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aar应该是浪姐这个节目的里程碑吧,不光是分数破纪录,关键终于脱离了一味追求炸、炫、爆的窠臼,属于姐姐的美丽又回来了,而且还时髦,时髦本来就是女性创造出的魔法,服装再紧又怎样?高跟鞋再高又怎样?外界的审视再多又怎样?美到极致是死亡,落到泥土里又重新绽放,是时尚让死去的什么重新活了,成了妖,成了精——它的魅人外表不再是纯粹的取悦,尽管它依然是被动的,它没有刀,没有枪,没有唬人的大招,但它把它的美变成新权力,反制传统的世界。这就是Bazaar的精神。
九百多票证明浪花还是有水平的吧,或许狂拽酷炫的舞台一开始很唬人,但观众也都见过世面了,观众永远不满足,时尚是个轮回,只有坚定做自己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袁姗姗杨钰莹现代舞也比我想象的好太多,杨钰莹就是成也诗意败也诗意,明眼人都看得出现代舞不讨好,谁摊上谁输,最后寸土必争,只能抽签,倒霉者消极承受,苦大仇深。倒不如像杨钰莹,给了阿Kenn一个表现机会,也顺带给了台阶,用自己全部的优雅和诗意去承受命运的不公,正是她演艺生涯的写照,有的姐姐选择丧,抱怨,有的姐姐则是始终表现快乐,这是个真人秀时代,输了比赛却赢了观众,节目组有戏可剪,大家有戏可看,皆大欢喜。
就像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吃螃蟹的厉害,续集都要经历魔咒。《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第一期看完,没有第一季的观感好。 如果第一季是蹚水过河,第二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关键点就在于,这一次的《浪姐》有了比较的样本。所以有时候,摸得到石头反而比摸不到更可怕。 即便我喜欢全部的姐姐,但整个初舞台看下来的感觉,并不好。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
乘风破浪这件事,其实已经变成了伪命题。不管是抱着想红的心,还是没有想红的心。
一方面,节目比去年更严苛,话说得更重,打分更不留情面,小明也不端水了。但另一方面,节目又在小心翼翼地力求打“安全牌”。给人的感觉,就特别拧巴。 严苛的层面,直接体现在分数和重话上。
比如直接给歌没唱完的袁姗姗44分,把跳舞忘动作的安又琪说哭,直白讲江映蓉太套路。
可是打安全牌的时候,也太明显了。
应该是考虑到很难唱跳一起完成还开麦,这次不仅不全开麦,还专门把唱歌和跳舞的展示分开了。 难度直接就下降了好几个等级不说,重点是这样根本就没有挑战感。所谓的“乘风破浪”并不是让观众来听修过音的唱歌部分,看分开来依然划水的舞蹈。
那英跳舞是有网友说是当场作法,她自己都笑场了,这种真实很可爱,但她肯定不会拿低分的,这就是节目的现实之处——
乘风破浪描述的是从静止不动到前行,潜藏意思是逆袭。
这就意味着节目必须要一开始就展示真实的姐姐们,但如果是考虑到保护艺人形象,而去对初舞台表现做“精修”的处理,反而对人物的信任感和真实感是种伤害。 从节目播出后的好多CUT就能看出来,大家更喜欢的是真实的姐姐,像是去年唱歌跑调的张雨绮。 比如这一季里,大姐大那英跳舞真的很不好,大家说作法现场,说交通警察的都有,但好像都是带着好感去讨论这件事的,反而是圈粉的。
我个人也真实被安又琪感动到,她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能力、预期与现状不匹配的脆弱,那一刻我觉得她更接近普通女孩而不是第一届超女冠军。我们的话语场都太少允许明星展现脆弱的一面了。
张柏芝的部分是勾起回忆的,所以她跳舞划水大家也会觉得可爱,就跟看她发的那个化妆视频看了个寂寞一样。
明星其实是木桶理论的反面。
她们并不会因为你有某一块短板就流掉桶里的水,相反,你有某个地方的木板越高,会越造成视盲效果,让人看不见短板,甚至短板变成可爱。
张柏芝的颜霸简直能让人忽视一切好吗,再说她也的确留下过深入人心的影视作品。
比如陈妍希,作为艺人来说上镜确实看起来“胖”,但大家大多数也都是在说她的可爱,这是长相上的极度亲和力带来的。 去年我批评过节目打着女性的旗号贩卖女性的外貌焦虑,也肯定过它在某些时候以其残酷的真人秀赛制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现状。 但今年我甚至觉得,就算节目无心但在实质上展示了女性焦虑,都算是好事,因为它至少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个现实。
女性外貌、年龄、成功焦虑必然会伴随这样的节目,因为它的底色,就是女明星们想要在年龄、身份、外貌、红度基于“娱乐圈标准”上突破自己,那其实她们始终就在被这样的焦虑审视着,这是本身就存在的悖论。
所以这次想说另一个话题—— 节目对展现真实的女性的样子这件事,如履薄冰。或者说,整个舆论场,对接受女性真实样子这回事,都有着微妙的态度。
印象很深的是杨钰莹被问到年龄的时候,她一直不愿意说,然后又说自己不避讳谈年龄,最终还是没说数字,而说自己是1971年生人。 刚好50岁,但她并不愿意说。
女性真实面对自己的年龄可能真的很难,我理解杨钰莹的欲言又止,在很多文化下,不问女士的年龄也是礼貌。
但在这档节目的语境下,年龄、资历、咖位、业务能力、红度、婚姻、绯闻,都是被明码标价的话题度,但依然有人不愿意提及,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大概面对真实的自己真的很难吧。
比如我们说着不要女性外貌焦虑,但是陈妍希在初舞台以后,发微博说不瘦十斤不换头像。
这就是女明星必须面对的自己,高161的她重49.65公斤,我觉得她挺好的,但艺人走的是另一套标准,自然需要她减肥。
再像是阿兰,出道即巅峰的她已经佛了这么多年,但好像“佛”并不是一种能被接受的状态,所以要来节目,但从状态里,能感受到她并不是那么的想“乘风破浪”的。
大家喜欢的都是励志的故事,“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文化,并不会出现在被主流接受的声音里。
再像是容祖儿,她被问到说,来节目到底是自己的个人意愿,还是霍汶希要求的,她说自己妈妈很喜欢《浪姐1》。
我觉得在一些闪现的瞬间里我看到了这些女星们真实的样子,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她们又被压回必须“乘风破浪”的那个话语场中。 有的姐姐,可能真实需要这样的话语场。
有的姐姐,从家庭事业和个人心态上来说,她们其实是并不需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乘风破浪”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一方面,这些姐姐们要被塑造成一个要突破自我、三十而奕的形象;另一方面,她们又并非所有人都真正需要去、真正想这样做。然后,初舞台的表现,就成了“表演”。
一方面,节目要“保护”这些姐姐的形象,所以在初舞台的时候降低了难度,不开麦,把唱跳分开;另一方面,又在点评里尽可能的严苛。当然,这种严苛基本只是针对不红的人的。于是初舞台的考核,就成了“开卷考试”。
一方面,说要关注女性成长,打破桎梏,解除偏见;另一方面,女星又天然在这种审视里,而节目又尽可能地在保护着她们作为女星的形象和标准。于是,关于女性视角的部分,反而转化成了桎梏。
《浪姐》第一季的成功,使得乘风破浪和姐姐这两个词,拥有了自己新的意义。当然它也带来了让姐姐们翻红的附加结果,在一开始会有多少姐姐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参加这档空降节目的?我想不多。
但如果第二季只是把自己“填空”到这两个词中,把附加结果转化为初始驱动力,节目就会成为回锅肉,那船,也是没法开起来的。
因为对于并不需要博弈的女明星来说,人生的“浪”,根本就不存在。
接下来的《浪姐2》或许需要好好想想,除了翻红以外,到底什么才是女明星的“乘风破浪”。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传送门://mp.weixin.qq.com/s/YBMUyeF0Tzgs723tIPNrYw
看到容祖儿在浪姐初见面,像个小孩儿一样手足无措的社交场面,她自嘲自己是北漂,在北京从七月住到现在没回过香港,光怪陆离的内娱圈全是不认识的同行,大家打招呼恭维寒暄全程插不上话,真真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悲凉。脑子里一直播放那些年在叱咤和新城颁奖礼上的祖和大家,那里的她好自如,好开心,好有安全感,身边都是好朋友,大家嘻嘻哈哈插科打诨,一个晚上就过去了,又想到在红馆,她的主场,她像在自己家招待宾客一样笑着和大家说“招呼唔到”,哽咽到声沙唱不下去时也会有粉丝回馈热烈十倍的接唱。大个女成熟了,又只身在异乡打拼,所以直播里见到何丙张敬轩和其它朋友,才会像个小孩样扁嘴流泪。
我懂她全是不为自己,更加明白浮夸里那句“那时候我含泪发誓各位必须看到我”没人比她诠释得更有说服力。一开始英皇觉得她条件不够,只有霍汶希信誓旦旦说杨生相信我,她真的是个天后,到后来终于用汗水证明自己,霍汶希感叹说她一直很争气。这条天后之路,容祖儿走了二十年,即使在香港到了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程度,在内地依然要继续乘风破浪。
Pretty Crazy演唱会之后,采访粉丝说你对容祖儿接下来有什么祝福,出人意料的是没有人说希望她再拿几个奖,或者在内地大火一把,所有人都说希望祖祖快点结婚,有个自己的宝宝。虽然她早已不需要世俗的家庭或者男人孩子来获得支持和抚慰,但所有粉丝都是真心希望她幸福,有个小小的爱侣,伴她做菜,逛逛花墟,流连小小餐店,望大时代过去。
春光乍泄里面有句台词,一个人可以开心地在外面走来走去,是因为心里面知道有地方可以回去。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这一点,也希望祖祖能早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以及家里那个值得她想念的人,即使身在万里之外的异乡,独自面对江湖的刀光剑影时,心里也自有也有一块温柔安定之归处。
宁静舞蹈弱项,为了出道,暴瘦20斤,几乎没有离开过节目组;海陆声乐不擅长,洗澡的时候都在跟唱:沈梦辰自带综艺范儿,即使和金晨PK抢到歌词,也记得给别人台阶下;黄圣依虽然戏多,但是同样努力,初舞台穿着礼服弹钢琴有美到我;黄龄为了舞台呈现效果更好,跳钢管舞腿和脚踝都磨破了;张雨绮初评跳舞顺拐,后面不止一次刷新我对她的印象;伊能静52岁,尽管体力严重更不上,但还是一直配合着大家训练;王霏霏和孟佳回到宿舍都在看舞蹈动作……这里没有小考唱歌蒙混关过,也没有划水跳舞,同样的节目,不同的态度,一目了然。
《乘风破浪的姐姐2》第二期,乘风守擂组分组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精彩场面。
前前后后不到十分钟,选手的情商和实力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分组规则是自荐和反选。队员为心仪的队长起身站立,能不能组队,要看队长要不要。
这是队长和队员的互相选择,挑谁或者被谁挑,不仅考验实力,也在考验眼力。
有些队员希望找到人气高,地位高的队长,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些队长需要实力强,懂配合的队员,一起打怪升级。
乘风守擂组一共产生五位队长,分别是陈梓童、容祖儿、弦子、吉克隽逸、那英。
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就根据五位队长来分析队长和队员互选时的心态。
先说陈梓童。
初评表演大黑马,唱跳俱佳型选手。她的经历相当丰富,参加过快乐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去韩国当过练习生。
这些经历让陈梓童懂得扬长避短,她在初评舞台突出说唱功力,增加“说唱里唱功最好,女歌手里说唱最牛”的辨识度。
陈梓童的选人思路应该是业务能力强,与自己风格匹配,咖位不能太高——否则镇不住。
另一方面,队员应该了解陈梓童的选人标准,自认为能力不行的,不敢为她起身。
比如胡静就说,因为实力强,她不敢去。
第一次为陈梓童起身的队员有江映蓉、蒋璐霞和阿兰。
陈梓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映蓉。
陈梓童认识江映蓉,可能容易有默契。
另外,江映蓉的账面实力相当好,09届超女冠军,有唱跳能力。陈梓童也参加过09届超女,那一年她止步于全国300强。
江映蓉有过陈梓童未曾有过的辉煌,能力方面,高度匹配陈梓童的选人标准。
第二次为陈梓童起身的人,只有蒋璐霞。
陈梓童果断选择实力不俗的蒋璐霞,组队成功(那英表示这是王炸组合)。
阿兰没在第二次为陈梓童起身,很可能意识到她不是陈梓童需要的队员。
再说容祖儿。
杜华曾对容祖儿说,给高分因为她像自己公司的吴宣仪。
这真是瓜子里嗑出个臭虫来 —— 啥仁儿(人)都有。
容祖儿被杜华如此埋汰,最大的原因是港乐没落,香港音乐人的地位也大不如以前。
这也主导了容祖儿的选人标准——抱团打怪。
第一次为容祖儿起身的队员有周笔畅、陈妍希、吕一、金巧巧。
如果找业务能力强的选手,周笔畅是上选。但容祖儿选择了陈妍希。
她说曾经与陈妍希一起合作过。
个人之见,这首先是香港音乐人和台湾艺人的抱团取暖。她相对排斥内地背景出身的艺人。
或许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那我就用第二次容祖儿的选人情况继续证明这个观点。
第二次为容祖儿起身的队员有阿兰、左小青、金巧巧、吕一。
容祖儿选择了在日本出道的阿兰。
吕一为容祖儿起身两次,一直没有被选中,挺让人心疼。她的主业是演员,民族舞实力强。
必须要插一句,容祖儿没有选择内地艺人,并非内地艺人不好,也不能说容祖儿不对。
每位队长的选人标准首先是个人需要,而不是政治正确。
下面说弦子。
弦子选人是第二期的名场面。
她直接说,需要比自己更有人气的姐姐。
一句话让所有姐姐沉默。
阿兰就像第一季中的海陆一样情商很低(海陆还可能是被恶意剪辑)。
她拿到的是海陆一样的牌,得到的是孟佳一样的尴尬——无人站立,被迫轮空。
更让弦子尴尬的是,同样是轮空,没人为孟佳站立,是因为孟佳被分到一首慢歌。而弦子被轮空,实实在在因为她不会说话。
弦子知道自己人气低,需要人气型队员护体,毕竟人气是在节目中乘风破浪的密码。
但是,她打开窗户说亮话,会让姐姐非常被动。
如果有姐姐站起来,很容易成为靶子——这人哪来的自信,认为自己人气高?
因为弦子说话不当,让她在第一轮就创造无人为她起身的奇迹。
在第二轮中,吕一为弦子起身。这次起身有明显的挽尊色彩,让弦子大为感动。
吕一抱紧弦子说,“我没有人气,但我会努力”。
尽管在为弦子起身前,吕一已经陪跑四次,但这一次,她让我感动。
仗义,也需要高情商。
弦子后知后觉,明白自己说错话,崩溃大哭。
这一幕,乘风守擂组的高情商选手纷纷出动。吉克隽逸赶紧跑过去安慰她,那英喊“拿纸巾”,金巧巧送纸巾为她擦眼泪。
最精彩的是阿兰,呼吁大家一起唱弦子的歌《不得不爱》。
这一招的精妙是,瞬间用音乐化解弦子的尴尬,彰显弦子的歌手身份。它会让观众意识到,原来和潘玮柏唱《不得不爱》的歌手,是她。
最终的结果是,背景属性强大,但无人挑选的金巧巧加入弦子队。
下面说一下吉克隽逸。
选秀节目出身,和陈梓童的选人思路非常贴近,喜欢业务能力强的选手。
所以,当蒋璐霞和陈梓童组队后 ,她会大叫。
一选时为吉克隽逸起身的共有两人,周笔畅和吕一。
如果你是吉克隽逸,大概率也会选择周笔畅。论业务能力到国民度,周笔畅都比吕一要高太多。
对周笔畅来说,吉克隽逸是她体面入队的最后机会。
在此之前,她为容祖儿起身,却沦为陪跑。弦子的操作让人窒息,周笔畅根本不敢理会。
吉克隽逸之后就是那英,一个国民度极高的大Vocal,周笔畅不是那英需要的舞蹈型人才。
她必须要抓住吉克隽逸这张牌。
事实上,她成功了。
话说回来,第二次为吉克隽逸起身的只有胡静。
胡静自曝短板“唱功不好,可以不选我”,既善解人意,又将了吉克隽逸一军。
胡静都这样说了,吉克隽逸不选她实在不够意思。
毕竟综艺节目真人秀不是真刀实枪拼实力,人格魅力才最重要。
最后说一下《乘风破浪》的王牌那英。
那英能成为队长,是地位和实力使然。
我曾在“《<浪姐>》的潜规则:明星咖位,决定姐姐出场顺序》一文中提到,“国民度高,有亮眼作品。论咖位,那英是内地乐坛天后级人物。她在《浪姐2》的地位类似于《浪姐1》中宁静。”
跟着宁静打怪升级,就能顺利熬到总决赛,郁可唯就是证据。
姐姐们明白那英是值得信任的大树,所以在一选时就纷纷为她起立。
我数了一下,起立名单有王鸥、左小青、金巧巧、蒋璐霞、胡静、吕一。
只有阿兰没有起立。
那英选了王鸥。
作为本季最具皇族相的姐姐,从很多角度看,王鸥都像极了第一季中的万茜。
万茜和蓝盈莹是《浪姐》冠名商某典星推官,王鸥和那英也是如此。
万茜出场前,很多人都表示很想和万茜合作。
王鸥是第一位亮相的姐姐,初评最后一个登台演出。她坐在那英身边,那英在她上台前为她高喊“压轴”。
王鸥也在创造组队的奇迹。
队长一选阶段,她只为那英起身,然后顺利被那英挑中。
这强大的魅力!
二选时,队员只剩左小青和金巧巧。那英果断选择了左小青。
在此之前,那英就说她要选会跳舞的,点名董洁和左小青。
那英选左小青也是言而有信。
这里面最尴尬的恐怕还是金巧巧。
她是《浪姐2》中最神秘的选手之一。
金巧巧在第13位出场,紧跟那英和杨钰莹,后面是左小青和程莉莎。
初评成绩单,金巧巧拿到108分,与那英并列第五。
更厉害的是,金巧巧评分超高,一直起身站立,一直没人选。
前文提到,吕一共起身四次——容祖儿一选、吉克隽逸一选、那英一选、容祖儿二选。
金巧巧也是四次——容祖儿一选、那英一选、容祖儿二选、那英二选。
同样是四次,金巧巧比吕一要惨。
吕一是广撒网多捞鱼,而金巧巧是抱大腿。金巧巧明白陈梓童和吉克隽逸要求队员业务能力强,她自知实力不行,不敢起身。
这种保守的打法也让金巧巧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无人挑选。
她最终被迫加入弦子组。
毕竟吕一加入弦子组,有很强的挽尊色彩,本就是圈粉的举动。
而金巧巧,一个初评评分和那英齐平的姐姐,起身四次一直陪跑。这里面也能让人觉察到《浪姐2》的评分标准是个谜。
但凡金巧巧的智商够用,她都可以避免被剩下的尴尬。
容祖儿在二选时选择了阿兰,金巧巧只剩下弦子、吉克隽逸和那英的二选机会。
那英需要舞蹈能打的选手,金巧巧很明显不符合那英的最佳人选——事实证明,那英选择了左小青。
她想要组队,吉克隽逸和弦子是最后的选择。
弦子被吕一抢先,金巧巧却不懂得为吉克隽逸起身。
这种短视,让金巧巧的处境非常被动。论评分,她比胡静的牌要好。
但凡金巧巧懂点博弈论,都应该提前布局,为弦子或者吉克隽逸起身。
再一次简单科普一下博弈论。
一个人在做事前,需要考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做出理性选择。
如果金巧巧觉得麻烦,可以看一下《美丽心灵》,仔细观摩纳什用博弈论泡妞的片段。
如果没时间看电影,金巧巧也可以看看《浪姐》第一季第四期,向郁可唯学习。
在这一期中,郁可唯分析自己被大碗组抛弃,果断选择抱宁静大腿。
当时,大碗组分崩离析。能唱能跳的孟佳和王霏霏都已自立门户,蓝盈莹一选要了黄龄,这三支队伍都不会要她。
先说王霏霏组。她不缺Vocal,而郁可唯最能打的就是Vocal,郁可唯没有稳赢的可能。
事实上,王霏霏选了万茜和沈梦辰(有观点认为,选万茜是剧本向)。
再说孟佳组,孟佳一选选了金晨,二选势必会选张含韵,因为三人在大碗组就建立了“上海小分队”的姐妹情谊。
郁可唯想要避免尴尬,必须提前锁定一支实力和人气都很可的团队。
宁静组是她唯一的选择。
很多网友都吐槽郁可唯抱大腿。事实上,抱大腿也需要头脑。
金巧巧能拿到初评高分,却没有足够的头脑处理复杂的分组大战。
博纳总裁于冬或许能助力金巧巧乘风破浪,却不能左右那英意志,让她放弃左小青,选择自己的美貌娇妻。
上面有人很重要,但实力也很重要。
《浪姐2》过半,热度没创新高,争议倒是不少。
口碑方面,《浪2》的口碑低于第一季。
《浪姐》第一季评分7.0,打分人数16万,《浪姐2》评分5.4,评分人数1.5万。
即便《浪姐2》更新完毕,它也难以追赶第一季《浪姐》的口碑了。
有人看过《浪2》,想要重刷第一季。
在我看来,《浪姐2》不好看,是节目组逐渐杜华化,重视明星咖位,忽视选手能力,将看碟下菜的精神发扬光大。
从三次公演重新洗牌的表现看,我们也能发现《浪姐2》的猫腻:高人气的没人要,有实力的评分低。
用事实说话。
且看第一次公演分组,最尴尬的选手就是金巧巧。
当时乘风守擂组一共产生五位队长,从高到低排名分别是陈梓童、容祖儿、弦子、吉克隽逸和那英。
值得一提的是,金巧巧和那英都是108分。
导师和观众给金巧巧面子,队长却不给。
为了尽快进组,金巧巧一共起立四次。
这四次分别是容祖儿一选、那英一选、容祖儿二选、那英二选。
最终金巧巧被动归为不会说话遭众人嫌弃的弦子队。
值得一提的是,金巧巧和吕一一样,都是自荐四次,而她比吕一更尴尬。
同样是加入弦子队,吕一在弦子因为说错话痛哭后,带着雪中送炭的人格光环加入弦子队。
而金巧巧是最后一位被剩下的姐姐,无人挑选。
个人solo秀得分与那英旗鼓相当,不断自荐始终没人挑选,是姐姐们看不到金巧巧的实力,还是她们不信任节目组的评分?
我认为是后者。
如果说金巧巧的遭遇是巧合,那我们再看看二公分组的表现。
这一次最尴尬的姐姐是张柏芝。
一公比赛足以让我们见识到张柏芝瘆人的魅力。
队友乘风破浪,张柏芝全程划水。具体表现:队友跳舞,她摆造型,队友喊口号,她一言不发。
即便她是唱跳双废,张柏芝依旧以个人喜爱度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强势逆袭,从破浪挑战组晋级到乘风守擂组。
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张柏芝,连续两次为那英站立,那英均表示拒绝。
并非那英跟张柏芝过不去,而是她不符合那英的选人标准。
那英唱功了得,跳舞不行,她需要能跳的选手。
那英在一公赛中选择王鸥和左小青,就是希望有能跳的队友拉自己一把。
唱也不行,跳也不行的张柏芝自然被那英拒之门外。
或许有人疑惑,为何在三公赛中,那英主动向张柏芝伸出橄榄枝,邀请她入队?
我曾在《<浪姐2>组队潜规则:所谓姐妹情谊,不如个人利益》分析过,那英意识到自己被冷落已成定局,她才一改常态对张柏芝示好。实力不能打的张柏芝,也欣然接受那英的邀请。
在张柏芝入队前,那英被老队友王鸥抛弃,选择容祖儿。 二公赛中,那英组有容祖儿、王鸥、江映蓉和陈梓童。 就在三公分组时,容祖儿凭借超高排名,自立门户当队长。王鸥、江映蓉和陈梓童的集体出走,追随容祖儿,证明那英组的节目对姐姐缺少吸引力。
张柏芝抄底成功,成功圆梦和那英打怪升级。
三公分组环节,张柏芝不尴尬,尴尬的是王鸥。
二公赛结束后,乘风守擂组14位姐姐排名榜公布,前两位是容祖儿和周笔畅,她们和那英一样,自立门户当队长(那英因为二公赛排名第一,保留队长席位,不在个人总分排名榜中)。
王鸥稳坐队员总分榜第一名。
按照游戏规则,她是第一位能向队长自荐的选手。
王鸥直接pick容祖儿。
容祖儿大吃一惊,然后拒绝了王鸥。
那英没想到,王鸥竟然会“叛变”。
在一公赛中,大多数选手都是随缘起身,广撒网,多捞鱼,王鸥始终静静等待,只为那英站立。
当时为那英站立的选手除了王鸥,还有左小青,金巧巧,蒋璐霞、胡静和吕一。
那英直接选择王鸥。
王鸥创造了一公赛分组时百发百中的奇迹。
二公赛组队环节,那英拒绝了张柏芝,依旧与王鸥两情相悦。
其实在二公赛分组时,那英不仅拒绝了张柏芝,也拒绝了陈妍希和阿兰。
从这里也能看出,那英对王鸥够义气。
如果说二公赛中那英团队有两股势力,那英和王鸥是一股,容祖儿和陈梓童江映蓉是一派。
当那英选择《逆光》时,王鸥二话不说选了容祖儿。
那英是万万没想到。
三次重新洗牌,名次高的高人气选手一直被拒绝,无一例外都被动入队。
作为《浪姐2》的野生分析家,看完六期,我发现它的评分像一门玄学。这种感觉就像第六期中周笔畅要张馨予,也没有能跳的老队友吕一留位置。
在个人solo赛中,以91分拿下第一的陈梓童,在三公赛分组时,她的排名倒数第一。
最有意思的是,选歌环节,容祖儿主动和周笔畅交流,声称她怀疑陈梓童可能选自己,而《孤寂者》就是陈梓童想要的节目。
弦外之音就是,“我要定陈梓童了,为了她,我要拿下《孤寂者》”。
按照游戏规则,容祖儿排名高于周笔畅,她有优先选择《孤寂者》的权利。
毕竟排名第一的那英,明白舞蹈是她的短板,扬长避短,选了《逆光》。
容祖儿的选人实在有意思,她拒绝高人气的王鸥,为了排名倒数第一的陈梓童抢《孤寂者》。
在成功拿下陈梓童后,两人拥抱,容祖儿对陈梓童说“不二之选”。
这一幕是第六期有个最有黑色幽默的场景。
容祖儿用行动表示,《浪姐2》的排名榜就是个笑话。
总分榜也好,人气榜也罢,队长招兵买马,不太在乎节目组提供的这些榜单。
张柏芝人气再高,她依旧是唱跳双废。金巧巧的个人solo秀的得分和那英齐名,依旧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尴尬。
《浪姐2》是一档以唱跳为赛制的真人秀,只有明星,没有才艺,节目不精彩。
只有才艺,没有明星,粉丝不满意。
为了讨好粉丝,也为了提高节目的观赏性,《浪姐2》才搞出让人各种让人迷惑的排行榜。
能糊弄就糊弄,不能糊弄想办法糊弄。
然而,观众看才艺表演,节目组捧咖位明星,最终造成《浪姐2》在重新分组时的尴尬局面:高人气的没人要,有实力的人气低。
当我们围观《浪姐2》的尴尬时,《浪姐2》的尴尬也在围观我们。
一言以蔽之,我们以为自己在看乘风破浪的姐姐,其实我们也在看全程划水的明星。
听很多人说这次就是个机会想翻红就感觉不是那味儿了……
第一季还是挺有“乘风破浪”的鸡血的…第二季就感觉是一堆糊咖想要翻红~
有了第二季的对比 才知道第一季的姐姐业务能力是真强啊
这个节目还是适合蓝盈莹啊
无论是小明还是姐姐们,都油腻的很。杨钰莹最有一种能说会道的油腻,她嘴里夸出花来,也只觉得她练的社交场上的好功夫,虚情假意的很。还有那几位装腔作势的评委,这节目才第二季,装都不愿意装了,广告插播能把人烦死。所有人都被现实折磨的疲惫又急功近利,真后悔充了会员。要补一句,场外助演baby女士最真诚,不油不腻句句铿锵,你们再特么这么浪里浪气浪得虚名,老娘生气了!
“官宣偶遇郑爽,开播偶遇华晨宇”,那不都是芒果自己捧红的艺人吗? ←。←那英原本对标的是宁静,但是看上去更像是会唱歌的张雨绮吧……最惨超女冠军安又琪实惨,进去也没镜头,还一公就淘汰 了。。。。张柏芝年轻的时候不是被称为“小林青霞”吗?现在好像张曼玉啊~
小咖出场三人拼一个简介页,中咖出场两人拼一个简介页,大咖出场独霸一个简介页。什么逆龄选秀打破刻板印象的“大女主”?我看是向娱乐圈权力守则下跪的“小奴婢”吧。
浪2咖大 浪1舞台好看
怎么说呢,第一季不管是不是高开低走,一开始确实是没有宣发、不被看好、招商招了个微商的节目加上逐渐被人遗忘、没有通告的明星,在疫情最颓废的时候给观众一个惊喜,但是这一季从那一长串赞助商念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味道就变了
没法跟第一季比,30位姐姐没什么亮点,还没有上一季黄龄的一句去 好笑
「2021.1.22~4.16」EP7后就不怎么看了,舞台的确不错,姐姐们也很都真情实感的对待节目(说翻红的大可不必,等全部追完再来发言吧),但赛制实在太磨人了,整不明白前几公为何要分成守擂组和挑战组两个赛道,进入挑战组基本宣布了淘汰倒计时,这也是劝退我的最大原因。不过还是感谢这档节目让我见识到了很多姐姐的人格魅力,温柔的岗岗姐,欢乐喜剧人吕一姐,又白又媚的胡静,可爱的胖丁阿兰,女皇那英,领导力Max笔笔,还有憨憨祖鹅~
才看到5分钟,我就被冠名广告炸裂了,这是目前我看到的最长最多的广告冠名开头了。
演艺圈二次翻红就业中心营业了!那英的出场我以为是斯内普教授来了。张柏芝,美是真的美,废是真的废。幸好台湾的音乐人独具慧眼,挡住了陈妍希以歌手的身份出道。张燕不要再硬拗总攻人了,看看隔壁薛璐霞不尴尬好嘛?以及心疼卑微评委们。
乏善可陈的一季
那英小品打鸣,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发现:乘风破浪的姐姐非常喜欢强调自己的家庭、孩子、老公,但追光吧哥哥却几乎没人提这些,更没有人会说这首歌是唱给孩子的。这个社会总要求女人自我牺牲,女人也喜欢自我感动。这一季的阵容看上去是更强大了,但大部分艺人都非常乏味,初评舞台像公司年会后的KTV,每个人都很疲惫,但又必须强颜欢笑。一期弃。
一裆靠资本和咖位打分、分配镜头的综艺,却偏偏呼吁人们放下对年龄和性别的偏见?吃相难看。还有,那英奉献了一场近乎杜淳式的表演,居然还有人尬吹?
两季共同点就是第一集最好看了。。。2.5
这个初舞台水平太差了,一个亮眼的都没有一堆唱跳都不行的,好歹也练习一下再来乘风破浪吧
……初舞台表演风格的辨识度和唱跳实力都没有第一季强,而且态度也不行。