终没能等到合适的骨髓做移植的话,那么,她为了自己所谓的完美人格,她是准备剥夺掉女儿和她父亲之间最后的欢愉时光,没有她的允许,他与她的这种缘自血缘的亲情就直接被剥夺了。这得是多狠的娘呀。
以爱之名,行罪之行。就算肖路情不可原,但是禾禾呢,她难道不配得到父亲的爱怜,不配让父亲陪伴在她身边吗。
看这部剧,我一直觉得方一诺的性格是有问题的。但是一开始,我觉得是不是产后抑郁了呢;再然后,她对保姆百般怀疑我觉得是不是对女儿有点保护过度了呢;再然后,我觉得她是被丈夫伤了所以愤而发懑……但是几年过去了,我发现这个人物的性格,依旧是充满了那么多非理性的疯狂,是的,她的一切一切,都只是为了圆满自己的性格,仅此而已。
看看她身边的人吧,这些人,谁过得幸福呢。前夫没有女儿,女儿没有父亲,老谢看似娶了爱情但是他又幸福吗,老谢一家,老肖一家,老方一家,甚至是董帆,所有人,谁幸福呢?而难道,他们就都不配得到幸福吗?换个角度想,他们大多的不幸,是不是都是跟方一诺沾上了呢,才显得那么不幸福呢。
性格决定命运,是不是呢。看到现在,几次泪崩,但是我开始慢慢地觉得,这一切,是不是都是因为这个要人命的性格呀。所以这部剧,是不是在论证一个主题——论方一诺的性格,有多让人膈应?
电视剧《亲爱的小孩》现阶段只看了6集,这是一篇不成评论的边看边说,因为任何没有完结的作品过早下判断,都很有可能误读。作为一篇边看边说,尽管相较于《人世间》温暖底色、每个人都向善向好的高级编剧法,《亲爱的小孩》还略显稚嫩,尤其是通过一家人不可调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来推动戏剧发展,给观众带来了“吵闹”“喧哗”甚至是“聒噪”的观感,但是,我仍想真诚地给这部作品以鼓励,因为它有勇气直面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改变,犹如《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它们承担了具有指向性的社会责任与反思意识,生育问题不是简单的三孩政策可以解决的,因为两性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等诸多层面都在发生改变。
我们的两性观念究竟进步到了什么层面?我想这是远远超越女权议题的本身的。尽管肖路端水有问题,因为老好人不是真正的好人,但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在于方一诺,不是因为她继承了母亲锱铢必较的习惯,也不是因为她带着老师那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正派处理家庭问题,更不是因为她对丈夫感受的无视,而在于女性应当有一种进步的认识:你有权对这一切,说不。方一诺可以选择做丁克,可以选择不结婚。如果一定要接受某种痛苦,那只能是因为你想要一个孩子,你愿意为其付出一切,别人谁都不欠你的,包括种下精子的男人本身。
可恰恰台词中,在不经意间轻描淡写地带出了矛盾的核心——肖路没想要孩子,自己也没想要孩子,而是父母催催催……这样的原始动机,请问,你为什么没考虑清楚就要生下这个孩子?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你想要的,你付出再多都不会觉得累;你不想要的,你付出一点都觉得多余。
所以在生育这个问题上,女性你只需要问自己,你想不想要孩子,这不关乎男人、不关乎政策、不关乎父母、不关乎职业、不关乎家庭,只关乎你自己。
我们有权利坦诚地表达:我想要或者我不要。我想,世界上最无知的行为就是权利让渡,诸如——我爱你,我愿意为你生个孩子。
剧本写得真扎实,走心的,跟着看到快大结局,还真有些舍不得,抱抱剧中每一个人。也感谢这么多读者带来的或相同或不同意见,无意说服谁,只不过是一己之言,存念罢了,也感受到很多人初为人母的幸福,衷祝。
有两场个人认为处理得很华彩的重场戏,廖以为记:
1、方一诺和谢天华的孩子没了,告密方一诺和老肖不是夫妻关系的谢天华躲在树下嚎啕大哭,方一诺本满怀愧疚,没想到谢天华说出自己一心想让一诺幸福,却成为让她不幸的那个人。方一诺说,自己嫁给他时并不爱他,从这一刻起,她才真正爱上谢天华,是他让自己觉得有依靠,让要强的自己变软了,双方扯平了。
2、方一诺和老肖在宾馆里开房那场戏,把人性张力发挥到了极致。剧中几个人物都是聪明人,董帆的台词与行为也全部在线。这也给女孩提个醒,无论多么爱,有些战役还没打其实就输了,血缘就是。
一个年轻的团队,创作了一部留得下的作品,当我看到谢天华爸爸跨栏白背心上的窟窿,看到父亲去世时年轻时候的肖路和现在的肖路嘴角都有一颗痦子,看到梁天和他闺女像极了,看到肖路内心复杂开车在马路上时的情绪镜头路灯光斑……便也看到了行业的尊严,在这里……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家庭关系大考验。资源和精力大幅向孩子倾斜,原有的生活模式被强制打破,所有的分歧和矛盾被急剧放大。新手父母像进入了一场怎么准备都很难驾轻就熟的考试,起初总是焦虑难捱,回过神来发觉时光荏苒,孩子大了,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老去。
第一集特别真实。女人真生孩子时才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温柔娴静和从心底滋生的无限柔情,她先是像标本一样被安排在产床上,尊严全无;接着孩子出生,她被告知性别。她如果在意,可能会有点心理活动,不在意的,便只剩下麻木的疼痛和精疲力竭的茫然。
一直守在产房外的多半是她母亲,其他家人总归有各种理由可以迟到或者离开一会儿,或者直接等孩子大些后再来帮忙。她的母亲回忆起当年自己生她的情景,知道这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所以要陪着她。其他人多半觉得那么多人都生了,都痛过,她也顺理成章会熬过来的。
开头几个月她很可能不得不困在孩子身边,因为孩子最需要她。在最初成为母亲的时光里,她的自我被不断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活生生的现实。她无助彷徨,不断渴求安慰和肯定,这也将一次次考验身边人的耐心和底线。
孩子嗷嗷待哺,她日夜厮磨,慢慢从当初那个想像自己以后如何生活的女孩,变成所有话题都离不开孩子。直到习惯被越来越大的孩子叫阿姨而不是姐姐,直到某一天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好久不修边幅,满身尘烟。
她逐渐明白,为母则刚不是什么赞扬,而是一条刻骨铭心的社会规训。
后悔吗?有些大概后悔过。幸福吗?自然也有很多幸福的时刻。
亲爱的小孩,你是妈妈的选择。
总结:破烂! 不敢相信还能有8.1的评分,看第一集前10分钟还误以为想要为女性说话,但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女主一诺偏执自私到发狂的地步,将母爱作为自我自私的借口。十分讨厌一诺,甚至怀疑导演和编剧是借着为女性说话之名,行抹黑女性之实。后面剧情更是狗血到令人震惊。 谈夫妻关系,用出轨来糊弄过去;谈伦理困惑,用狗血的外人忽然配型成功糊弄过去;谈再婚家庭关系,一诺和肖路再婚的对象都是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的完美对象糊弄过去。 披着正剧的皮,看似想探讨各种关系和困境,其实啥也没讨论,实质彻头彻尾的家庭狗血剧!
我能想象导演大概是想博我们这些已婚妇女的好感,整了一出“当妈的有多么不易”的戏。
可惜,导演毕竟是男性,压根不知道女的“不易”在哪。
所以,大多只能靠想象。真正的焦虑和危机一点没有,倒是把鸡毛蒜皮的事无限夸大。
难怪我看的时候,只觉得膈应。
各位未婚姑娘,你们觉得剧里生活绝望吗?你们知不知道,现实哪有这么美好?来来来,我跟你们聊聊导演没有讲的事。
1.呵,生孩子的痛,屎尿屁压根不算什么,那都是会过去的事。导演不会告诉你,因为他压根都不知道,生孩子最痛的,是一辈子的身材走形、器官变形,一辈子的生理后遗症(不限于松弛漏尿)。
别跟我说明星生了还是那么光彩照人,你见过她衣服底下的肚子吗?你见过她的病例吗?你知道小孩是不是她自己生的吗?你知道她一年花多少钱恢复保养?
生完孩子后绝不可能恢复原样。老公嫌不嫌弃你,全凭良心。
2.
生孩子伤害的只是你的身体?错,还有你的事业前景。
可悲的是,大家只会说你生孩子的时候有生育保险啊!不上班还能拿钱!
那区区丁点保险钱算个什么东西?
你损失的,是从怀孕到产后这么长时间的大把发展机会,工作是不可能等你生孩子的,一天都不能,何况一年。有良心的企业保住了你的岗位,但你错失了整整一年多的发展和机会。养育孩子后你的精力更少,不牺牲事业是不可能的。兼顾事业和家庭本来就是笑话。
男人根本不需要这些牺牲,所以他只会认为不就生个孩子耽误了几个月嘛,不是给你补钱了?我还想带薪休假呢!
任何一个职场人,都明白几个月不上班,长时间的精力分散意味着什么。
3.
得了吧,能为家庭努力挣钱养家就是好男人了。
小三算什么。
4.
小三太弱了,现实里的小三和绿茶们,哪有这么蠢的。
5.
就算你努力挣钱,经济跟老公一样好,甚至比他好,你也是要带孩子的。
记住,你是带孩子的主力,因为整个社会都这么认为。
退一万步说,你不在乎别人怎么认为,你放心把孩子交给男人,你就得心大一点。比如,别在乎孩子整天吃什么用什么学了什么。活着就好。
6.
如果你老公长得像肖路,经济也是家里的主力,方一诺的态度是不会这么强势的,哪怕他出轨。
真实生活什么样?
男的只要有点钱,就已经一堆女的送上门了。你的经济不好,就视而不见,毕竟社会对单亲妈妈没有任何友好之处;
你若经济好,又能怎样?离了下一个会更好?你把男人尤其是条件好的男人当活菩萨呢?
离了婚最好的结局是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富裕且自由自在。
少看点玛丽苏,现实里是男人比女人理性的多,算计得多。
很多人都在为孩子忍着。
7.
不,世上并没有谢天华。
8.
还是有很多好男人的,可惜他们被长相、身高、口才、性格等等埋没了。
婚姻是个合作关系,谁的责任心大,谁就付出得多。
甘蔗没有两头甜,你要什么,就只能要一样。
9.
不希望大家恐婚恐育。
如果你喜欢小孩,没必要因为害怕而选择放弃。
家庭生活也是有很多美好,孩子也会给你带来很多快乐。
所以,你只能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做到一个人也能养好孩子。当婚姻里出现任何变故时,你才能从容面对,果断放弃。
10.
我们努力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必委曲求全。
————
这么热?出乎意料。
评论没时间看完,不一一回复了。
总有的人会思考,会警觉,当然也有的人会不理解以及谩骂。
姑娘们,你们最后的婚姻是怎么样的,你们过得怎样,别人并不在乎,不必跟网友包括我理论。
有的人运气好,有的人运气差些,婚姻亦是这样。作为婚姻律师看了这么多年,给大部分普通姑娘总结了两点建议(觉得自己不普通的不必看,也不必告诉我):
一是婚前擦亮眼,男人的责任心相比其他优点,是碾压性的存在;二是做好各方面独立生活的准备,不一定要用,但得时刻准备着。
看完恐婚恐育
太真实了 所以太窒息了
就前八集来说,这要是美剧英剧早吹上天了。不管是演员演技还是服化道都算顶尖水平了,任素汐非常松弛,秦昊发挥的中规中矩,让人不得不带入了任素汐的视角。很多短评认为这片子引起焦虑所以打低分,让人很疑惑,大家想看什么样的片子呢?真实的生活被说是引发大家焦虑,不真实的说是悬浮。更何况,这部片子甚至是美化过后的婚姻生活。按照生活组来看,虽然他出轨没担当有个混账弟弟但是他,不在乎孩子男女,生完孩子先问老婆,这就算是“好老公”了。继父更是好的离谱,爱孩子,脾气好。现实生活是,大部分老公连几个月孕期都装不下去,离异后重组家庭充满困难。这些生活的苦难被记录,我们才能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宽慰自己,被看轻,被掩盖,被无视,才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大。不要装外宾了,真实的生活只会比电视剧更难堪。
这个剧还是把男方美化了,现实中还有打戏和离婚冷静期
作为孕妇提前看看这个片子以为会压抑,实际上我只觉得太夸张了。秦昊的妈这个角色有点过了,一出现就像大喇叭一样好吵。任素汐表现母亲的焦虑有情可原,但还是有的作的感觉。她是非常敏感的有点强迫症高要求的母亲,既然这样就应该想办法去私立去月子中心。她的要求公立和月嫂的确没法满足。秦昊太帅了,一直没进入角色的感觉,一脸的红光满面,没有生活重压的憔悴。这俩人也不像两口子。任素汐的妈妈是我觉得演得最好的,很多细节都让我挺想哭的。
我看有些评价是配对脑得离谱了,竟然要求一对最后分道扬镳的夫妻也要有所谓的CP感…
又是恐婚恐育的一天!这婆婆也是能把我笑死哈哈哈哈哈哈
说制造焦虑的其实应该醒醒了,现实生活带孩子就是这样,让没生孩子的女性看看不好吗???怎么就制造焦虑了
我是一点也不喜欢任素汐的演技 演什么都是满满的话剧感。。。
生活照进电视剧be like,故事贴近生活,演员演技精湛,很有代入感,特别是秦昊哭的那场戏,同步流泪了就是说。
说男女主没有cp感的 你和你老公有cp感吗
并没有贩卖焦虑 现实不止如此
觉得贩卖焦虑的就去看无脑甜剧呗,等你的大少爷花式拯救你😁
生孩子,月嫂来,婆婆来,妈妈来,小舅子来,夫妻感情变淡老公遇上心动女生,六集一集一个热点,轮番上阵层层加压一路崩坏,但可惜看完了六集我都不知道这夫妻俩是为什么就走到这一步,人物只有反应,没有原因,就像没相爱过也从不了解。只有局部真实,没有整体真诚。
好剧!它有当下绝大多数国产剧罕见的现实质感。前两集节奏紧凑,以对比的方式呈现了两性对待生孩子的态度,男人消极、逃避,女人认真、焦灼。任素汐呈现出了宝妈的紧张和关切,表演贴地而细腻。失禁时的自我嫌弃与羞赧;面对月嫂与妈妈递过水时不动声色的感激;像特务一般察看月嫂照料方式的防备;为护孩子周全,甚至用上望远镜,这还不够,要跟着才放心。而当孩子跌落在地,警觉与崩溃都源自舐犊情深,让人看到泪目。这部剧最可贵之处是,它指出了两点真相:1.唯有当过妈的人,才懂宝妈的痛苦与需要;2.唯有生母才会因孩子产生最真切的焦虑与细到针眼般的关心。甚至可以说,面对孩子,妈妈和妈妈以外的人,就是两个物种。
看了人民网的批评之后来的,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看完虽然会觉得害怕,但我觉得这种害怕比未知的恐惧要来的好。起码知道最差是什么样了,我觉得这个剧不是在贩卖焦虑,它仅仅是在描述现实,如果不能直面现实,又何谈对抗焦虑呢?
挺好,在结婚率和生育率都断崖式下降的今天,年轻人更应该结合现实好好看看,不是平添焦虑,是认清现实
节奏太慢了,1.25倍速觉得慢、1.5倍还觉得快🤣秦昊和那个月嫂演的挺好的,着实把我气到了。任素汐那个妈妈的角色的分寸感掌握的不太好,不如让谭卓来演这个剧是《左右》的改编,说实话,没有《左右》看的舒服。
恐怖片吧这是
能把未婚少女看得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